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学发光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国产占比约为4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orch八项组套检查什么 2022年化学发光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国产占比约为40%

2022年化学发光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国产占比约为40%

2024-05-27 15: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国内化学发光,近 400 亿元高门槛市场

体外诊断(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把人体的血液、组织、尿液取出,在体外进 行检测,医生根据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手段做诊断。根据检测的技术平台 可分为生化检测、免疫检测、血液检测等细分。

各类体外诊断系统,隶属产业链的中游,也是众多体外诊断厂家集中的领域。上游分 成试剂和器械原材料,例如诊断试剂的抗原/抗体、磁珠、辅酶等,以及仪器的加样针、 芯片、柱塞泵等;产业下游,除了医院用户外,还包括第三方实验室、体检中心、科 研机构等。

Evaluate MedTech 数据显示,预计 2022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 5,318 亿美元,体外 诊断、心血管、医学影像、骨科位列前四,分别占 15%、13%、9%和 8%的份额。占 比最大的体外诊断中,免疫、生化占据前二,其中免疫占比达到 32%。由于影像包含 CT、DR、超声等产品,骨科细分品种繁多,所以免疫诊断是医疗器械中,单个品种 市场份额最大的。

Evaluate MedTech 数据还显示,2022 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容量预计达到大约 804 亿 美元,2017-2019 年行业平均增速为 5.5%,2020 年受疫情影响,对新冠相关的测试 需求大幅增加,行业增速提升至 15.0%, 2021-2024 年平均增速放缓至 5.1%左右。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统计,2021 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容量约 1071 亿, 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 年增速达到 24%,其余年份保持约 20%平均增速。

目前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国产占比约为 40%,但各子行业的发展阶段和产品特征不同, 国产化程度差异明显,血球和 POCT 类产品国产率均超过 50%,而免疫、病理、凝血 等产品国产率仍较低。

1.1.医疗器械行业最大单品,国内市场进口占比超过 75%

化学发光免疫的核心即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经过化学物质或酶的标记,在特定条件 下产生激发光,检测激发光强度并转化为对应检测物浓度。通过负载不同的抗原/抗体, 对应不同试剂项目,实现人体各个部位、病症的辅助诊断。

根据 Kalorama 数据,预计 2022 年全球化学发光市场容量约为 250 亿美元,平均增 速为 6%。2015-2021 年,国内化学发光行业保持平均 22.4%增长,高于全球平均水 平,2022 年市场容量接近 400 亿元,预计 22-23 年维持接近 20%平均增速。经过 10 余年发展,化学发光在临床免疫中的占比,实现翻倍增长,超过酶免检测,成为 主要临床免疫主要应用技术。

传染病和肿瘤是化学发光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尤其是传染病,预计 2020 年占比达 到 32%。随着防控意识的提高,以及手术前检测的普及,术前八项等测试量不断提 高。除传染病和肿瘤外,甲状腺测试、性激素、心脏标记物等也是化学发光主要的 应用。

国内发光大部分市场仍被罗雅贝西为主的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占比不足 25%,尤其 是三级医院,对检测结果要求严格,测试量巨大,对试剂需求旺盛,更是进口厂家 牢牢把控的市场。根据我们测算,三级医院占化学发光仪器空间的 32.3%,其中三 甲医院占比 19.3%;二级医院因数量基数较大,对发光项目丰富度有较高要求,占 发光仪器空间 50%以上,仍然是国产替代的主要战场。以新产业、迈瑞、安图、迈 克、亚辉龙为代表的国产品牌,近年来受到用户认可度提高,装机量逐年增加,有 望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里争取份额。

1.2.仪器试剂形成闭环,多维度奠定行业门槛

化学发光由仪器和试剂组成,与其他体外诊断产品不同,发光产品仍以封闭系统为 主。在确定底层技术原理后,仪器和试剂都基于对应平台开发,相辅相成,更改原料 和调试需要考虑整体平衡。 从厂家层面,产品是最重要的一环,但要突围而出,其他要素不能有明显短板,包 括供应链、研发、准入、营销等。医疗器械与药品不同,木桶理论要求企业有均衡的 综合能力,而不过分强调单一要素的突出。

技术平台奠定底层基础,百花齐发

自 1960 年代,第一代免疫检测技术放射免疫的问世,免疫检测经过多年的发展, 标记物和分离技术不断迭代,主流技术从酶免向化学发光转换,而其他的免疫学方 法,因在不同场景各有优劣势,目前仍未完全淘汰。

化学发光本身技术,按平台可以分为电化学发光、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化学发光; 按发光底物,可以分为三联吡啶钌、吖啶酯、异鲁米诺 ABEI、碱性磷酸酶 ALP 等。 在 2016 年罗氏电化学发光专利到期后,各个方法均有国内外代表厂家;不同方法 各有优劣势,尤其在不同项目的应用上,具有不同价值,临床结果的正确检测是判 断的核心标准。

仪器参数赶超进口,紧贴临床

仪器作为化学发光重要的一环,经过多年的迭代,部分产品参数,国产品牌已经媲 美甚至超过进口品牌,如测量速度,首个结果时间等,以新产业 X8、亚辉龙 iFlash 9000 为代表的国产仪器已经实现了单机每小时 600 测试数的性能,相当于半条流水 线,能一定程度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测试需求,单机测速远高于国际四大家。

仅仅凭借仪器参数的提高,无法证明国产系统的崛起。挖掘临床痛点,设计出降低 测试干扰的功能,使得测试结果更加符合临床表现,是国产仪器新的提升。 对于急诊样本,样本前处理因促凝剂分布不均,凝集时间不足等,导致血液凝固不 完全,离心后出现纤维蛋白丝,导致堵针影响吸样量,或者形成团聚物,桥连磁珠 和酶标记物,产生假阳性结果。迈瑞通过 VU-Mix(涡旋+超声)技术,利用超声空 化能量,打散纤维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物,减少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不断提升的产品性能,加上贴近临床的适用设计,使得国产仪器在终端的口碑不断 提高。随着分级诊疗的大趋势,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性会逐渐被缓解,中低端医院也 会合理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发光厂家和项目。2016-2020 年,国产仪器每年装机数量 远远高于进口厂家,在留存率低于进口品牌的情况下,仪器五年保有量和实际保有 量均超过进口品牌。

非标化试剂存在差异,产品属性

化学发光试剂中,除了磁珠、抗原/抗体、发光标记物等组分,还涉及到各类生物原 料、辅料、化学原材料,在各个项目中,使用的组分、种类和各自占比也大庭相径。 调整后的配方,需要在厂家自身系统进行调试,得到符合临床的结果,原料和试剂 配方的影响占到整体 90%左右。不存在万能配方,适用于所有项目和系统。

免疫系统的非标准性,形成了独特的进入门槛,客观评价试剂性能、厂家系统表现, 具有一定难度。除了与进口品牌,进行同个样本的盲测外,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 查手段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临床为导向,是较为科学严谨的方法。 部分国产发光厂家,通过与国内外用户的合作,科研结合临床,探索试剂项目更为 丰富的临床应用,如亚辉龙,先后与合作终端用户在 JAMA、Lancet、Cell 等国际一 流期刊发表文章,说明系统受到国际专业用户的认可。

1.3.高速和小型两极化趋势,新技术初露峥嵘

从产品化的角度来看,高通量集成性和快速便携性,是基于临床应用的两个不同方向, 分别对应 TLA 流水线和 POCT 化学发光。 TLA 全自动流水线对实验室的整体效率有质的飞跃,通过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将实验 室各类体外诊断设备进行连接,主要以测试项目多,样本数量大的生化免疫类为主。 自 2017 年 9 月,安图生物推出国内首台 TLA 流水线 Autolas A-1,国产厂家通过自 研或者与外资合作的方式,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流水线设备。

随着检验与临床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临床科室对于检测结果的时效性也逐渐增强,例 如心肌标志物和炎症类指标,对于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用药有重要意义,但因临床部 门空间有限,小型仪器是一种较能符合他们需求的解决方式。以三菱的 Pathfast 为 代表的 POCT 类化学发光,通过单人份的试剂设计,15 分钟甚至更少的测试时间, 使得样本量较少的临床科室也能实现快速免疫诊断需求。与之定位类似的还有星童 Pylon 3D,南京仁迈 MCL60,普门 eCL8000 等。

在底层技术上,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还未停止,包括单分子、流式荧光免疫等发展 历程更晚的技术,相继得到应用。 以 Quanterix 的 SiMoA 技术平台为例,其采用数字化检测策略,检测灵敏度达到 fg/mL 级别,检测范围更宽,仅从检测性能角度而言,优于化学发光技术;适用于 血液神经标志物检测、低浓度炎症因子联检,对于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疾病、眼科疾病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因单分子检测较高的系统价格,以及未完全清晰的 临床路径,目前用户还是集中于科研群体。

2.化学发光行业: 国产替代+出海双轮驱动

随着国产医疗设备质量持续提高,与进口品牌的差距不断缩小,政策端对优先采购 国产设备的支持力度加大。因化学发光整体进口占比仍高达 75%左右,相对采购成 本高于其他体外诊断产品,在医保控费背景下,降低医院采购耗材占收费的比例, 是重要目标。国内发光领域,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认为由于进口品牌布局更早, 已经在终端建立口碑,单纯国产产品替代,可能需要较长周期,而政策上的利好, 对国产品牌在本地大市场的进口替代,能有促进作用。

21-22 年间新冠抗原的出海销售,对国产体外诊断常规产品的外销造成一定干扰,占 用国外代理商资金和推广资源。随着美国、德国等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抗原检测 的需求降低,22 年 3、4 月国内抗原出口金额分别环比下降 21.6%和 73.2%,而扣 除新冠抗原试剂销售额后,医疗器械整体出口金额仍持续走高,在 22 年 4 月同比增 长 38.3%,常规产品出海销售逐步恢复。

国际免疫市场接近 250 亿美元,属于常规检测中最大的细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均 IVD 支出与国际平均相差 2-3 倍,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近 20 倍,包括菲律宾、印尼 等人口基数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化学发光等检测需求较强,有望复制中国医疗发 展路径,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更具竞争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多重利好促进进口替代,产业角色加速转型

医保控费长期不变,加上疫情带来的医疗支出增加,使得医疗费用“节流”的必要 性增加,作为医院开支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在药物集采后,也将更加频繁 的被列入集采清单里,区域集采成为常态化的趋势可以预见。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器械的集采与药品有较大不同。药品整体市场更大,细分品种 市场远高于器械,例如降压药整体市场超过 900 亿元,而器械相对品种较为分散; 通过分类和一致性评价,药品集采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标准化流程,医疗器械分类、 规格复杂,统一病种有不同疗效评价体系;药品主要是单品种突破,在专利期内大 幅放量,器械则强调持续迭代,评价 3-5 年完成一次代间更新,对应评价标准也需 更新;药品一般通过医生和病人开单购买,器械则涉及科室用户体验、持续维保等 问题。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加速,基层需求带来增量市场,叠加行业本身的高增速,国产 优秀品牌将受益于行业和政策红利。In-Vitro Diagnostics Market 数据显示,自 2013-2017 年,国产品牌保持超过 40%的增速,远超进口品牌 20%左右的水平。

2015 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大方向明确国产替代,北京市、广东省、 浙江省等地区也陆续发布鼓励采购国医疗器械的政策。2020 年以后,随着国产各类 医疗设备质量不断提高,政策鼓励采购的国产设备范围也不断扩大,明确了包括化学 发光等体外诊断设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应优先采购国产厂家设备。

政策上鼓励国产设备的采购,高屋建瓴地奠定了国产替代的逻辑。随着国产设备逐 步满足终端大部分需求,针对部分成熟项目的大规模采购,使得原本因进口市占率 高而定下的高价格体系,有向下调整的可能,从而催生出针对体外诊断的集采方案。自 2007 年《北京市关于体外诊断集中采购工作方案》以来,涉及体外诊断的区域集 采时有发生,从仪器到试剂;从生化检测到免疫检测,覆盖区域和项目较广。我们认 为针对体外诊断的集采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各地医保单位,针对成熟临床项目进行 价格调控的手段。

集采自 2021 年 11 月 11 日起执行,原则上采购周期为 2 年;采购量为上年度采购量 的 80%作为协议采购量,和企业或进口产品全国总代理签订带量购销合同;对属于 《公告》采购产品范围,未纳入谈判议价的同类产品,将价格联动到不高于谈判成 功产品价格水平;对不参加谈判议价、谈判不成功及不确认带量联动价格的产品, 调整到备案交易目录。备案采购金额占该范围产品采购总金额比例不得高于 10%。

控费是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到 2017 年底,公立医院耗占比(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降 低到 20%以下,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检验科定位服务性专业科室,具有一定自主权,但整体也有控制耗占比(试剂采购 成本占检验收费的比重)需求。 我们认为,IVD 试剂作为医院的成本项,集采、阳光挂网、DRG/DIP 等手段的核心目的均是帮助医院降低试剂的耗占比,从而降低医院采购成本。化学发光因进口占 比高,整体耗占比远高于生化和血球等检验产品,以成熟测试术前八项为例,在病 人收费标准一致的情况下,进口品牌耗占比为 53%,而国产品牌为 31%。通过压缩 流通环节利润来降低耗占比,是当前医保控费下的必然趋势。

集采带动国产装机提高,居民受惠

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可以视为体外诊断,甚至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关键节点,在医 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意味着原来被认为不可能集采的项目,也有集采的可能。由本 次披露的价格信息来看,平均降价 47%,国内外积极参与的厂家,基本都有所收获。

集采项目降价的利好,也传导于民,根据安徽省医保局披露价格,集采项目中,PCT 收费降价幅度为 52%,肿瘤标志物相关的糖类抗原,降价为 50%。居民临床测试付 费压力减低,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的验出率,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集采后的行业变化

我们判断有以下趋势: 高市占率为进入门槛。本次集采采用邀请谈判,对象是化学发光市占率较高国内外 厂家,以国际四大家和国内五大家为主,如果后续其他地区也采用这个模式,那么市占率会是一个硬性的进入门槛,对于产业龙头而言,会扩大优势,强者恒强。 进口替代有望加速。进口品牌入院价格基于高昂的市场费用、品牌溢价以及区域在 公司全球定位,进口品牌降价弹性和意愿较小,而国产品牌在价格上有着明显优势, 在降价后仍能维持一定利润,所以四大家中的罗氏和贝克曼并没有参与本次集采, 部分对应的测试量,已经释放出来,在其他中标厂家的系统上完成,尤其是以迈瑞、 新产业为主的高中标数量国内厂家,在安徽地区高端医院的拓展加速。近 5 年,国 内化学发光的技术与进口不断缩小,部分项目进口性能优势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国产发光品牌份额从 2015 年的 10%,提升到 2021 年的 25%,未来国产率有望进 一步提升。

厂家差异化、学术化。差异化是国内发光龙头已经验证有效的路径,如新产业的肿 瘤标志物、特色性腺项目;迈瑞的肝纤项目;安图的传染病项目和亚辉龙的自免、 AMH 项目,在发展的早期,均是与国际品牌,进行错位竞争,提供后者暂时无法满 足的临床需求,在系统获得终端用户认可后,常规项目逐步上量。对于其他后来的 竞争者,也可借鉴这一做法,提供具有特色的临床项目,并增加对应的学术推广, 从而在巨头林立的市场里崭露头角。 代理商集中化、专业化。在主流市场入院厂家数量减少,占有率趋于集中的情况下, 负责医院与厂家衔接作用的代理商,也会有所减少,中小代理商可能合并、被大代 理商收购或者代理其他特色差异化产品,以往单纯进行配货赚取利润的模式将难以 维系。通过临床培训、售后外包、学术推广等附加服务,提高自身价值,转变为差 异化、专业化中间桥梁,可能是一个途径。 结合报告市场容量数据,中国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体外诊断和化学发光增速最快的区 域,部分三级医院的需求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国内化学发光厂家,想在 这个领域长期耕耘,应把握近水楼台优势,提高国内营收。

2.2.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及早布局丰富营收维度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化学发光厂家出海,通过国际销售提高营收结 构稳定性,也能提高公司竞争力。如迈瑞、新产业、亚辉龙等公司,均在国际市场 布局多年,海外营收逐年提高。

纵观国际各个区域,亚太和 LAAM 区域(拉美、非洲、中东),整体 IVD 复合增速分 别为 13.5%、8.6%,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低个位数的增长水平,且免疫类测试均 有接近 15%的增速。对于人口超过一亿,人均 GDP 在 3000-7000 美元之间的国家 (不含印度),IVD 市场仍远未饱和,结合市场容量和增长速度上,我们认为此类国 家或区域 f 值得持续关注和投入。例如印尼、菲律宾人均 IVD 支出分别为 1.15 美元 和 1.18 美元,远远低于全球人均 9.10 美元的 IVD 支出。

通过新冠测试卡的销售,很多厂家的产品走出国门,获得理想的海外营收。长期而 言,疫情会受到控制或者常态化,非新冠类测试的海外推广也将逐渐恢复正常。如 何将海外销售正规化,形成公司长期稳定营收,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国际营销 团队的搭建,产品长期运输稳定性,各个区域准入法规,国内出口/国际当地进口政 策,海外当地代理商的筛选,代理团队的培训,临床评估等,每一项都是挑战。以 注册为例,在 2015 年以前,印度基本是国产品牌野蛮生长的区域,人口基数大,小 诊所遍地分布,价格几乎是唯一的准入标准,而近几年,随着进入印度的品牌越来 越多,本地化品牌也加入竞争的行列,注册门槛不断提高。菲律宾也提高了注册门 槛,巴西、印尼等传统注册难度较高的区域对刚出海厂家,更为不友好。

欧盟准入标准,是亚非拉部分国家常借鉴的注册标准,因其宽进严出的自我声明标 准,使得这个全球第二大的体外诊断市场,相对而言容易进入,但也带来参差不齐 的产品在市面流通,部分产品给当地终端带来不好的体验。更加严格的 IVDR 标准势 在必行,并原本预计在 2022 年 5 月份强制执行,准入政策的提高,会影响在欧洲当 地的推广。

IVDR 的延期,让很多厂家获得额外的准备时间,能继续采用原有 IVDD 在当地进行 销售,但新注册的产品则必须采用 IVDR 申报。IVDR 事宜属于重大注册切换,对于 想长远发展外销的厂家而言,应该列入优先名单里,不仅仅针对出口厂家,对进口 商、代理商也是一重考验。以迈瑞、新产业、亚辉龙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取 得部分 IVDR 证书,进一步扩大出口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重点公司分析

3.1.新产业生物:深耕发光数十载,X 系列产品助力持续突破

新产业 1995 年成立于深圳,2014 年 7 月挂牌新三板,2020 年 5 月登陆创业板。新 产业是国内第一家自主开发出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仪的公司,发光为主要产品,目前 全球装机超过 16,000 台。通过自研和合作的方式,增加生化产线,并与赛默飞、日 立两家公司合作生化免疫流水线。新产业是上市公司中最纯正的发光标的,并且在国 际化布局方面,是行业榜样,可以以点盖面,研究发光国产品牌的共有的特点。 2021 年新产业营收为 25.45 亿元,2017-2021 年,CAGR 为 22.21%,海外业务收 入 8.23 亿元。2022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 7.43 亿元,继续保持 20%以上增长。高 毛利率一直是新产业作为国内发光龙头的特点,2018-2020 年毛利在 80%左右,2021 年,因积极推广新仪器,降价策略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新产业化学发光项目高达 162 项,其中取得国内注册证项目为 145 项,覆盖甲功、 激素、肿瘤、传染病、心标、糖尿病等。HBsAg、HCV、HIV 三个传染病项目获得 CE list A 证书;甲功五项、维生素 D 项目获得美国 FDA 证书,产品性能获得高端市 场的肯定。在早期通过装机累计用户后,目前公司已经步入 IVD 公司正轨,试剂销 量逐年提高,目前试剂和仪器占比接近 8:2 的水平。 测试项目方面,肿瘤标志物作为新产业的特色项目,种类齐全;甲功五项均取得美国 FDA 认证,性能媲美西门子,这两大类测试项目,合计销售占比约 50%;随着 X8 高通量仪器装机的增加,单 tips 设计防止交叉污染,测速对套餐型的传染病项目 利好,该项目的占比一跃到 9%,并有望在未来继续提高;心肌标记物和性腺分别占 6%、5%;特色项目之一的糖尿病,也有 5%的占比。

新产业早期通过特色项目切入市场,例如特色性腺、肿瘤标志物、肝纤等,与四大家 错位竞争,在产品性能获得国内三甲医院、国外大型连锁实验室、教学医院认可后, 传统项目逐步上量,而在 2018 年推出的 X 系列仪器,以其良好的性能和友好的单杯 设计,迅速获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是公司未来的推广重点,X8 国内外累计销售/ 装机达 1,086 台。

新产业自早期就建立了原料研发团队,目前 60-70%的原料为公司自研,相较于外购 的原料的模式,对于试剂项目较多的新产业,自研原料,能在 Maglumi 系列仪器进 行验证,挖掘最优匹配的原料,并对不同项目的进度有所把控,实现内部闭环。

3.2.迈瑞医疗:器械龙头后发优势明显,并购上游龙头夯实研发

迈瑞 1991 年成立于深圳,2018 年于创业板上市,2021 年收入约为 250.7 亿人民币, 是国内医疗器械的绝对龙头。其核心三条产品线,影像、监护和体外诊断,经过多年 的不断发展,均在国内厂家里名列前茅。2013 年底迈瑞发布了全自动管式发光产品 CL-2000i 系列,进入化学发光领域,目前已经有五款针对不同用户的化学发光设备, 目前随着项目数的增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市场上快速抢占份额,预计 2021 年发光产品销售额超过 20 亿,2017-2021 年 CAGR 预计在 50%以上。

迈瑞依托品牌、强大的渠道实力和过硬的产品性能,近年来国内年装机数量位居首 位,累计装机接近 8000 台;试剂性能也稳步提升,同时取得乙肝、HIV 的 CE list A。 迈瑞化学发光产品的试剂、仪器占比已经接近 8:2,随着 CAL 6000i 高通量仪器的 上市,试剂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 2021 年,迈瑞收购了全球知名的体外诊断原料公司,芬兰海肽 HyTest,获得化 学发光为主的上游资源,强化了公司在原料方向的研发基础,体现了公司未来在发光 领域做强做大的决心。

3.3.安图生物:围绕传染病深度布局,产品日渐丰富

安图 1999 年成立于河南郑州,是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的公司,除资产仪器外,也涉及外资品牌产品代理业务。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化学发光的厂家,安 图早期以板式酶标发光为主,2013 年开始销售管式发光,现有 AutoLumo 系列两款 仪器,同时安图是国内首家推出 TLA 流水线的厂家,Autolas A-1 基于磁悬浮技术, 测试主体保持封闭,开发部分通道,提高流水线设备的开发性和兼容性。2021 年安 图销售额为 37.66 亿左右,2017-2021 年,CAGR 为 28.07%;2022 年一季度,公 司营收为 10.31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26.21%以上,2017-2021 年毛利率维持在 60% 水平。

安图主流仪器为 A2000、A1000,分别为落地式 200 速和桌面式 100 速,针对不同客 户群体,累计装机超过 6,000 台。作为国内最早提供自动化流水线的公司,根据用户 需求不同,提供 A-1,B-1 流水线,并在 2021 年引入日本积水凝血分析仪,实现生免+ 凝血定制流水线方案。21 年公司免疫诊断(发光+酶免)收入为 18.05 亿。公司注册 免疫测试项目已经达到 119 项,覆盖传染病、甲状腺、肿瘤标志物、呼吸道病原体等, 其中传染病是安图的优势项目,预计占收入 50%左右,“术前八项”受到市场好评。 除了化学发光外,公司围绕微生物进行产品线布局,传统微生物业务 2.6 亿;新布局 质谱仪产线目前主要是微生物项目;代理西班牙 Vircell 公司呼吸道九联检产品;有望 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2007 年,安图团队成立伊美诺,承接公司生物活性材料的研发工作,覆盖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重组抗原、天然抗原等,从长远角度来看,能更好的实现试剂上游的把 控,提高试剂稳定性,为未来在化学发光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4.迈克生物:行业标准领跑者,打造 IVD 产线全覆盖

迈克成立于 1994 年,总部位于四川成都。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专业体外诊断的公司, 迈克早期通过代理日立、希森美康、伯乐等产品国际知名品牌起家,在快速扩张后制 定代理销售和自主研发并举的策略,逐步增加自研产品比例,现在产品线覆盖生化、 免疫、血球、POCT、分子诊断等,定位体外诊断全产线覆盖。在 2020 年新冠期间, 迈克的 PCR 试剂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和美国 EUA 紧急授权,在 16 个省份 的新冠试剂集采中标或挂网,公司研发和市场响应能力过硬。2012 年化学发光 IS 1200 产品上线,18 年新一代化学发光系统 i 3000 面世,测试原理也变更吖啶酯的直接化学 发光。公司自主产品的用户已经覆盖全国六千余家各级医院,二级和三级医院产品覆 盖率分别达到 35%和 50%。

迈克 2021 年营收达到 39.81 亿,2017-2021 年,CAGR 为 19.23%;2022 年一季度, 公司营收为 9.25 亿元,同比降低 13.54%,主要因 21 年国内新冠核酸检测收入较高。 随着自主研发产品比例从 2017 年的 39%,提升到 2021 年的 58%,2017-2021 年毛 利率也稳步提升,维持在 50%水平,2021 年已经达到 58%。

迈克生物现有三款化学发光设备,基于酶促化学发光的 IS 1200 和基于吖啶酯直接化 学发光的 i 系列,分为落地式的 i 3000 和桌面式的 i 1000。现有 141 项测试项目,覆 盖甲功、性腺、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等,其中传染病、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类 项目丰富,i 系列仪器因首个测试结果时间仅有 14 分钟,获得终端青睐。目前的策略 是以 i 系列替代 IS 1200,在 19-20 年市场导入期后,仪器产品有望持续增长,并带动 配套试剂逐步上量。

迈克生物英文名称“Maccura”,代表着“我即精准” 公司一直重视产品可溯源性以 及自身溯源能力的提升,是国内 IVD 企业最早建立量值溯源系统的公司,也是 JCTLM 中首家中国企业代表。公司 2005 年建立参考实验室,累计建立近 50 项参考方法,项 目涵盖生化、免疫、临检等领域,且已有 38 项参考方法获 CNAS 认可,15 项参考方 法进入 JCTLM 参考测量服务列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5.亚辉龙:自免领域先驱,疫情后异军突起

亚辉龙 2008 年成立于深圳,2021 年登陆科创版。公司以代理贝克曼、BD 产品起家, 不断研发体外诊断相关产品,目前已经形成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层析 法和化学发光几大平台,2017-2021 年自营产品营收复合增速为 55.37%。 公司 2021 年收入为 11.78 亿元,因自营产品占比提高,2017-2021 年毛利率也稳步 体高,迈入 60%的门槛。在新冠疫情期间,亚辉龙通过自身过硬的产品性能,新冠 抗体试剂盒通过日本东京大学评估,在日本高端市场实现装机的突破,在 21 年通过 日本合作伙伴 MBL,实现新冠抗原试剂盒的销售,并亚辉龙日本株式会社(研发中心), 持续加强仪器研发能力。

亚辉龙目前有四款化学发光仪器, iFlash3000G/3000C/3000H/1200,分别针对不同 体量的客户群,iFlash9000/3000G 在 2021 年 9 月份取得国内注册证,测速达到 600/h, 有望成为未来针对三级以上医院的主力机。亚辉龙化学发光测试菜单目前有 121 项, 覆盖自身免疫、EB 病毒、优生优育等,其中自身免疫类测试是亚辉龙发展最早、也 是市面最为成熟的菜单,21 年各类方法学自免营业收入 1.52 亿元。随着自免类疾病 逐步受到重视,相关药物治疗研发日新月异,未来自免类测试有望持续增长。

我国是肝炎大国,在东亚地区也是高发疾病,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疾病均可导 致肝纤维化,进一步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亚辉龙提供特色肝纤维项目壳酶蛋白 (壳多糖酶 3 样蛋白 1),能区分不同时期的肝纤维化,预防进一步恶化。壳酶蛋白 检测项目相关研究已经纳入了十三五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获得 2018 年中国《肝 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和 2019 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 公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盒”等 14 个化学发光法检测产品获得 IVDR CE 证书,iFlash 1800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试剂盒”通过美 国合作伙伴 Diazyme 正式取得美国 FDA 510(k)批准,持续提高海外产品竞争力, 国际营收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