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牛角挂书的意思和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牛角挂书的意思和故事?

牛角挂书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牛角挂书的意思和故事?

2023-08-09 1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牛角挂书的意思和故事?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牛角挂书,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牛角挂书的典故出自《新唐书》,故事讲的是隋代李密年少时发奋读书,他听说包恺在缑山,就前往从学。在路上,李密以草垫为鞍,骑一头牛,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正巧越国公杨素从后面赶上来,见状勒马,紧随牛后,问:“是哪个书生这样勤奋苦读?”

李密认得是杨素,从牛背跳下行礼。杨素问读的什么书,李答是《项羽传》。杨素与李密交谈,深感李密不同寻常。

二、牛角挂书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 原文: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译文:(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

大业九年,玄感在黎阳举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道理(启发):学习要有勤奋的精神。

三、牛角挂书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本文整理了牛角挂书的故事

从李密牛角挂书的典故中可以看出李密是一个勤于读书的人,即便是坐在牛背上的时间也不浪费,也要用来学习,这就告诉世人要勤奋学习、努力学习的道理。而单从历史上李密的人生来看,他是一个不肯屈居于他人之下的人,有一定的野心。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

原文: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牛角挂书 在中国古代用来告诉人们要勤奋读书、好好学习

四、李密牛角挂书成语故事?

1、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如下:

2、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五、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

牛角挂书【读音】niújiǎoguàshū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

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六、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铁杵成针城门立雪手不释卷的简要意思?

囊萤夜读:晚上用袋子装着萤火虫借光来读书。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铁杵成针: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反义词是半途而废。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1、囊萤夜读: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来在晚上读书。

出自:唐·诸人《晋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翻译: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的学习。

2、铁杵成针:将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翻译:如同用铁杵磨成针,只要心中坚定,就有成功的一天。

3、悬梁刺股:将头发吊在梁上,用锥子扎大腿。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翻译:苏秦读书的时候犯困了,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上。

4、程门立雪:下雪的天气在门口等待午睡的老师醒来。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出处:元·脱脱《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翻译: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5、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翻译:匡衡字稚圭,喜欢读书但是没有蜡烛,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6、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释:放开。卷:书本。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翻译: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囊萤夜读。讲的是读书勤奋的故事,是说古时候读书,因为没有钱买灯油,就把萤火虫装起来,照亮来读书。

悬梁刺股。也讲的是勤奋学习的故事。为了使自己不打瞌睡,就把自己的辫子捆起来,现在梁带上,如果自己打瞌睡,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找壁借光。讲的是,自己家里没有钱读书,就把墙凿一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也是说勤奋学习。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李白,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磨铁棒,问老太婆要干什么,老太婆说磨成针,李白从此以后就勤奋读书了。

程门立雪。也讲的是向老师去学,站在大雪之中等待了很久。手不释卷。是说看书,手上始终拿着书,没把书放开,也讲的是认真学习的故事。

铁杵成针:【基本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手不释卷:【基本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程门立雪:【基本解释】:比喻尊师。

悬梁刺股:【基本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基本解释】: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囊萤夜读:【基本解释】:是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学习。形容刻苦学习。

七、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的含义?

囊萤夜读意思是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形容刻苦学习。描写的是晋朝人车胤。

悬梁刺股,汉语成语,成语故事,主要人物有孙敬和苏秦,意思是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手不释卷意思是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八、李密牛角挂书的梗概?

牛角挂书故事概括

隋朝的李密少年时,发奋读书。听说缑山有位名士包恺,就前去求学。李密骑上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最后,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