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点原子STM32连载】第五十八章 USB虚拟串口(Slave)实验 摘自【正点原子】MiniPro STM32H750 开发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urface电源上的usb接口是干嘛用的 【正点原子STM32连载】第五十八章 USB虚拟串口(Slave)实验 摘自【正点原子】MiniPro STM32H750 开发指南

【正点原子STM32连载】第五十八章 USB虚拟串口(Slave)实验 摘自【正点原子】MiniPro STM32H750 开发指南

2023-11-28 09: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实验平台:正点原子MiniPro H750开发板 2)平台购买地址: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77017430560 3)全套实验源码+手册+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openedv.com/thread-336836-1-1.html 4)对正点原子STM3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群讨论:879133275

第五十八章 USB虚拟串口(Slave)实验

本章,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USB在开发板实现一个USB虚拟串口,通过USB与电脑数据数据交互。 本章分为如下几个小节: 58.1 USB虚拟串口简介 58.2 硬件设计 58.3 程序设计 58.4 下载验证

58.1 USB虚拟串口简介

USB虚拟串口,简称VCP,是Virtual COM Port的简写,它是利用USB的CDC类来实现的一种通信接口。 我们可以利用STM32自带的USB功能,来实现一个USB虚拟串口,从而通过USB,实现电脑与STM32的数据互传。上位机无需编写专门的USB程序,只需要一个串口调试助手即可调试,非常实用。 同上一章一样,我们直接移植官方的USB VCP例程,官方例程路径::8,STM32参考资料1,STM32CubeH7固件包 STM32Cube_FW_H7_V1.6.0ProjectsSTM32H743I-EVALApplicationsUSB_DeviceCDC_Standalone,该例程采用USB CDC类来实现,利用STM32的USB接口,实现一个USB转串口的功能。

58.2 硬件设计 例程功能 本实验利用STM32自带的USB功能,连接电脑USB,虚拟出一个USB串口,实现电脑和开发板的数据通信。本例程功能完全同实验5(串口通信实验),只不过串口变成了STM32的USB虚拟串口。当USB连接电脑(USB线插入USB_SLAVE接口),开发板将通过USB和电脑建立连接,并虚拟出一个串口(注意:需要先安装:光盘\6,软件资料\1,软件\STM32 USB虚拟串口驱动\VCP_V1.4.0_Setup.exe这个驱动软件,虚拟串口驱动我们还可以在论坛上下载,链接是:http://www.openedv.com/thread-284178-1-1.html)。 LED0闪烁,提示程序运行。USB和电脑连接成功后,LED1常亮。硬件资源 1)RGB灯 RED :LED0 - PB4 GREEN :LED1 - PE6 2)串口1(PA9/PA10连接在板载USB转串口芯片CH340上面) 3)正点原子2.8/3.5/4.3/7/10寸TFTLCD模块(仅限MCU屏,16位8080并口驱动) 4)USB_SLAVE接口(D-/D+连接在PA11/PA12上) 58.3 程序设计 58.3.1 程序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8.3.1.1 USB虚拟串口(Slave)实验程序流程图 58.3.2 程序解析 这里我们只讲解核心代码,详细的源码请大家参考光盘本实验对应源码。 本实验,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把不需要的文件从工程中移除,并对照官方VCP例子,将相关文件拷贝到USB文件夹下。然后,添加USB相关代码到工程中,最终得到如图58.3.2.1所示的工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8.3.2.1 USB虚拟串口工程分组 注意:因为USB驱动库需要用到内存管理,因此我们保留了相关代码(malloc.c)。

USB驱动代码 可以看到,USB部分代码,同上一个实验的在结构上是一模一样的,只是.c文件稍微有些变化。同样,我们移植需要修改的代码,就是USB_APP里面的这三个.c文件了。 usbd_conf.c代码,和上一个实验一样,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使用上一个实验的代码。 usbd_desc.c代码,同上一个实验不一样,上一个实验描述符是USB Audio设备,本实验变成了USB虚拟串口了(CDC),所以直接用ST官方的就行。 usbd_cdc_interface.c代码,是重点要修改的,首先介绍usbd_cdc_interface.h文件的相关宏定义,具体如下: #define USB_USART_REC_LEN 200 /* USB串口接收缓冲区最大字节数 */ /* 轮询周期,最大65ms,最小1ms */ #define CDC_POLLING_INTERVAL 1 /* 轮询周期,最大65ms,最小1ms */

USB_USART_REC_LEN宏定义是用于定义USB串口接收缓冲区最大字节数,这里设置为200。CDC_POLLING_INTERVAL宏定义是用于定义USB发送数据轮询周期,作为delay_ms函数的参数,最大65ms,最小1ms,这里设置为最小值即可。 下面重点介绍usbd_cdc_interface.c文件,首先是一些结构体变量、数组和变量的定义,具体如下:

/* USB虚拟串口相关配置参数 */ USBD_CDC_LineCodingTypeDef LineCoding = { 115200, /* 波特率 */ 0x00, /* 停止位,默认1位 */ 0x00, /* 校验位,默认无 */ 0x08 /* 数据位,默认8位 */ }; /* usb_printf发送缓冲区, 用于vsprintf */ uint8_t g_usb_usart_printf_buffer[USB_USART_REC_LEN]; /* USB接收的数据缓冲区,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用于USBD_CDC_SetRxBuffer函数 */ uint8_t g_usb_rx_buffer[USB_USART_REC_LEN]; /* 用类似串口1接收数据的方法,来处理USB虚拟串口接收到的数据 */ uint8_t g_usb_usart_rx_buffer[USB_USART_REC_LEN]; /* 接收缓冲,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 */ /* 接收状态 * bit15 , 接收完成标志 * bit14 , 接收到0x0d * bit13~0 , 接收到的有效字节数目 */ uint16_t g_usb_usart_rx_sta=0; /* 接收状态标记 */ extern USBD_HandleTypeDef USBD_Device; static int8_t CDC_Itf_Init(void); static int8_t CDC_Itf_DeInit(void); static int8_t CDC_Itf_Control(uint8_t cmd, uint8_t *pbuf, uint16_t length); static int8_t CDC_Itf_Receive(uint8_t *pbuf, uint32_t *Len); /* 虚拟串口配置函数(供USB内核调用) */ USBD_CDC_ItfTypeDef USBD_CDC_fops = { CDC_Itf_Init, CDC_Itf_DeInit, CDC_Itf_Control, CDC_Itf_Receive };

首先是定义一个USBD_CDC_LineCodingTypeDef结构体类型的变量LineCoding,并赋值。波特率为115200,停止位和校验位都为0,数据位,默认8位。 g_usb_usart_printf_buffer是发送缓冲区,大小由USB_USART_REC_LEN宏来定义,数组是uint8_t类型,所以数字大小为200字节。 g_usb_rx_buffer则是USB接收的数据缓冲区,用于USBD_CDC_SetRxBuffer函数,大小也是200字节。 g_usb_usart_rx_buffer是用做类似串口1接收数据的方法,来处理USB虚拟串口接收到的数据,在cdc_vcp_data_rx函数中被调用,大小也是200字节。 g_usb_usart_rx_sta变量用于表示接收状态,位15表示接收完成标志,位14表示接收到0x0d,位13~位0表示接收到的有效字节数目。 最后定义一个USBD_CDC_ItfTypeDef结构体类型的变量USBD_CDC_fops,供USB内核调用,并把四个函数的首地址赋值给其成员。下面会介绍到这几个函数,以及一些其它的函数。 首先是初始化CDC函数,其定义如下:

/** * @brief 初始化 CDC * @param 无 * @retval USB状态 * @arg USBD_OK(0) , 正常; * @arg USBD_BUSY(1) , 忙; * @arg USBD_FAIL(2) , 失败; */ static int8_t CDC_Itf_Init(void) { USBD_CDC_SetRxBuffer(&USBD_Device, g_usb_rx_buffer); return USBD_OK; }

CDC_Itf_Init用于初始化VCP,在初始化的时候由USB内核调用,这里我们调用函数:USBD_CDC_SetRxBuffer,设置USB接收数据缓冲区。USB虚拟串口收到的数据,会先缓存在这个buf里面。 下面介绍的是复位CDC函数,其定义如下:

/** * @brief 复位 CDC * @param 无 * @retval USB状态 * @arg USBD_OK(0) , 正常; * @arg USBD_BUSY(1) , 忙; * @arg USBD_FAIL(2) , 失败; */ static int8_t CDC_Itf_DeInit(void) { return USBD_OK; }

CDC_Itf_DeInit用于复位VCP,我们用不到,所以直接返回USBD_OK即可。 下面介绍的是控制CDC的设置函数,其定义如下:

/** * @brief 控制 CDC 的设置 * @param cmd : 控制命令 * @param buf : 命令数据缓冲区/参数保存缓冲区 * @param length : 数据长度 * @retval USB状态 * @arg USBD_OK(0) , 正常; * @arg USBD_BUSY(1) , 忙; * @arg USBD_FAIL(2) , 失败; */ static int8_t CDC_Itf_Control(uint8_t cmd, uint8_t *pbuf, uint16_t length) { switch (cmd) { case CDC_SEND_ENCAPSULATED_COMMAND: break; case CDC_GET_ENCAPSULATED_RESPONSE: break; case CDC_SET_COMM_FEATURE: break; case CDC_GET_COMM_FEATURE: break; case CDC_CLEAR_COMM_FEATURE: break; case CDC_SET_LINE_CODING: LineCoding.bitrate = (uint32_t) (pbuf[0] | (pbuf[1] 24); pbuf[4] = LineCoding.format; pbuf[5] = LineCoding.paritytype; pbuf[6] = LineCoding.datatype; break; case CDC_SET_CONTROL_LINE_STATE: break; case CDC_SEND_BREAK: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USBD_OK; } CDC_Itf_Control用于控制VCP的相关参数,根据cmd的不同,执行不同的操作,这里主要用到CDC_SET_LINE_CODING命令,该命令用于设置VCP的相关参数,比如波特率、数据类型(位数)、校验类型(奇偶校验)等,保存在linecoding结构体里面,在需要的时候,应用程序可以读取LineCoding结构体里面的参数,以获得当前VCP的相关信息。

下面介绍的是CDC数据接收函数和处理从USB虚拟串口接收到的数据函数,它们的定义如下:

/** * @brief CDC 数据接收函数 * @param buf : 接收数据缓冲区 * @param len : 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 @retval USB状态 * @arg USBD_OK(0) , 正常; * @arg USBD_BUSY(1) , 忙; * @arg USBD_FAIL(2) , 失败; */ static int8_t CDC_Itf_Receive(uint8_t *buf, uint32_t *len) { SCB_CleanDCache_by_Addr((uint32_t *)buf, *len); USBD_CDC_ReceivePacket(&USBD_Device); cdc_vcp_data_rx(buf, *len); return USBD_OK; } /** * @brief 处理从 USB 虚拟串口接收到的数据 * @param buf : 接收数据缓冲区 * @param len : 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 @retval 无 */ void cdc_vcp_data_rx (uint8_t *buf, uint32_t Len) { uint8_t i; uint8_t res; for (i = 0; i if (g_usb_usart_rx_sta & 0x4000) /* 接收到了0x0d */ { if (res != 0x0a) { g_usb_usart_rx_sta = 0; /* 接收错误,重新开始 */ } else { g_usb_usart_rx_sta |= 0x8000; /* 接收完成了 */ } } else /* 还没收到0X0D */ { if (res == 0x0d) { g_usb_usart_rx_sta |= 0x4000; /* 标记接收到了0X0D */ } else { g_usb_usart_rx_buffer[g_usb_usart_rx_sta & 0X3FFF] = res; g_usb_usart_rx_sta++; if (g_usb_usart_rx_sta > (USB_USART_REC_LEN - 1)) { g_usb_usart_rx_sta = 0; /* 接收数据溢出 重新开始接收 */ } } } } } } CDC_Itf_Receive和cdc_vcp_data_rx,这两个函数一起,用于VCP数据接收,当STM32的USB接收到电脑端串口发送过来的数据时,由USB内核程序调用CDC_Itf_Receive,然后在该函数里面再调用cdc_vcp_data_rx函数,实现VCP的数据接收,只需要在该函数里面,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起来即可,接收的原理和(实验5串口通信实验)完全一样。

下面介绍的是通过USB发送数据函数,其定义如下:

/** * @brief 通过 USB 发送数据 * @param buf : 要发送的数据缓冲区 * @param len : 数据长度 * @retval 无 */ void cdc_vcp_data_tx(uint8_t *data, uint32_t Len) { USBD_CDC_SetTxBuffer(&USBD_Device, data, Len); USBD_CDC_TransmitPacket(&USBD_Device); delay_ms(CDC_POLLING_INTERVAL); } cdc_vcp_data_rx用于发送Len个字节的数据给VCP,由VCP通过USB传输给电脑,实现VCP的数据发送。

下面介绍的是通过USB格式化输出函数,其定义如下:

/** * @brief 通过 USB 格式化输出函数 * @note 通过USB VCP实现printf输出 * 确保一次发送数据长度不超USB_USART_REC_LEN字节 * @param 格式化输出 * @retval 无 */ void usb_printf(char *fmt, ...) { uint16_t i; va_list ap; va_start(ap, fmt); vsprintf((char *)g_usb_usart_printf_buffer, fmt, ap); va_end(ap); i = strlen((const char *)g_usb_usart_printf_buffer); /* 此次发送数据的长度 */ cdc_vcp_data_tx(g_usb_usart_printf_buffer, i); /* 发送数据 */ SCB_CleanDCache_by_Addr((uint32_t *)g_usb_usart_printf_buffer, i); }

usb_printf用于实现和普通串口一样的printf操作,该函数将数据格式化输出到USB VCP,功能完全同printf,方便大家使用。 USB VCP相关代码,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详细的介绍,请大家参考:UM1734(STM32Cube USB device library).pdf这个文档。 2. main.c代码 下面是main.c的程序,具体如下:

USBD_HandleTypeDef USBD_Device; /* USB Device处理结构体 */ extern volatile uint8_t g_device_state; /* USB连接 情况 */ int main(void) { uint16_t len; uint16_t times = 0; uint8_t usbstatus = 0; sys_cache_enable(); /* 打开L1-Cache */ HAL_Init(); /* 初始化HAL库 */ sys_stm32_clock_init(240, 2, 2, 4); /* 设置时钟, 480Mhz */ delay_init(480); /* 延时初始化 */ usart_init(115200); /* 串口初始化为115200 */ mpu_memory_protection(); /* 保护相关存储区域 */ led_init(); /* 初始化LED */ lcd_init(); /* 初始化LCD */ key_init(); /* 初始化按键 */ my_mem_init(SRAMIN); /* 初始化内部内存池(AXI) */ my_mem_init(SRAM12); /* 初始化SRAM12内存池(SRAM1+SRAM2) */ my_mem_init(SRAM4); /* 初始化SRAM4内存池(SRAM4) */ my_mem_init(SRAMDTCM); /* 初始化DTCM内存池(DTCM) */ my_mem_init(SRAMITCM); /* 初始化ITCM内存池(ITCM) */ lcd_show_string(30, 50, 200, 16, 16, "STM32", RED); lcd_show_string(30, 70, 200, 16, 16, "USB Virtual USART TEST", RED); lcd_show_string(30, 90, 200, 16, 16, "ATOM@ALIENTEK", RED); /* 提示USB开始连接 */ lcd_show_string(30, 110, 200, 16, 16, "USB Connecting...", RED); USBD_Init(&USBD_Device, &VCP_Desc, 0); USBD_RegisterClass(&USBD_Device, USBD_CDC_CLASS); USBD_CDC_RegisterInterface(&USBD_Device, &USBD_CDC_fops); USBD_Start(&USBD_Device); while (1) { if (usbstatus != g_device_state) /* USB连接状态发生了改变 */ { usbstatus = g_device_state; /* 记录新的状态 */ if (usbstatus == 1) { /* 提示USB连接成功 */ lcd_show_string(30, 110, 200, 16, 16, "USB Connected ", RED); LED1(0); /* 绿灯亮 */ } else { /* 提示USB断开 */ lcd_show_string(30, 110, 200, 16, 16, "USB disConnected ", RED); LED1(1); /* 绿灯灭 */ } } if (g_usb_usart_rx_sta & 0x8000) { len = g_usb_usart_rx_sta & 0x3FFF; /* 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 usb_printf("\r\n您发送的消息长度为:%d\r\n\r\n", len); cdc_vcp_data_tx(g_usb_usart_rx_buffer, len);; usb_printf("\r\n\r\n");/* 插入换行 */ g_usb_usart_rx_sta = 0; } else { times++; if (times % 5000 == 0) { usb_printf("\r\nMiniPRO STM32H7开发板USB虚拟串口实验\r\n"); usb_printf("正点原子@ALIENTEK\r\n\r\n"); } if (times % 200 == 0)usb_printf("请输入数据,以回车键结束\r\n"); if (times % 30 == 0) { LED0_TOGGLE(); /* 闪烁LED,提示系统正在运行 */ } delay_ms(10); } } }

此部分代码比较简单,首先定义了USBD_Device结构体,然后通过USBD_Init等函数初始化USB,不过本章实现的是USB虚拟串口的功能。然后在死循环里面轮询USB状态并检查是否接收到数据,如果接收到了数据,则通过VCP_DataTx将数据通过VCP原原本本的返回给电脑端串口调试助手。 58.4 下载验证 本例程的测试,需要在电脑上先安装ST提供的USB虚拟串口驱动软件,该软件(V1.5.0版)下载地址:http://www.openedv.com/thread-284178-1-1.html,下载完以后,根据自己电脑的系统,选择合适的驱动安装即可。 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后(注意:USB数据线,要插在USB_SLAVE口!而不是USB_UART端口!),我们打开设备管理器(我用的是WIN10),在端口(COM和LPT)里面可以发现多出了一个COM15的设备,这就是USB虚拟的串口设备端口,如图58.4.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8.4.1 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USB虚拟的串口设备端口 如图58.4.1,STM32通过USB虚拟的串口,被电脑识别了,端口号为:COM15(可变),字符串名字为:STMicroelectronics Virtual COM Port(COM15)。此时,开发板的LDE1常亮,同时,LED0在闪烁,提示程序运行。开发板的LCD显示USB Connected,如图58.4.2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8.4.2 USB虚拟串口连接成功 然后我们打开XCOM,选择COM15(需根据自己的电脑识别到的串口号选择),并打开串口(注意:波特率可以随意设置),就可以进行测试了,如图58.4.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8.4.3 STM32虚拟串口通信测试 可以看到,我们的串口调试助手,收到了来自STM32开发板的数据,同时,按发送按钮(串口助手必须勾选:发送新行),也可以收到电脑发送给STM32的数据(原样返回),说明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实验现象同第十七章完全一样。 至此,USB虚拟串口实验就完成了,通过本实验,我们就可以利用STM32的USB,直接和电脑进行数据互传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