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专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bt01病毒 反刍专栏

反刍专栏

#反刍专栏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 LSD的全球扩散情况(制图:史红,2020)

2.2传染源

患LSD的病牛为主要传染源。

病牛皮肤结节、结痂、硬皮组织病毒含量相对较高。病毒可在这些组织中存活35天甚至更久。病牛血液、唾液、眼鼻分泌物、精液中都能分离到病毒。发生感染后7到21天之间,可间歇性地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病毒血症),含量比皮肤结节中略低。病牛可通过精液排毒,有研究发现试验感染的公牛在接种病毒42天后从精液中分离到了活病毒,159天后仍检测到了病毒DNA(Irons等,2005年)。

2.3易感动物

LSDV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牛和水牛。在实验条件下病毒潜伏期为4到14天,《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8天。发病率是10%-20%,死亡率一般是1%到5%之间。康复牛可获得终生免疫。

本病不感染人。

2.4传播途径

2.4.1非媒介传播

早期试验研究和田间证据表明,LSDV并不通过牛-牛的直接接触而产生有效的传播,有人将发病牛和健康牛混养,结果并未造成传播(Diesel, 1949; Weiss, 1968,Carn and Kitching,1995),但是有趣的是,山羊痘病毒属的另外两个成员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却是直接接触(Carn and Kitching, 1995; Kitching and Taylor, 1985)。但近期的观点认为(Sprygin A,2019),LSDV的直接接触传播可能只是引起一些比较轻微的亚临床症状,还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试验动物和现代更加敏感的检测方法进一步验证。

LSDV可通过多种间接接触途径产生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饲料和饮水(Weiss, 1968; Ali, et al., 2012),共用污染的针头(Tuppurainen, et al., 2017) 等。

本病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Rouby and Aboulsoud, 2016),也有报道称病毒可能可以通过母牛的乳汁、或小牛接触母牛损伤的乳房和乳头而传播(Tuppurainen, et al., 2017)。感染公牛的精液带毒,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Annandale, et al., 2013)。

2.4.2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主要通过节肢动物(蚊、蝇、蠓、虻、蜱等)叮咬传播。Sohier C, Haegeman A等(2019)证实了厩螯蝇和马蝇传播作用,家蝇也可能在病毒传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还需要试验进行证明。汇总2006-2019年共13年间欧亚地区发生的LSD疫情发现(图2),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常见于吸血节肢动物活跃的月份。

图2 欧亚地区1-12月LSD疫情起数分布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http://empres-i.fao.org/eipws3g/ ;时间:2006月6月26日-2019年8月21日)

3.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跟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感染的病毒量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图3、4、5、6)。

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精神抑郁、厌食和消瘦,有鼻炎结膜炎症状,大量分泌唾液,体表淋巴结肿大,奶牛产奶量显著下降。体温开始升高后的48小时内,在头部,颈部,四肢,乳房,生殖器和会阴部会出现直径2-5厘米的皮肤结节。这些结节坚实呈圆形隆起,与周边组织界限明显。相邻的结节可融合成大的不规则的皮疹。深部结节可累及皮肤各层,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有时可累及深部的肌肉组织。结节触诊时有时有疼痛表现,结节的数量和大小可能表现出很大差异。小的结节可能会自动消失,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大的结节可能会破溃,吸引蝇蛆,反复结痂,迁延数月不愈,大结痂脱落后会在皮毛上留下深洞等永久性瘢痕。在口腔和消化道的粘膜组织以及气管和肺中可能会出现囊泡、糜烂和溃疡。四肢和身体的其他腹侧部分(如赘肉、胸部、阴囊和外阴)可能会出现水肿,导致牛不愿移动。公牛可能会永久或暂时不育,母牛可能会流产或数月不发情。严重感染牛只因消瘦、继发性肺炎、乳房炎、皮肤结节部位坏死创伤等,恢复极为缓慢。

图3 LSDV引起的皮肤病变(来源于网络)

图4 试验攻毒后的皮肤病变:严重病变结节痊愈后会在皮肤上留下永久性瘢痕。

1--5号牛攻毒后12天的症状;2--5号牛攻毒后20天的症状;3--3号牛攻毒后7天的症状;4--3号牛攻毒后13天的症状;5--3号牛攻毒后19天的症状。

(来源:Beatriz Sanz-Bernardo等,2020年)

图5 病牛腹侧部分出现水肿。

(来源:Ahmed N. F. Neamat-Allah等,2015年)

图6 病牛角膜混浊。

(来源:Shashi B. Sudhakar等,2020年)

4.病理变化

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有结节病变。淋巴结肿大出血(图7)。心脏肿大,心肌外表充血、出血,呈现斑块状瘀血。肺脏肿大,有少量出血点。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图8),气管内有大量粘液。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胆囊肿大,为正常2-3倍,外壁有出血斑。脾脏肿大,质地变硬,有出血状况。胃粘膜出血。小肠弥漫性出血。睾丸(图9)和膀胱也可能有病理损伤。

图7 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来源:Kononov A, Prutnikov P等,2019年)

图8 气管粘膜充血出血

(来源:Kononov A, Prutnikov P等,2019年)

图9 睾丸和附睾有出血灶,

皮下脂肪肿胀有胶冻样渗出液。

(来源:Kononov A, Prutnikov P等,2019年)

5.诊断

5.1鉴别诊断

LSD重症病例的症状很明显,但轻度感染易与牛伪结核性皮肤病、牛疱疹性乳头炎(牛疱疹病毒2型)、嗜皮菌病、牛皮蝇感染等疾病混淆,应作鉴别诊断(详见表1)。

表1牛结节性皮肤病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

(来源:周廷宣等,2019年)

5.2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不难对该病做出初诊,但确诊还需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和病原鉴定。

5.2.1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不能对山羊痘病毒属的三种病毒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加以区分。病毒中和试验是目前检测山羊痘病毒属抗体的金标准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虽然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但费用昂贵难以操作。抗体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用于山羊痘病毒属抗体检测的商用试剂盒已被开发并投放市场。

5.2.2病原鉴定

PCR是成本便宜又快速的鉴定方法,皮肤结节、结痂、唾液、鼻分泌物和血液都是适用于PCR检测的样品。病毒分离(PCR鉴定后为确认病毒的存在而做)耗时长成本高,但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活的病毒。电子显微镜成像镜检可用于鉴定经典的痘病毒病毒体结构(病毒呈砖块状或短管状,大小约为290x270nm),但不能区分具体的属或种。

6.防控

6.1各国控制经验

欧洲各发病国家及欧盟高度重视LSD防控,采取了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有效控制了LSD的蔓延。例如,希腊发生疫情后立即在南部和岛屿地区实施紧急免疫,建立缓冲区并逐渐扩大免疫范围,同时采取全面扑杀政策,限制动物移动,控制媒介,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开展宣传培训。除采取上述措施外,保加利亚还强化了临床监测和生物安全措施,并用同源疫苗在北部和东部进行了预防性免疫;俄罗斯则采取改良扑杀政策,即仅对发病动物进行扑杀。从前述防控措施来看,欧洲发病国家全部采用“免疫+扑杀”的防控策略,且多数采取全面扑杀政策,使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非洲和中东等老疫区多数国家采取改良扑杀,甚至不采取扑杀政策,导致LSD疫情持续流行,甚至成为地方流行性疾病,使得LSD短期内难以根除。

6.2疫苗免疫

目前免疫所用疫苗按来源分主要有两种,均是减毒活疫苗。一种是同源疫苗,LSDV减毒活疫苗株,如“Neethling”株LSD减毒活疫苗;一种是异源疫苗,绵羊痘或山羊痘病毒减毒活疫苗株,有研究称山羊痘减毒活疫苗的效果优于绵羊痘减毒活疫苗(Zhugunissov K等,2020年)。由于动物痘病毒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生物特性和免疫学特性的特殊性,其疫苗研发主要侧重于减毒活疫苗研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使用减毒活疫苗存在毒株重组的危害。如研究人员在俄罗斯库尔干州发现了减毒活疫苗南非KSGP O-240毒株和野毒毒株NI-2490株的重组新毒株。目前灭活疫苗的研究较少,Jihane Hamdia等(2020年)进行了灭活疫苗研究的报道,但当前还没有可供临床使用的灭活疫苗。

6.3我国LSD预防控制措施

本病进入我国时间不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疫情蔓延。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对疾病的宣传,提高认识。(2)对发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地区,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要求,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坚决实行封锁、隔离和扑杀。(3)开展易感牛群的免疫,在发生LSD疫情地区周围高危地区使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4)控制传播媒介,尤其是虫源性传媒。在夏秋季节,要做好牛舍的管理,防止蚊蝇等害虫进入舍内,并要做好环境害虫的药物驱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