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xbox1540说明书 高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高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2023-03-22 0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3

第一节 镇域概况 3

第二节 规划背景 4

第二章  总则 6

第一节 规划依据 6

第二节 指导思想 6

第三节 规划原则 7

第四节 规划技术路线 7

第五节 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7

第六节 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8

第七节 规划重点 8

第三章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10

第一节 优势 10

第二节 劣势 10

第三节 机遇 10

第四节 挑战 11

第四章  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 13

第一节 相关规划回顾与总结 13

第二节 区域责任 15

第三节 规划理念 15

第四节 发展定位 16

第五节 城镇性质 16

第六节 发展策略 16

第七节 发展路径 17

第五章  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8

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8

第二节 城镇规模预测 19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 19

第四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0

第六章  经济产业发展战略 21

第一节 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21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2

第三节 产业发展战略 22

第七章  镇域总体布局 26

第一节 镇村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 26

第二节 镇村布局规划 26

第三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30

第八章  镇区用地规划 33

第一节 现状用地分析 33

第二节 布局模式选择 34

第三节 发展方向分析 34

第四节     空间拓展策略 35

第五节  空间结构规划 35

第六节 总体用地布局 36

第七节 各类用地规划 37

第八节 四线控制 40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42

第一节 现状总结 42

第二节 城镇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42

第三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42

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 45

第一节 现状总结 45

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 45

第三节 规划布局结构 45

第四节 用地布局 45

第十一章  空间景观规划 47

第一节 现状总结 47

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原则 47

第三节 空间景观结构 47

第四节 开敞空间系统 48

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49

第一节 给水工程 49

第二节 污水工程规划 51

第三节 雨水工程规划 51

第四节 电力工程 53

第五节 通信、广电工程 53

第六节 燃气工程 55

第七节 管线综合 56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57

第一节 环境保护 57

第二节 环卫设施 57

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 59

第一节 防洪排涝规划 59

第二节 消防规划 62

第三节 抗震防灾规划 63

第四节 人防规划 64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布局 66

第一节 规划目标 66

第二节 规划原则 66

第三节 规划期限与规模 66

第四节 近期建设重点 66

第十六章  中期建设引导 67

第一节 规划目标 67

第二节 规划原则 67

第三节 规划期限与规模 67

第四节 中期建设重点 67

第十七章  远景规划构想 68

第一节 规划期限与目标 68

第二节 远景发展策略 68

第三节 远景用地发展方向 68

第四节 远景三镇总体结构 68

第十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68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镇域概况 地理位置

高沟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3′25″—118°00′00″,北纬31°10′58″—30°58′05″。地处无为县南部,距无为县城20公里,南拥长江,东临芜湖,西邻铜陵,北接无为县泥汊、姚沟两镇,无为大堤穿境而过。处于华东重要经济区合(肥)—芜(湖)—宁(南京)“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周边4小时经济圈有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杭州、宁波、合肥、武汉、南昌等主要城镇。

高沟镇凭借繁无汽车轮渡和新建铜陵长江大桥等,可直达芜湖和铜陵,地理位置优越,优势突出,并具有独特的投资环境。在航空方面,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骆岗机场只有2小时的路程,对外交通十分优越。

二.历史沿革

1992年2月4日,经安徽省民政厅批准,无为县撤区并乡,将高沟、新沟、姚沟三乡合并为姚沟镇。

1995年1月由原泥汊区高沟乡、原白茆区新沟乡组建而成高沟乡,历史上的高石乡辖区与之相一致,成立之初为高沟乡人民政府筹备组。

2001年8月,高沟撤乡设镇,建立高沟镇,镇政府驻地为青龙庵(现龙庵社区)。

2002年5月,经县政府批准,中河村、肖楼村合并为兴华村;健全村、长淋村合并为健全村。

2006年4月,村级规模调整后,设置村民委员会8个,居委会2个,原龙庵社区、赵桥村合并为龙庵社区;原西湖村、新青村合并为新青村;原民主村、古城村合并为古城村;原兴华村、健全村合并为健全村;原坝湾村、隆兴村合并为隆兴村;原合兴村、骆家套村合并为骆家套村;原新沟社区、复兴村合并为新沟社区;汪场村、群英村合并为群英村,村民小组249个。

三.自然概况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高沟镇地形以圩冲为主,地势平坦,平均高程为7.8米,土壤含砂量高,土质疏松肥沃,土壤为旱耕熟化的潮土类。镇区大多为黄土层,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

(2)河流水系

高沟镇水面面积为27.2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4.5%。内河主要有天河、长淋港河、赵家湖、骆家套湖和西湖。大部分河流和湖面用于珍珠养殖。水面利用率低,属粗放养殖。

(3)气候

气候特点:高沟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但雨量变幅大,旱涝频繁。

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温度回升不稳定,天气多变,雨水增多,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32%,且气温变幅大。夏季一般从5月26日始,9月25日终,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初夏梅雨期,梅雨显著,常有大雨、暴雨出现,造成水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盛夏,晴热高温,日照多,蒸发量大,易出现伏旱。整个夏季降雨量常年平均占年降雨量的40%左右。秋季气温呈波状下降,昼夜温差大,雨水减少,多秋高气爽天气,易出现秋旱,秋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19%。冬季受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气温下降快,多晴冷干燥天气,偏北风多,最低气温≤0℃的天气在30天左右,降雨量约占全年的9%。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5.6℃,年际度幅1.8℃。常年最热月为7月和8月,一般最高气温在34℃左右,最冷月为1月,一般最低温度在-5℃左右。

降水:年降水量为1200mm左右,平均年雨日为125天,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份,3、4月份的雨日最多,7月份雨量最大。空气温度年平均值在80%左右。

日照:年平均日照为2035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百分率达45%。一年中以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于秋季。各月日照时数以8月最多。

霜期:全年无霜期为235天左右,始于4月中旬,终于次年二月下旬。

风律: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和东北风,大风一般集中在三、六、九月,正常风力在三到四级,微风、无风日少。

2.自然条件

(1)植物资源

镇域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应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粮食有水稻、小麦、黄豆、蚕豆和马铃薯等。油料有:花生、油菜、芝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绿茶、甘蔗等。蔬菜有白菜、包心菜、大葱、萝卜、韭菜等,品种较齐全。瓜类有西瓜、南瓜、冬瓜、黄瓜、丝瓜、香瓜等。果类有桃、梨、葡萄等。

林木竹:泡桐、苦楝、榆、枫杨、刺槐、椿树、杨柳等,竹类以毛竹为主。

水生植物:浮萍、水浮莲、水花生等。

野生药用植物有:丹参、桔梗、山银花、麦冬、大蓟、车前、蒲公英、天南星、导骨风、射干等。

(2)动物资源

家禽:鸡、鸭、鹅、鸽、洋鸭等。

家畜:猪、牛、羊、兔、狗、猫等。

镇内水产丰富:鲢、龟、鲤、鲫、鳊,还有暨豚、白豚等。水生哺乳动物。

人工养殖有河蟹、甲鱼、青虾、河蚌培育珍珠等水产品60多种。

(3)水资源

镇域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天河、长淋港河、赵家湖、骆家套湖、西湖等。主要充分利用天然长江水面,进行网箱养殖。

(4)矿产资源

镇域内矿产资源一般,主要有江砂等资源,另含有少量石灰石、明矾石、瓷土、石油等,但开采价值不高。

(5)土地资源

全镇行政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农田占有25.79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4%,水域占27.2平方公里,约占34.5%,建设用地15.91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20.1%,未利用10.08平方公里,约占12.8%。

第二节 规划背景 国家宏观政策背景 1. 党十八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提出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新型城镇化道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规划对促进城镇建设、加强城镇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遏制城镇规模盲目扩大、规范各类开发区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城镇规划的作用,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端正城镇规划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城镇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城镇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1.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芜湖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当前变化迅速、高度竞争的环境里,芜湖必须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扩大影响,妥善处理好与中部近邻区域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率先崛起。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要求:进一步提升芜湖区域中心城镇的综合功能,推动沿江城镇跨江合作和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密集区。加强沿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岸线资源,促进形成对接长三角、连通中西部的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高沟镇作为芜湖沿江产业带上的重要城镇有着良好的区域发展优势,应积极融入中部崛起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

2.长三角的规划建设

建设部牵头编制的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形成了江苏、浙江、安徽加上海的“3+1”的格局,将以上海为龙头的传统意义的长三角16市,扩容为23市,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正式加盟,在城镇规划层面,与长三角进行一体化的整合与衔接。

芜湖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前沿城镇和长三角的加盟城镇,其在交通东连、要素东引、产业东接、服务东借、产品东送等方面“近水楼台”,首当其惠。但随着区域大交通格局的变化,高沟在对接长三角方面的区位比较优势将逐步弱化,与周边地区在迎接经济辐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高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

3.皖江城镇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镇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

高沟应充分发挥沿江重要港口城镇、交通体系完善、产业创新和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密切加强与周边城镇的经济联系,推进跨江联动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建设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镇。

4.芜湖市升级为安徽省核心城镇

新一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对20年后的安徽有了概括性的描述。规划明确规定:芜湖市升级为安徽省核心城镇之一。规划还确定,到2030年,全省要形成“两圈一群两带五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两圈”就是合肥经济圈和芜马经济圈,实现合肥、芜湖两个核心城镇率先发展,并带动其它地区发展。

规划中将芜湖作为全省核心城镇之一,努力建设现代化滨江大城镇,着力推动芜湖城镇实力壮大,实现安徽省双核城镇带动目标。建设芜马经济圈的概念,还是首次在这一规划中出现。位于长江南岸一线的芜马地区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江苏平均水平,与浙江基本接近,是皖江地区的精华,而且区位最接近长江三角洲。通过这个经济圈可以直接与南京经济圈衔接上,最终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合芜宁大都市连绵区。

高沟镇应充分利用芜湖升级为安徽省核心城镇的发展平台,积极融入周边区域发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高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