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火箭炮行业深度报告:陆军核心战略武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s远程开发 远程火箭炮行业深度报告:陆军核心战略武器

远程火箭炮行业深度报告:陆军核心战略武器

2023-03-30 0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远程火箭炮:按发射平台分为陆军、海军、空军系列

火箭炮是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弹药武器,主要通过饱和攻击来压制敌方火力、损毁敌方武器装备。火箭炮由自身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射速快,火力强,机动性高。根据发射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陆军火箭炮、海军火箭炮、空军火箭炮三大类,既可用于远距离的火力压制,也可用于对作战地域的全纵深火力打击。远程火箭炮有效填补了火炮和弹道导弹直接的火力空白,并在实战中大放异彩。已经成为俄乌战争中的主要损伤来源自之一。

历史:我国远火系列产品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第一阶段,掌握生产技术:1950-1960。我国通过仿制苏联“喀秋莎”火箭炮生产出63式107毫米火箭炮,射程0.85公里。

第二阶段,发展略微停滞:1970-1990。对现有型号不断改进,将装备水平提升到最大口径130mm,最大射程20公里。

第三阶段,跻身世界一流:2000-2010。2004年装备世界首款大口径远程火箭炮——PHL-03式300mm火箭炮,射程达70公里,改进版射程可达150公里,配合导航系统,可初步具备精准打击能力。标志着我国火箭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阶段,达到世界领先:2010-2020。

我国火箭炮已经具有五大核心优势:

1)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混装不同口径火箭炮来适应不同需求。

2)单炮多目标分散精准打击能力:一次发射8-10枚火箭炮,可以实现对20*20公里范围内的8个目标实现精准打击。

3)射程远:可实现大于500公里的射程。

4)自动化:仅需5-10分钟可以实现再装填。5)低成本:成本较战术导弹低2/3。标志着我国火箭炮已经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远火VS导弹:用途、成本、约束条件有差异,长期共同发展

远火VS导弹:用途区别:(1)远火在打击时以量取胜,单枚威力较小,目标是消耗敌人的反导系统同时打击敌方“面”范围的目标;(2)导弹在打击时需要注重突防能力,一枚即可致命,单刀直入袭击敌方重要“点”目标。

成本区别:导弹技术要求隐身和突防,对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及控制系统等的要求高,涉及技术复杂,成本较高;远火要求经济和有效,通过饱和打击,大量消耗对方防空反导资源,技术要求低导致研发成本及生产成本较低。

结构区别:导弹由战斗部、控制系统、发动机三部分构成,而远火由战斗部和发动机构成。随着新型号远火不断改进,加装制导设备后其构成与导弹已趋于一致。

约束条件:远程火箭炮可以不受《中导条约》及《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限制,随着其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填补500~1000km内的打击任务。

未来两种武器有望密切配合,长期共同发展:随着使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两种武器的技术有望相互借鉴,根据实际需求,将隐身、突防、经济、有效互相组合。

远火构成:制导系统、战斗部、发动机

远程火箭炮的结构组成和导弹大致相同,因此其价值构成可参考导弹。均包括壳体、制导系统、战斗部、电源、发动机等部分,远程火箭炮加装的制导系统和控制模块通常较简易,所以其价值占比因适当降低。

通过《导弹武器的低成本化研究》中写到的典型导弹分系统价值占比,合理推测远程火箭炮分系统价值量占比如下:1)动力,20-25% 2)壳体、电源及战斗部,40-50% 3)制导与控制,30-40%

远火构成:制导模块提高准确性,助力军队打击能力提升

远程火箭炮多为在无控火箭炮的基础上添加导航与制导模块、控制模块、修正执行机构等部件而来。早期火箭炮多为无控火箭炮,在较近射程下,精度可以满足战术需要。随着火箭炮射程的逐渐提高,以及战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火箭炮的精准打击能力也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火箭炮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远程火箭炮的制导关键技术可以分为弹道测量技术和弹道修正技术两部分。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相结合的组合导航已经成为导弹测量技术中的主要形式,导弹修正则通过脉冲推冲器或舵机执行。

远火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后期有望放量

远火系列产品产业链,主要包含弹药生产和运载车生产两部分,其中火箭炮具有消耗品属性,有望迎来更大增长。

远火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后期有望放量

远程火箭炮:上游特种钢、钛合金、高温合金构成壳体及发动机材料,元器件、惯性导航、控制舱构成制导系统,加上战斗部、动力部等分系统产品,统一交付兵器集团下属远火总装厂进行生产制造。

陀螺仪、加速度计是惯性导航系统中的核心器件。惯性导航系统根据陀螺仪(测量角速度)的输出建立导航坐标系,根据加速度计(测量线加速度)的输出并结合初始运动状态,推算出运载体的实时速度、位置和航向、姿态等导航参数的解算系统。惯性导航不需要任何外来信息,也不向外辐射任何信息,仅依靠惯性导航系统本身就能在全天候条件下,在全球范围内和任何介质环境中自主地、隐蔽地实时进行三维定位和三维定向。

远火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后期有望放量

竞争格局:兵器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三家争鸣

兵器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三大集团均生产远火系列产品,区别在于:兵器工业集团的远火开发模式由下至上,对原有无控火箭炮进行添加。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的远火开发模式由上至下,对原有导弹技术进行精简。

开发模式导致兵器工业推出的火箭炮成本较低、战斗部价值占比高、射程相对较近,适合解放军大规模演习及饱和时轰炸使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推出的火箭炮精度高、射程远,凭借着高性能在军贸市场获得青睐。

随着兵器工业推出的PHL-191型火箭炮被解放军正式装备部队,兵器工业集团火箭炮业务后期增长空间大。

行业现状:美陆军采购主力,俄乌 02 战争凸显地面兵装配置重要性

俄乌战争凸显地面兵装配置重要性

远程火箭炮优势——高精度高性价比:远程火箭炮的技术等级介于传统火箭炮和导弹之间。传统火箭炮打击精度较低;而导弹命中精度较高,但是导弹成本较高,大规模列装成本高。远程火箭炮的综合技术、战术指标在当下更适合列装部队。

俄乌战争凸显地面兵装配置重要性:2022年俄乌冲突充分展现了,在双方技术实力相差不大、无法取得绝对制空权且战线拉长时,地面兵装部队的良好建设及远程弹药投送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远火等需求可能存在超预期增长。

后期——近远程精确打击皆覆盖:火箭军装备重型化和远程化的发展趋势预示着陆军的打击能力也在提高,且两大军种火力打击任务的区分也逐渐浮出水面。随着火箭军主要使命任务向战略威慑发展,未来陆军有望接替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任务。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