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留学是怎样的体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af怎么读 在复旦留学是怎样的体验?

在复旦留学是怎样的体验?

2023-05-14 0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复旦留学是怎样的体验?冰岛、津巴布韦、俄罗斯和伊朗的四位在校留学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天一

Francesca Ran Rositudottir

冰岛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国际关系专业

博士研究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来自冰岛的国务学院博士生天一感到很纳闷,“山和水怎么会变成金子银子呢?”

去年暑期,天一随复旦中外大学生团队赴青海考察,在总结中写道:“青海保留未经雕琢的自然原始风貌,是再宝贵不过的自然馈赠。”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的生态保护举措,她对中国发展路径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面对博士阶段的学业和科研压力,为强健体魄、放松心情,体育锻炼成了她生活中的固定项目。江湾体育馆是她最常打卡的地方,与国际接轨的场馆设计和设施布局让天一直呼“秒穿”冰岛的大型健身馆。

复旦有一支强大的留学生志愿者团队,在去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天一和其他留学生志愿者坚守岗位协助核酸检测、完成楼道消杀,运输分发三餐和物资,保障校内留学生正常生活。在三月的“学雷锋纪念日”活动中,她凭借自己的“好人缘”,为留学生志愿者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传承延续“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帕斯卡

Pascal Kwangwari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华东班)

本科生

“从初赛到决赛花了6个多月,主要是为了学习中文。”在第五届“外教社杯”,中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来自津巴布韦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帕斯卡,与日本留学生佐藤拓未、巴基斯坦留学生娜瑟共同代表复旦大学,以国际学生组决赛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未来中国通奖”的称号。

帕斯卡却直言,自己刚进复旦时“压力很大”,但任课老师的耐心指导与中国同学的热心帮助,不仅让他的中文进步很大,也让他在学业和生活中更为自信。四年的复旦本科生活,让入校时只有100斤出头的帕斯卡,成为了身材结实的精神小伙儿,学校健身房是他课余常去的地方。“我也很喜欢枫林食堂,一周七天,每天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假期里,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游学活动。“我去看了景德镇瓷器,还有不少名胜古迹,从中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大学期间,这位医科生结合专业特长以营养蛋白粉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在2020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上表现亮眼。“复旦给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帮助我发现自己的潜能。”

王力伟

Anatolii Savelov

俄罗斯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好球好球!”枫林体育馆内呼喊加油声不断,一个健壮的男生在网前高高跳起,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

不久前,热爱运动的俄罗斯学生王力伟,以排球队员的身份与队友,在首届“复旦国际学生奥运会”中斩获排球赛冠军。在运动竞技中,各国留学生增进彼此了解,共同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中国朋友的影响下,他学会了乒乓球,通过自发建立的微信群,他总能轻松约到三五好友切磋球技。说起自己的乒乓水平,他笑着说道:“在中国同学的实力面前,我的水平太一般啦!”

因为兴趣,王力伟从高中起开始学习汉语。怀着“让全世界都感受到汉语的魅力”的梦想,他进入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第二语言习得”、“汉外语言对比”等专业课教会他如何从一名学习中文的学生,成长为教授中文的对外汉语教师。在“中华文化技能”课上,他跟着老师打起太极拳,在宣纸上挥笔泼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未来我会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孙智琳

Tahereh Shahriari

伊朗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三月的复旦绘满缤纷的色彩,片片花瓣,悄然飘落在校园小径上,和煦的微风中,一位披着碧绿头纱的伊朗姑娘,正翻阅着一本中国当代诗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伊朗讽刺文学作品的例子”,一堂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业课上,伊朗姑娘孙智琳用宏亮的声音,分享自己对伊朗和中国文学的比较和发现。她坦言自己比较害羞,一开始不敢在课堂上讲话,后来“实在没忍住”,被复旦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慢慢越来越敢于发言、参与讨论。三月中旬,疫情的阴霾散去,她终于来到抵达暌违已久的复旦校园,校园里盛开的白玉兰和樱花让她沉醉。光草上,她见证了百团大战的盛况,也深深被复旦的活力感染。“这里的学生不仅会学,更会“玩儿”!”“《望道》太多场景让我湿了眼眶”,来校不久后,她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观影活动,对电影《望道》连连称赞的她聊起这位复旦老校长,眼里满是崇敬。闲暇时,孙智琳喜欢骑上单车去校园不同角落度过一个下午,边徜徉在缤纷的文学世界中,边欣赏校园郁郁葱葱的绿。“在复旦的每天,我都期待下一天,会发生什么精彩有趣的事。”

复旦大学来华留学教育历史悠久。作为新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校之一,复旦大学致力于为全球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自1952年开始接收留学生,逾5万名留学生从复旦学成毕业,在世界各个舞台上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外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复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学习、实践和社团活动,目前正式注册的留学生社团有12个。复旦大学一直秉持“趋同化”的培养方针,促进中外学生融合,构建多元文化包容的和谐校园氛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