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ue如何判断是否登录 如何养成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如何养成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如何养成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多数孩子很小的时候,接触的人群,所处的环境,不需要他具备判断力,吃什么穿什么去哪里一般都由大人决定。当他们离开单一稳定的家庭环境,开始进入陌生环境,单独完成一件事,具备自主支配的钱与时间的时候,就逐渐要开始依靠自己的判断力了。比如是否可以接受陌生人的物品,独自上学走哪条路更安全更节省时间,玩耍与功课哪个优先进行等等。

大人们往往更容易看到孩子没有边界感,没有秩序感,没有分寸感,这些都反馈给大人的失控感与无力感,所有孩子身上出现的达不到预期的状况,都源于孩子判断力的匮乏,很多家长觉得听上去高级感满满的能力是需要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才会自然具备的,那些有主见的孩子往往会被视作”小人精“。然而,判断力从孩子开始拥有自我感受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为判断力在后续成长中发挥效能,减少重要事件决策内耗作长远考虑。

01. 看见自己

我们常常看到越小的孩子,选择越果敢,在学“孔融让梨”之前,他们不用考虑他人的需求,只要满足自己即可,反倒是越长大,越犹豫,特别是在多子女家庭或集体中,孩子往往被要求学会分享,他们开始需要在自我需求与他人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尝试让渡自己满足他人。

孩子天然完全爱自己,因此希望所有的欲望被满足,在规则感不强的环境里,几乎不需要判断力,他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因此,没有太多规则的家庭环境是最能让孩子释放天性、自由舒展的地方,同时也是无法让孩子形成判断力的地方。

家庭是否对孩子形成判断力一无是处呢?

判断虽然是处于复杂关系中,为实现自我和他人需求平衡而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决策,但起点却是自我需求,一个人只有明晰了自己的需求,并且能很好地照顾好自己后,才有可能去判断。在孩子开始进入复杂环境之前,有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是浸泡在家庭中的,这是孩子用来“看见自己”的最好时段,他可以通过镜子看见自己的容貌,通过与家人自在的互动探寻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如果家庭具有足够的包容度,他可以在这个阶段看见自己的情绪以及性格特质,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协助探索,他还有可能看见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在过程中养成照顾好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在为他真正进入复杂环境作准备,为他后续在做判断的时候,不随便忘记自己打基础。

02. 多见世面

除了给予孩子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还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带孩子多见世面,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个人。从未接触过的人 、面临的场景、经历过的事,突然摆在孩子面前,陌生感超越好奇心,孩子首先要破除的是陌生感带来的失控与压力。我们时常惊叹世界级运动赛事上,高水平选手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敏锐的判断以及果敢的行动,除了技能外,他们日常巡回世界参加的各类赛事,也让他们见足了大场面,与各种对手过过招,积累经验之余,同时积攒的信心。

孩子在复杂环境中面临的任何新的情况,如果能在他过往的经历中找到蛛丝马迹,对他快速跨越失控,从陌生切换到好奇十分重要,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减少负面情绪耗能,把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分配给判断本身。

家庭之外,可以把孩子投入到各种模拟环境中,比如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场所、体验兼职等等;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竞技类赛事,并协助他进行复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尝试进行家庭结对互换父母;以各种方式带领孩子游历山川湖海等等。总之,在可控范围内,丰富他接触的人群,变换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在变化中练习判断,学习处变不惊。

03. 学会思考

任何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一条逻辑链路,及时苹果与梨的选择,也有选择主体基于自身饮食爱好以及当下的需求作出的综合考量。这个主体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他们对同一件事的判断,不会因为判断的快慢而有轻率与慎重的差异。虽是到了现代,很多家庭里依旧会有大事大人决定,小事小人判断的状况,只因为大人见多识广,小人对关于他自己的重要事件连建议权都不太有。

对同一件事,父母与孩子站位不一样,判断结果也就不一样。很多父母迫于外界压力或急于达成结果,早早地在家庭里设置规则,模拟复杂环境,甚至因为担心孩子无法承担判断失误带来的后果而直接代替孩子做决定,摸清生存规则的孩子早早地明白:”我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怎么想,我不用做判断,我只要听话照做就好了。”慢慢地就形成了他们适应所有复杂环境的惯性,当他们需要对事件进行判断时,要么他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根本不会先考虑自己,一味地考虑他人或者跟随意见领袖,这就是“没主见”或者“讨好”的源头。

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你对面的,是哪一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