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诗思溢红楼 (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楼梦》开卷诗 几多诗思溢红楼 (上)

几多诗思溢红楼 (上)

2024-07-10 0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诗谶: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的草蛇灰线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这是文学史上的定评。笔者以为,现实主义是就小说的主体而言;从具体抒写来看,《红楼梦》显然也蕴含着非现实表现方法的成分。“开卷第一回”是全书故事的引子,就写得恍惚迷离。借用“女娲补天”的古老神话,衍生出“补天遗石”的新“神话”,接着又造出一个虚幻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还有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僧一道,以及空空道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等等。如果将这些书写贴一个文学标签,是不是可以称作是“魔幻手法”或者是浪漫主义呢?这种手法的实质是:以非现实的手段曲折地反映现实,也许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或者说现实主义和魔幻手法相结合,并无碍于小说整体的现实主义。

小说魔幻手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用诗词预言书中人物的命运遭际、寿夭穷通。第一回里“那僧” 对甄士隐念了四句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绝句,第一句稍嫌直白,后三句颇具韵味,简洁地预言了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亦即香菱面临被拐的灾祸以至未来的命运。这种以诗的形式作预言,是我国佛、道合一的一种特有文化形态,时至今日,还常见香客到佛寺或道观去求签,签文往往就是一首诗,预言着求签者的祸福休咎。在传统的宗教文化中,这种预言叫做谶言;以诗来表达,便是诗谶。

在《红楼梦》中,诗谶比较集中的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一回也是用了非现实的写法:贾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导引下梦游虚无缥缈的太虚幻境,翻阅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听赏了仙女演唱的《红楼梦》曲。册子中的诗都配以图,和演唱的曲子一起,向宝玉、实际是向读者预示了书中女子的命运。有的在曹著的前八十回中便有应验,如又副册载的晴雯之死: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

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一首仄韵古体诗,有点儿像词或散曲的小令,诗句雅俗相共,蕴涵了晴雯的名字、性格、遭际、结局,和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的内容完全相应。又副册中的袭人则是一首六言变体绝句。高鹗续书写袭人最终嫁给蒋玉菡,大体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续书写香菱,却违背了曹的初旨,有了比副册所载那首七绝所示“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要好一些的下场。上述三例是宝玉“游幻境”首先接触到的诗谶,三诗三体,意境幽凄,俗不伤雅。

正册黛、钗合为一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此诗是一首变体五绝,中间两句变相粘为相对,其体例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而纳入近体行列,人称“阳关体”。这首诗谶首句可能是指林黛玉,次句用谢道韫之典借喻薛宝钗,第三、四句以美丽的诗歌意象隐喻黛、钗的姓名,通首对仗,堪称工笔。正册黛、钗合诗,致后世有的新红学家以此诗为张本提出了所谓“钗、黛合一论”。但也正因为黛、钗合诗,正册只有十一首诗并图,完整地预演了金陵十二钗的故事的廓影,艺术上也很有品味。再看写探春的一首七绝: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诗式严整,音节铿锵,第三四句空远怅茫,令人凄绝。探春远嫁的结局是高鹗续就的,和这首诗谶的暗示相符。

舞女演唱的十二支《红楼梦》曲子(连同“引子”与“收尾”共十四支)和上述十一首诗完全相应,由静态的诗的记录衍化为动态的歌的演唱的描写,是诗谶的扩展、延伸、深化和具体化,情调凄凉婉转,极富悲剧意味。诗和曲、图合在一起,暗示了小说女主角林黛玉、薛宝钗及贾氏四春等十五个重要女子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续书也是据这些诗谶所示,基本上按照曹雪芹原意完成了对宝、黛悲剧和部分其他女子命运的书写。也有的人物的归宿,高续明显地悖于诗谶的暗示,如前文所说的香菱;薛宝钗、史湘云的结局的真相应是怎样?历来也颇有歧说。关于王熙凤的情况,第五回诗谶的提示更是颇费疑猜: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首句还易解,次句就须琢磨。第三句“人木”合为“休”字,诗谶原意无疑是贾琏最后休了凤姐。但“一从二令”何指?至今莫衷一是;末句也可作几种解读。看来,高鹗也没有破译此诗的后两句,以至续书写王熙凤的下场,大违曹雪芹的原意。正册中最后一首诗原来是预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自缢身亡的,作者后来听从畸笏叟的建议改写了这个结局。此事已有资料证明,不再多说。

综观第五回的诗谶,它所述的十五个女性的命运,建构着《红楼梦》的绝大部分情节,由此可见,本回诗词绝非游离于叙事之外,而是对全书的故事发展起着提纲挈领、初搭框架的重大作用。而且这些诗词并不是粗词浅语,都是良佳的艺术品。所谓“诗谶”,即是用诗设下草蛇灰线,在以后的叙事中逐步展示应验。就艺术方法来说,草蛇灰线可以说是一种“暗示”,现代主义作品每用之,读了《红楼梦》,就知道,早在二百多年前,中国作家曹雪芹対“暗示”的方法就运用自如了。

(吴淮生(1929~),汉族,安徽泾县人。北京师大毕业,曾任宁夏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宁夏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诗集《塞上山水》、《新声旧调集》、《吴淮生诗词选》,散文集《梦里青山》、《人世沧桑谁识》、《思濂庐散文》等。作品曾获宁夏第一、三、五届文艺创作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诗歌征文一等奖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