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500元,能买到一斤什么样的岩茶?买大红袍的话什么档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icutu什么档次 预算500元,能买到一斤什么样的岩茶?买大红袍的话什么档次?

预算500元,能买到一斤什么样的岩茶?买大红袍的话什么档次?

2023-07-08 12: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呃,照这么看,正岩茶肯定是没希望了。

因为这个预算,远达不到正岩茶的市场行情价。

岩茶圈内,一款茶具体定多少价?

因茶而异,因品质而异,还因人而异。

所以,预算五百能买到的岩茶,具体表现五花八门。

从下文麻花接触的例子看,按这个预算买茶,买到适口顺口的茶真的很难。

《2》

有一回在武夷山住酒店,房间里有提供免费茶样。

泡袋包装除了印着酒店名称外,只能看到三个明显大字——大红袍。

出于好奇,剪开泡袋,准备一探究竟。

别说,干茶表现还可以。

条索深褐偏黑,有自然光泽,揉捻紧结,干茶大小粗细相对匀整。

凑近泡袋开口,闻了闻干茶,花香也挺明显的。

但沸水泡开之后,茶香格调反而不高。

香气很浓郁不假,但层次太单一的,闻久了还很腻。

不用多说,里面肯定是拼入了大量高香品种茶,而且外山产地的。

定睛细看倒出来的茶汤,茶水略微泛浑,汤水中隐约带有毛屑,清透度不高。

不过热茶汤表面上扬出来的香气,倒是一如既往那么香。

香气直冲冲的,不柔和,谈不上高级。

看着这样的表现,头道茶没有直接喝,而是再泡了一遍。

将茶汤倒出来后,小口尝试。

简单概括下,茶味薄,不醇,不柔,微苦,较涩,汤水当中的花香很弱,并不是那么好喝。

冲着这样一杯又薄又涩的茶味,这样的大红袍在市面上很难卖出高价。

哪怕单独泡袋分装,包装再上档次些,再包含额外的邮费,每斤500已经绰绰有余。

但这样的岩茶大红袍,香清甘活里面只占了一个“香”,并且还只是闻着香,茶香没有高级感,香气很冲鼻,茶香轻飘没有落水香。

将这样的茶买入手,个人感觉不值得。

因为汤水的涩、薄、味淡,着实让人没法接受。

《3》

之前有位广东茶客,给我们提供一个素材。

原来,他收到当地朋友送来的一大罐大红袍,据说还是不错的口粮茶。

外包装很大气,不是那种小泡袋独立分装的。而是装在一个饼干桶大小的铁皮大桶装,份量很扎实。

连包装在内,总共是1.25斤。

打听了一下,这样的大桶茶,买的时候要六百多。

因为是陈化过的大红袍,所以打开铁桶的盖子时,看到里面的干茶偏碎。

抓了一点出来试喝,让人很不理解,为什么烟火味很重?

说来很搞笑,那位茶友待在房间里试着茶,中途家人开门进来,还以为是什么东西烧着了,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炭火味。

对照这样的描述,麻花心里有一个怀疑方向。

这怕不是,遇上了“潮汕火”岩茶?

先给新茶友解释下,何为潮汕火。

起因是,销往潮汕地区的岩茶,为了顺应当地喝茶口味偏好,会特意做成口味偏重的风格,颇具地方特色。

表现不外如下。

一方面,火功焙高,足火之上还要再焙,达到重火临界点。

另一方面,单泡茶增加克重。

这种重口味/定制款的口粮大红袍,乍一看虽然很有性价比,但麻花认为,多喝没好处。

因为这样的茶,焙茶火功多多少少有些过头了,焙茶时下手太重。

既要省焙茶成本,做口粮方向,又要火功极致高,会带来不少焙茶硬伤。

最典型的是,焙茶速度太快,急火焙茶,甚至猛火一次焙成型,对岩茶内部的活性茶味成分而言,十分不友好。

花香、果香、木质香、奶香等各式香型,几乎闻不到。

情况稍好一些的,还能勉强剩下一些炭香,有焙茶过后的焦香。

要是状况恶劣些,就彻底变成了炭糊味。

说得通俗点,就是上述描述那样,闻着类似什么东西被烧焦、烤焦的怪味。

这样急火快焙出来的岩茶,除了茶香表现差劲外,内在茶味物质也跟着一并严重受损。

茶味很浓苦,但汤感特别薄。

除了一股焦苦的滋味,令人印象深刻外,谈不上多少茶味优势。

喝这样接近病火的茶,还不如回归正常火功范围的岩茶。

对岩茶来说,连基础的花香、果香都保不了,只剩下重口味,着实不算好茶!

《4》

除了上文的两大典型个例外,斤价500块买到手的大红袍表现大多如下。

说得通俗些,经常有些小缺点,多数是平淡无奇。

主打是无功无过,没有任何香气、茶味方面的出圈点。

对比正岩好茶,按这个价位入手的茶,难免会遇到不少预料之内的弱点。

比如,茶味不醇。

哪怕增加投茶量之后,将茶汤再闷着喝,泡出来的茶味依旧是薄的,质感层面不足。

小口尝入茶汤,让茶水稍微停留在舌面,感受不到醇柔感。

哪怕泡浓之后,也没有浆感出现。

比如,滋味断层快。

泡茶时,可能前三冲还算勉强有味道。

即便不好喝,也谈不上多难喝,还算能喝入口。

但连泡三、四次后,茶香转淡,茶味饱满度断层下降。

一前一后的落差感,极为鲜明。

《5》

日常喝茶,感受一杯茶的滋味,通常是分三个阶段。

首先,初印象(第一印象)。

这杯茶喝入口,顺不顺口?还是伴有涩麻、苦涩、发酸的阻碍感?

其次,尝茶味层次。

这杯茶喝着是苦、是鲜、是酸、是醇、是甜,还是涩?茶汤质感是薄是厚?

最后,喝茶后细细回味。

有没有回甘生津以及清凉感?还是越喝越口干?

理想状态下,即便花了500块去淘茶,没有遇到特别踩雷的情形。

但喝茶喝着始终不醇。

喝完之后也没有回甘、口腔留香、持久回甘的体验,没法做到让人喝了还想再喝。

这样的茶,顶多是做到比白开水多带点茶味。

奔着喝茶喝“尽兴”的需求看,选这样的茶当口粮,经不起细品,更谈不上一系列的美妙享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