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清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irtualstore占了46g 高中化学:常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清单

高中化学:常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清单

2023-04-01 0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总结: 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 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 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技巧2 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

2、“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的分析。

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NO2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2与N2O4的平衡转换。

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

经典题:

例题1: 在100mL0.10 mol·L - 1 的AgNO 3 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 2 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 CuSO 4 ·5H 2 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mol

D .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 1

方法: 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

捷径: 题中n(Ag + )=0.1L×0.1mol·L —1 =0.01mol,n(Ba 2+ )=2.08g/208g·mol —1 = 0.01mol,n(Cl — )=0.02 mol,n(Cu 2+ )=0.01mol,n(SO 4 2— )=0.01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 4 )=0.01mol。生成AgCl、BaSO 4 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 — )=0.02mol — 0.01mol =0.01mol,Cu 2+ 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 2+ )=0.05mol·L —1 。以此正确的是B。

总结: 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有新意。

例题2: 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

B .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C .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

D . 在1L 2 mol·L —1 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

方法: 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

捷径: A . 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选项错误。B . 18g水为1mol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mol。C . NO 2 和N 2 O 4 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O 2 和N 2 O 4 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NO 2 即为1molNO 2 共含有3mol原子。D . n(NO 3 — )=1L×2 mol/L×2 = 4 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

总结: 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

例题3: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方法: 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

捷径: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

总结: 有关溶解度方面的试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

技巧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

3.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方法: 依靠概念逐一分析。

捷径: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 + 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

总结: 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

例题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 A 2+ 、 b B + 、 c C 3- 、 d D -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方法: 采用分类归纳法。

捷径: 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 a A 2+ 、 b B + ,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b>d>c,离子半径A ② B .① > ④ > ③ > ②

C .① > ② > ③ > ④ D .④ > ③ > ① > ②

方法: 溶液 pH 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

捷径: 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② NaHSO 4 ,电离显酸性, pH< 7 ;③ NaCl 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 pH=7 ;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 CH 3 COOH 的酸性较 C 6 H 5 OH 强,故 pH 值应为 ④ > ① ,以此得答案 A 。

总结: 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① Na 2 SO 4 ② H 2 SO 4 ③ NaHSO 4 ④ NH 4 Cl ⑤ NaHCO 3 ⑥ NaCO 3 ⑦ NaOH ⑧ Ba ( OH ) 2 ,其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例题2: 已知一种 c(H + )=1×10 -3 mol·L - 1 的酸和一种 c(OH — )= 1×10 -3 mol·L - 1 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 .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 .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 .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方法: 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

捷径: 题中两溶液中的 c(H + )=c(OH — )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 B 。

总结: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 c(H + )=c(OH — ) ,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 C 、 D 。

技巧6 碳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6、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锗、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 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 , 消耗 H + 和产生 C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5, 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 1:1 B . 1:2 C . 1:3 D . 1:4

方法: 利用假想法。将消耗 H + 和产生 C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5 假想成消耗 6molH + 和产生 5molCO 2 ,然后再行分析求算。

捷径: 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 RCO 3 ,碳酸氢盐为 R(HCO 3 ) 2 ,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 。根据题意有: 2x+ 2y = 6mol , x+ 2y = 5mol 。解得 x= 1mol , y= 2mol 。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 ,选 B 。

总结: 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 CO 3 2- 和 HCO 3 -,而出现错选 D 选项的较多。

例题2: 将 1 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 10 体积 O 2 混和后 , 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 NaOH 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 ( 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

A . Cl 2 B . CO C . CO 2 D . N 2

方法: 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

捷径: A . Cl 2 与 O 2 混合后,通过 NaOH , Cl 2 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 O 2 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B . CO 与 O 2 混合后,通过 NaOH 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 2Cu+O 2 2CuO , CuO+CO Cu+CO 2 最后得到的尾气是 CO 2 ,故 C 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C . CO 2 与 O 2 混合后,通过 NaOH 溶液, CO 2 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 O 2 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D . N 2 与 O 2 混合后,通过 NaOH 溶液,都没有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 O 2 被吸收,最后得到尾气 N 2 ,所以 D 选项也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故本题答案为 CD 。

总结: 本题的难点是对题意的理解。有学生误认为选项中的某种气体混入氧气后,再按题意依次反应后的尾气仍然是原选项中的气体。这是对题意的片面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尾气可以是原选项,也可以是其他选项。对于这种设问尽管比较少见。但只要认真阅读,题中的设问是可以理解明白的。

技巧7 氮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

7、氮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中的用量比较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 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 2%~3% 的 NaNO 2 ,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 NH 4 Cl 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 NaNO 2 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NaNO 2 +NH 4 Cl= NaCl+NH 4 NO 2

第二步: NH 4 NO 2 N 2 +2H 2 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NH 4 NO 2 是氧化剂 ② NH 4 NO 2 是还原剂 ③ NH 4 NO 2 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 NH 4 NO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方法: 根据方程式,对照叙述,从化合价、反应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

捷径: NH 4 NO 2 ==N 2 +2H 2 O 这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NO 2 — 被 NH 4 + 还原生成 N 2 ,显然都是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以此得答案为 D 。

总结: 同一元素,如果一种显正价的微粒,另一种显负价的微粒,若它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往往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如 2H 2 S+SO 2 ==3S+2H 2 O , NaH+H 2 O==NaOH+H 2 等。

例题2: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 , 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时 , 还原产物是( )

A . NO 2 B . NO C . N 2 O D . N 2

方法: 据题可知, 2mol 金属失去的电子给了 1mol HNO 3 。可采取讨论试算的方法确定选项。

捷径: 令金属为 +1 价,失 2mol 电子, N 被还原后显 +3 价。

令金属为 +2 价,失 4mol 电子, N 被还原后显 +1 价。令金属为 +3 价,失 6mol 电子, N 被还原后显— 1 价。选项只有 C 符合。

总结: 金属与 HNO 3 反应后的价态,是该题求解的关键。部分考生因难以确定金属的价态,而造成无法获得结果。

技巧8 氧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

8、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学中氧气、水,高中化学中的臭氧、过氧化氢,硫及硫的化合物等。内容多,知识广,且有时还可能扩展到硒、碲、钋等元素。因此对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由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故在解题时,还必须注意,反应进行时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变化。

经典题:

例题1:向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

A.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l

C.在0.45mol和0.90mol D.大于0.90mol

方法:根据方程式,将参加反应的硫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氧化作用,一部分为酸性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但又要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稀硫酸不能与铜片反应,以此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值。

捷径:浓H2SO4与足量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 + SO2↑+2H2O,从方程式看,被还原的H2SO4应为所给H2SO40.90mol的一半,即0.45mol(中间值),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反应停止,故不可能等于0.45mol,一定小于0.45mol。故答案为A。

总结:该题存在着一个隐含信息,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自行停止。在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此类隐含信息。

例题2: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方法:质量假想法。

捷径:假设原98%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98%浓H2SO4中有纯H2SO498g ,水2g。

则H2SO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可判断A正确,BC错误。D

项是A项略作变形,

以此得答案为AD。

总结: 将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组成进行拆分,在无机及有机试题中均有出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