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indows自动挂载驱动器脚本 01

01

2023-05-12 0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1 iFIST简介

1.1 功能描述

1.1.1 系统安装

1.1.2 智能诊断

1.1.3 配置管理

1.1.4 下载日志

1.1.5 固件更新

1.1.6 数据安全清除

1.2 应用场景

1.3 适用产品

2 登录iFIST

2.1 硬件环境搭建

2.1.1 方式一

2.1.2 方式二

2.2 登录方式

2.3 界面介绍

3 安装操作系统

3.1 操作系统支持列表

3.2 存储控制卡支持列表

3.3 iFIST自带驱动程序列表

3.4 配置限制和指导

3.5 配置准备

3.6 操作系统安装流程

3.7 配置步骤

3.7.1 基础配置

3.7.2 RAID配置

3.7.3 系统配置

3.7.4 审核配置

3.7.5 安装系统

4 智能诊断

4.1 服务器诊断

4.1.1 查看设备信息

4.1.2 快速诊断

4.1.3 压力测试

4.1.4 数据导出

4.2 内存Smart-Test

4.2.1 诊断测试选择

4.2.2 查看并导出诊断测试结果

5 配置管理

5.1 导入配置

5.2 导出配置

5.3 ACS配置

5.3.1 配置限制和指导

5.3.2 操作步骤

6 日志下载

7 固件更新

7.1 操作步骤

7.2 参数说明

7.3 注意事项

8 数据安全清除

8.1 操作步骤

8.2 注意事项

9 更新iFIST

9.1 更新步骤

9.2 更新实例

10 FAQ

 

 

说明

·     本手册为产品通用资料。对于定制化产品,请用户以产品实际情况为准。

·     本手册中,所有部件的型号都做了简化(比如删除前缀和后缀)。比如存储控制卡型号HBA-1000-M2-1,代表用户可能看到的以下型号:UN-HBA-1000-M2-1。

·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页面为准。

1 iFIST简介

iFIST(integrated Fast Intelligent Scalable Toolkit,集成化的快速智能可扩展工具集)是一款内嵌于服务器的单机智能部署工具,用户启动服务器并完成初始化工作之后,根据界面提示操作即可进入iFIST系统,无需用户安装。

iFIST提供简洁的用户界面,帮助客户完成RAID配置、操作系统自动安装、智能诊断、配置管理下载日志、固件更新和数据安全清除功能,满足用户对单台服务器进行本地管理的需求。

1.1  功能描述

iFIST主要支持如下功能:

·     系统安装

·     智能诊断

·     配置管理

·     下载日志

·     固件更新

·     数据安全清除

1.1.1  系统安装

iFIST支持通过引导式的安装方式实现操作系统的安装,并集成了RAID配置、驱动安装和配置文件导入导出等安装操作系统相关的一系列功能,简化了安装流程,且配置后自动化安装操作系统。

一般情况下,用户完成上述的功能需要多次切换功能页面,而使用操作系统安装向导可以减少用户在部署过程中的切换页面次数,从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繁琐度,并减少了配置错误。

1.1.2  智能诊断

智能诊断包括服务器诊断和内存 Smart-Test两个功能。

·     服务器诊断用于扫描服务器上的组件,收集整理各组件的信息,并可诊断各组件的工作及健康状态,便于及时排查故障,降低设备使用风险。

·     内存Smart-Test通过集成在BIOS中的内存测试工具在POST内存初始化阶段对内存进行测试和修复。

1.1.3  配置管理

iFIST支持对服务器的HDM、BIOS、Controller和RAID配置进行导入导出以及更改ACS配置。

·     导入配置:将U盘中的HDM/BIOS/RAID配置文件导入到系统中,或者将U盘中的Controller配置文件导入到选择的控制卡中,覆盖当前配置。

·     导出配置:导出当前的HDM/BIOS/RAID/Controller配置信息,并生成配置文件到接入服务器的U盘根目录下的iFIST/ConfManage目录中。

·     ACS配置:支持配置ACS Capability和ACS Control属性。

1.1.4  下载日志

iFIST支持下载服务器的OS日志、SDS日志、系统运行日志以及各类部件的日志信息到接入服务器的U盘根目录下的iFIST/LogDownload目录中。

1.1.5  固件更新

iFIST支持更新服务器的主机固件和部件固件,包括HDM、BIOS、各类CPLD、存储控制卡固件、网卡固件和硬盘固件。

1.1.6  数据安全清除

清除服务器的HDM、BIOS和存储数据,避免用户数据泄露。

1.2  应用场景

iFIST适用于单台服务器进行本地管理的情况。在无法远程登录HDM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显示器、键盘、鼠标本地直连服务器登录iFIST进行部署,提供更为便利的带内部署服务器的途径。

1.3  适用产品

本手册适用于以下产品:

·     H3C UniServer B5700 G3

·     H3C UniServer B5800 G3

·     H3C UniServer B7800 G3

·     H3C UniServer B5700 G5

·     H3C UniServer E3200 G3

·     H3C UniServer R2700 G3

·     H3C UniServer R2900 G3

·     H3C UniServer R4300 G3

·     H3C UniServer R4500 G3

·     H3C UniServer R4700 G3

·     H3C UniServer R4900 G3

·     H3C UniServer R4950 G3 Naples

·     H3C UniServer R4950 G3 Rome

·     H3C UniServer R5300 G3

·     H3C UniServer R6700 G3

·     H3C UniServer R6900 G3

·     H3C UniServer R8900 G3

·     H3C UniServer R4300 G5

·     H3C UniServer R4330 G5

·     H3C UniServer R4330 G5 H3

·     H3C UniServer R4700 G5

·     H3C UniServer R4900 G5

·     H3C UniServer R4930 G5

·     H3C UniServer R4930 G5 H3

·     H3C UniServer R4950 G5 Rome

·     H3C UniServer R5300 G5

·     H3C UniServer R5500 G5

·     H3C UniServer R6900 G5

·     H3C UniServer R4700 G6

·     H3C UniServer R4900 G6

·     H3C UniServer R4950 G6

·     H3C UniServer R5300 G6

·     H3C UniServer R5350 G6

·     H3C UniServer R5500 G6

2 登录iFIST 2.1  硬件环境搭建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登录iFIST:

·     方式一:在服务器上直连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登录iFIST。

·     方式二:通过HDM Web界面的远程控制台登录iFIST。

说明

·     本文中硬件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以硬件实物为准。

·     本文中软件页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页面为准。

·     本文中部分数据为举例数据,操作步骤中以举例数据进行。用户操作时,请以现场的真实数据为准。

 

2.1.1  方式一 1. 机架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VGA接口连接显示器,通过USB接口连接键盘和鼠标,以H3C UniServer R4900 G3服务器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2-1 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

 

2. 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通过SUV连接器连接显示器、键盘和鼠标,以H3C UniServer B5800 G3刀片服务器以例,如图2-2所示。

图2-2 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

 

2.1.2  方式二

访问HDM的硬件环境搭建请参见《H3C服务器HDM用户指南》。

2.2  登录方式

(1)     登录并启动HDM Web界面的远程控制台(通过本地直连方式登录时,请跳过此步骤)。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H3C服务器HDM用户指南》。

(2)     启动或重启服务器。

(3)     如图2-3所示,进入BIOS启动界面后,按F10,进入iFIST。

图2-3 BIOS启动界面(以2.00.26版本BIOS为例)

 

(4)     (可选)如果BIOS 启动界面没有显示iFIST启动项,请按ESC进入BIOS Setup,单击Boot菜单项进入Boot界面查看iFIST boot选项是否处于启用状态,如果否,请启用iFIST boot选项后重启服务器再次进入BIOS启动界面。

(5)     iFIST启动后,进入图2-4所示界面,完成登录iFIST操作。

2.3  界面介绍

iFIST Web界面如图2-4,分为以下部分,如表2-1所示。

图2-4 iFIST界面布局

 

 

表2-1 iFIST界面布局说明

序号

名称

说明

1

软件信息区域

·     单击按钮回到首页

·     单击按钮查看iFIST版本信息

·     单击按钮切换语言

·     单击按钮退出iFIST并重启服务器

2

功能链接区域

提供对应的功能链接。单击右上角的 按钮查看iFIST联机帮助

 

3 安装操作系统 3.1  操作系统支持列表

iFIST支持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CentOS、Ubuntu Server、VMware ESXi 、CAS、Oracle Linux和Windows Server(Windows系统不支持CORE版本的安装),具体的支持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支持安装的操作系统列表

系统类型

支持版本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7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8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9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10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2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3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4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7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0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4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5 (64 bit) (includes KVM)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6 (64 bit) (includes KVM)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LES 11 SP4 (64 bit)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2 (64 bit) SP1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2 (64 bit) SP2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2 (64 bit) SP3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2 (64 bit) SP4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2 (64 bit) SP5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5 (64 bit) (includes XEN & KVM)

SLES 15 (64 bit) SP1 (includes XEN & KVM)

CentOS

CentOS 6.10 (64 bit)

CentOS 7.3 (64 bit)

CentOS 7.4 (64 bit)

CentOS 7.5 (64 bit)

CentOS 7.6 (64 bit)

CentOS 7.7 (64 bit)

CentOS 7.8 (64 bit)

CentOS 7.9 (64 bit)

CentOS 8.0 (64 bit)

CentOS 8.1 (64 bit)

CentOS 8.2 (64 bit)

CentOS 8.3 (64 bit)

CentOS 8.4 (64 bit)

Vmware ESXi

Vmware ESXi 6.5 U1 (64 bit)

Vmware ESXi 6.5 U2 (64 bit)

Vmware ESXi 6.5 U3 (64 bit)

Vmware ESXi 6.7 (64 bit)

Vmware ESXi 6.7 U3 (64 bit)

Vmware ESXi 7.0 (64 bit)

VMware ESXi 7.0 U3 (64 bit)

Ubuntu Server

Ubuntu Server 17.10 (64 bit) – LTS

Ubuntu Server 17.10.1 (64 bit) – LTS

Ubuntu Server 18.04 (64 bit) – LTS

Ubuntu Server 18.04.1 (64 bit) – LTS

 Ubuntu Server 18.04.2 (64 bit) – LTS

 Ubuntu Server 18.04.3 (64 bit) – LTS

CAS

CAS 5.0

Oracle Linux

Oracle Linux 8.2

Windows Server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Datacenter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Standard

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2 R2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Essential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Standard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Datacenter

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6

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9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Standard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Datacenter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22 Standard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22 Datacenter

 

3.2  存储控制卡支持列表

系统安装功能目前支持的存储控制卡包括:

·     HBA-1000-M2-1

·     RAID-P430-M1

·     RAID-P430-M2

·     HBA-H460-M1

·     RAID-P460-M4

·     HBA-H460-B1

·     RAID-P460-B4

·     HBA-LSI-9311-8i-A1-X

·     RAID-LSI-9361-8i(1G)-A1-X

·     RAID-LSI-9361-8i(2G)-1-X

·     RAID-LSI-9460-8i(2G)

·     RAID-LSI-9460-8i(4G)

·     RAID-LSI-9460-16i(4G)

·     RAID-L460-M4

·     RAID-P5408-Mf-8i-4GB

·     HBA-H5408-Mf-8i

·     HBA-LSI-9440-8i

·     HBA-LSI-9300-8i-A1-X

·     RAID-P4408-Mf-8i-2GB

·     RAID-P2404-Mf-4i-2GB

·     RAID-P5408-Ma-8i-4GB

·     RAID-P4408-Ma-8i-2GB

·     RAID-P460-B2

·     RAID-P460-M2

·     RAID-LSI-9560-LP-16i-8GB

·     RAID-LSI-9560-LP-8i-4GB

·     HBA-LSI-9400-8i

·     HBA-LSI-9400-16i

·     HBA-LSI-9500-LP-8i

·     HBA-LSI-9500-LP-16i

·     HBA-LSI-9540-LP-8i

3.3  iFIST自带驱动程序列表

安装操作系统时,iFIST自带部分驱动程序,详情请参见表3-2和表3-3。

表3-2 驱动程序列表(Windows系统)

驱动名称

驱动版本号

支持系统

FC-HBA-LPe

12.8.334.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RAID-9361-8i

6.714.18.00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LSI-9300-9311

2.51.26.00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LSI-MR-IMR

7.708.18.0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7.715.4.0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NIC-360T

12.14.7.0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12.15.184.13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12.18.9.6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NIC-530F

7.13.161.0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7.13.171.0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NIC-Intel500

3.14.214.0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4.1.196.0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NIC-Intel700

1.11.101.0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PMC-ARC-THOR

7.5.0.57011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7.5.0.59002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PMC-LUXOR

106.278.0.1043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ASPEED-Graphics-Family(仅适用于R2700 G3、R2900 G3、R4700 G3和R4900 G3服务器)

1.01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表3-3 驱动程序列表(Redhat/CentOS系统)

驱动名称

驱动版本号

支持系统

FC-HBA-LPe

12.6.240.27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12.8.340.9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7.9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12.8.351.46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8.2 (64 bit)

12.6.240.53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8.3 (64 bit)

RAID-9361-8i

07.715.02.0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     CentOS 8.2 (64 bit)

07.716.01.0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9 (64 bit)

LSI-9300-9311

33.00.00.0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36.00.00.0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8.2 (64 bit)

LSI-MR-IMR

07.717.02.0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7.9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     CentOS 8.2 (64 bit)

·     CentOS 8.3 (64 bit)

NIC-360T

5.3.5.39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5.3.5.61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8.2 (64 bit)

NIC-530F

1.714.25.1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1.715.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1.715.4.1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9 (64 bit)

·     CentOS 8.2 (64 bit)

NIC-Intel500

5.6.5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5.9.4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7.9 (64 bit)

·     CentOS 8.3 (64 bit)

5.7.1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8.2 (64 bit)

NIC-Intel700

2.15.9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7.9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     CentOS 8.2 (64 bit)

·     CentOS 8.3 (64 bit)

PMC-ARC-THOR

 

1.2.1.59002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PMC-LUXOR

2.1.8-040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     CentOS 7.6 (64 bit)

·     CentOS 7.8 (64 bit)

·     CentOS 7.9 (64 bit)

·     CentOS 8.1 (64 bit)

·     CentOS 8.2 (64 bit)

·     CentOS 8.3 (64 bit)

 

3.4  配置限制和指导

·     如需确认存储控制卡的芯片类型,请参考《H3C服务器 存储控制卡用户指南》。

·     安装操作系统前,请确保服务器上只挂载了一个可引导的安装介质,否则可能导致引导项识别错误,以致于操作系统安装失败。

·     使用PMC存储控制卡时,仅支持对RAID(Hide-RAW)模式、HBA模式和Mixed模式的存储控制卡进行操作。如果是RAID-P430-M1和RAID-P430-M2卡,仅支持对RAID(Hide-RAW)和RAID(Expose-RAW)两种模式的存储控制卡进行操作。

·     使用LSI存储控制卡时,仅支持对RAID模式的存储控制卡进行操作。

·     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请勿移除镜像源,如果需要更换镜像源文件,仅支持在基础配置阶段更换镜像文件,其它阶段不允许更换。

·     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请勿手动干预。

·     当服务器在UEFI模式下安装操作系统时,除了指定的系统安装盘,其他物理盘或逻辑盘不能有UEFI分区,否则会安装失败。

·     iFIST不支持板载RAID卡配置RAID和安装操作系统。

3.5  配置准备

开始操作系统安装前,需要准备:

·     连接带有操作系统镜像的存储介质,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或U盘。

·     如需安装驱动,请连接带有ISO镜像格式REPO文件的存储介质。iFIST无法识别驱动压缩包。

·     如图3-1所示,使用HDM的远程控制台登录iFIST时,要同时挂载操作系统镜像和REPO文件,可以使用KVM提供的虚拟介质。

图3-1 接入镜像文件和REPO

 

3.6  操作系统安装流程

操作系统安装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操作系统安装操作流程图

 

3.7  配置步骤 3.7.1  基础配置

说明

由于存储控制卡类型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实际界面会有微小差异,具体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1)     如图3-3所示,在iFIST首页单击[系统安装]图标,进入操作系统安装向导的基础配置页面。

图3-3 基础配置页面

 

表3-4 基础配置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目标控制卡

选择需配置的存储控制卡。

注意: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请先查询官网的OS兼容性列表,确认选择的OS在兼容性列表中是否支持,否则会存在安装失败的风险。

工作模式

显示存储控制卡当前的工作模式。

物理盘写缓存(可选)

可分别对Configured Drives、Unconfigured Drives、HBA Drives的物理盘设置写缓存模式。

·     Configured Drives:表示工作模式为RAID/Mixed下的已配置的物理盘。

·     Unconfigured Drives:表示工作模式为RAID/Mixed下的未配置的物理盘。

·     HBA Drives:表示工作模式为HBA下的物理盘

·     物理盘缓存模式有以下三种。

·     Default:默认的物理盘的缓存模式。

·     Enabled:开启物理盘的缓存功能,开启后可以提高系统读写速度。

·     Disabled:禁用物理盘的缓存功能。组建RAID时,一般禁用磁盘自带缓存,防止意外掉电时磁盘自带缓存中的数据丢失。

·     由于存储控制卡类型不同,部分存储控制卡不显示该选项。

控制卡读写缓存(可选)

以下PMC存储控制卡支持设置读写缓存比例

·     RAID-P460-M4

·     RAID-P460-B4

·     RAID-P460-M2

·     RAID-P460-B2

·     RAID-P4408-Mf-8i-2GB

·     RAID-P4408-Ma-8i-2GB

·     RAID-P2404-Mf-4i-2GB

配置方式

安装操作系统所需配置参数的配置方式,菜单选项有:

·     自定义配置:手动配置RAID和安装操作系统的参数。

·     导入配置:通过从Floppy(光盘)或U盘导入配置文件。

注意:请谨慎选择导入配置,因为导入的配置信息会覆盖当前所有的RAID信息

镜像源

操作系统镜像的存储介质,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和U盘。

驱动源

REPO镜像的存储介质,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和U盘

 

(2)     在“目标控制卡”下拉框中,选择需配置的存储控制卡。

(3)     确认“工作模式”选项是否符合要求。

¡     PMC存储控制卡支持RAID(Hide-RAW)、HBA模式和Mixed模式。

¡     LSI存储控制卡支持RAID模式,不支持切到JBOD模式。如果从JBOD模式切换到RAID模式的时候可能会需要重启才能生效。若在弹出的[确认]窗口下单击按钮,系统则会自动重启,若单击按钮,则模式切换不会生效。

¡     仅PMC_H460、PMC_P460、LSI_9361、LSI_9460和LSI_9560型号的机架存储控制卡支持切换工作模式。

表3-5 JBOD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JBOD

显示当前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属性。

·     ON:启用JBOD。启用时磁盘为直通盘,允许不组RAID仍可以在OS下使用。

·     OFF:未启用JBOD,如果硬盘未组RAID,在OS下就无法使用。

当该选项不显示时,说明该存储控制卡没有JBOD属性。

 

(4)     如图3-4所示,选择安装操作系统的配置方式。

注意

为了成功导入配置文件中的所有配置参数,请按照如下要求检查配置文件的匹配度:

·     当服务器安装多张存储控制卡时,需保证卡数量大于或等于配置文件里的卡数量,且配置文件的存储控制卡类型、模式和槽位需要和目标存储控制卡的类型、模式和槽位保持一致。

·     若服务器配置多张存储控制卡,未被选择安装OS的存储控制卡,导出配置可能会成功,导入配置可能会失败,如果导入配置失败,不影响后续安装OS。

·     配置文件中逻辑盘的成员盘在目标服务器对应的位置必须存在。

·     目标服务器中物理盘的状态与使用的存储控制卡的类型有关。

·     若安装的是PMC存储控制卡,则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Raw、Ready或Online等。

·     若安装的是LSI存储控制卡,则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Unconfigured Good、Unconfigured Bad或Online等。如果是HBA-LSI-9311-8i-A1-X卡,则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Ready或Optimal等。如果是HBA-LSI-9300-8i-A1-X卡,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Ready。

·     导入配置时默认使用物理盘的全部空间组成逻辑盘,即不对配置文件中的逻辑盘容量进行导入。

·     导入导出配置文件目前支持的U盘格式为FAT32或NTFS。

·     RAID名称仅支持1~16位数字、字母和下划线。

 

图3-4 选择配置方式

 

表3-6 全局写缓存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全局写缓存(可选)

目标存储控制卡对应的所有物理盘的缓存模式。由于存储控制卡类型不同,部分存储控制卡不显示该选项。全局缓存模式有以下三种。

·     Enabled:开启所有物理盘的缓存功能,开启后可以提高系统读写速度。

·     Disabled:禁用所有物理盘的缓存功能。组RAID时,一般禁用物理盘自带的缓存,防止机房停电时磁盘自带缓存中的数据丢失。

·     Drive Specific:自定义开启/关闭单个物理盘的缓存功能。

 

(5)     根据挂载镜像文件的存储介质,选择镜像源。

(6)     (可选)选择驱动源,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和U盘。

注意

·     当选择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类型的镜像时,仅支持FAT32格式U盘,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不支持中文和空格。

·     当选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系统类型的镜像时,仅支持FAT32和EXT2/3/4格式U盘,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不支持空格。

·     当选择CentOS镜像时,仅支持FAT32和EXT2/3/4格式U盘分区,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不支持中文和空格。FAT32格式U盘分区不支持文件大小超过4G的镜像文件。

·     在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7/6.8/6.9/6.10系统和CentOS 6.10系统前,请在镜像源所在U盘分区预留300M作为临时存储空间,建议在待安装镜像源的目录下仅保存一个.iso格式的镜像文件,否则可能导致安装失败。

·     当选择Ubuntu Server或CAS系统类型的镜像时,仅支持光盘。

·     当选择VMware ESXi系统类型的镜像时,支持FAT32和NTFS两种格式的U盘。

·     当选择Windows Server系统类型的镜像作为安装源时,仅支持NTFS格式U盘。

·     当选择Oracle Linux镜像时,仅支持EXT2/3/4格式U盘分区,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仅支持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7)     单击按钮,进入RAID配置页面。

3.7.2  RAID配置

说明

·     如果用户希望安装操作系统到物理盘上,可以直接在“创建RAID”页签单击按钮,跳过RAID配置步骤,进入系统配置步骤。

·     热备盘设置功能当前仅机架设备P460和H460控制卡支持,如果存储控制卡使用热备功能异常,请对存储控制卡的固件版本进行升级后再尝试。

 

(1)     如图3-5所示,单击“逻辑盘管理”页签,在逻辑盘管理页面中,可查看已配置的逻辑盘信息。

图3-5 逻辑盘管理

 

 

(2)     确认是否存在符合需求的逻辑盘。

a.     如已存在符合需求的逻辑盘,可跳过RAID配置步骤,点击按钮,进入系统配置界面。

b.     如没有符合需求的逻辑盘,可点击“创建RAID”页签。

(3)     如图3-6所示,“创建RAID”页面中,显示了可正常配置RAID的物理盘。

图3-6 创建RAID

 

(4)     (可选)如需将服务器上所有Ready/Unconfigured Good状态的物理盘都单独的组成一个RAID 0,可以勾选“将剩下的所有Ready状态的物理盘配置成RAID0或Simple volume”后点击按钮。HBA-LSI-9311-8i-A1-X卡不支持该功能。

(5)     勾选待创建RAID的物理盘,单击按钮。

(6)     如图3-7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RAID的参数,单击按钮完成操作。

图3-7 配置RAID(以HBA卡为例)

 

表3-7 配置RAID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名称

待创建RAID的名称

RAID级别

待创建RAID的级别,关于RAID级别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服务器 存储控制卡用户指南》的“磁盘阵列和容错方法”章节

RAID容量

待创建RAID的容量,RAID容量默认支持最大容量,不支持用户修改

条带大小

写入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缺省为256KB

方式

创建RAID的初始化方式

写缓存

配置RAID的写缓存配置,仅RAID卡支持设置此参数

读缓存

配置RAID的读缓存配置,仅RAID卡支持设置此参数

 

(7)     如图3-8所示,在“物理盘管理”页签中,可查看所有物理盘的状态。

(8)     确认待创建RAID的物理盘状态是否满足RAID配置需求。

·     对于PMC存储控制卡,可选择执行初始化和去初始化操作。

·     对于LSI存储控制卡,可选择执行设置JBOD状态操作,或单击按钮将异常状态的物理盘设置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图3-8 物理盘管理

 

表3-8 物理盘管理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状态

l     PMC存储控制卡的物理盘状态,常见的包括Online、Ready、Raw、Failed。

¡     Online:表示已使用该物理盘创建了RAID。

¡     Ready:表示该物理盘已初始化,可用于创建RAID。

¡     Raw:表示该物理盘为裸盘,不支持创建RAID,初始化后可用于创建RAID。

¡     Failed:表示该物理盘功能异常。

¡     Dedicated Hot-Spare:表示该物理盘已经被创建为Dedicated Hot-Spare类型热备盘,该类型热备盘支持同时做多个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一个逻辑盘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热备盘成员。

¡     Auto Replace Hot-Spare:表示该物理盘已经被创建为Auto Replace Hot-Spare类型热备盘,该类型热备盘不支持同时做多个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一个逻辑盘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热备盘成员。

l     LSI存储控制卡的物理盘状态,常见的包括Online、Offline、Unconfigured Good、Unconfigured Bad、JBOD、Unconfigured Good(Foreign)等。

¡     Online:表示已使用该物理盘创建了RAID。

¡     Offline:表示离线状态。

¡     Unconfigured Good:表示该物理盘可用于创建RAID。

¡     Unconfigured Bad:表示该物理盘功能异常。

¡     Ready:表示该物理盘可用于创建RAID。

¡     Optimal:表示已使用该物理盘创建了RAID。

¡     Failed:表示该物理盘功能异常。

¡     JBOD:表示该物理盘是直通盘,不组RAID仍可以在OS下使用。

¡     Unconfigured Good(Foreign):表示物理盘存在残留的RAID信息,手动删除残留的RAID信息后,该物理盘会切换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初始化(可选)

仅适用于PMC存储控制卡:

·     在配置RAID前,需要对Raw状态的物理盘执行初始化操作。

·     执行磁盘初始化操作后会擦除磁盘中的全部数据,并从磁盘中划分出一小部分区域存储RAID 信息。

去初始化(可选)

仅适用于PMC存储控制卡:

·     当物理盘的上有残留的逻辑盘信息时,可尝试执行去初始化。

·     执行磁盘去初始化操作后会清除磁盘上的全部数据(包括元数据)和保留空间,并移除系统分区,可让磁盘回到Raw状态。

热备创建(可选)

仅适用于机架设备P460和H460卡:

·     支持Dedicated Hot-Spare和Auto Replace Hot-Spare两种类型的热备盘创建。

·     热备盘必须是SATA硬盘或SAS硬盘,所选硬盘最小容量不小于逻辑盘成员盘的最小容量,且硬盘接口和SSD属性要和逻辑盘成员盘的属性一致。

·     除RAID 0外其他级别的逻辑盘都支持设置热备盘。

·     物理盘必须要处于Ready状态。

热备清除(可选)

仅适用于机架设备P460和H460卡:

·     支持对Dedicated Hot-Spare和Auto Replace Hot-Spare状态热备盘进行批量清除,所选硬盘在执行清除操作后会回到Ready状态。

热备添加(可选)

仅适用于机架设备P460和H460卡:

·     支持对Dedicated Hot-Spare状态的物理盘(已经是部分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进行热备盘添加,使其同时成为其他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

设置JBOD状态(可选)

仅适用于LSI存储控制卡:

·     当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且JBOD属性为ON时,可以选择目标盘执行设置JBOD状态操作。

·     执行设置JBOD状态操作后,开启该硬盘的直通功能。

设置状态(可选)

仅适用于LSI存储控制卡:

·     当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且JBOD属性为ON时,且物理盘处于Unconfigured Bad、Unconfigured Bad-F或JBOD状态时,可以单击按钮将物理盘设置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     当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且JBOD属性为OFF时,且物理盘处于Unconfigured Bad或Unconfigured Good-F状态时,可以单击按钮将物理盘设置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9)     (可选)勾选物理盘,点击按钮,弹出如图3-9所示页面,配置物理盘写策略。

图3-9 物理盘设置缓存

 

表3-9 物理盘设置缓存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缓存(可选)

可以对物理盘的缓存模式进行设置,仅PMC存储控制卡支持该选项,且PMC的HBA卡和UN-RAID-P460-M4 RAID卡不支持设置。

当基础配置中将全局写缓存选项设置为Drive Specific时,显示该选项。

物理盘缓存模式的选项包括:

·     Disabled(write through):写通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同时写入缓存和物理盘,数据写入速度较慢。

·     Enabled(write back):回写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只写入缓存。只在数据被替换出缓存时,被修改的缓存数据才会被写到物理盘。因为不需要同时写入硬盘,数据写入速度快。但一旦更新后的数据未被写入硬盘时出现意外掉电,数据将无法找回。

 

(10)     再次进入“逻辑盘管理”页签中,确认已配置的逻辑盘信息。

(11)     (可选)勾选逻辑盘,点击按钮,弹出如图3-10或图3-11所示页面,配置逻辑盘的缓存模式。

图3-10 设置逻辑盘缓存(LSI RAID卡)

 

图3-11 设置逻辑盘缓存(PMC RAID卡)

 

表3-10 设置缓存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缓存(可选)

对逻辑盘的读写策略进行设置。RAID卡配合超级电容,在系统意外掉电时,超级电容给缓存模块供电,可确保意外掉电后数据的完整性。仅支持数据掉电保护功能的存储控制卡显示此选项。

缓存模式的选项包括:

·     Read ahead always/Enabled(read cache):始终预先读取。使用此策略后,从逻辑盘中读取所需数据时,会把后续数据同时读出放在缓存中,用户随后访问这些数据时可以直接在缓存中命中,将减少磁盘寻道操作,节省响应时间,提高了数据读取速度。要使用该策略,要求RAID卡支持数据掉电保护功能,且如果此时超级电容异常,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No read ahead/Disabled(read cache):无预先读取。使用此策略后,RAID卡接收到数据读取命令时,才从逻辑盘读取数据,不会做预读取的操作。

·     Write back/Enabled(write back when protected by battery/ZMM):使用此策略后,当RAID卡BBU在位且状态正常时,RAID卡到逻辑盘的写操作会经过缓存中转(即回写方式);当RAID卡BBU不在位或BBU故障时,RAID卡到逻辑盘的写操作会自动切换为不经过缓存的直接写入(即写通方式)。

·     Always write back/Enabled(write back):回写。使用此策略后,需要向逻辑盘写数据时,会直接写入缓存中。当控制器缓存收到所有的传输数据后,将给主机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要使用该策略,要求RAID卡支持数据掉电保护功能,且如果此时超级电容异常,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Write through/Disabled(write through):写通。使用此策略后,RAID卡向逻辑盘直接写入数据,不经过缓存。当磁盘子系统接收到所有传输数据后,控制器将给主机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此种方式不要求RAID卡支持超级电容,即使超级电容故障,也无影响,缺点是写入速度较慢。

 

(12)     单击按钮,进入系统配置页面。

3.7.3  系统配置

说明

·     根据用户安装的不同镜像,本页面可以配置的系统参数也不同。请用户根据实际场景完成操作。

·     安装VMware ESXi系统时,如果同时挂载REPO镜像,iFIST不支持选择和自动安装REPO镜像里的驱动。

 

(1)     根据检测到的镜像类型配置系统参数信息。

¡     如图3-12所示,若镜像类型为Linux,在系统配置界面输入主机名称(可选)、root密码、User用户名、User密码,选择安装语言和网络类型。

图3-12 系统配置(Linux系统)

 

表3-11 系统配置参数说明(Linux系统 )

参数

说明

镜像类型

显示用户挂载的镜像的类型,包含Microsoft Windows和Linux。

选择驱动

显示可以安装的驱动列表和FIST SMS。安装Windows、Redhat和CentOS系统时,界面会显示支持的iFIST自带的驱动选项,iFIST自带的驱动程序列表如表3-2和表3-3所示。

系统类型

显示用户挂载的镜像对应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目前支持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CentOS、VMware ESXi、Ubuntu Server、CAS、Oracle Linux和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系统镜像文件

显示待安装的系统镜像文件名称。

主机名称(可选)

待安装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主机名。若当前页面未输入主机名称,系统将根据操作系统类型自动分配主机名:

·     Windows系统将自行分配主机名

·     Linux系统和VMware ESXi系统的主机名将自动设置为localhost

需要注意的是:

当VMware ESXi系统的IPv4配置为DHCP时,主机名将缺省设置为localhost,不支持修改。

密码

进入操作系统的密码,若安装的是Linux系统,则该密码相当于root密码。

User用户名

配置User用户名。

需要注意的是:

·     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VMware ESXi和CAS系统不支持User用户名配置。

User密码

User用户进入操作系统的密码。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需要注意的是:

·     VMware ESXi系统和CAS不支持User密码配置。

选择安装语言

操作系统的安装语言,包括简体中文和English。

需要注意的是:

·     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VMware ESXi和CAS系统不支持语言配置,默认为English。

平台语言

云计算管理平台语言,包括简体中文和English。

需要注意的是:

·     该选项仅针对CAS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配置网络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网络地址获取类型,包括DHCP和Static。

·     当网络类型为DHCP时,操作系统自动从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

¡     VMware ESXi系统的IPv6配置只支持DHCP。

¡     CAS系统不支持DHCP。

·     当网络类型为Static时,需要手动设置IPv4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或IPv6地址、子网前缀长度和默认网关。

¡     IPv4默认网关可选,VMware ESXi、Ubuntu Server和CAS系统的默认网关必须和IPv4地址在同一网段。

¡     CAS系统不支持IPv6配置。

¡     当Ubuntu Server的IPv4配置为Static时,不支持IPv6设置;IPv6配置为Static时,不支持IPv4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

·     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目标控制卡

将操作系统安装到指定存储控制卡上。当服务器安装了多张存储控制卡时显示该选项。

目标盘

将操作系统安装在指定盘上。

 

¡     如图3-13所示,若镜像类型为Microsoft Windows,在系统配置界面选择驱动、镜像文件;输入主机名称(可选)、密码、密钥(可选);

图3-13 系统配置(Windows系统 )

 

表3-12 系统配置参数说明(Windows系统)

参数

说明

密钥(可选)

用于安装操作系统的安装密钥。

需要注意的是:

该选项仅针对Windows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主分区容量

待安装操作系统的逻辑盘的对应的容量。

成功安装操作系统的最小容量要求为50GB,当物理内存较大时,建议主分区容量尽量设置为最大值。该选项仅针对Windows系统,Linux系统中不显示主分区容量,默认使用最大值,且RAID最小容量要求为80GB。

 

(2)     如图3-14所示,若系统类型为VMware ESXi,则只需要在系统配置界面输入主机名称(可选)、root密码,并选择网络类型。

图3-14 系统配置(VMware ESXi系统)

 

(3)     选择目标盘,输入主分区容量(Linux类型的镜像不需要输入主分区容量,默认使用最大值),单击按钮。

3.7.4  审核配置

(1)     如图3-15所示,进入“审核配置”页面,确认配置信息是否正确。

a.     若正确,跳过如下步骤,单击按钮,进入安装系统过程。

b.     若需要修改,可单击按钮返回“系统配置”页面进行修改。

图3-15 审核配置并导出配置

 

(2)     (可选)如果需要导出操作系统以及RAID配置的参数配置,点击按钮,用户可以在“基础配置”页面选择“U盘导入”或者“Floppy导入”的方式分别导入xml文件以及img文件。为防止配置文件被修改,导出的配置文件(xml或者img格式)使用MD5加密。

说明

iFIST-1.35及以前的版本会导出配置文件到U盘的根目录,iFIST-1.36及以后的版本会导出配置文件到U盘的/iFIST/OsInstall目录。

 

3.7.5  安装系统

说明

·     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请勿移除引导介质。

·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建议尽快安装相关驱动程序,以确保操作系统可以正常使用。

·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可能会出现多次自动重启。

·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系统第一启动项会变成HDD。用户可以登录HDM或进入BIOS Setup修改系统启动项,具体操作请参见《HDM用户指南》和《BIOS用户指南》。

 

如图3-16所示,iFIST的安装系统界面仅展示iFIST为了实现自动安装操作系统所执行的操作的进度,服务器自动重启后,才开始实际的系统安装。

系统安装过程中,不需要手动干预,安装完成后服务器会自动重启。

图3-16 操作系统安装

 

4 智能诊断 4.1  服务器诊断

注意

·     本功能与服务器使用的HDM版本有关。

·     HDM-1.30.08之前的版本不支持BIOS、Fan、PSU、Temperature模块的所有诊断功能。

·     HDM-1.30.08及之后的版本支持服务器诊断的完整功能。

·     当前该功能仅支持H3C UniServer R2700 G3、R2900 G3、R4300 G3、R4700 G3、R4900 G3、R6700 G3、R5300 G3、R6900 G3、B5700 G3、B5800 G3、B7800 G3、R4900 G5、R4700 G5、R4300 G5、R5300 G5、R5500 G5(Intel机型)、R6900 G5服务器。

 

本功能用于扫描服务器上的设备,收集整理设备信息,并诊断设备的工作及健康状态,便于及时排查故障,降低设备使用风险。

支持诊断的设备包括BIOS、CPU、内存、硬盘、存储控制卡、逻辑盘、网卡、GPU、其它PCIe设备、电源、风扇和温度。

通过本功能,用户可以实现以下操作:

·     查看设备信息

·     快速诊断

·     压力测试

·     数据导出

4.1.1  查看设备信息 1. 功能介绍

本功能将扫描服务器上的设备并收集设备信息,供用户查看及后续诊断。

需要注意,当组件发生变化或进行热插拔操作后,建议重新扫描设备信息。

iFIST无法扫描到操作系统下不可识别的设备,模块信息无法获取时显示“N/A”。

2. 操作步骤

(1)     在iFIST首页单击[智能诊断/服务器诊断]图标,进入服务器诊断页面,系统自动开始设备扫描。

(2)     设备扫描完成后,页面自动跳转到设备信息页面,如图4-1所示。

图4-1 查看设备信息

 

(3)     (可选)在模块选择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查看信息的模块,可收集的设备信息可查看表4-1。

表4-1 设备信息

模块

收集信息

系统信息

显示服务器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厂商、产品名称、产品序列号、产品UUID和主板序列号

BIOS

显示BIOS基本信息,包括供应商、版本号、发布日期、ROM大小、BIOS支持的功能

HDM

显示HDM信息,包括HDM固件版本、序列号、CPLD固件版本、事件总数、最近的事件日志、开机自检状态、HTTP服务的TCP端口、Telnet服务的TCP端口、共享网口地址信息、专用网口地址信息

CPU

显示CPU信息,包括最多支持的CPU个数、槽位号、CPU型号、核数、启用的核数量、SMBIOS结构句柄、当前频率、最大频率、处理器Socket的外部时钟速度、L1数据缓存容量、L1指令缓存容量、L2高速缓存容量、L3高速缓存容量、步进ID、供应商ID

Memory

显示内存信息,包括支持的最大内存条数、所有内存的总容量。对于单根内存,将显示内存所在槽位号、内存类型、厂商、内存容量、内存说明、内存DRAM类型、序列号、内存频率、可纠正错误的状态、可纠正错误计数等信息

注意:只有当服务器安装了Purley平台的CPU时,内存模块才会显示可纠正错误的状态和可纠正错误计数信息。

Storage

显示存储控制卡、逻辑盘和物理盘信息

·     存储控制卡:显示存储控制卡信息,包括槽位号、存储控制卡型号、类型、模式、缓存容量、WWN、是否存在电容、固件版本、硬件修订版本、驱动名称、驱动版本、主板编码、所连接物理盘的数量、未分配的物理盘数量、逻辑盘数量、序列号、端口数、PCIe总线信息等

·     逻辑盘:显示逻辑盘信息,包括逻辑编号、设备路径、逻辑盘名称、状态描述、容量、驱动类型、逻辑卷ID、RAID级别、条带数、物理盘个数、离线的硬盘数量、连接的存储控制卡

·     物理盘:显示物理盘信息。包括厂家、设备路径、WWN、控制器类型、驱动器类型、每区块字节数、驱动器当前温度、驱动器最高温度、驱动器阈值温度、容量、是否是SSD、固件修订版本、型号、序列号、协商链路速率、主轴转速,接入的存储控制卡槽位号。对于NVMe SSD或PCIe SSD,还会额外显示速率、带宽和PCIe信息。

NIC

显示网卡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槽位号、驱动名称、驱动版本号、主板编码、PCIe总线信息、供应商ID、设备ID、子系统设备ID、子系统供应商ID

GPU

显示GPU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槽位号、PCIe总线信息、修订版本、缓存容量、主板编码、设备ID、供应商ID、子系统设备ID、子系统供应商ID

PCIe

显示PCIe设备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槽位号、PCIe总线信息、驱动名称、驱动版本号、主板编码、设备ID、供应商ID、子系统设备ID、子系统供应商ID

PSU

显示电源信息,包括最多支持的电源个数、槽位号、在位状态、序列号、固件版本、最大功率,刀片服务器不支持查看PSU信息

Fan

显示风扇信息,包括最多支持的风扇个数、槽位号、在位状态、转速、速率比、冗余状态,刀片服务器不支持查看Fan信息

Temperature

显示温度信息,包括传感器名称、当前温度、单位、传感器的状态、致命上限阈值、致命下限阈值、严重上限阈值、严重下限阈值、警告上限阈值和警告下限阈值

 

4.1.2  快速诊断 1. 功能介绍

本功能用于全方位对服务器设备的工作及健康状态进行短时间高效的诊断测试,可以快速发现设备状态的异常,并针对测试出故障的设备诊断可能的故障原因。对部分故障可提供操作建议,便于用户定位及解决故障问题。

快速诊断时,仅支持诊断当前设备列表中存在的组件。

2. 操作步骤

注意

·     诊断过程中,请勿将服务器关机,否则可能会导致组件功能异常。

·     UEFI模式下,当服务器上接有NVMe SSD扩展卡时,执行System诊断前,请进入BIOS Setup界面,选择Socket Configuration> IIO Configuration> Intel® VMD technology菜单,将对应CPU的Intel@ VMD for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 for Pstack1选项修改为Disabled状态。

·     DCPMM内存不支持快速诊断功能。

 

(1)     单击[快速诊断/配置选择]图标,进入如图4-2所示的配置选择页面。

图4-2 配置选择页面

 

(2)     在“请选择需要诊断的组件”栏中勾选待诊断的组件,对应组件会进行的诊断项可查看表4-2。

表4-2 诊断项说明

诊断组件

说明

BIOS

进行BIOS固件版本信息校验

System

检测服务器序列号的合法性、服务器健康状态和PCIe链路的状态

注意:仅R6900 G3服务器支持检测PCIe链路的状态

CPU

·     检测CPU数量

·     进行UPI和浮点运算测试

·     检测是否出现MCA(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CPU错误

Memory

通过不同算法对内存进行压力测试,并检测是否出现MCA内存错误

Storage

·     存储控制卡的带宽、速率、健康状态和电容状态进行检测

·     NVMe SSD或PCIe SSD的带宽、速率检测

·     物理盘进行硬盘自检

·     逻辑盘进行连续读取功能测试

NIC

·     检测网卡的带宽和速率是否低于标准值

·     检测MAC是否冲突

·     网口自检

PCIe

检测PCIe设备的带宽、速率是否低于标准值

GPU

检测GPU的带宽是否低于标准值

PSU

检测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此组件是否显示和服务器型号有关

Fan

检测风扇的健康状态,此组件是否显示和服务器型号有关

Temperature

检测内存、CPU、电源、存储控制卡和PCIe插槽等组件的温度传感器状态是否正常

MCA

检测是否出现MCA错误

 

(3)     选择测试模式,包含以下三种。

¡     默认选择普通测试,依次完成所有测试项。

¡     需要进行多次测试时,可以勾选循环测试,并设置循环次数。

¡     需要设定诊断时长时,可以勾选限时测试,并设置测试时间。

(4)     (可选)勾选“诊断结果首次出现错误时,自动停止诊断”选项。

(5)     单击按钮,开始诊断所选组件,此时会自动跳转到诊断状态页面。

(6)     开始快速诊断后,自动跳转到诊断状态页面,如图4-3所示,可以查看整体测试进度和测试项状态。

图4-3 诊断状态页面

 

 

(7)     如图4-4所示,快速诊断完成后,单击进入诊断结果页面,可以查看各模块的测试结果。若测试结果为失败,失败信息中会详细说明错误描述并给出建议操作。

图4-4 诊断结果页面

 

 

4.1.3  压力测试 1. 功能介绍

本功能用于对服务器设备进行长时间压力测试,发现设备的隐性问题,并针对测试出故障的设备诊断可能的故障原因。对部分故障可提供操作建议,便于用户定位及解决故障问题。

压力测试时,仅支持测试当前设备列表中存在的组件。

2. 操作步骤

(1)     单击[压力测试/配置选择]图标,如图4-5所示进入配置选择页面。

图4-5 压力测试配置选择

 

 

(2)     在“请选择需要测试的组件及测试项”栏中勾选待测试的组件及其测试项,对应组件会进行的诊断项可查看表4-3。

表4-3 诊断项说明

诊断组件

说明

CPU

支持对CPU进行UPI link test和Lin pack test,并默认检测MCA CPU错误

·     UPI link test:UPI(Ultra Path Interconnect,超级通道互连)链路测试,用于检测UPI/QPI链路的传输能力和传输速率是否正常

·     Lin pack test:浮点运算测试,用于检测CPU浮点数运算功能是否正常

Memory

支持对内存进行Memory stress test,并默认检测MCA内存错误

·     Memory stress test:内存压力测试,通过多种算法遍历内存存储单元,检测内存存储功能是否正常

·     DCPMM内存不支持压力测试功能

Storage

选择物理盘、逻辑盘进行Read test和Rand Read test

·     Read test:连续读测试,用于检测存储设备处理连续读取数据的功能是否正常

·     Rand Read test:随机读测试,用于检测存储设备处理随机读取数据的功能是否正常

NIC

选择网卡进行External loopback test,仅R6900 G3服务器支持本功能

·     External loopback test:外部环回测试,用于检测网卡的网口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功能是否正常

¡     单口自环:仅支持光纤网口,将光纤分别连接至光纤网口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并将该网口拖动至单口自环框中

¡     双口对打:将网线或光纤分别连接至两个网口中,并将两个网口一起拖动至双口对打框中

MCA

·     MCA test:检测是否出现MCA错误

 

(3)     (可选)勾选循环测试,并设置循环次数。

(4)     (可选)勾选“测试结果首次出现错误时,自动停止测试”选项。

(5)     单击按钮,开始测试所选组件。

(6)     开始压力测试后,自动跳转到[测试状态]页面,如图4-6所示,可以查看整体测试进度、当前信息汇总和所选组件的测试状态。

图4-6 压力测试状态

 

(7)     (可选)在测试过程中,单击按钮,后台程序会强制终止当前正在执行的测试项,并停止测试。

(8)     (可选)在测试完成后,单击按钮,可以对所选组件及其测试项重新进行测试。

(9)     压力测试完成后,单击进入[测试结果]页面,如图4-7所示,可以查看各模块测试项的测试结果,总测试次数、测试结果和失败信息。

图4-7 压力测试结果

 

 

4.1.4  数据导出 1. 功能介绍

本功能用于将扫描到的设备信息、诊断的结果数据、运行的日志导出到U盘,便于用户后续的问题分析。

数据导出之前,请先插入U盘。目前支持的U盘格式为FAT32格式。

2. 操作步骤

(1)     单击[智能诊断/服务器诊断] 图标,进入服务器诊断页面。

(2)     在设备扫描完成后,选择页签,进入如图4-8所示的数据导出界面。

图4-8 数据导出页面

 

(3)     选择存储设备,单击按钮,将U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请谨慎执行格式化操作,避免误清除U盘中的数据。

(4)     单击按钮,将测试结果,设备信息等文件导出到存储设备中。

 

4.2  内存Smart-Test

内存Smart-Test是通过集成在BIOS中的内存测试工具(仅支持海力士、三星和镁光内存)在POST内存初始化阶段对内存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再通过iFIST的配套工具获取测试结果。

说明

·     本功能仅支持在BIOS UEFI模式下进行测试。

·     只有当服务器上的内存品牌型号统一为海力士、三星或镁光时,才支持内存测试功能。

·     仅部分服务器和特定版本的BIOS支持内存测试功能,详细信息请参考iFIST的版本使用指导书。

 

4.2.1  诊断测试选择 1. 操作步骤

(1)     单击[智能诊断/内存Smart-Test]图标,进入内存Smart-Test界面,如图4-9所示。

图4-9 内存Smart-Test

 

(2)     配置测试参数。

(3)     单击按钮,将会在服务器完成冷重启后开始诊断测试。

2. 参数说明

·     解析类型:目前仅支持对海力士、三星和镁光的内存进行诊断测试。

·     策略选择:包括仅测试和测试并修复两个策略。

·     测试次数:内存进行Smart-Test轮询的次数,轮询次数越多,测试时间越长。

¡     仅海力士和三星内存支持测试次数的设置。

¡     海力士内存测试次数的范围是1~5。

¡     三星内存测试次数的范围是1~65535。

·     单个DIMM修复的错误个数:当策略为测试并修复时,单个内存进行修复的最大错误个数。

¡     当服务器安装BIOS-2.00.34及以后版本的BIOS固件时,海力士内存支持配置单个DIMM修复个数,范围为:1~10。

¡     当服务器安装BIOS-2.00.41及以后版本的BIOS固件时,三星内存支持配置单个DIMM修复个数,范围为:0~32。

¡     当服务器安装BIOS-2.00.43及以后版本的BIOS固件时,镁光内存支持配置单个DIMM修复个数,范围为:1~4。

·     测试模式:包括正常和增强两个模式,缺省为增强模式。

¡     仅三星和镁光内存支持测试模式。

¡     当服务器安装BIOS-2.00.37之前的版本的BIOS固件时,三星内存仅支持增强模式。

¡     当服务器安装BIOS-2.00.47及以后版本的BIOS固件时,镁光内存支持配置测试模式。

¡     保持诊断开启:包括禁用和启用两种选择,默认行为是在诊断测试结束后,内存SmartTest功能缺省恢复禁用状态。

¡     仅镁光内存支持保持诊断开启。

¡     每个Socket(即每个CPU)修复个数:当策略为测试并修复时,每个Socket进行修复的最大个数。

¡     仅镁光内存支持每个Socket修复个数。

¡     每个Socket修复个数的范围为:1~48。

3. 注意事项

·     请谨慎选择测试并修复策略,修复后再进行测试,无法检测出错误。

·     开始测试后,请勿手动重启机器,诊断测试程序会自动重启机器。

4.2.2  查看并导出诊断测试结果

说明

目前支持导出诊断测试结果到FAT32或NTFS格式的U盘。

 

1. 操作步骤

(1)     单击[智能诊断/内存Smart-Test]图标,进入内存Smart-Test界面。

(2)     查看诊断测试结果,如图4-10所示。

图4-10 诊断测试结果

 

(3)     选择存储设备,单击按钮,下载测试结果到U盘根目录下的iFIST/SmartTest目录中。

2. 参数说明

·     内存槽位:内存的槽位号。

·     内存厂家:内存的制造商,内存不在位时显示N/A。

测试结果:Smart-Test测试的结果,如表4-4和表4-5和表4-6所示。当内存未完成测试、内存损坏或内存不在位时显示N/A。

表4-4 三星内存

测试结果

说明

Training Failure

内存training失败

Pass

测试通过

Fail (PPR Disable)

内存发生错误

Fail (PPR Pass)

内存发生错误,修复成功

Fail (PPR Fail)

内存发生错误,修复失败

Temp. Overflow

内存温度过高,跳过内存测试

Error Overflow

错误溢出,错误总数超过最大错误数(单个DIMM最多支持修复32个错误)

 

表4-5 海力士内存

测试结果

说明

Pass

测试通过

Fail

内存发生错误

Non-fixable Fail

错误溢出,错误总数超过最大错误数(单个DIMM最多支持修复10个错误)

SKIP

内存Training失败或当前内存非海力士内存

REPAIRED

内存发生错误,修复成功

 

表4-6 镁光内存

测试结果

说明

No issues found

内存training失败或测试通过

PPR Disabled

内存发生错误,仅测试

PPR Success

内存发生错误,修复成功

PPR Failure

内存发生错误,修复失败

PPR Inprogress

内存发生错误,修复未打开,待修复

PPR Limit Exceeded

错误溢出,错误总数超过最大错误数(单个DIMM最多支持修复4个错误,每个Socket最多支持修复48个错误)

DIMM Configuration not supported

此内存不支持测试

 

5 配置管理

通过本功能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     导入配置:将U盘中的HDM/BIOS/RAID配置文件导入到系统中,或者将U盘中的Controller配置文件导入到选择的控制卡中,覆盖当前配置。

·     导出配置:导出当前的HDM/BIOS/RAID/Controller配置信息,并生成一份配置文件到接入服务器的U盘根目录下的iFIST/ConfManage目录中。

·     ACS配置:支持配置ACS Capability和ACS Control属性。

说明

·     目前仅FAT32或NTFS格式的U盘支持配置导入导出功能。

·     PMC存储控制卡不支持RAID配置的导入导出功能。

·     配置管理功能需要HDM软件的配合,仅HDM-1.11.25及以后的版本支持配置管理功能。

·     仅部分产品支持ACS配置,具体差异以界面显示为准。

·     ACS Capability属性配置需要配合HDM软件,详细信息请参考iFIST的版本说明书。

·     ACS Control属性配置需要配合BIOS软件,详细信息请参考iFIST的版本说明书。

·     仅PMC_H460、PMC_P460、LSI_9361、LSI_9460、LSI_9440和LSI_9560型号的机架存储控制卡支持Controller导出导入。

 

5.1  导入配置 1. 配置限制和指导

·     导入RAID和BIOS配置前,确保设备型号和部件配置(如存储控制卡型号、硬盘数量和槽位)都相同。导入RAID配置时,请确保存储控制卡模式为RAID模式。

·     导入HDM配置前,请确保设备型号相同,先删除配置文件中用户配置信息里的“comment”语句,并把用户密码修改为明文化密码。

·     导入HDM配置前,请确保待导入设备和配置文件中的Bonding模式处于同样的状态,否则会导入失败。

·     导入RAID配置时,如果硬盘之前的RAID信息未清除,会产生Foreign状态,导致RAID配置失败。请先在BIOS下清除该硬盘的RAID配置信息。

·     导入HDM配置前,如果配置文件中的某项配置信息被删除或不存在,则该项配置将在配置导入后依然保持原来的状态。

·     请谨慎修改配置文件,确保修改后配置信息的合法性,否则可能会导入失败。

·     导入Controller属性时会校验控制卡型号和工作模式,不同控制卡支持导入的参数如下:

¡     H460和P460控制卡的全局缓存设置项Configured Drives,Unconfigured Drives和HBA Drives。

¡     P460控制卡:控制卡读缓存比例Read cache ratio,控制卡写缓存比例Write cache ratio。

¡     LSI控制卡:启用/禁用维护物理驱动器故障历史记录属性maintainPdFailHistory(ON/OFF),启用/禁用驱动器类型的复制属性copyback,copyback包括SSD驱动器类型的复制属性smartSsdCopyback和HDD驱动器类型的复制属性smartHddCopyback。

2. 操作步骤

(1)     单击[配置管理]图标,进入配置管理页面。

(2)     在导入配置栏选择配置类别。

(3)     选择存储设备后,再在下拉框选择该存储设备下的配置文件,如图5-1所示。

图5-1 导入配置

 

(4)     单击按钮,完成操作。

3. 注意事项

·     HDM配置导入成功后,HDM可能会自动重启使配置生效。

·     BIOS配置导入成功后,需要重启服务器后生效。

·     RAID配置导入成功后,需要等待约40秒后才能生效。

·     导入配置过程中,请勿对服务器进行电源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iFIST部分功能出现异常。

·     HDM/BIOS/RAID/Controller导入配置时,如果Web页面提示出现失败项,将暂停导入,请修改失败项后再重新导入,直到导入完成。

·     RAID配置的导入,不包括RAID卡本身的配置(如RAID卡的模式等)。

·     导入配置过程中,请确保HDM Web端未执行配置管理操作,否则会操作失败。

·     Controller配置导入不支持跨模式,如果是跨模式导入会导入失败,例如在Mixed模式导出,在HBA模式下导入。

5.2  导出配置 1. 配置限制和指导

·     RAID配置导出前,请确保存储控制卡已完成初始化。

·     RAID配置导出前,请确保RAID卡下的逻辑盘处于正常状态,且未执行扩容、迁移、重建、擦除等操作。

·     导出Controller属性时会导出控制卡型号和工作模式,不同控制卡支持导出的参数如下:

¡     H460和P460控制卡的全局缓存设置项Configured Drives,Unconfigured Drives和HBA Drives。

¡     P460控制卡:控制卡读缓存比例Read cache ratio,控制卡写缓存比例Write cache ratio。

¡     LSI控制卡:启用/禁用维护物理驱动器故障历史记录属性maintainPdFailHistory(ON/OFF),启用/禁用驱动器类型的复制属性copyback,copyback包括SSD驱动器类型的复制属性smartSsdCopyback和HDD驱动器类型的复制属性smartHddCopyback。

2. 操作步骤

(1)     单击[配置管理]图标,进入配置管理页面。

(2)     在导出配置栏选择配置类别,支持多选,如图5-2所示。

图5-2 导出配置

 

(3)     选择存储设备,单击按钮,完成操作。

3. 注意事项

·     RAID配置的导出,不包括RAID卡本身的配置(如RAID卡的模式等)。

·     导出配置过程中,请确保HDM Web端未执行配置管理操作,否则会操作失败。

·     Controller配置只导出控制卡本身的属性,不包括RAID配置。

5.3  ACS配置 5.3.1  配置限制和指导

·     ACS配置前,请确保所有PCIe Switch卡在位。

·     不支持禁用ACS Capability属性。

5.3.2  操作步骤

(1)     单击[配置管理]图标,进入配置管理页面。

(2)     选择操作项,在弹出的对话框内单击按钮,相应操作会在服务器冷重启后生效,如图5-3所示。

图5-3 ACS配置

 

(3)     ACS Capability属性未启用时,支持仅启用ACS Capability属性和同时启用ACS Capability属性与ACS Control属性两种操作。

(4)     ACS Capability属性启用时,若ACS Control属性启用,支持禁用ACS Control属性;若ACS Control属性禁用或未启用,支持启用ACS Control属性。

6 日志下载

通过本功能可以下载服务器的OS日志、SDS日志、系统运行日志以及各类部件的日志信息到接入服务器的U盘根目录下的iFIST/LogDownloadUniTool/LogDownload目录中。

说明

·     目前支持下载日志到FAT32或NTFS格式的U盘。

·     目前支持下载希捷、日立、东芝、三星、英特尔、镁光厂商、Kioxia、Memblaze、DERA、亿联、大普微、建兴存储、长江存储、大唐厂商、美嘉忆隆、海力士的硬盘的日志。

·     目前仅支持在硬盘直通模式下下载东芝硬盘的日志。

1. 操作步骤

(1)     单击[日志下载]图标,进入日志下载页面,如图6-1所示。

(2)     选择日志类型,可多选。

(3)     选择存储设备,单击按钮,开始下载日志信息。

图6-1 下载日志(以硬盘日志为例)

 

 

2. 参数说明

·     存储设备:存储日志信息的U盘。

·     日志类型:下载的日志类型,目前仅支持下载OS日志、SDS日志、系统运行日志以及各类部件的日志信息。

·     下载进度:单个类型日志下载的进度。

·     下载状态:日志下载的状态,包括下载成功、下载中和下载失败三种状态。

·     失败信息:当存储控制卡日志下载失败时,会展示对应的槽位号、型号和原因。当硬盘日志下载失败时,会展示所属的控制卡槽位号、厂商、序列号、位置和原因。当硬盘SMART信息下载失败时,会展示所属的控制卡槽位号、所属的控制卡型号、硬盘序列号、硬盘槽位号和原因。

3. 注意事项

·     日志下载功能需要HDM软件的配合,仅HDM-1.11.19及以后的版本支持下载SDS日志。

·     下载日志前,请确保HDM Web端未执行一键收集操作,否则会下载失败。

·     服务器部件SN信息仅支持收集主板、CPU、内存、硬盘、电源、PCIE卡(NIC、FC HBA、GPU、RAID)相关信息。

·     当下载LSI存储控制卡下的硬盘SMART信息时,该控制卡需要至少存在一块逻辑盘或者处于直通模式的物理盘。

·     如果是HBA-LSI-9311-8i-A1-X卡,仅支持下载处于直通模式的物理盘SMART信息。

·     不同产品支持的日志类型不完全一样,具体差异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7 固件更新

用户通过光盘(包括物理光盘和HDM虚拟媒体)或者U盘的方式挂载REPO镜像文件后,可以同时更新服务器的多种固件,包括HDM、BIOS、各类CPLD、存储控制卡固件、网卡固件和硬盘固件。

说明

·     关于REPO镜像文件的获取方式,请参见《REPO使用指导》。

·     当前支持通过FAT32、EXT2/3/4或NTFS格式的U盘分区挂载REPO镜像文件,且REPO镜像文件名称仅支持字母、数字、句点(.)、连接符(-)和下划线(_)的组合,且长度不超过64个字符(包含后缀名)。

·     REPO镜像文件所在的U盘路径名称长度不能超过64个字符。

 

7.1  操作步骤

(1)     挂载REPO镜像文件。

¡     选择光盘方式挂载,具体操作请参见配置准备章节。

¡     选择U盘方式挂载,需要把存储REPO镜像文件的U盘接入服务器的USB接口。

(2)     单击[固件更新]图标,进入固件更新页面,如图7-1所示。

图7-1 固件更新

 

(3)     在“选择REPO镜像源”下拉框中选择镜像源。如果选择U盘,需要在二级下拉框中选择目标REPO镜像文件。

(4)     单击按钮,开始清点REPO镜像文件中的固件信息。如果用户想取消正在进行中的清点任务,可单击按钮。

(5)     清点完成后,会自动勾选“目标版本”高于“当前版本”的固件,如图7-2所示,用户也可以手动勾选需要更新的固件。

图7-2 清点完成

 

(6)     单击右下角的按钮,开始更新固件。如果用户想取消正在进行中的部署任务,可单击按钮。

(7)     固件更新完成后,不同类型的固件生效方式不一样,如表7-1所示。

表7-1 固件生效方式

固件类型

生效方式

HDM

重启HDM,具体操作请参见《HDM用户指南》

BIOS

重启服务器,单击右上方的图标即可重启服务器

各类CPLD

不同型号服务器的CPLD固件生效方式不一样,具体差异请参见《固件更新指导书》

·     存储控制卡固件

·     网卡固件

·     硬盘固件

重启服务器,单击右上方的图标即可重启服务器

 

7.2  参数说明

·     清点:从REPO镜像文件中筛选出适用当前服务器的固件。

·     部署:开始更新已勾选的固件。

·     当前版本:当前服务器已安装的固件版本。

·     目标版本:从REPO镜像文件中筛选出的可用的固件版本。

·     状态:部署任务的状态,包括等待部署、部署中、部署失败、部署成功和固件丢失几种状态。

7.3  注意事项

·     清点任务或部署任务过程中,用户无法切换页面。需要先取消进行中的任务或等待当前任务执行完成,才能切换页面。切换到其他页面后,固件更新页面的清点任务或部署任务信息会被清除。

·     单击或者后,需要等待当前正在清点或者部署的固件完成后才会终止。

·     固件更新完成后,请等待新固件生效后,再执行其他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功能异常。

8 数据安全清除

当服务器因生命周期终止或其他原因停止运行时,可以通过“数据安全清除”功能清除服务器的HDM、BIOS和存储数据,避免用户数据泄露。如果待清除的数据容量比较大,数据清除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一天或更久)。iFIST开始清除数据后,其他功能将处于不可用状态,请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再开始清除数据。

警告

·     请谨慎使用数据安全清除功能,使用该功能前请确保待清除的数据无用且可以被清除。否则,请提前备份数据,以防重要数据丢失。

·     开始清除数据前,请确保所有的服务器外接存储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移动硬盘等设备)都已移除,避免误清除数据。

·     清除数据过程中,请勿重启服务器、重启HDM或修改操作系统的配置信息。

 

8.1  操作步骤

(1)     单击[数据安全清除]图标,进入数据安全清除页面,如图8-1所示。

图8-1 数据安全清除

 

(2)     在“组件列表”页签下勾选需要清除数据的组件,包括HDM、BIOS和存储。数据安全清除功能对各组件的影响如表8-1所示。

(3)     单击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ES”(不区分大小写)后开始清除数据,页面会自动跳转到“清除进度”页签。

(4)     数据清除结束后,可以在“清除进度”栏查看清除结果,如图8-2所示。

图8-2 清除进度

 

表8-1 数据安全清除功能影响

组件名称

影响

HDM

恢复至HDM默认配置

BIOS

·     恢复至BIOS默认配置

·     BIOS侧的Administrator和User用户的密码被清除,被清除密码的用户在服务器下次重启时无需输入密码,直接进入BIOS Setup

NVDIMM(非易失性内存, No-volatile DRAM)

非内存模式的数据都会被清除,然后NVDIMM会变成完全内存模式

存储控制卡

·     所有RSTe和VROC下的逻辑盘都会被删除

·     以下PMC存储控制卡下的逻辑盘都会被删除

¡     HBA-H460-M1、HBA-H460-B1

¡     RAID-P460-M2、RAID-P460-B2、RAID-P460-M4、RAID-P460-B4

¡     RAID-P4408-Mf-8i

¡     RAID-P2404-Mf-4i

·     以下LSI存储控制卡下的逻辑盘都会被删除,如果删除前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删除后RAID模式的JBOD属性会变成ON

¡     RAID-LSI-9361-8i(1G)-A1-X、RAID-LSI-9361-8i(2G)-1-X

¡     HBA-LSI-9560-LP-8i(4G)、HBA-LSI-9560-LP-16i(8G)

¡     HBA-LSI-9500-LP-8i、HBA-LSI-9500-LP-16i

¡     HBA-LSI-9540-LP-8i

¡     HBA-LSI-9311-8i

¡     HBA-LSI-9300-8i

硬盘

所有硬盘中的数据都会被清除

SD卡

所有SD卡中的数据都会被清除

 

8.2  注意事项

·     数据安全清除功能只能清除操作系统识别到的物理盘,如果因为硬盘损坏或其他原因导致操作系统无法识别该物理盘,则无法清除该物理盘中的数据。

·     对存储相关组件的数据执行清除操作后,需要重启iFIST才能再次对存储相关组件执行数据清除操作。

·     数据清除过程中如果存在数据清除失败的硬盘,用户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式来清除硬盘中的数据。

9 更新iFIST 9.1  更新步骤

(1)     从H3C网站获取最新版本的iFIST镜像文件。

(2)     将包含有iFIST镜像文件的安装介质(当前仅支持物理光盘和虚拟光盘)挂载到服务器,并引导该介质。请确保服务器只挂载了一个可引导的安装介质,否则可能导致引导项识别错误,以致于安装iFIST失败。

(3)     更新完成后,重启服务器。

(4)     检查更新后的iFIST软件版本,确认更新成功。

9.2  更新实例

本节以在UEFI启动模式下通过HDM虚拟光盘挂载iFIST镜像文件为例,进行更新步骤的详细讲解。

1. 操作步骤

(1)     登录HDM。

(2)     将iFIST镜像文件挂载到HDM远程控制台。

a.     如图9-1所示,在HDM Web界面中,单击[远程控制/远程控制台]菜单项,进入远程控制台界面。

图9-1 HDM远程控制台页面

 

b.     启动HDM远程控制台。

c.     单击远程控制台菜单栏的[虚拟介质/虚拟介质向导]菜单项,弹出如图9-2所示的对话框。

图9-2 虚拟介质向导对话框

 

d.     在弹出对话框中找到“CD/DVD介质”栏,单击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iFIST镜像文件,单击按钮。

e.     单击按钮,完成iFIST镜像文件的挂载操作。

(3)     重启服务器,服务器完成初始化后进入如图9-3所示启动选择界面,按ESCDEL进入BIOS Setup界面。

图9-3 BIOS启动界面(以2.00.26版本BIOS为例)

 

(4)     如图9-4所示,在BIOS Setup界面的Save & Exit页签中,选择UEFI:AMI Virtual CDROM0 1.00(表示从虚拟光盘引导),然后按Enter

图9-4 从虚拟光盘引导

 

(5)     进入图9-5所示界面,开始安装iFIST。

注意

若安装过程中断开了安装引导介质,安装程序将无法继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连接安装引导介质并重启服务器,通过重新引导进入安装iFIST界面。

 

图9-5 安装iFIST

 

(6)     如图9-6所示,在完成上一步后安装介质会自动弹出,然后按Enter,重启服务器。

图9-6 移除安装介质

 

(7)     访问iFIST,单击在iFIST界面右上角的按钮,查看iFIST版本信息,确认更新成功。

 

10 FAQ 1. 使用iFIST时,对HDM进行了重启操作后,iFIST无法继续使用,怎么办?

使用iFIST的过程中,请勿重启HDM。若重启了HDM,请重启服务器并重新访问iFIST。

2. 当逻辑盘名称出现乱码时,怎么办?

建议将此逻辑盘删除,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逻辑盘。

3. 更新iFIST时,服务器上装有被制作成启动盘的U盘,iFIST安装停在grub界面,如何处理?

拔出带有启动文件的U盘,重新开始更新操作。建议用户不要同时挂载ISO镜像并插入启动U盘。

4. iFIST 系统安装模块无法识别没有UUID的U盘分区。

请重新格式化U盘分区或者更换U盘进行操作。

5. iFIST中板载RAID卡组RAID,自动安装操作系统失败。

因为板载RAID卡组RAID时,iFIST无法识别板载RAID的盘符,所以无法完成自动安装。

6. 安装操作系统时,选择U盘导入配置文件的配置方式,等待较长时间后浏览器弹出脚本运行繁忙的警告信息,该如何处理?

如果U盘中文件较多,加载页面时,会造成脚本运行繁忙的警告信息。在出现警告信息时,单击“Continue”按钮之后,即可显示正常。为提高用户体验,建议U盘中不要存放大量的配置文件。

7. iFIST页面提示“HDM带外固件更新中…请勿操作,更新完成后系统将自动重启”,怎么办?

此时iFIST不可用,后台正在配合HDM进行固件更新,更新完成后服务器会自动重启,并根据系统启动项的设置进行启动。如需重新进入iFIST,请在BIOS POST阶段按F10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