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烈日灼心》观后感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2023-07-15 1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烈日灼

                          心》

我很喜欢法律。

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

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烈日灼心》2015年8月27日上映,由曹保平编剧并指导,邓超、段奕宏、郭涛、王珞丹等主演,改编自长篇小说《太阳黑子》。同年6月21日,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影片名为《烈日灼心》,但大多的场景却充斥阴云或暴雨,结合开篇那场多年悬而未决的命案,给人一种“深埋阴云之中的真相”的感觉。

  但我们却早已知晓 “两眼一堵当什么都没发生” 的“凶手”的身份。这样的结合,让影片前半部分促生出一种,杀人犯躲避警察的理解。但他们三人的主观视角却又不止地提醒我们其作为人的善良,不断地让我们产生对具有“杀人犯”身份的“好人”的共情。

  我们必然清楚,作为出租车司机追讨犯人,身为人民警察治安理法。帮扶弱小甚至还共同收养了弃婴,想尽办法地给她最好的生活,我们没有目睹他们作恶的过程,却亲历了无数他们行善的所为。眼中的他们不是杀人犯,而仅仅是活生生的,内心美丽的人。因此,在其被仅有一面之缘的恶性之果所撕裂摧毁时,对三位“好爸爸”的消逝也只会引起无尽的同情。

  但正顺从作为首段引言的话,即使他们心里好的没边,但仍会因那份恶而被惩戒。不在乎对或错,道义性的公理横亘在面前。即使铁下心的用善念悔改也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如缸中金鱼被烈日烧灼干涸。

 

(紧接着后面尾巴在医院的镜头,应该是老陈心急尾巴发病打翻的鱼缸)

  真相如烈日,烧灼着他们滚烫心。也正因烈日炎炎,蹒跚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的人才会愈加渴望水源的滋润,而尾巴则正是他们眼前最后的一片湖泊。

  

  但相比于前面提到的人性的善念,他们对尾巴的种种关心,我更倾向于归结为对自我精神的救赎,正是论调中“一个人只能背负一人之死”。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他们依然没有了任何未来可言,自我审判而涌现的愧疚感使他们不得不做些什么来弥补。然而却不同于普通的小罪或是过失,在惩罚或是道歉后能让人重归生活,拥抱生活。杀人的过错却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代偿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没有再为自己活着而投入任何勇气,一切为了尾巴。

 

  在故事一步一步走向“真相”时,之前的阴云覆雨就会变成烈日灼灼。

  开车找金鱼时清晨的艳阳,

  医院相遇时候下午的烈日,

  以及故事最后的审判之时。

 

 

 

  他们知晓自己会被制裁,内心中也因此承受无比的痛楚,没有什么是比等待更为痛苦的了。

  “缜密的心思和勇气”永远不会为自己,只是想挺到尾巴手术之后。

  因此,即使是在唯一知道真相的伊谷春即将从大楼上摔下去,让他们三人永远超脱于法律之外时,辛小丰依然向他毫无犹豫地伸出了手。

  他们都是好爸爸,这份奉献一切的执著于决心是对自己的精神救赎,是对死者的代偿。他们理所应当地杀人偿命,也有了决心为了尾巴今后的人生让她彻底忘掉三人。这本是一种值得歌颂的决意。

  至少,至少在最后一场暴雨前是如此。

  真正杀人凶手的出现,一瞬间击碎了前面构建起来的人情与法理的博弈,真正的凶手漫不经心地道出真相。杀人偿命的真理天平在一瞬间倾倒,强奸致人死亡,杀人未遂,相较于灭门屠杀的惨案量刑必然会不同,挽歌变成了不公的愤懑,给我推荐本片的朋友也因此说“结尾太压抑”。正义被质疑甚至是践踏。窗外又回归了最初的倾盆大雨,太阳被阴云覆盖,其光芒收敛不见。

  但最后的结尾依旧是上扬的,海边漫步的“父女”让三人的一切付出都有了称不上值得的回报,尾巴获得了新生与光明的未来。

  影片中出现不少同性元素,其实结合后面来看,辛小丰去找台湾人的根本目的其实是设法避开伊谷春的怀疑,也确确实实的做到了这一点,若不是最终房东的窃听,他也足以漫天过海。

  也正是房东这点,个人感觉电影里表现的真相被揭露的方法有些过于牵强,没有和小说里交代房东的故事以及窃听的缘由,就有一种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最终伊谷春揭示真相,这种单纯的缘由。相较于邓超饰演的辛小丰的彷徨不定,在作恶后全念为善,郭涛饰演的杨自道在罪恶的束缚中对爱情的畏惧。其人物就显得过于单薄和刻意。总有一种奇妙的突兀感。

 

  说回到同性元素,看到弹幕有很多争议,这里说下自己的观点,伊谷春递烟的习惯很令人注意,都是在自己吸了一口之后才递给辛小丰,以及其对辛小丰表现的格外体恤,最后和“尾巴”手牵手如同赡养和辛小丰的某种产物【女儿】一样,其实细节很多,但所占的时间也并不长,不算是刻意呈现,若脑补倒也是足以形成完整的小故事。

  但自我感觉,根据电影中展现的内容,最多也就是认定为“迟到的正义”,也即过于强硬而执着地迅速了解了案件,当然也是两人背负的重担的作用相加,用合情合理的非正确带有关键信息差的推理还原了【真相】,虽然让三人偿还了他们心头的债务,却从根本上违背了“法律”的精神,不公的刑罚,未解的真相,又化作烈日灼烧伊谷春的心,如同是一种“负罪”的转换,也要帮那三人偿还未完成的债务。

 

  其实说个更简单的一点,在各种小细节之后为什么说伊谷春并非断袖?因为没有必要,伊谷春的存在如若仅仅是作为象征“正义”“律法”一样,是在光明大道上前行摸索故事之中的种种真相的【侦探】这一角色的话,在他与未知的【犯罪】博弈的过程中已经被塑造的有血有肉了,为了刻意迎合某些因素而刻意地给人物加入无助于叙事的属性,实在是没有必要。

  回头想想为什么会加入这一点?很简单,为了【摆脱嫌疑】。事件的最大转折点在于伊谷春发现辛小丰是个同性恋那场戏码,这一来彻彻底底地便推翻了前面的一切的推理,让事件又重新回归到乌云之中,因为“同性恋”≈“对女孩没兴趣”≈“不会强奸致死”,也即无罪定论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基本上很少有固定不动的画面,这样既能表现辛小丰内心的动摇与冲击,增加观众的共情与临场感,跟随着一步步提问渐渐接近真相时内心慌乱。特别经常地使用近景,充分地相信演员的表演,当然几人也确实不负所望,邓超几乎完美的表演,送走尾巴时脸上的揪心与慌乱,最终死刑执行时的抽搐病态,一心赴善却背负着恶的彷徨。

 

    非常巧妙的变焦的使用,在人物一点点发觉真相时的聚焦

  

  总体上来看,本片正如同伊谷春在中段对法律的倾诉。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只管你不能恶到没边,他就想天上的烈日,无时无刻不灼烧着犯罪者的内心。它公平地普照着世间万物,也警醒着人们不能触碰那条约束的天际线。永远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就像永远躲不掉太阳的光芒。

  道德是什么?是人类自出生以来生活在拥有【人群】的社会上,受到来自先辈的教导而带有的独特气质,逐渐上行演化,便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约束,一种强大而让人不想尝试抵抗的心理负担。

  如同最优秀的结界并非“铜墙铁壁般牢不可破”,而是让人看了便发觉“没有必要去到那里”,法律更倾向于前者,是强有力而高悬的,压制着每一个人,只要违反了这一可能并不被自己接受,但维护社会公平平等却万不得没有的,便一定会被制裁;而道德则是后者,是由内而外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化,他不像是法律一样坚固,甚至只要轻轻一戳便会如泡沫般迸裂而消失不见,捅破这层油脂的人就好似好人社会里的【小丑】,他不犯法,但可以毫无心理代价地在公共场合随意吐痰,在一个守序的集体里边被无助地谴责,一边收获自己的既得利益。

  但这也仅是“自我中心”的体现,这种病症更进一步而言便会演化成无视“法律”的道德,道德和法治是同一个体系里面的两个度量,前者偏向理想主义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主义的禁令。始终有一柄名为“自我谴责”的尺子在其间度量,想在如今的社会上生存的任何一人都不会将这杆尺子拉低与道德,而如若是辛小丰误触了法律“杀人未遂”的底线时候,他的【行为】越过了法律的底线而良心却依旧停留在道德之上,他想要生活却已然失去了大半生存的资格。从“目睹灭门案”到“处决杀人犯”一切的始作俑者归根结底还是道德,是道德教育他杀人偿命,既是推凶手入水偿一家人的命,也是救下尾巴投案赴死偿凶手的命。他心底里永远怀有着道德,虽然没有程序正义地解决凶手。但法律终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公平。

  本片最无奈也最痛惜的,便是结尾真正凶手的落案,在塑造后升华定型了所有主角的人格,也正因此而展现了本剧无尽悲痛的悲剧结尾,“把美好撕碎了给人们看”,无非是这种在“道德”上挣扎如热锅蚂蚁的可怜人们的毁灭。也正是这里真正展现了法律的无奈。

  这是由人类构建的社会,法律由人类制定也由人来代行,审案的慷慨激昂难免会带来主观臆断的悲剧,即使在于冷静与沉着,也难免陷入“舆论”所形成的“道德怪圈”,一切主观的叠加丛生的冤假错案难免会有,这仍是无力的,不可避免的范围,而我们只能努力地减少,减少“迟到的正义”。

  开篇的叙事,手摇的强烈震动与纠缠的内心,杀人的现场与三位无知少年的懵懂与推责,是否也是导演带给我们的先入为主呢?当我们好像“清楚了事件的真相”后带有主观上的刻意来看这部片,而简单定性为三人的赎罪,又是否因此陷入了和伊谷春同样的怪圈之中了呢?

  这里也是这部电影的绝妙之处,也即,用画面最开始告诉观众“部分真相”,让上帝视角的人们主观臆断来【审视】整个故事,又用伊谷春的视角来带领观众探索“部分真相”,当他得到的故事和我们所见的故事达成完美的契合之时,情绪涌向高潮,又在最后给所有人当头一棒的“全部真相”。

  留下漫漫无尽的结尾,让烈日灼烧观众的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