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发展融资面临着什么挑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dg是啥 亚洲发展融资面临着什么挑战?

亚洲发展融资面临着什么挑战?

#亚洲发展融资面临着什么挑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尽管亚洲在发展融资方面做出了显著努 力并取得了进展,但仍有一些挑战阻碍了该 地区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融资缺口较大且各地区存在差异

巨大的发展融资缺口在疫情之前就已经 存在,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受当前的粮食 和能源危机的影响,这一缺口急剧扩大。在新 冠疫情之前,每年的 SDG 融资缺口为 2.5 万 亿美元,相当于低收入经济体约 5,000 亿美 元的缺口加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约 2 万亿美 元的缺口(Gaspar V 等,2019)。然而,根据 OECD《2021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融资展望》1 , 新冠疫情之后,SDG 融资缺口增加 70%,达 到 4.2 万亿美元。

在亚洲发展融资的具体领域,如基础设 施、医疗保健、教育、数字转型、低碳排放等, 仍存在较大融资缺口。亚行估计,亚太地区的 基础设施融资缺口为 4,590 亿美元。如果还 考虑到社会基础设施,例如卫生和教育2 ,该 资金缺口可能会扩大到 9,070 亿美元。亚洲 数字鸿沟所需的资金也不容忽视。根据亚洲 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的数据, 移动通信行业在过去五年中每年在基础设 施、服务和其他创新方面的投资超过 4,000 亿 美元3 。此外,根据亚行的数据,为了实现净 零目标,从 2016 年到 2030 年,亚洲每年需 要大约 1.7 万亿美元用于可持续投资。

然而,在供应方面,发达经济体的财政和 货币紧缩已经明显抑制了流向新兴市场的资 本。2022 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净流出额为 40 亿美元。2022 年第三季度,印度和中国香港 分别出现 5,900 万美元和 2,400 万美元的净 流出4 。

在亚太地区,预计实现联合国 SDG 的年 份已被推迟到 2065 年,而不是最初计划的 2030 年。亚洲各地在应对当前危机和实现 SDG 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虽然东亚和 东北亚次区域在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化、促进创新和建设有韧性的基础设施(目标 9)方面已步入正轨,但北亚和中亚、东南亚、 南亚等次区域则无法在 2030 年前实现任何 可持续发展目标(ESCAP,2022)。

2.许多亚洲经济体的财政空间受限

受新冠疫情持续、俄乌冲突、通胀和金融 条件收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 年许多亚 洲经济体政府债务继续攀升,限制了财政支 持发展融资的能力。从债务占 GDP 的比例 看,斯里兰卡、老挝、不丹、巴林和马尔代夫 分别为 130.53%、107.15%、130.79%、 119.50%和 126.42%(见表 1.3);印度、蒙 古国和约旦的债务对 GDP 的占比为 80%~ 100%之间。在 IMF 2023 年 2 月底最新公布 的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分析(DSA)中,阿 富汗、老挝、马尔代夫和塔吉克斯坦被列入高 风险经济体。截至 2022 年底,以上四个经济 体的主权信用评级已处于 B-及以下,很难在 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此外,亚洲中等收入经 济体中,斯里兰卡于 2022 年 5 月宣布债务 违约,巴基斯坦在 2023 年 2 月向 IMF 提出 援助请求。与此同时,2022 年美元快速加息 使部分亚洲经济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土耳 其、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斯里 兰卡 5 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保持在 8%以上, 斯里兰卡已达 28.9%。

债务偿付、新冠疫情防控使部分亚洲经 济体财政承受巨大压力,被迫削减或延迟对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对发展融 资的支持下降。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斯里兰 卡、巴基斯坦和蒙古国等 2020 年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比上年大幅下降。斯里兰卡、蒙 古国、老挝等被迫取消、暂停或推迟多个包括 能源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政策框架不足以提供可融资项目

发展项目的可融性已成为项目吸引私营 资本进入的瓶颈之一。提高项目的可融性有 助于为项目输送资金,解决融资缺口问题。项 目的风险回报情况是可融性的关键(GPRBA 和世界银行,2018)。需要有能够最大限度地 提高收益潜力的公私伙伴关系框架和适当的 风险分担机制,使私营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 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提高项目的可融性不仅 有赖于私营部门,更需要政府创造有利的制 度环境来吸引私营部门的参与。制度环境可能包括:目标国家的信誉度、营商便利的优惠 政策、政府对重点领域清晰且一致的沟通、协 调一致和顺利实施项目的框架,例如部门监 管和仲裁程序等。

在项目层面,当地融资和增信工具的可 得性将进一步促进交易重组,降低融资成本, 改善风险分担机制。扩大拟议项目的收入来 源也能增强其可融性。项目可产生核心利润, 如费用收入,也可产生辅助的积极影响,如创 造就业、减少噪声和污染、造福社区等。不同 的金融机构会被不同的因素所吸引,因此整合更广泛的利益将会吸引更多的资金(Nohn 和 Bassetti,2021)。

然而,亚洲许多经济体的例子表明,由于 政策框架不完善,项目融资受阻。例如,蒙古 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常受到缺乏项目投资 前的可行性研究的影响1 。蒙古国 2018 年批 准的 749 个公共投资预算项目中有 341 个 (占比 46%)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导致许 多项目虽然获得预算批准,但难以获得融 资。进展缓慢、质量不高导致这些项目对民 间资本的吸引力下降。又例如孟加拉国的港 口行业,由于缺乏 PPP 框架和针对私营部 门的具体费率机制,私营资本很少对该领域 表现出兴趣。

4.各发展资金提供方之间的协同作用不足,碎片化风险上升

在亚洲,多边开发银行、国别发展融资机 构和私营部门参与者尚未通过集体、合作和 协同一致的方式开展工作,相互补充,彼此提 供额外性。这对于那些急需新发展融资来源 的低收入或重债经济体尤其如此。多边开发 银行和国别发展融资机构需要找到新的解决 方案,例如债务/股权互换,以帮助减轻这些 经济体的债务负担,并吸引私营部门的新资 金流入。

此外,发展融资的碎片化风险正在上升。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中欧班 列、中老铁路等一系列重大互联互通项目,成 果丰硕。2022 年,七国集团启动了 6,000 亿 美元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亚 洲现在需要的是加强这些倡议在规划、融资 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协同,相互补充而非相 互替代,不然将导致碎片化风险,有损亚洲乃 至全世界的发展合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