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第3次发布“地球大数据报告”(2021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dgs目标8 中国科学院第3次发布“地球大数据报告”(2021全文)

中国科学院第3次发布“地球大数据报告”(2021全文)

2024-01-25 1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第3次发布“地球大数据报告”(2021全文)

2021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继2019、2020年)第三次发《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

一、2021年版——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1、《报告》是三年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估实践的一次集成创新,针对零饥饿、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18个具体目标汇集26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典型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四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SDGs及其指标进行的研究和监测评估成果,包括20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6个决策支持。

2、《报告》根据三年相关成果,首次开展了基于地球大数据的中国尺度6个SDGs的进展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在6个SDGs方面正向着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尤其是2015年之后,改善幅度较大。中国有4个指标整体已经接近或达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面向气候行动目标,《报告》利用地球大数据方法,发现近10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频次波动下降,2015年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浓度仍在增加,但增幅逐步缩小。中国以及全球生态系统自然碳汇能力近10年来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海洋暖化需要格外警惕。

3、《报告》产生了中国沙尘天气年际影响范围数据集、中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浓度数据集、中国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集等成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灾害和长期影响,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指出。

4、《报告》中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可为深入认识和更为精准地判定SDGs相关问题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5、2021报告亮点。

在零饥饿方面。聚焦可持续粮食生产体系,构建了中国耕地复种指数和14种主要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集,展现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在及时快速信息获取和多源数据融合方面的能力。

在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方面。围绕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综合管理、保护和恢复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四个具体目标,发展了中国湖泊水体透明度数据集、全球大型湖泊水体透明度数据集、全球农业区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中国自然和人工水体分布数据集,以及中国沼泽湿地分布数据集。

在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方面。聚焦公共交通、灾害评估、公共开放空间三个具体目标开展了基于地球大数据技术的指标监测与评估,并在中国市级尺度开展了多指标综合评估。生产了分性别、年龄段的中国人口高精度公里格网数据、中国地市级自然灾害总体损失年际变化数据集、中国城市建成用地绿地空间组分数据产品、中国社区尺度城市景观数据产品。

在气候行动方面。聚焦抵御气候相关灾害、应对气候变化举措、气候变化适应和预警三个具体目标,通过地球大数据方法生产了中国沙尘天气年际影响范围数据集、中国CO2和NO2浓度数据集、中国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集、全球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驱动因素数据集、综合海表卫星与ARGO浮标观测资料生产全球海洋热含量数据集。

在水下生物方面。聚焦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海洋及沿海生态系统具体目标,通过时空数据融合、四维变分同化预报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在中国和典型地区两个空间尺度,完成了中国红树林动态变化、中国滨海养殖池动态变化等数据集产品生产和黄海大型藻华监测预警模型实用性验证等工作。

展开全文

在陆地生物方面。聚焦陆地和内陆的淡水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山地生态系统保护与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三个具体目标,生产了全球山地绿色覆盖指数及濒危物种公里网格空间精细分布两套数据集产品;评估了中国生态系统质量及动态变化、中国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现状及越冬白鹤栖息地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了中国2000~2015年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总体保护效果较好,但仍有5类分布面积较小的草地保护比例低,鄱阳湖栖息地退化亟须进一步保护等科学发现。

二、2020年版——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报告展现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为各国加强2030年议程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

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进展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保护对策、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全球中高分辨率森林覆盖监测……这一报告汇集了26个典型案例,提出24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9个决策支持。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发挥地球大数据多源、多时相、宏观快速和高度集成等优势,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全球、区域、国家、典型地区4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深入研究。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郭华东介绍,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指标体系作为联合国会员国自愿采用的非约束性评估指标,仍在不断完善中。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已逐步形成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理论体系,搭建了科技创新支撑2030年议程实施的创新平台。希望本系列报告的推出,能够为2030年议程全球落实和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说,“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自立项伊始便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在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的框架下,探究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系列报告已成为中国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代表性成果,为2030年议程有效实施提供解决方案和科技支撑。

三、2019年版——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2019年,中国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曾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本书汇聚围绕6个SDGs目标所开展的案例研究、指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

报告总结了27个典型研究案例,这些研究案例分别从全球、区域、国家以及典型地区四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SDGs目标和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估,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方案。

27个典型案例覆盖的20个SDGs指标,在数据库建设、指标体系建设、指标进展评估等方面各有侧重。每一个典型案例首先清晰地列出对应目标和指标,然后依次从研究方法、所用数据、结果分析和展望四个方面展开。

可以看出,地球大数据作为新的科学方法论的生命力和巨大应用价值,特别是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SDGs监测评估服务这种新型公共品的前景已经开始展现。

以下为2021年版报告,供参考。

回复本订阅号“地球大数据2021-2020-2019”,可下载本文献2019+2020+2021年版。

来源 | 转自中科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 邱峰、罗兵,张钦煜

审核 | 张祥、吴斌、数字理政研究院、中通协大数据分会

投稿 |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明 |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删除。

以下为广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