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uter葡萄瓮播种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博览

2024-07-13 0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纳米比亚的奥莫凡达山(Omovanda)——寻访巨型葡萄瓮属植物的原产地  

  我们曾穿越纳米比亚开展了一次追寻多肉植物的旅行,在靠近安哥拉边界的北部山区,考察了分布于奥莫凡达山地区的巨型葡萄瓮属植物柯氏葡萄瓮(Cyphostemma currori)的原产地。奥莫凡达山苍凉壮美的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莫凡达山苍凉壮美的景色

  奥莫凡达山位于纳米比亚的北部山区,海拔1700米左右,山顶较平缓。我们驱车到达奥莫凡达山脚下的营地时已是中午时分,这里海拔约1150米左右。从这里徒步前往山腰的露营地,距离较远,需要穿越几道山梁,我们花了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才抵达。

  此时天色已晚,快速搭好帐篷,几个人开始野炊,将腌好的肉排放在篝火上烧烤,油花滴在火中滋滋作响,一大块肉下肚,身体开始渐渐变得温暖。躺在帐篷里,倦意袭来,听着动物和雀鸟的鸣叫声,昏昏睡去。一觉睡到次日天蒙蒙亮,一行人开始穿越荆棘丛生的灌丛,艰难向上攀爬。

南非和纳米比亚的植物学家熟练地燃起篝火,开始埋灶野炊

在山腰营地搭建露营帐篷

  刺灌木中散布着高大的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能够贮存水分和养分的树干极其粗壮。此时位于南半球的纳米比亚已是冬季,由于地处南纬20度左右,这里的气候较为温和,冬季少雨干旱。猴面包树的树叶已经全部脱落,只有少数果实零星地挂在树梢上。

茎干粗大的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光秃枝头挂着零星的果实

  将近2个小时后,我们行进至靠近山顶的向阳坡处,这里布满了从山顶风化崩落的大块岩石,像奔泻而下的巨石河流铺满了整个坡面。在碎石滩的边缘我们终于发现了此次野外考察的目标——柯氏葡萄瓮,此处海拔约1650米左右。

向阳坡面的巨石滩

碎石滩边缘的柯氏葡萄瓮

  在纳米比亚分布着多种葡萄科葡萄瓮属的茎干类多肉植物,如柯氏葡萄瓮、葡萄盃(Cyphostemma bainesii)、Cyphostemma uter和葡萄瓮(Cyphostemma juttae)等。这些种类的生境都十分干燥,植株茎干膨大,贮存大量水分养分。尤以柯氏葡萄瓮体型最为巨大,色彩最为鲜艳。其茎干粗壮,高可达4米以上,茎皮剥落,呈现靓丽的橙红色。

植株高大的柯氏葡萄瓮

茎皮橙红色

  初见柯氏葡萄瓮,便被其美丽的身姿所吸引。枝干粗壮虬曲,姿态优美,向天空自然舒展,犹如散落在山间正在舞蹈的精灵。从山巅极目远眺,远山层峦叠嶂,壮美的景象,震撼着心灵。这山间的精灵仿佛是这广袤的原野和群山的守护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伫立着、瞭望着,守卫着滋养它的山林。

枝干虬曲伸展的植株

山间舞蹈的精灵

  因为已是纳米比亚的冬季,气候干旱少雨。柯氏葡萄瓮的叶片几乎全部脱落,仅见到一棵植株上残留一簇叶片。叶片被满厚厚的绒毛,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照射,减少蒸腾。这种通过叶片脱落来减少蒸腾、通过茎干大量贮存水分和养分的生存策略,使得柯氏葡萄瓮对干旱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柯氏葡萄瓮的叶片

  与柯氏葡萄瓮伴生的还有一些其他多肉植物。在大块碎石的缝隙中,生长着枝条细棍状、密集丛生的大戟科植物苍龙(Euphorbia mauritanica)以及景天科伽蓝菜属植物Kalanchoe lanceolata。

碎石缝隙中生长的苍龙

已经干枯的伽蓝菜属植物Kalanchoe lanceolata的果序

  在山顶的峭壁上,生长着极为耐旱的桑科榕属植物Ficus sp.,灰白色的根长长地垂下。旁边悬垂生长着一种芦荟属植物Aloe sp.,这是一种新发现的物种,还没有正式获得命名。

山顶耐旱的榕属植物Ficus sp.

崖壁上悬垂生长的芦荟属植物Aloe sp.

  除了多肉植物,在奥莫凡达山上还分布着其它有趣的的非多肉植物。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Septulina sp.是一种寄生植物,花两侧对称,花色和花型非常独特。果实内具粘液,非常胶粘。植物Erythrina decora的种子都已经散尽,裂开的果壳悬挂在枝梢上,随风摇曳。

寄生植物Septulina s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