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主成分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pss的分组区间怎么显示 SPSS主成分分析

SPSS主成分分析

2023-03-16 0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pps主成分分析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一.操作步骤

1)分析——降维——因子

(2)将需要分析的内容拖到变量框中

3)点击描述——勾选“初始解”——勾选“系数”——勾选“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点击“继续”

图4

(4)抽取——点击“提取”——勾选“主成分”(此时不能更改其他方法,否则就不叫主成分分析了)——勾选“碎石图”(用于从图视角度判定提取几个主成分较为合适)——“基于特征值“这里特征值大于1是系统默认的,如果当抽取的因子只有一个或者不符合预期时,可以在序号5这里输入你想要的因子个数——点击继续(不过一般主成分分子是基于特征值大于1 实现的,只有因子分析时才进行此操作)(5)“旋转——勾选“最大方差”(最大方差是必须勾选的,若未勾选可能导致KMO值出不来)——点击“继续”(6)“得分”——勾选“保存为变量”(计算因子得分的,勾选后因子得分会保存在数据当)——勾选“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点击“继续”(7)“选项”——勾选“禁止显示小系数(勾选后,禁止显示小系数设置成0.5,是为了方便分析成分矩阵和旋转成分矩阵,观察因子归属)——点击“继续”——最后点击“确定”(序号4)得出结果。(8)主成分得分计算

利用SPSS“转换——计算变量”输入文中对应公式即可计算得到。

(9)综合得分计算

利用SPSS“转换——计算变量”输入文中对应公式即可计算得到。

(10 )T分数转换

同样利用SPSS“转换——计算变量”,计算新的排名K1=60+10*K,让spss软件利用K产生一组0-100分的数据,然后对其划分区间分析即可。这里60位新数据的均值,10位标准差的近似值。

二.结果解读(一)相关性分析

表格 1 相关性矩阵结果

认知1认知2认知3认知4认知5情感1情感2情感3情感4情感5认知11.000.520.600.490.650.280.380.310.310.34认知20.521.000.470.490.520.260.390.330.330.33认知30.600.471.000.510.520.270.320.330.300.31认知40.490.490.511.000.560.230.300.260.290.26认知50.650.520.520.561.000.210.360.310.310.30情感10.280.260.270.230.211.000.600.490.590.58情感20.380.390.320.300.360.601.000.560.700.64情感30.310.330.330.260.310.490.561.000.530.54情感40.310.330.300.290.310.590.700.531.000.63情感50.340.330.310.260.300.580.640.540.631.00

变量相关性矩阵(见表格1),对于主成分分析而言,变量间相关性越高,越适合主成分提取,此处大致看看就可,不是主要判定结果。

(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格 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0.897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758.65自由度45显著性0

由表格2可以看出KMO=0.897,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P=0.0000.5,P

由碎石图可以看出,越高的点,其势能越大,对于研究而言就越重要,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最高,对解释原有的题项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特征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的题项的贡献小,可以忽略,因此提取三个因子是比较适合。

(五)旋转成分矩阵

表5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12认知10.8认知20.705认知30.754认知40.758认知50.814情感10.799情感20.821情感30.71情感40.828情感50.804

由表五可知,第一成分有组成认知1、认知2、认知3、认知4和认知5,且位于第一个因子,有较高的载荷,将其解释为认知。

第二成分由情感1、情感2、情感3、情感4和情感五组成,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这几个题项,解释为情感。

(六)主成分得分计算

表 6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X1认知1认知-0.0490.302X2认知2-0.0170.261X3认知3-0.0630.284X4认知4-0.0870.289X5认知5-0.0790.322X6情感1情感0.284-0.097X7情感20.271-0.035X8情感30.226-0.038X9情感40.283-0.059X10情感50.276-0.063

由表6可知,得到、公因子的得分表达式为:

其中、分别为认知、情感。

利用因子得分与特征值(sqrt)计算主成分得分,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到部分数据见表。

表7 主成分得分

ID1-5.11-1.5522-4.86-1.68231.922-2.4524-7.215-1.2825-2.511-1.426-1.825-0.8727-6.526-0.7628-5.8120.28292.429-0.322109.322-2.81211-5.525-0.5212-1.012-0.182·········6841.8623.5826854.2822.2526864.262-0.132(七)综合得分

在计算综合得分之前,需计算综合排名指数得分(K),以主成分的特征值作为权重,然后计算加权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利用SPSS26.0软件计算得到表9。

表8 综合排名指数得分(K)

IDKIDKIDK1-3.3187-4.422132.0162-3.2238-3.82314-4.07630.113391.09415-3.6164-5.0133104.626161.1755-2.23211-3.746172.1346-1.7212-0.966182.524··················

因为主成分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分析,出现部分负值,不美观,考虑将其进行T分数转化。转化后得分见表9。

表 9 T分数转化得分

IDK1IDK1IDK13299.6416396.2726595.436498.122196.252995.1931798.01221995.9725995.1732097.6626395.8326894.92319896.5821995.792694.8634596.5626495.4322294.713··················

T分数转化后,得到的综合得分位于0-100之间,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对应的分数为:优秀:大于等于80分;良好:大于等于70分小于80分;及格:大于等于60分小于70分;不及格:为小于60分。整理T分数转化后得分得到表10。

表 10 综合得分等级占比

综合得分等级人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优秀16024.64%24.64%良好14622.59%47.23%及格16325.22%72.45%不及格18027.55%100%

参考资料:武松,SPSS实战与统计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