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如何正确诊断、评估、治疗?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te的诊断依据 「肌少症」如何正确诊断、评估、治疗?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肌少症」如何正确诊断、评估、治疗?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2024-07-16 1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带您全面了解肌少症

整理 | 医者仁心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升高老年人跌倒、骨折、失能、残疾、住院乃至死亡等风险。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正式定义肌少症为一种疾病。

为提高对肌少症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的《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近期发布,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养老护理院的全科医师、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老年科医师使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整理其要点供各位同道参考。

推荐意见汇总(速读版):

图1 共识推荐意见汇总(长按放大可清晰查看)[1]

肌少症发病情况如何?

中国人群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7%~23.9%;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随增龄患病率显著增加;

社区人群患病率低于医院、养老院;

农村显著高于城镇。

肌少症危险因素有哪些?

原发性肌少症只与年龄相关,继发性肌少症多与运动、营养、疾病相关。

肌少症与增龄密切相关,随增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改变,均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丢失。

因此,长期卧床、久坐、长期酗酒吸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足、原有的慢性疾病、手术、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某些药物治疗等因素均可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肌少症如何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筛查病例、肌肉质量评估、肌肉力量评估和躯体功能评估。

表1 肌少症的评估[1]

图2 肌少症评估相关推荐意见[1]

肌少症如何诊断?

诊断肌少症需要需结合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躯体功能状况三者情况,其中肌肉质量下降是核心元素,考虑基层医疗机构测量肌肉质量有困难,建议应用 BIA 测量 ASM,综合医院可以通过DXA进行测量。

图3 肌少症的诊断流程[1]

肌少症如何进行干预治疗?

包括运动干预、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

图4 肌少症治疗相关的推荐意见汇总[1]

(一)运动干预

多数研究表示,无明显运动禁忌证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均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训练。运动干预的类型推荐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平衡训练。

理想的运动训练场地应宽敞、安静、通风、温度舒适、光线良好,配备相应的训练器械。各训练器材之间应相隔足够的空间,避免互相干扰。配备干预记录日记卡并有专人负责记录。配备相对健全的生命体征判断仪器,配备并发症处置场所及相关设备。

理想的运动应至少包括热身、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平衡训练、休息和放松五个步骤(图4)。

图5 运动的流程[1]

▌1. 抗阻训练

(1)运动处方:可将抗阻训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阶段,开始时推荐以熟悉的抗阻训练流程及注意事项为主的初级阶段,时间1~2周,逐渐进展至中、高级阶段。

(2)持续时间:每次抗阻训练建议持续 30~60 min,每周至少 2~3 次,两次训练的时间需间隔48h。

(3)运动强度:第1~2周的初级阶段推荐以低强度的阻力训 练 开 始 [40% ~60% 1 次 重 复 最 大 力 量(1RM)],患者对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劳累程度进行自我评分,达到 Borg自觉劳累程度(RPE)量表12~14分,可逐渐增加更高的阻力,每次增加5%~10%1RM 阻力,在中高级阶段推荐中高强度的阻力训练计划(60%~80% 1RM)。

(4)重复次数及组数:建议初级阶段每个动作重复 8~10 次为 1组,每次进行1~2组,组间休息1~2min,需要增加抗阻运动强度时,先增加重复次数,再增加训练负荷。

(5)运动使用的器械:可以采用弹力带、绑腿沙袋、哑铃等,根据患者体重制定相对安全的重量阻力。

▌2. 有氧运动

(1)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国内外最普遍推荐的6 min走、2 min高抬腿、骑健身车,也可以选择中国特色的传统运动健身方式,如健身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2)持续时间:在进行抗阻训练的前提下,建议每次有氧运动10~20min;单独进行有氧运动,时长可相应延长至30~45min,每周至少3次。

(3)运动强度:有氧运动中应监测心率的变化,维持运动时的心率在中等强度(极限心率的50%~80%)。

老年人常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尚需结合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运动耐量评估、RPE量表评分等结果,作为制定目标心率的客观参考指标。

另外一种运动强度评估方法是推荐老年人初始有氧运动强度从2~3个代谢当量(METs)开始,观察运动中及运动后的心率、血压和疲劳等生理反应。当适应该运动强度后,在干预技术从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个体差异性,逐渐增加患者有氧运动的训练强度。

▌3. 平衡训练

(1)静态平衡: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三步势平衡、单腿站立等,建议每个静态动作从坚持10s开始,逐渐增加至1~2min。

①三步势平衡分别为并足站立,半足前后站立,双足前后站立,3种姿势依次进行。

②单腿站立训练方法为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或扶椅背,一腿弯曲,一脚站立,站立时注意力专注于脚底。

(2)动态平衡:指身体在运动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可以通过坐立坐训练、行走训练、我国传统健身方式。

①坐立坐训练:帮助锻炼老年人日常从坐位到站位的平衡能力。

②行走训练:有利于步速的改善,包括直线行走、倒退走、侧身走等方式。

③其他训练:我国传统的健身方式如健身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组合、交换运动方式,以免长期的单调运动训练引起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疲劳。

▌4. 不良事件及处理

运动干预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

(1)严重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

(2)心前区疼痛;

(3)头晕、头昏或晕厥;

(4)四肢痉挛或者主观上严重的疲劳感、疼痛感;

(5)步态失衡;

(6)收缩压 ≥ 180 mmHg(1 mmHg = 0.133 kPa);

(7)伴有心率加快的收缩压下降,下降幅度≥20mmHg;

(8)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持续低于85%;

(9)患者自觉无法耐受训练。处理方式包括:操作者及时请患者停下休息,监测血压、心率以及SpO2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现场作出紧急处理,必要时送往医院就诊。

此外,共识对于心肺功能障碍人群、肥胖人群和平衡障碍人群提供了专属建议,具体请参看原文。

(二)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可与肌少症同时发生。营养不良及其导致的肌蛋白合成降低是引起肌少症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和强预测因素,也是其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

图6 营养干预方面推荐意见[1]

(三)其他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祖国医学:

药物治疗:缺乏足够证据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用药主要包括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肌生成抑制素和激活素Ⅱ型受体通路拮抗剂类。

祖国医学: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以及中医中药等。

参考来源: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42卷第2期.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302/1449500.htm

责任编辑丨陆离先生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 | 加微信chenaff0911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