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eps是什么学校 学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学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024-05-29 1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学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人们用乌卡即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来形容快速变化的世界,学校办学也处于这样一种境遇,由此,一些校长在繁忙中产生了迷茫。当下社会上流行的“底层逻辑”一词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底层逻辑是指一种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校长一旦掌握了学校的底层逻辑,就能认清学校本质,遵循办学规律,提升办学治校和驾驭不确定性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学校底层逻辑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要想知道什么是一个企业,必须从理解企业的宗旨开始。他强调,企业必须拥有简明扼要、清晰明了而独一无二的宗旨。宗旨即目的,组织的终极意义应指向组织的目的。企业的目的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医院的目的在于治愈病人。那么,学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此,许多校长和教师未曾做过深入的思考。毫无疑问,学校的目的应该指向学生。道理很简单,无学生不学校。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教师因学生而相聚。陶行知曾说过,“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故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无一非为学生也。若无学生,焉有学校?既无学校,焉有教师?”因此,学校任何决策应始终遵循“对学生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原则,一旦面对矛盾冲突和两难选择时,校长的做事底线应是“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梁漱溟主张,办学校是和青年交朋友。陶行知认为,办学校“最重要的是教职员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这是改进中学教育和一切学校教育的“大关键”。他还倡导师生接近、以人教人,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近代教育家张彭春指出,“吾人所认为教育者,即一师一生间互相发生影响之谓”。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学是一门关系学,而师生关系永远是学校的核心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关系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品质。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优化学校教育生态,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丰富教育过程,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是一个“松散结合系统”。与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不同,学校是一个“松散结合系统”,学校的重要特点是,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且以个体劳动为主。因此,学校需要通过一些更微妙、更间接的方式实现有力的凝聚,即发展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则是一种“黏合剂”,使得学校“形散神不散”。学校理应管理上宽松而文化上紧密,换言之,学校应实行既紧密又宽松的管理,使人们对共享的价值观负责,同时又向他们授权,让他们能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和怎样做。学校文化建设应聚焦于“人”,反映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在班级里一起生活,教师因教研活动而相聚,师生则在课堂上开展教与学,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班级文化建设、教研文化建设和课堂文化建设,其中,课堂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场域,课堂文化建设应是重中之重。

学校是一个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专业机构。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组织具有3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即技术层、管理层和制度层。技术层即技术核心,在学校中,课堂中的教与学就是典型的例子。技术层强调了教与学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是一个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专业机构,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尽管学校存在着科层制与专业化的结构性矛盾,但学校变革的方向应是成为专业性组织。学校应牢固树立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校长应彰显专业权威,强化教学领导力。学校的专业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切实加强学校专业组织如教研组、备课组等的建设,明晰各自的职能,确立教研活动的专业规范,建立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等专业标准,弘扬专业精神,锤炼专业思维,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强知识管理,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包括案例、课例、校本作业等,不断提升学校的专业品性,推动学校走得更稳、更远。

(项红专,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