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一词翻译到英语为何不直接音译为fangyan?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kip中文怎么说 汉语“方言”一词翻译到英语为何不直接音译为fangyan?

汉语“方言”一词翻译到英语为何不直接音译为fangyan?

2023-03-24 0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非常同意 @黑之圣雷 的回答,建议题主细读。

实话说,我觉得汉语“方言”这事儿,对于内行,大概都不是问题,尤其做社会语言学的,大概出于对Diglossia问题的敏感,大多会用个中性的variety,就算偶尔为了方便用了dialect,也不会出现过度解读。

插一段亲身经历:我当初开题的时候,天真地跟导师说我想用汉语的语序问题作为旁证,导师说“我不懂汉语,所以你要确保处理好相关概念,如果可行的话蛮好”,然后做社会语言学的二导直接在我的开题报告上的汉语部分大字批注“which Chinese variety”。说实话,我拿到她的批注的时候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个做语言学方向研究的中国人还得让(似乎只有过一些通古斯语族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中国的)外国人来提醒这个……于是后来就跑去云南上(主要面对硕士和新生博士研究生的)暑校,恶补汉语方言学基础知识。

本身“language”vs“dialect”这事儿就带着非语言学的因素;一如Max Weinreich所言:“语言是有着陆军和海军的dialect。”在非语言学场合,过度解读相当泛滥。我已经两次在FB上“浪费时间”跟外国人掰扯汉语术语“方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语的“dialect”,因为某些人一抓着这事儿,就往政治上扯。最近一次是热心网友引用了维基上的汉语族分布地图,结果因为描述的不确切,误让人以为汉语方言学界出版的权威地图竟然搞不清楚所谓的“language”和“dialect”的区别。

同时,音译推广一个术语概念,需要非常大的“成本”,还不一定有结果,万一最后再搞成自说自话就尴尬了。而且学术上术语的问题,如黑雷君所言,也可以说有所谓的“原则”。更何况即便是有明显问题的术语,都不一定能在众多学者的大力推广之下实现替代:Greenberg从50年代开始推广的Afroasiatic,看看到现在还有多少人抓着“闪含”不撒手——不是只说国内,在西文语境中都还能见到Hamito-Semitic或者Hamitic的身影。我似乎还感觉到有人在尝试推广Putonghua这个拼音术语,然而,实际上现在还是用“官话”Mandarin(错误地)对等了“Putonghua”。因为常见的汉语族分布示意图一般是不细分官话内部的分支的,于是就有在语言学外的场合有人抓着这事儿往政治上扯,仿佛官话区的分布都是建国后的事儿。

回到最开始说的,语言学学者,尤其是在汉藏语学者,还有历史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方言学这些分支的人,大体上不进行价值判断或不提或选择中性的“variety”,可能仅出于方便偶尔用用“dialect”,而严谨的人也会在用或者涉及相关讨论的时候充分说明汉语的术语“方言”是“regional speech”的问题,如韩哲夫[1];再或者,直接采用已有的梅维恒[2][3]主张的topolect,并在研究中注意区分。此外我觉着韩哲夫用“dialect group”对应“大方言”的处理也不错。我能想到的语言学语境中会在这个问题上出问题的,大概就是生成句法(“我母语Chinese”)和类型学(“我需要个Chinese例证作代表”)。

补充一点关于黑雷君提到的阿拉伯语的事儿——我非常非常非常同意“不必把汉语搞得过于特殊化”,同时也基本同意topolect可以用于阿拉伯语(虽然总体上阿拉伯学者在选择英译术语的时候,也惯于使用“dialect”的对译)。不过阿拉伯语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方言”分野实际上反映的是历史上的族群/社群分布,而现代政治边界不一定能清晰处理,topo-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些偏差,总归也是个麻烦事儿。阿拉伯人自己的“标准语”(al-fuṣḥā)vs“方言”(al-ʿāmmiyyah)二分概念在他们自己人那儿也还有纠结的事儿:他们自己还有个“语言”(al-luġah)vs“方言/口语”(al-lahǧah)的二分概念,而据深入社区调查的语言学学者和本土学者说,阿拉伯世界有一个“al-lahǧah = 只说不写”的错误观念,直接导致半岛南部的一支根本不是阿拉伯语的闪语(现代南阿拉比亚诸语)被视为阿拉伯语的lahǧah,搞得专攻现代南阿拉比亚语的学者被迫反复处理类似的误解。

参考^Handel, Zev. 2017. “The Sinitic Langauges: Phonology.” In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edited by Graham Thurgood and Randy J. LaPolla, 2nd ed., 85–113. Abingdon, Oxon; New York: Routledge.^Mair, Victor. 1991. “What Is a Chinese ‘Dialect/Topolect’? Reflections on Some Key Sino-English Linguistic Terms.” Sino-Platonic Papers 29: 1–31.^Mair, Victor. 2013. “The Classification of Sinitic Languages: What Is ‘Chinese’?” In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Beyond, edited by Guangshun Cao, Hilary Chappell, Redouane Djamouri, and Thekla Wiebusch, 2:735–54. Taipei: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