西厢记 – 书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厢记》的内容简述 西厢记 – 书格

西厢记 – 书格

2024-07-05 0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厢记》为元代王实甫所编的杂剧,其取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此本由明代凌濛初切合元剧体系校勘,分作五卷(本)并附凌氏《解证》五卷。前附明代著名版画家王文衡所绘插图二十幅。后附录:元人增《对弈》及元稹《会真记》。此为明末乌程凌氏刊朱墨套印本。

故事梗概

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字君瑞),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叛将孙飞虎带手下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莺莺的母亲老夫人郑氏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 “白马将军” 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惠明)突出包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是赠金并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张生在悲恸之下患病,莺莺也大为伤痛,后来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通书信,并最终成功幽会。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欲责罚二人,但由于红娘据理力争,无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如能蟾宫折桂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于是张生进京赴试,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 “天下夺魁” 之作。由于元代的版本已经失传,现在所知的版本主要来自于明代的刊本,包括徐士范本、罗懋登本、王骥德本、凌濛初本等。不同的刊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凌濛初本最符合元代杂剧的体制。在其《西厢记·凡例》中声称:「悉遵周憲王元本,一字不易置增損,即有一二鑿然當改者,亦但明註上方,以備參考,至本文不敢不仍舊也。」

在严格保持周宪王本文字不变的同时,凌濛初又据《太和正音谱》核定曲文中衬字,以小字刊刻,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恢复北曲的原貌。书眉以及个别行间和段末加朱批,或论戏曲体制,或述曲牌源流,或辨析音律,或校勘文句,或解释字词句意等,眉批还采录了王伯良(王骥德)、徐士范(徐逢吉)、徐文长(徐渭)等人的部分合理解说。另外,凌濛初在《西厢记》每本之末附《解证》一篇,疏疑滞,正讹谬,并对他人的错误解说加以批驳,于阅读《西厢记》颇有帮助。

该书正文前配有二十幅版画插图,为明代著名木刻版画家王文衡结合故事情节绘就。王文衡,字青城,吴门(今苏州)人。其所作插图着力于构图变化,每以亭院、树石、山水为主,人物较小而神态生动,背景往往以流畅或迟涩的用笔线条来衬托故事情节的悲欢离合,有时整篇几乎不见人迹,意境深远,有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王文衡以其画风与黄一彬、刘杲卿、刘升伯、汪文佐等徽州籍名刻工密切合作,形成了晚明湖州版画的鲜明特色。

《西厢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实甫和关汉卿。关、王的本子在文学史上通常称为北《西厢记》。在元代(比关、王二人年代稍后)又有人续添了一折《对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