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翻译范文14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刻舟求剑》翻译 刻舟求剑翻译范文14篇(全文)

刻舟求剑翻译范文14篇(全文)

2024-06-15 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刻舟求剑翻译范文(精选14篇)

刻舟求剑翻译 第1篇

刻舟求剑古文翻译

参考译文一: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参考译文二: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翻译 第2篇

刻舟求剑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启示

刻舟求剑翻译 第3篇

关键词:“刻舟求剑”,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故事的大意是:楚国有个人,有一次乘船过江,一不小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到江中去了。他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伏下身子,在船帮上刻下了一个记号,嘴里不停地念叨:“这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同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都很纳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帮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他却说:“不着急,我已经作了记号,等船靠岸了,我再下水去捞吧。”等到船靠了岸,人们纷纷下船。这个楚国人却对着船帮上所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寻找宝剑。大家都莫名其妙,一会儿他钻出来,又对着船帮的记号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同船的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此寓言在现实生活中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

寓言的主人公为什么捞不着宝剑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他用来寻找宝剑所选择的参照物:落到江底的宝剑,相对于江底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位置不变,因此以江底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宝剑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主人公在船帮上所刻的记号的位置却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主人公在船帮上所刻的记号为参照物,宝剑是运动的。寓言的主人公错误地选择了捞取宝剑的参照物,这就是导致他无论怎样也寻找不到宝剑的原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正确选择参照物会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选错了参照物,问题解决起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问题根本不能得到解决。这就是正确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发现,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初中物理中,关于机械运动的内容学生感到难以下手的是: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求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里介绍一种用“物体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所以两个相关联的物体A和B,如果他们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那么A和B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如果他们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那么A和B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运动的。具体到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A相对于B向右(左)运动(也可以是其他方位如:上、下、东、西、南、北等),那么B相对于A就向左(右)运动,也就是以B为参照物,A向右(左)运动,以A为参照物,B向左(右)运动。

下面举几个教学实例:

例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次护航任务也展示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方面的信心和能力。自我军海军舰艇编队出征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给与了充分关注。下面是新华网2009年2月1日对我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舰艇编队进行补给的一则报道。

当地时间1月31日,中国商船“新非洲”号为海军护航编队送来了新鲜蔬菜和水果,“武汉”舰出动直升机进行补给,这也是海军编队出海以来首次进行垂直补给。

新华社记者朱鸿亮摄

问题:当直升飞机给“武汉”舰进行垂直补给时,“武汉”舰继续航行,此时直升飞机以海岸为参照物是____的,以“武汉”舰为参照物是____的。

解析:直升飞机在给舰船进行垂直补给时,直升飞机在舰船的竖直上方随舰船一起运动,直升飞机和舰船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因此以舰船为参照物直升飞机是静止的。进行垂直补给时舰船在航行,所以舰船和海岸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此时直升飞机随舰船一起运动,那么直升飞机和海岸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以海岸为参照物直升飞机是运动的。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答案应为:运动;静止。

此题不仅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使他们用所学物理知识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培养他们关心时事政治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2:甲、乙、丙三人同坐于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甲说:“我没动。”乙说:“我‘走’的真快呀。”丙说:“路边的树在向南倒下。”那么,关于他们的说法,甲选择的参照物是%%%%%%%%%%%%%%%,乙选择的参照物是%%%%%%%%%%%%%%%%%%%,丙选择的参照物是%%%%%%%%%%%%%%%%%。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汽车向%%%%%%%%%%%%%%%%%%%%%%运动。

解析:因为甲、乙、丙三人同坐于一辆汽车中,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甲、乙、丙三人的运动情况应该是相同的,从他们各自所说的运动情况不尽相同可以看出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也不尽相同。下面根据甲、乙、丙三人的说法分析一下他们各自所选择的参照物:(1)甲说自己没动,所以甲选择的参照物是和他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的物体,如汽车内的物品、乙或丙等都可以;(2)因为乙说自己在“走”,所以乙选择的参照物是和他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如路面、路边的树木或建筑物等都可以;(3)因为丙说“路边的树向南倒下”,所以丙选择的参照物是和树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如汽车内的物品、甲、乙或丙自己等都可以,并且由“路边的树向南倒下”可以知道路边的树相对于汽车向南运动,也就不难推导出汽车相对于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即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汽车向北运动。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答案应为:车内物品或乙、丙;路边的树木或路边的建筑物、路面;汽车内的物品、甲、乙或丙自己;北。

例3: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辆汽车,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得出以下结论:甲看到乙向东运动,乙看到路边的站牌没有动,丙看到甲向东运功。那么以路边的站牌为参照物,甲向%%%%%%%%%%%%%%%%%%运动,乙是%%%%%%%%%%%%%%%%%%的,丙向%%%%%%%%%%%%%%%%%%运动。

解析:题中给出了甲、乙、丙三人各自看到的其它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且他们三人都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我们就要用“物体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求解”他们三人相对于路边的站牌的运动情况了。我们首先要理出解决问题的头绪:首先找出相对于路边的站牌静止的物体(人),然后根据其他物体(人)和这一物体(人)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判断他们各相对于路边的站牌的运动情况。按照以上思路对问题分析如下:(1)因为乙看站牌没有动,所以乙和站牌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即以站牌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2)甲看到乙向东运动,也就是乙相对于甲向东运动,可以判断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即以路边的站牌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3)丙看到甲向东运动,也就是甲相对于丙向东运动,可以判断丙相对于甲向西运动,由于甲相对于路边的站牌向西运动,那么相对于路边的站牌丙就以大于甲的速度向西运动,即以路边的站牌为参照物丙向西运动。

刻舟求剑   第4篇

但有的村子远离官道,到官道上设卡,会受到官道附近村民的排挤。于是河道附近的村子,就造出一艘艘大船,划着它四处晃荡,碰到过往商人的船只,就叫停下来收取过河费,这就是“移动关卡”。

由于联通和移动关卡的存在,一时之间,楚国各地的商人少之又少,几乎快绝迹了。有一位商人,名叫宗无道,因为楚国没有铸剑高手,所以他从越国进口宝剑,卖到楚国。这笔生意原本挺红火,自从联通、移动出现后,他赚的钱还不够缴纳过路过河费,所以再没法做生意。

生意做不了,一天天坐吃山空,急得宗无道头发胡子全白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想不出任何办法来。这天,宗无道的宝贝儿子拿出一柄宝剑,在地上乱刻乱划,被宗无道看见。宗无道这段时间正愁找不列出气筒,看见儿子搞破坏,正欲破口大骂,却突然笑逐颜开。他怪叫一声:“有了!”那表情,吓得他儿子哭着找娘去了。

第二天,宗无道带了十柄宝剑,前往楚国郢都。一路顺风。没过多久,宗无道和他的十柄宝剑出现在邹都的达官贵人们眼前。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没碰到卖宝剑的商人,宗无道的到来令他们大喜过望。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十柄宝剑便售出了九柄,宗无道狠赚了一笔。剩下一柄他死活不肯卖,他答应那些没买上宝剑的达官贵人们,很快就会再次带着宝剑前来,达官贵人们这才放他离去。

宗无道腰悬第卜柄宝剑,急急忙忙赶往汉水渡口,正好赶上当天最后的——艘渡船。船上是些布衣百姓,他们神秘地笑着。宗无道不慌不忙地找了个靠船舷的位置坐下。艄公精神饱满,大喝一声“开船了”,船便如离弦之箭,往江心驶去。

船近江心,水流越来越湍急。宗无道偷偷松开腰带,腰上的宝剑滑落下来,“哐当”一声,在船舷上一磕,掉进水中。“哎呀!我的宝剑掉—厂,艄公,你有刀子吗?”峭公摇了摇头。

“淮有刀子,借给我一下吧!郢部大名鼎鼎的还香公子出高价想买我这把剑,我部没卖给他呢。现在掉进江里,我可怎么办哪!”船上的百姓继续神秘地笑着,既不摇头,也不开口。“求你们厂,借把刀子给我吧!”一个好事的农夫上前一步,笑着问道:“你说说,你要刀子做什么?”“我要在这船舷上刻个记号,我的宝剑在这里磕了一下,就掉卜去厂。这里水太急,所以我要等船靠岸以后,再从这里跳下去捡。”

船上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给逗得哈哈大笑。宗无道茫然不解地说:“你们笑什么呢?”船上的人笑得更厉害了,但谁也没借刀子给他。

船靠岸了,宗无道下了船,颓然前行。从那以后,刻舟求剑的故事很快在楚国流传开去,大伙儿都知道,宗无道是个傻子。他每到一处,人家就会嘲笑他一番.你的宝剑有没有找到啊?宗无道就会回答:“没人借刀子给我,所以没找到。”那些人听他这么一说,全都仰天大笑。宗无道咧开嘴跟着嘿嘿一笑,就低下头走过去。走远了,人们还没止住笑。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第5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第6篇

原文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jù):立即,匆忙。

④契(qì):雕刻。

⑤、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那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就从他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进了,可是剑却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

启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7篇

寓言原文

刻舟求剑

(战 国)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

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 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1]

作者简介

《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 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刻舟记原文和翻译 第8篇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以及.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轩:高起. 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绿色的矿物颜料. 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

22. 髯(rá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23.居:位于。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37. 卧右膝:卧倒右膝.

38.诎:同“屈”,弯曲.

39.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40.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1.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2. 楫:船桨.

43.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4.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5. 衡:通“横”,横着.

46.攀:扳着.

47.啸呼:大声呼叫.

48.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9.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50. 船背稍夷:船的底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50.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1.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52.钩:钩的形状.

53.了了:清清楚楚.

54.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55.篆章:篆字图章.

56.丹:朱红色.

57. 为:刻有.

58.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59. 简:挑选.同“拣”,挑选.

60. 修狭:长而窄.

61.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62.游削:挥动、运用刻刀 。

63.须:胡须眉毛,此处指极小、极细、极短等等。

64.繇-:通“由”。

65.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即棘刺母猴,先秦典故。句意为:荆棘的末端的尖刺,未必不可以刻一个母猴啊。

通假释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与竖相对。)

刻舟求剑 第9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创新例题]

“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把剑掉到河中的楚国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

①否认物质   ②否认运动  ③否认静中有动  ④否认相对静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刻舟求剑》新版 第10篇

二十九世纪的刻舟求剑:有一人坐船过江。船行到江心,他一不小心将身上的宝剑掉落在江中,他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拿拉出来笑笑拉笑就把上面的按钮给按拉下去。宝剑便自己浮到水面上了。那人笑了笑说:“这是自动寻找器,它能让在太平洋掉的东西在柳州找回来,家家都有一个呢!”

三年级:374459229

刻舟求剑作文 第11篇

原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就急忙用刀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告岸了,他就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船已经移动了,便剑没有动。像这样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扩写:

古时候楚国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天,家的主人对儿子说:“儿啊,我已年老了,你帮我到江请大夫来吧!”儿子满怀欣喜的答应了,主人又怕儿子遇到什么坏人,就给他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这剑可真漂亮,金色的把柄,上而镶嵌着光亮的宝石,好像到哪里都发着五光十色的光芒。儿子来到碧波滔滔的江水前,四周绿郁葱葱的树木环绕江边。这时,一位老渔翁正巧过江捕鱼,他便高声呼喊到:“老人家,请你帮我流过江吧!”,老渔翁摆着摇浆,边说:“孩子,你从哪来到哪去啊?”他漫不经心地说:“我到对岸来帮父亲寻药。”这时,老渔翁看到他腰上带的宝剑便说:“孩子,可不可以把您的`宝剑借我看一下。”他点点头,把宝剑取下来递到老渔翁手里,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来,船摇动几下,老渔翁身体摇晃几下,手中的宝剑便掉进了江中,老渔翁想下去帮他捞,可他却阻止了。自以为聪明的他在船边刻了个记号,并得意洋洋的说:“瞧我多聪明,我的剑从这掉下去,等船靠岸,我从这里去找。船靠岸了,他跳下去找……”。结果,他什么也没找到,只摸到了块大石头,老渔翁摸摸自己白花的胡子说:“船移动了,剑却没有动啊,你怎么这么湖涂呢?”。刻舟求剑作文500字

刻舟求剑译文 第12篇

从前,有个渡过江河的楚国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雕刻了记号,又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过了一会,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地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道理:该寓言原意是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刻舟求剑教案 第13篇

1.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2.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语言简练、故事情节简单、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愚蠢、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等等)

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寓言原来是民间的口头创作。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式《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相当流行的寓言作品。“刻舟求剑”其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选自战国《吕氏春秋》

4、读课题,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

1、这则寓言故事是古代文言文,请小朋友试着读读。(抽生逐句读,注重评价读准与否)

2、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认识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准确了!(遽-赶紧、契、矣、岂-下面是自己的己)

3、生字回到句子里,看看读得怎样?(读句子——遽契其舟、舟已行矣、不亦惑乎!岂不是太糊涂了吗?)、4、把这些句子送回课文里,又读得怎样?(自己练读,抽生读课文)

5、文言文要读慢些,还要读出停顿之美来。(师生共同读完全文)

三、品读寓言感悟

1、文言文每句话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下方的译文理解。

2、老师读文言文句子,请小朋友用译文里的话告诉我是什么意思。(老师读句子,学生说意思。)

3、请一个同学读译文,大家一块告诉他是哪句文言文。

4、让我们走进每个句子,看看其中的有些字具体是什么意思?(老师圈字,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5、老师由句到字抽问学生,并板书在黑板上。

6、像这样同桌互相考考。7

其实在文言文里,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中的者,(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中的之。

8、结合文后的译文,同桌商量商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

9、“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个括号里省略了谁?

10、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简约、简洁的。

四、赏析寓言深化

1、楚人刻舟最后能求剑成功吗?为什么?再找文言文中的原句告诉我们。(舟已行矣,而剑不行)齐读

2、所以,“求剑若此”,是求不到剑的!

3、你觉得文中的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取个名字。(——者)

4、作者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找出来读读。(不亦惑乎!)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意思就是“是太糊涂了!

5、你最想对这个糊涂的楚人说点什么呢?

6、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读这个课题(齐读课题)。

7、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道变化的人。

《刻舟求剑》教案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刻舟求剑》是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结果却没有唠叨。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也用来喻讽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本课与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西门豹》,阅读课文《三过家门而不入》构成一个单元,包括了古诗、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代神话传说,使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学过《滥竽充数》《狐假虎威》两则文言体寓言故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结合注解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古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那么好读的。读通、读顺、读出韵味,很不容易。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最后一段话,明白别人“惑乎”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语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搜集的成语真多,学习成语时,不仅要知道这个成语,还要了解它的故事,了解它的含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看看它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 在最快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复习了旧知,又找到了与新知的结合点,引出今天的课题,同时也是积累词语的过程。)

二、学习字词

师:通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用○画出自己认为学习较困难的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学生字、词语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基础知识,还明确了记忆字形的几种方法。)

三、理解内容,明确寓意

1、师:下面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师:请你像他这样通顺、流利朗读,然后

(1)边读边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句,并在小组中交流。(2)交流时,先读原文,然后再说说它的含义。(3)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4)交流汇报

A、估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对策:师:这是什么句子?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能在说说它的含义吗? B、估计: 对策:师:瞧,他用了一个“很”字加重了反问的语气。想一想我们还能用什么词加重反问的语气?

C、估计:真、太、十分、非常、难道

对策:师:介绍:岂:表示反问,怎么、难道。

D、小结:这么多的词都能加重反问的语气,你能将它改为陈述句吗? 估计:像这样找剑,的确很糊涂呀!对策:为什么别人都这样议论呢? 估计:船在动,而剑一直没动

对策: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他糊涂的原因吗? 过渡: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那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求剑的人在事件刚刚发生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设计意图:抓住反问句的语气词,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反问语气,引发学生质疑,引入对古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1、师:轻声读课文,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先说说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估计:

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A、 随生板贴图片

B、假设你是这位过江的乘船人,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估计:着急

师:能用其他的词来表示你的心情吗?(迫不及待、急忙、赶快、迅速、飞快、立即、马上、)C、师:请你选择一个词说说你会怎样做? 估计:立即跳入水中捞剑

叫船夫马上停船,下水捞剑„„

过渡:我们是这样的着急,可是渡江的人有时怎样做的呢? ⑵、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A、对策:他又是怎样想到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他的想法吗? 他想(),所以()。

B、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想法,他遽契其舟,谁能表演一下他遽契其舟的动作。

C、他不慌不忙地遽契其舟,会以怎样的语气说:“是吾剑之所从坠。” 估计:胸有成竹、自信、有把握、坚定、肯定、镇定自若 师:你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吗? D、渡江的人是这样的胸有成竹,假如你是划船的船夫会怎样说呢?

过渡:渡江的人没有听任何劝告,船终于停了,涉江人是怎样做的呢?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他马上从刻记号的地方跳入水里,发生了什么事?请结合这几方面先说说。①船靠岸后,那个人怎样跳下江去捞剑的?怎样捞?②他没捞到剑神情怎样?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③岸上看他捞剑的人会有什么神情、举动、议论? 师:课下我们可以为这篇课文进行续写。

3、师:于是众人纷纷议论,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你对渡江的人这种作法有什么评论吗?

估计:他太傻了,师小结:比喻不能用变化眼光看待问题,不会灵活处理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图画再现、生活展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品味——想象说话——朗读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五、列举事例,总结课文.师: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我们一起看一看。

事例1:李娜在一家民营企业做文秘工作,打印部提出的要求是:节约用纸,一张纸要正反两面用,非正式文件,一般不得用空白纸。有一次,废纸用完了,李娜只好用空白纸打印,经理一看用的不是废纸,脸色陡变,说:“为什么不用废纸打呀,打印室不是有明文规定?” 李娜解释说:“废纸用完了。”

人力资源部经理似信非信:“每天打印那么多文件,我就不相信打印室没有一张废纸!”

经理不相信,亲自到打印室检查,翻箱倒柜,还真找出几张废纸。在月末例行的会议上,经理扣了李娜当月的奖金。

从此以后,每到实在没有废纸可用的时候,李娜就非常着急。后来,有人指点:没废纸的时候,就把空白纸先打印一份其他文件,然后翻过来再打印。这样就永远有了用不完的废纸。从此,李娜再也没有挨过经理的批评。

又到了月末例会,经理对打印部的工作非常满意,提出表扬,还发了100元的节约奖。呵呵,是不是有点令人感到奇怪呢?为了节约一张纸,我们不得不浪费了更多的纸张和油墨,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不在于别的地方,就在于那个经理太过于自负,只知道以自己的经验办事,不能灵活处理问题,这跟那个楚国人刻舟求剑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呢?

事例2:我好几个月没有上小王家去了, 今天想去找他玩.我记得他家门口有一个破旧的小杂货铺, 很好找.谁知走到那里, 杂货铺不见了, 盖起了一座新的大楼.你能因为有了这个变化, 就不承认那里是小王的家吗?

事例3:有个同学說, 我妈妈没有文化, 照样当先进生产者.他怀疑学文化是不是真有必要.他不知道, 妈妈有妈妈生活的时代, 而我們却要一直工作到二十一世纪去.我們面临的任务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需要的文化自然要多些.谁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个变化, 不及早做好准备, 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归要被时代淘汰的.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作为学生我们更要用一种长远、变化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习,只有我们学习好了,能力强了,才能适应我们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信息时代。(设计意图:促使学生知识和认识能力的迁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六、理解寓意,积累词语

1、师:谁能再说说刻舟求剑的含义?

2、师:请你结合成语的含义,选择填空

守株待兔

见机行事

墨守成规

看风使舵

与刻舟求剑相反的成语:()()

与刻舟求剑相近的成语:()()

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设计意图:加深对成语寓意的理解,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

七、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先看一则动画,然后展开想象,用白话把这则故事讲给同学听。(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有效的引导学生想象,更好的理解文本。)

五、学习效果评价计

1、说说刻舟求剑的含义?

2、结合成语的含义,选择填空

守株待兔

见机行事

墨守成规

看风使舵

与刻舟求剑相反的成语:()()

与刻舟求剑相近的成语:()()

3、展开想象,用白话把这则故事讲给同学听。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根据本课拟定的“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教学重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学字、词、句,理解古文的内容。

2、抓住重点句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3、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说话训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刻舟求剑翻译】相关文章:

翻译理论翻译论文题目04-02

翻译标准和翻译规范08-31

论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05-22

翻译词的翻译范文05-30

百度日语翻译在线翻译12-19

百度翻译在线翻译英文12-19

汉语翻译英语在线翻译02-10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翻译06-02

翻译策略翻译理论建设探讨论文04-11

方言翻译器在线翻译08-3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