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及箱涵.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321吉他 T梁及箱涵.docx

T梁及箱涵.docx

#T梁及箱涵.docx|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T梁及箱涵.docx

《T梁及箱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及箱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梁及箱涵.docx

T梁及箱涵

8.1.1桩基施工

(1)桩基成孔、钢筋笼制作及安装钻孔灌注桩成孔应达到设计规定的深度和直径,对于淤泥层较厚的桩位,可用全护筒跟进

法施工,确保钻孔、清孔、吊设钢筋笼及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均不坍孔。

钢筋笼除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便吊运。

安装时钢筋笼不损坏,不变形。

2)桩基主钢筋笼分段插入已钻成之孔洞内,各段之间的主筋可以采用焊接或搭接绑扎接头,焊接采用单面焊缝,其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绑扎接头宜交错布置,搭接长度为40d,下端主筋可向内略弯折以利钢筋笼的安放。

3)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钢筋笼位置,钢筋笼保护层允许偏差为±20mm。

钢筋笼放入钻孔后必须牢固定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下落或被混凝土托升。

桩身混凝土应一次灌注完毕,不得中途停顿。

4)施工中应确保桩基钢筋按照设计要求成型并精确定位,如有必要,可在钢筋笼内设置支撑钢筋以免骨架变形。

为确保钢筋笼净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上设置定位钢筋,亦可采用设置塑料或混凝土垫块的方式。

(2)水下混凝土的性能和浇注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选用不低于42.5号的硅酸盐水泥;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并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配合比宜采用0.5~0.6水灰比,坍落度定为18~22cm。

2)桩基无论采用何种工艺成孔,施工中均不得搅动桩底、桩侧的土层,相邻两孔不得同时钻孔或浇筑混凝土,以免搅动孔壁造成串桩或断桩。

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不间断进行,钢筋笼入孔后4小时内必须灌注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提升导管的时机,避免导管提升过快导致桩身出现夹层,同时也避免引起导管拔断现象。

3)每根钻孔灌注桩都必须进行破桩头处理,以便清除浮浆确保桩顶质量,并不得损坏桩

内主筋和桩基本身。

预加高度应按实际情况通过现场确定,本工程暂定为至少lm,在施工取得经验后按实调整。

(3)钻孔灌注桩的验收1)桩基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桩基终孔条件,如发现桩位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

报告有差异时,应及时与建设和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桩基应严格进行清孔,桩底清孔应满足设计要求,摩擦桩桩底沉渣厚度要求不大于10cm,端承桩桩底沉渣厚度要求不大于5cm。

2)桩孔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孔径>1.0d(d为设计桩径),充盈系数1.0~1.28。

钻孔桩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桩的长度范围内均达到设计标号,无断层或夹层,桩的上端为重点检查部位,桩顶凿除预留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层或薄弱混凝土层。

3)每根桩基均须按设计要求预埋声测管,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随机抽取

50%进行超声波检测,其余须进行小应变测试,检查桩身完整性;每种桩径随机抽取5.0%且不少于5根桩基进行大应变测试(大应变测试的桩基可不进行小应变测试),验证单桩承载力;宜做静载试验,可采用堆载或桩基自平衡试验方法,每种桩径随机抽取1.0%且不少于1根桩基进行静载试验,具体检测数量由建设单位、质检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确定。

4)钻孔灌注桩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桩位测量放样图;材料试验记录;桩位的竣工平面图和桩尖标高;桩的检测记录和结论。

8.1.2墩台和盖梁施工

(1)墩身混凝土施工时,注意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清洗和凿毛,为使全桥颜色一致,宜选用同一厂家水泥。

(2)施工中注意控制竖向与水平精度,各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1000,且墩身各断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0mm。

(3)结构中的所有普通钢筋应按照施工图要求准确加工、安装和定位,严格保证各类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

(4)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前,台后填土高度建议不超过台身高度的一半;台后填土采用内摩擦角不小于36度的级配砂砾,离桥台4m范围内严禁采用机械回填、应分层夯实,密实度要求不小于96%。

(5)盖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检查支架、模板及钢筋等布置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

及错漏碰缺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6)墩、台盖梁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超过允许时间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7)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

筑时宜为300-500mm。

2)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面层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4)混凝土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楚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并应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应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9)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位移和变形的措施,并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11)基坑施工1)基坑开挖放坡坡度可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确定,放坡坡度不得小于1:

1;

2)基坑内承台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绑扎承台钢筋、浇筑承台混凝土;

3)基坑坡顶及坡底应设置排水沟,以保证基坑内无积水,排水沟断面尺寸及所用材料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8.1.3T梁施工

(1)主梁预制

1)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管、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

齐全,确定无误后方能浇筑。

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管道及钢筋位置准确。

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特别是锚下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

2)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预制梁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

预制梁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

预制T梁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下表所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砼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

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

施工设置反拱时,预应力管道也同时反拱。

表8-1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表

位置

刚束张拉完

上拱度(mm)

存梁30d上

拱度(mm)

存梁60d上

拱度(mm)

存梁90d上

拱度(mm)

二期恒载产

生的下挠值

(mm)

反预拱度建

议值(mm)

边梁跨中

14.5

19.4

20.8

21.6

-4.1

-15

中梁跨中

13.8

18.5

19.8

20.5

-5.6

-15

(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为防止同跨及相邻跨预制梁间高差过大,同一跨桥不同位置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应基本一

致,相邻跨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亦应相近。

3)主梁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

(2)预应力工艺

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

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90%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0d,方可张拉。

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

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4)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

100%N1→

100%N2。

5)管道压浆采用专用压浆料,要求压浆饱满。

6)宜遵循《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154-2018采用智能化张拉压浆系统。

①智能化张拉系统

a.智能化张拉系统应包括张拉设备、数据管理系统和自动记录系统等。

b.张拉设备应包括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等设备。

千斤顶应符合JG/T321的相关规定,其最大公称输出力应为施工所需张拉力的1.2倍~1.5倍。

油泵应符合JG/T319的相关规定,油泵内液压油应在累计使用500h后应更换一次。

压力表应符合JB/T6804的相关规定,其最大量程应为施工所需张拉力的1.5倍~2.0倍,精确度等级应为1.0级。

c.数据管理系统应具有数据导出和网络上传(包括实时上传、每月上传、汇总上传)等功能。

d.自动记录系统应能实时自动记录张拉油压或油缸顶压力、张拉伸长值、时间等数据;其技术参数应满足表8-2的规定。

表8-2智能化张拉设备自动记录系统技术参数精度要求

项目

精度要求

张拉油压或油缸顶压力(MPa)

≤0.1

张拉伸长值(mm)

≤0.1

时间(s)

≤1

e.智能化张拉系统应成套校正、检验和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智能化压浆系统

a.智能化压浆系统应包括压浆设备、数据管理系统、自动计量设备和自动记录系统等。

b.压浆设备应包括高速搅拌机、压浆机等设备,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时还应包括真空泵。

高速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其叶片的线速度宜为10m/s~20m/s,且应满足在规定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搅拌机出口应设置过滤网过滤,过滤网孔尺寸不应大于1.2mm×1.2mm。

压浆机宜采用螺旋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其压力表应符合JB/T6804的相关规定,最大量程应为实际施工所需压力的1.2倍~1.5倍,精确度等级应为1.0级;压浆泵与预应力孔道压浆口之间的压浆管管路应采用硬管,管路之间应采用定型金属连接件连接。

c.数据管理系统应具有数据导出和网络上传(包括实时上传、每月上传、汇总上传)等功能。

d.自动计量设备的称量精度应精确到±1%。

e.自动记录系统应能显示配合比,压浆日期、搅拌时间;自动记录压浆量、压浆压力、时间等数据,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时还应包括真空度;其技术参数应满足表8-3的规定。

表8-3智能化压浆设备自动记录系统技术参数精度要求

项目

精度要求

压浆量(L)

≤0.5

压浆压力(MPa)

≤0.01

时间(s)

≤1

真空度(MPa)

≤0.1

f.智能化压浆系统应成套校正、检验和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智能化监控系统

a.预应力张拉压浆过程宜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

b.智能化监控系统应包括网络体系设备、软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3)主梁安装

1)上部结构施工顺序:

主梁预制→架梁,浇注墩顶现浇连续段及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张拉中墩顶T梁负弯矩钢束→形成连续体系→浇筑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安装护栏,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安装附属设施→成桥。

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

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连接现浇连续段连接钢筋和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

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

架桥机在桥上行驶时必须使架桥机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用的架桥机型号对主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

(4)其他

1)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2)、端横隔板侧面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最好在浇注T梁后及时进行。

3)、浇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注意预埋泄水管及交通工程的通讯管线预埋件。

4)、本通用图未示伸缩缝预埋钢筋,使用时应根据选用的伸缩缝布置相应的预埋钢筋。

8.1.4附属结构施工

附属结构包括:

桥面铺装、栏杆、伸缩缝、桥面系等。

大多是工程量小而烦琐又要求精度较高的工作,同时又是整个工程的面子工程,做的好坏,影响极大,务请精心施工。

8.1.4.1支座

支座垫石应表面平整,标高准确,支座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支座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采购,纵坡用上钢板预埋坡度调整;严格控制标高,钢板预埋在梁底。

在欲安装支座的桥台顶面除去浮砂,表面平整清洁无油污。

所有支座设置应准确,表面应保持水平,并注意方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可安装上部构件,安装支座,架设预制梁。

8.1.4.2桥面系

桥面铺装应选择较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加强养护,避免开裂,为使桥面铺装与预制T梁紧密地结合为整体,预制梁顶面必须拉毛,且用水冲洗干净后方可浇筑桥面混凝土。

施工时应注意桥面铺装钢筋的定位,确保保护层厚度,严禁浇筑踩踏钢筋网。

桥面采用AMP-100二阶反应型桥面防水粘结剂,防水粘结剂涂刷在桥面铺装C40P8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层之间,且细部需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密封。

桥面系小纵梁混凝土结构部分,除伸缩缝和墩顶处设置温度缝外,应注意每隔20米间距设置温度缝,以避免砼表面产生不规则温度裂缝。

且纵梁在桥面连续处均需断开,钢筋自行截断。

8.1.4.3伸缩缝伸缩缝安装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控制安装温度和宽度,并保证伸缩缝两边的钢

纤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后浇混凝土一定要密实、平整,以减少行车跳动。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意外问题及其他特别情况时,应及时研究处理。

采用的伸缩缝产品必须与预埋件布置相匹配,与预埋件(筋)的连接必须可靠牢固。

人行道栏杆以及桥面铺装等在伸缩缝处相应断开。

8.1.4.4桥梁防水施工

防水施工须在厂家指导下完成施工。

对AMP-100二阶反应型桥面防水粘结剂防水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施工工艺

1)施工前的基面处理

混凝土桥面最少应有7天养护期,建议采用喷砂打毛方式处理。

先对路表面上存有的不良附着物进行清除,清扫路面砂粒、杂物,有油污的位置应进行特别处理,可采用溶剂溶解。

路面清扫后即采用打砂机进行喷砂处理,目的是将路面的浮浆及部分附着不牢固的杂物清除,同时使路面清洁度及粗糙度满足要求

可用专业吹风机将界面完全吹扫干燥。

基面处理要求:

水泥混凝土,表层干燥、干净,表面无浮浆、污染物,表面不得有松散、

掉皮、空鼓及严重开裂现象,同时界面需完全干燥。

2)二阶反应型桥面防水粘结剂的实施

材料用量:

(0.4±0.05)kg/㎡。

界面清洁干净,并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AMP-100二阶反应型桥面防水粘结剂的施工。

可采用人工涂布和喷洒两种方式进行。

人工涂布:

施工前,将其倒入适当大小的容器中,轻微搅拌3~5min,由操作人员用滚筒将其均匀地涂布于水泥混凝土或其它处置基面上。

一般推荐采用该方式。

注意应尽量滚涂均匀喷洒施工:

施工前,将容器中的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材料注入喷涂设备——

高压无气喷涂机,由施工人员手握喷枪进行喷洒,须做到均匀喷洒。

为达到好的施工效果,AMP-100需采用两次分次实施,常温下第一次和第二次实施之间

的时间间隔应在4~8h,AMP-100施工后12小时,即可进行沥青层的施工。

2.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需要对基面进行处理。

基面表层干燥、干净,表面不得有松散浮浆、掉皮、空鼓及严重开裂现象,对于油污需用溶剂清除。

2)可采用人工涂刷或机械喷涂施工,涂布应均匀,同时需防止空气的浸入。

3)施工用量需根据不同路面状况进行调整。

4)施工时,空气温度应为0~40℃,雨天、大风及冰冻天气不得施工。

5)施工过程中应禁止抽烟,严禁一切烟火。

6)施工时需对眼睛进行防护,少量液体溅入眼睛须干净毛巾蘸清水擦尽,或就医咨询。

3.密封胶施工桥面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处理应采用聚硫密封胶,技术指标应满足《道桥嵌缝用密封胶》

(JC/T976-2005)的要求。

由于桥面铺装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为密封材料。

人行道防水层上采用20mm厚砂浆找平层保护,带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施工下到工序。

8.1.4.5混凝土涂装混凝土涂装施工应事先划分为多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独立平行施工;混凝土需要至少28

天的硬化期,且混凝土内含水量小于4%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涂装施工,涂装施工的环境要求为:

无雨、无雾、风力6级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气温不应低于5℃。

8.2箱涵

1、涵洞放样时,应认真核对进出口标高及角度,若发现与实际沟渠底标高、角度差异过大或涵底地面与设计图纸出入较大时,应及时予以调整。

2、结构中的所有普通钢筋应按照施工图要求准确加工、安装和定位,严格保证各类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

3、箱涵施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基础和涵身混凝土均须分层浇筑,浇筑厚度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完成上层浇筑,且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C。

4、混凝土时应注意检查模板及钢筋等布置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及错漏碰缺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5、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振动器应伸入下层深度(50mm~100mm)。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表6.11.5的规定,但超出规定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

浇筑上层混凝土之前,须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

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6、涵身的沉降缝沿涵长方向按图纸所示进行设置,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涵长方向垂直。

7、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沉降缝。

8、沉降缝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台后填料随流水漏入涵内。

9、八字翼墙与涵身间的沉降缝可于浇筑翼墙混凝土时,在涵身端面敷设数层沥青和油毡而形成(厚度1~2厘米)。

10、涵洞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涵身两侧的回填;

涵身两侧的墙背填土要求严格夯实,以防止涵洞与路基之间的路面因填土沉陷而影响行车。

洞身两侧填土应严格对称均衡,水平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土高度的一倍,压实度不小于96%。

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11、箱涵基底地基土承载力检测:

采用轻便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方法对涵洞基底地基土的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一般情况下每10-20m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涵洞不少于三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三个检测点,地质条件复杂时适当加密。

12、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洞底和洞口铺砌采用两层,上层采用片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下层采用砂砾垫层铺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