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笔记(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思维导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笔记(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笔记(上)

2024-04-18 1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思维导图】

欢迎关注关注公众号【成长日记薄】,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往期内容】

1公众号:成长日记薄

2公众号:成长日记薄

3公众号:成长日记薄

4公众号:成长日记薄

5公众号:成长日记薄

【文本】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新中国的成立

1. 时间:1949年10月1日 15时

2. 地点:首都北京

3. 在场人数:军民共30万

4. 历史意义:

(1)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

(2)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从封建专制人民到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

(3) 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面临的考验

1、能否保卫住革命胜利的果实,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否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巩固新政权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任务1.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解放全中国

(1) 消灭残余国民党反动军队

(2) 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

(3) 1951年10月,西藏解放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大规模剿匪

(2)镇压反革命运动

(3)打击不法投机商人,稳定经济秩序

土地改革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0年冬——1953年春,除一些少数民族土地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事件: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使3亿农民获得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1) 没收官僚资本,组建国营经济

(2) 依靠工人阶级恢复生产

(3) 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l 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

l 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分散状态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以调剂余缺

l 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资金的往来使用转账支票经人民银行结算

(4)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5)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发展

3.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1) 宣传思想

党和政府掌握舆论工作,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指导地位

(2) 教育改革与发展

① 对旧有教育文化事业进行改革

② 让马列主义进入学校外

③ 高等学校大幅扩招

(3) 科学技术

① 成立中国科学院

② 发展高校和产业部门的科研机构

(4) 医疗卫生

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4.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抗美援朝]

(1) 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 地点:朝鲜半岛

(3) 主要指挥官:彭德怀

(4) 意义:

①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②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起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③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消除了一部分人的崇美、恐美心理。

5.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 开展整风运动,整党运动

(2) 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3) 开展‘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

三、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 引导个体农民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l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改造

手工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l 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一化反映了生产力方面的要求,三改反映出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l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 基础

l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l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障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l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制定

内容:

l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l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l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l 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一五’计划的实施

1. 开始时间: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展开

2. 意义:

(1) 这一时期的工业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

(2) 新中国迅速废墟里站起,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三、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改造

l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互助合作阶段的党内分歧

(2)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

(3)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4) 党中央在发展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分歧

(5) 农业社会改造的高潮与基本完成

l 组织形式:

(1)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

(2)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3)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l 农业改造的原则与基本方针:

(1)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2)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3)充分利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各个组织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4)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好坏的标准

(5)要将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手工业改造

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政策:赎买政策

2、初级形式:通过订立合同的办法建立联系

3、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欢迎关注关注【成长日记薄】,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