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来聊聊既熟悉又陌生,整块主板中拓展性最强的拓展总线/接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x370太极和x470太极 这次我们来聊聊既熟悉又陌生,整块主板中拓展性最强的拓展总线/接口

这次我们来聊聊既熟悉又陌生,整块主板中拓展性最强的拓展总线/接口

2024-01-14 1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章仅讨论消费级平台,不涉及具有9980XE、2950X、线程撕裂者这类发烧级CPU 以及EPYC和志强这类服务器CPU。

这次我们来聊聊既熟悉又陌生,整块主板中拓展性最强的拓展总线/接口——PCI-Express,以及基于PCIE接口的各种形态上的变体。

对于有一些基本硬件基础的玩家看来,PCIE只是用来接显卡,外置声卡网卡等设备的接口,而对于PC硬件只是有一定深入了解的DIYer来说,PCIE拥有着极强的拓展性能,大到显卡声卡等设备,小到可以转接常见的USB,SATA,M.2等等IO接口以及连接PCH/FCH/ICH和CPU,甚至可以转PCI这种已经被淘汰了的接口。

拓展:

Intel在8系主板中带来了Flex I/O 弹性输入输出技术,之后的几乎每一款芯片组都采用了这个技术,由厂商自由选择分配HSIO通道作为何用,默认情况下,这些Flex I/O技术的HSIO通道大多数都为PCIE,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作为SATA,USB或者接入网卡以及作为PCIE储存设备的接口(PCIE M.2等)使用。

图为Intel ARK Z87 PCH官方Datasheet

图为Z370芯片PCIE通道分配图 来自PCEVA

上图中有SATA和PCIE储存设备所挂载的HSIO通道有重复,这也就是为什么部分主板上会出现“当M.2接有设备时,SATA5,SATA6将不可用”这类现象,因为使用了弹性IO技术,厂商将PCIE通道的储存设备接口(一般为M.2)与SATA一起做了出来,根据优先级进行分配,而所有这些IO都需要通过基于PCIE X4的总线上与CPU进行数据交换,当所有IO都有较高负载时会产生拥堵,虽然定位消费级的这类平台一般使用情况下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这就是被嘲笑很多年的牙签总线,Intel在100系主板开始就已经使用8GT/s的PCIE3.0作为总线,而AMD一直到400系主板FCH的PCIE控制器也一直是PCIE2.0,直到500系主板才换成PCIE4.0,B550有可能为PCIE3.0。

一些芯片组在Intel ARK中找不到Datasheet,如果有兴趣了解这类有FlexIO技术的芯片组的HSIO通道是如何分配的可以在百度搜关键词“芯片组名称

主板上的PCIE X16/X8/X4/X1接口

基础知识

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在2001年提出的,旨在替代旧的PCI,PCI-X和AGP总线标准。

到目前为止,消费级市场PCIE设备已经支持到了PCIE4.0,主板以AMD X570为代表,FCH可以提供PCIE4.0通道(不包含仅是支持PCIE4.0而不是FCH提供4.0的300 400系主板),显卡以5700,CPU以Ryzen2为代表,都支持4.0,AMD在这方面一向很积极,最先支持PCIE3.0的是HD7970。

PCIE带宽方面从1.0到如今的4.0几乎近乎翻倍的提升。

只能截图,没法复制表格

可能有的人并不知道GT/S是什么单位,GT/S是每秒传输的次数,一般是描述物理层的理论速率,不包含像上一篇USB文章中所说的编码数据导致的带宽损失,这里以2.0版举例,速率是5GT/S,编码是8/10b,也就是会损失20%,那么其一条通道有效的速率就为4Gbps,除以8即可换算出带宽为0.5GB/S。

———————————————————————————————————————

众所周知,显卡设备一般是需要插入X16长度的插槽中的,但是X16长度并不代表X16的速率(16通道,16倍速率),这个插槽的速度可能是X16,可能是X8也可能是X4。

对于消费级平台,一般来自于CPU的PCIE控制器所提供的PCIE通道数一般仅有16条(单独提供给CPU与主板芯片互联或者像锐龙一样单独提供给M.2等接口的不计入在内),低端CPU甚至仅对外提供8条,例如APU(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尚未集成PCIE控制器的AM3+时代,990FX北桥可以提供高达32条通道,可以用来做成两条全速X16,虽然只是PCIE2.0)。那么主板上那么多PCIE X16长度的插槽从何而来?下面将举例进行讲解。

主要有两种途径:

1.    由通道分配芯片对16条PCIE通道进行动态分配

以最新的X570旗舰板——MSI X570 GODLIKE举例,下图为主板主视图。

MSI X570 GODLIKE

如图所示,主板全版总共有4条X16长度的插槽,那么这四条是不是都可以做到全速。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只有第一条可以做到X16的速率,从上往下分别为X16,X8,X4,X4。这些插槽动态分配CPU的16条PCIE通道。

下文从上至下分别为这四条命名为PCIE1、PCIE2、PCIE4、PCIE5。

当仅有PCIE1插入显卡等全速设备时,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在X16的工作模式下,当PCIE2插入设备后,通道分配芯片会分配X8的带宽至PCIE2插槽,此时PCIE1与PCIE2平分16通道,每个插槽只有X8的速率。

当PCIE4接入设备时,PCIE1与PCIE2分别降低为X8与X4,PCIE4则也只能跑在X4的速率下,并不会因为PCIE1与PCIE2没有插设备而将所有的X16速率全都给PCIE4,因为这个插槽的引脚与线路只接到了X4的速率,并且对应线路上的PCIE通道分配芯片所提供的带宽总和也仅有X4。

PCIE5(就是最下面一条)需要单独拎出来说,这条一般为PCH/FCH引出,仅为X4速率,与PCH/FCH与CPU之间的连接总线为基于PCIE且只有X4速率有关,并且Intel/AMD也会限制由PCH/FCH引出的PCIE通道最高为X4。这条具体PCIE版本由PCH/FCH本身的PCIE控制器版本决定。

Intel ARK中的数据

图为PERICOM公司的PCIE通道分配芯片

这个芯片常见于PCIE插槽附近,一般有4个,型号不同规格也不同,但一般每个芯片对应2个通道。如果在高端板子上见到了更多的类似的芯片,那么一般是PCIE中继器,用于中继PCIE线路的信号提高信号质量,或者是该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PCIE通道数(在下面第二条中会提到如何让消费级平台拥有更多的PCIE通道数)。

图为PERICOM公司的PCIE讯号中继器

讯号中继器主板上也以PERICOM公司的产品最为常见,也有使用其他公司生产的型号,与通道分配器一样,不同型号有不同的规格,可以通过数条PCIE通道。

主板为AORUS X570 Master

上图为技嘉X570 Master,左边框中为4个通道分配芯片,右边两个为中继器,依稀可以看出均为PERICOM公司的产品。那么这张主板的PCIE通道是如何分配的,我想大家应该一眼就能看明白了吧。

如图为PCIE M.2转U.2转接卡(两个都为PCIE的变种,下文会讲解),因为线路损耗较大,所以可以看见转接卡上也有一个PCIE中继器

注意:

这两个芯片都会区分PCIE版本,不同型号只能运行在对应的PCIE版本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各个厂家的部分带PCIE分配芯片的B450 X470升级PCIE4.0后,直接连接CPU PCIE控制器的那条PCIE插槽可以设置为Gen4,而第二条也就是从通道分配芯片通过的却只能运行在Gen3,因为通道分配芯片所支持的版本仅为Gen3。

2.    使用PCIE桥接芯片对PCIE进行拓展

大家可能对于PCIE桥接芯片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不知道这个桥接芯片有什么作用,这里画了一张简图,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嗯,灵魂画手

在CPU的PCIE X16接入后,桥接芯片会输出(分配)两组PCIE X16,内部数据交换可以以全速X16进行数据传输,但是当与CPU进行通讯时则依旧为PCIE X16,交换形式为分时,延迟比直连必然会要高一些,数据多了可能会拥堵。

如果有人用过双芯卡(老式单卡双芯为双层PCB设计,但是同理),或者对显卡有一些了解的话,可能会在双芯卡两个核心之间见到这种芯片:

BR04 PCIE桥接芯片

Fury X2 红框中也为PCIE桥接芯片

是的,桥接芯片广泛应用于双芯,双芯之间的互联与通讯以及与外部PCIE控制器通讯都是经过这个桥接器,上图为nVIDIA自研的BR04芯片,后改名为NF200,在NV自家主板上也用到过这个芯片(AMD与NV蜜月期的时候NV为AMD设计生产过芯片组,也自己做过主板)。不过NV自研的桥接芯片很早以前就弃用了,转投AMD一直在使用并且也是使用的最多的PCIE桥接器,PLX公司生产的PCIE桥接器,一直到NV的最后一款Titan双芯——TitanZ用的也都是PLX家的芯片。

TitanZ上用的桥接芯片也是PLX家的

那么桥接芯片在主板上作何应用,带宽一般如何分配,下面将会距离说明。

2015年那时候,蓝宝石出过一款Z87主板,主板具体型号为Z87A-PR,仅500元的售价,超高规格,甚至还带了PLX芯片,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这也是蓝宝石最后一次推出如此高规格的板子,后来出了一款Z97,此后便销声匿迹,这些主板在官网已经搜索不到。

购买记录,顺便一提这主板BIOS做的是真烂

当时这块板子接4卡交火的评测层出不穷

下面是这块主板的主视图,整体规格很高,供电似乎是6相+DrMOS,在当时低价主板全是三脚mos的时代,SO-8封装的Mos都是一股清流,年代久远已经记不清了。

蓝宝石Z87A-PR

    

细心的可能已经发现了,总共4根X16长度的PCIE插槽,每两条之间有四个,总共有8个,也就是说每两条为一组平分X16带宽,就算全接满也能有4条X8,也算是贫民多卡神器了。在供电散热片下方还通过热管连着一块散热片,散热片下面压着的便是PLX芯片,可见PLX芯片的发热是有多大。放到现在,依旧会有一些用处,部分特殊用处的主板,比如工作站使用的WS Z390 PRO 也采用了PLX芯片,通道分配的策略与上方Z87A-PR的分配方式类似。

WS Z390 PRO

中间那条黑色的只有接近一半长度的PCIE插槽为X4长度,速率也为X4,只在插槽头做了开口方便接入X16设备,并没有直接使用X16的插槽。

拓展:

有时候将主板反过来,你也可以看见一些X16长度插槽,背部引脚却只焊接了一半。

MSI Z170 Krait Gaming

第二条最长的是PCIE X16,所以引脚全部焊满,第五条为PCIEX16,但是仅有X8速率,因此引脚只焊了一半,最下面一条为PCIE X16,仅有X4速率,为PCH引出,之所以这条X4和之前的X8看起来焊接的长度都差不多,是因为X4为了固定一般会选择焊接到X8长度,更有厂商将X8,X4全部焊接到X16的引脚位置,但是并不会增加速度,只能用来固定。

PCIE接口的各类形态

1.   M.2

M.2最初是Intel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的接口方案,主要用于超极本中,尺寸小巧,接口拓展性能强,曾经叫做NGFF,后来改名M.2。

M.2作为储存设备的接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B KEY,一种为M Key,又叫Socket2与Socket3。

M Key防呆插凸起在右侧,右侧为5pin,而B Key防呆插凸起在左侧,左侧为6pin,在台式机主板上已经很难见到B KEY(Socket2)的身影,用于储存设备的M.2全部都为M Key,而在部分笔记本上则还有着M+B的组合,但是已经见不到只有B KEY的设备了。

M.2 B KEY M KEY区分

传输速率方面,M Key一般支持SATA与PCIE X4,少数不支持SATA,而B KEY则支持SATA与PCIE X2,一般仅支持SATA不支持PCIE X2。

对于M.2 SSD来说,NVME SSD通道为PCIE,一般仅右侧有缺口,右侧针脚为对应的5针,而SATA通道的M.2 SSD则考虑到B Key与M Key均支持SATA通道,于是绝大多数做成了双缺口用于兼容两种M.2。而大多数M Key PCIE SSD仅做了M Key一侧的缺口,并没有做双接口兼容。

如图为SATA M.2 SSD 金士顿UV500

M.2储存设备的长度一般分为2230,2242,2260,2280,22110。其中2242 SSD由于其体积非常小,一般采用的是单芯片方案,将主控与NAND封装到一起以节省空间,其中消费级以东芝RC100,OEM以PM971为代表。而非主流长度2230更mini,也有厂商推出过SSD,一般为OEM,非常小,Surface laptop用的就是2230的SSD。

东芝RC100 单芯片方案

其余长度SSD均为正常大小正常规格,以2260,2280居多,大容量颗粒较多时会采用22110长度。

2.   U.2(SFF8639)

少数高端主板上可以见到U.2接口,方形,形状非常像mini SAS 12G SFF8643,但不是一种接口,并且淘宝上很多商家写的M.2转接U.2商品名都是错误的,都写成了SFF8643,U.2 SFF8639本身与M.2是同源,只是改变了引脚和插口形状,都为PCIE引出,速度也为PCIE X4,与M.2的PCIE最高速率保持一致。

M.2转U.2 因为都是PCIE通道因此转接并不需要转换芯片

原生支持U.2的M8I

U.2一般用来接Intel 750,P这类企业级SSD,接触的比较少,在此不多做赘述。

3.   SATA-Express

这个接口Intel曾大力推行过一段时间,想要让其在台式机上替代掉M.2,接口整体外观为右侧两个SATA3.0以及左侧一个SATA Express接口,SATA Express设备接入需要占用一个SATA Express接口以及两个SATA3.0接口,非常麻烦并且占用接口过多,以及被M.2所淘汰。通道方面使用的也是使用的PCIE,但是仅有10Gbps(8Gbps),对比M.2无论是大小还是速度都毫无优势,消费级平台已经销声匿迹。

图为Z170 Extreme4的SATA接口,可以当做四个SATA3或者两个SATA Express使用

4.   M.2 A/E KEY、MINI PCIE

M.2中,A Key与E Key的体积非常小,一般仅有1630,2230,3030三种宽度长度规格,而Mini PCIE则作为老一代的无线网卡接口,现在已经逐渐被A Key与E Key取代,他们都是基于PCIE X1速率,足够网卡使用,其中以2230规格最为常见。

A/E KEY双接口转TF卡读卡器

Z170 Killer SLI也提供了M.2 E Key接口

而X370 Killer SLI/AC则自带了个E Key无线网卡

按之前所说,CPU一般仅仅提供16条通道,全都给显卡等设备使用了,那么上述M.2,U.2,SATA Express等等接口都是从哪里获取到的PCIE通道呢,看完全篇你应该可以猜到了,一般这些接口都是从PCH/FCH获取PCIE通道,部分平台或部分主板会从CPU获取M.2的PCIE X4,比如锐龙CPU集成了部分南桥功能,同时专门为M.2留了X4作为M.2接口(加起来锐龙有20条),以及想法比较独特,直接使用了CPU的16条中的4条作为M.2接口的Z97 Extreme6、

华擎Z97 Extreme6的官方说明

在Z97时代,PCH可提供的PCIE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只能提供PCIE 2.0 X8,绝大多数厂商都选择了使用PCIE 2.0 X2做一个10Gbps(8Gbps)的M Key M.2。而华擎则另辟蹊径,选择从CPU的通道里获取,这样直接导致了如果Ultra M.2插上M.2 SSD,第一条显卡速率直接从X16降为X8,同时原来可以当做X8速率的PCIE4只能作为X4速率使用。

华擎Z97 Extreme6 的两条M.2分别是M KEY 10Gbps(8Gbps)与M Key 40Gbps(32Gbps)

虽然锐龙专门为M.2接口提供了X4的带宽用来作为M.2使用,但是去掉目前来说偏贵的X570以及依旧没有动静的B550来说,AMD消费级平台300系和400系的FCH仅仅只能提供8条PCIE通道,也就是说除了这条3.0/4.0 X4的M.2,AMD这几个平台除了像Z97 Extreme6那样从CPU借通道或者像之前所提到的PLX芯片以外,其他没有办法3.0 X4 M.2,只能从FCH仅剩的2.0 X8中取出一半作为M.2,仅有20Gbps(16Gbps),这也算是以性价比的方式选择AMD平台时一个影响非常大的缺点,具体会在之后关于锐龙的帖子中提到。

即便是X470 太极这样板子也只能做到与第三条PCIE X16(2.0 X4速率)共享带宽,一旦有一个接上设备,另一个就无法使用

下面是我的个人订阅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谢,有问题私信一定回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