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20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ais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20篇(全文)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20篇(全文)

2024-07-11 1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精选20篇)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1篇

feed的`中文意思

feed这个英语单词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feed的中文含义丰富,具体如下:

1、feed表示动词时,它的意思是喂养,进食,为……提供充足的食物,施肥,给火添加燃料,为机器提供原料或动力,为某人提供主意等,传球给队友等等。

2、feed在句式中做名词时,它的意思是饲料,饲养,给动物或婴儿喂食,进食,动物或婴儿的一餐,机器的进料装置,机器设备的原料供给等等。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2篇

importance意思是: 自大、傲慢。

例句:

1. Character is of sovereign importance.

人品最为重要。

2. What was said was of prime importance.

“宇宙的边疆”是什么意思 第3篇

师生正顺着作者卡尔·萨根的行文思路,饶有兴趣地学习着 “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的有关知识。突然,一向好动脑筋的提问大王李杰站了起来,大声地说: “老师,我就搞不懂了,课文题目既然是‘宇宙的边疆’,那么,课文内容为什么不是介绍这宇宙的 ‘边疆’,而是要介绍这‘宇宙’里面的东西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素有李杰跟屁虫之称的李卓马上呼应:“对呀,文不对题!课文为什么要取个这样的题目呢?”

我说:“老规矩,有惊喜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解决。分组讨论,看哪个组最先破解。”

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各个学习小组都想第一个解决李杰的提问。

很快,第四组范嘉倩站了起来,说:“我们组有了初步结论。请大家看课文顺数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开头就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宇宙的边疆’指的就是我们的地球。”

第一组刘亘站了起来,说: “你们组的看法很有道理,我们组还可以提供补充证据。请大家看课文结尾的那个自然段。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说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到目前为止,只有我们的地球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作者接着说:‘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可见,这也说明了范嘉倩她们的结论是有道理的。”

“还不完整。”第五组的夏伟员站了起来,“我们组认为,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是个比喻,它其实有双层含义。一是把我们所处的地球比作宇宙的边疆,这一点刚才第四组和第一组已讲了理由。也就是说,宇宙是浩瀚无垠的,但研究必须要有一个起点,或者说要有一个立足点、出发点,那么,地球就是人类探索、研究宇宙的起点,人类从地球出发,不断向浩瀚的宇宙进发,不断探索,不断获取对宇宙的越来越多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第二呢,它也是说,宇宙实在太浩瀚了,太神秘了,目前我们对它的认识实在还太有限,就如同还只是站在浩瀚的大海的边上一样,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只在‘宇宙的边疆’而已。”

“有道理,我们组也是这个看法。”第二组高凯站起来说,“正因为如此,我们组认为,作者的构思其实很巧妙,他的说解,就是从地球开始,最后又回到地球,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似乎被你们说服了。”李杰笑了起来。

“什么‘似乎’,本来就是这样!”与李杰同组的第三组成员彭叶红站了起来,“你就爱抬杠,刚才我们组讨论时就已给你说清楚了,我们还要你看课文前面的那两段引文呢。现在大家看看文前那两段引文吧。布莱斯·帕斯卡和T·H·赫胥黎的话中都把宇宙比作‘汪洋’,那么我们的地球当然就是这汪洋的边疆了,我们人类就是从这里出发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的,而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真的只是就像站在汪洋大海的边上一样。本文的目的,或者说这个电视科普片的目的,就是要在普及有关宇宙知识的同时,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对呀,作者的目的就是这个呀!所以,你太武断了,彭叶红!其实,除了你们所说的那些道理以外,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告诉我们, 宇宙有没有边疆,宇宙的边疆到底在哪里,尚需大家去探索———作者其实也想告诉我们,探索永无止境!”李杰说完,大家都点了点头。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4篇

犹太人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为何在欧洲历史上,特别是二战时期,犹太人会遭受如此惨烈的迫害?这些问题,尽管二战以后已经成为欧美知识分子反思和讨论的热点,但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却依旧充满了困惑。所以我们会惊讶于,在《极权主义的起源》里,汉娜·阿伦特竟然把犹太人本身也当成“恶”的一部分;我们更惊讶于,卡尔·施密特那句著名的论断:“同化了的犹太人是真正的敌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东方人的内田树,在《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里,对这些问题做出一番梳理,恐怕有助于我们理解犹太人那悲剧性的民族命运。

《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的内容并不厚重,它是作者在神户女学院大学讲课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全书基本围绕一个问题讨论——“为什么犹太人会遭到迫害”。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犹太人的“来源”。内田树认为,犹太人并不算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与其它民族依靠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和传统文化凝聚在一起不同,犹太人“是被一种与此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凝聚在一起的”。由于这种特殊性,要定义“犹太人”的含义恐怕就要依靠排除法,即确定“犹太人不是什么”。据此内田树提出,所谓犹太人,他们不是公民国家的成员,也不是一个种族,更不是宗教共同体。也就是说,犹太人并没有实体上的基础。但2000多年以来,犹太人的生存史却是与这种“实体模糊性”对抗的历史,于是内田树认为,“犹太人是以试图否定犹太人的人为媒介持续存在下来的。”这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关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正好相反,犹太民族并不是在犹太人内部生成的,而是在属于外部的“他者”的观念中产生的。也就是说,犹太人是被反犹主义者“创造”出来的。

犹太人之所以是犹太人,是因为有人将他们看作“犹太人”。内田树以法国著名的“反犹分子”爱德华·德拉蒙特为例进行阐述。德拉蒙特在《犹太化的法国》里,曾经揭发蒙田、拿破仑、大仲马都是犹太人,但德拉蒙特对此给出的标准却并非宗教、文化甚至生理等方面的因素,而是基于数个极为荒谬的妄想:犹太人不会感染黑死病、犹太人体臭异常、拥有比天主教徒强七倍的繁殖能力等等。与德拉蒙特相比,纳粹对犹太人的划分也并不高明多少。在纳粹德国1935年颁布的那部臭名昭著的《纽伦堡法案》中,犹太人被这样定义:如果一个人的祖父母四人中全部或三个是犹太人,则该人在法律上即属于犹太人。另外,二战时期还有德国科学家提出犹太人的颅骨比较小,并以此来作为辨识犹太人的标准。

欧洲历史上,这种荒谬的犹太人辨识标准还有许多。但在荒谬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是历史上继承而来的“种族战争史观”,欧洲世界长期以来就有人坚持一种观点,“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的种族对立是世界历史的原动力,于是以法国人为代表的雅利安人,和以犹太人为代表的闪米特人间的战争,也就有了所谓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其次,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方近代化的加速,原本从事商业、金融的犹太人,成为资本主义革命最大的获利者,原本欧洲贵族的地位却开始衰落,为此在德拉蒙特这样的欧洲人眼里,犹太人成为了欧洲社会传统秩序和价值观的“挑战者”。所以,“德拉蒙特感到恐惧和厌恶的并不是犹太人,而是现代化-城市化趋势本身。”

无论是荒谬的犹太人划分标准,还是内在的深层次原因,这一切互相作用将反犹主义观念内化在了欧洲社会之中,令其成为西方世界社会观念的组成部分,最终导致犹太人不断遭受着来自外部的迫害。所以,内田树认为,反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不改变这个社会的固有观念,就无法彻底消除反犹主义的阴霾。“犹太人是反犹主义创造出来的,因此只要消灭了反犹主义者,犹太人就会自动消亡。”

内田树还将对反犹主义的讨论,扩展到了欧洲之外。他认为,“我们在讲述犹太人的时候,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讲述我们自己。”于是,他借此讨论起明治时代盛行于日本的“日犹同祖论”。与欧洲人始终对犹太人保持戒心不同,明治时代的日本人却试图借助犹太人,以摆脱“东亚病夫”的阴影,而为跻身世界列强提供民族学上的“合法性”。但这种表面上的不同,却无法掩盖“日犹同祖论”在本质上与反犹主义一样,它们均是企图借助对“他者”的虚妄的民族建构,来满足自己民族的利益和欲望。

在《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中,内田树对犹太人和反犹主义的讨论,主要受犹太裔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的启发。列维纳斯亲身经历过“反犹主义”的重创,他的父母兄弟妻女在二战期间均被纳粹杀害。然而,这位以伦理学为第一哲学的哲学家却提出:受害者也要部分地为自己的受迫害负责,纳粹的土壤存在于“民众”之中。内田树在本书中提出反犹主义已是欧洲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应该就是基于列维纳斯的这一观点。

可以说,西方社会至今对反犹主义的分析已十分深入,其中不仅有着阿伦特、列维纳斯这样从历史、哲学等角度的思考,也有像弗洛伊德这样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给予的独特观察。与此相比,内田树靠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当然不可能对反犹主义的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进行太完整的分析。但内田树却借着这种“抛砖引玉”似的讨论,引导我们重新了解反犹主义背后的社会动机。借此,我们或许能更加理解“阴谋论”在每个历史时期,在每个国家社会中都能拥有市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扭曲的社会观念在欲望掌控下,可能会给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国家,带来数千年的悲剧命运。

collect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5篇

collect这个单词有三种词性用法,分别是形容词、副词以及动词。

1、collect做及物动词以及不及物动词时都表示收集,募捐的意思,作为不及物动词时还有聚集的意思。做及物动词时后面可以直接加名词,例如:collect stamps是集邮,收集邮票,积攒邮票,收集洋娃娃的意思。

2、collect做形容词的.时候,它的意思是由收件人付款的。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6篇

For her, books were as necessary to life as bread.

对她来说,书就像面包一样,是生活必需品。

If necessary, you can contact me at home.

必要的话,我在家时你也可以和我联系。

If necessary I can come at once.

如果有必要,我可以马上来。

There is agreement on the necessity of reforms.

对改革的必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

The article proves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文章论证了改革的必要性。

I often drop into the store for some daily necessities.

select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7篇

prime,first-rate,choice,select,splendid,excellent这六个单词都有表示“极好的”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1、prime:这个单词主要用于指最重要、价值最高的东西。

2、first-rate:这个单词多用于指对抽象事物的`主观评估。

3、choice:这个单词指通过精心挑选达到水平,特别专门指罕见或品质精良的商品。

4、select:指精挑细选出来作为范例的物或人。

5、splendid:比较口语化,指非常令人满意,显得完美无缺。

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 第8篇

一、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

形式名词亦称形式体言, 是日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之一, 其失去了作为名词的实质意义, 在句中受连体修饰语的修饰, 将用言体言化并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日语句法中的句子成分主要是由各种助词决定的, 而助词只能连接名词, 若一个长句或段落充当句子的主语、主题、宾语等各种句子成分时则需要将其名词化, 这个语法功能便由形式名词「こと」等承担。作为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是表示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等, 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 表示与某人某事相关的事情或以什么为中心的事情。其词义与「ありかた」「場合」相似。例:僕のことは心配するな/不要担心我。

2. 表示以某人作为动作、心情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多用「好きだ」「嬉しい」「悲しい」「分かる」等表示好恶之类的情感形容词或表示状态的可能动词。例:あの人のことが忘れられない/我忘不了他。

3. 表示某种行为、状态。其词义与「行為」「様子」相似。例:自分のしたことを反省しなさい/请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4. 表示说话思考的内容、意思。其词义与「内容」「意味」相似。例:彼女は私の言うことがよく分からないらしい/她似乎不大明白我说的意思。

5. 接形容词连体形后起副词作用, 所表示的事态与后续谓语有关。例:長いこと留守にする/长时间不在家。

二、构文上的名词化用法

1. 当谓语部出现表示可能性、正确与否、评价、感情、思考等词语时, 主语部的名词化即可用「こと」。如:「当然だ」「真実だ」「正しい」「嘘だ」「いやだ」「嬉しい」「悲しい」等。例:彼女が怒ることも当然だ/她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2. 当谓语部出现表示知觉、视觉、感觉等词语时, 主语或主题部分的名词化则不能使用「こと」。如:「聞こえる」「見える」「感じられる」等。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ことが聞こえる。 (×) ;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のが聞こえる/听到小孩子在哭。

3. 当主语部及谓语部均需要体言化时, 主语部可用「こと」或「の」, 但谓语部只能用「こと」不可用「の」。例:常に真実を語ること (の) は大切なことだ/总是说真话很重要;常に真実を語ること (の) は大切なのだ。 (×) 。

三、构成惯用表达

「こと」作为形式名词使用时, 更多的是惯用的表达即形成了固定的句型。学习者熟知了解这些句型, 是学会掌握并能应用形式名词「こと」的最好捷径。

1.「~動詞 (過去形) +ことがある/ない」。表示曾经的经验、体验或经历。可译为“……过”。例:フランス料理を食べたことがある/吃过法国料理。

2.「~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がある」。表示有时或偶尔发生的事, 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不能使用。可译为“有时”“经常”。例:朝早く起きることもあるんですよ/有时也会早起的呀。

3.「~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ができる/できない」。表示可能或不可能, 可与表可能的「V-れる」型动词替换。但在强调可能性时, 一般多用「ことができる」。可译为“会”“能”“可以”。例:信頼してくれる人を失望させることは出来ない/不能让信任我的人失望。

4.「~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なる」。表示主体以外的客观决定或决定的结果。可译为“决定”“定为”。例:今度北京支店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た/ (公司) 决定了我这次调到北京分社。

5.「~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する」。表示主体的主观决定或决心。可译为“决定”“决心”。例:就職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我决定就职了。

6.「~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表示约束人们生活行为的各种规定。可译为“规定着”“按规定”。例:休む時は学校に連絡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になったいる/学校规定, 请假不上学时必须事先与学校取得联系。

7.「~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にしている」。表示根据某种决定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但表示一般意义的习惯或礼仪时则不能使用, 其句型本身不能出现否定形。翻译要灵活。例:私は毎日必ず日記をつけることにしている/我每天坚持必写日记。

8.「~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だ」。表示说话人就某种行为进行忠告、劝解、命令或主张。可译为“就得”“该”“最好”。此用法的否定形是「ことはない」。可译为“用不着”“不要”。例:風邪を早く直したんだったら、暖かくしてゆっくり寝ることだ/要想感冒早点儿好, 就得保暖好好睡一觉。

9.「~動詞 (現在肯定形) +ことはない」。表示绝不可能发生的全面否定。可译为“绝不…”“不会…”。「~動詞 (現在否定形) +ことはない」。表示部分的否定, 留有肯定的语意。可译为“偶尔…”“有时…”。例:私は決して友情を裏切ることはない/我绝不背叛友情。

1 0.「~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だ」「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だ」。表示说话人的惊讶、感叹、感慨等心情。可使用的形容词等很有限。翻译要灵活。例:家族みんな健康で、けっこうなことだ/全家人都健康, 这太好了。

1 1.「~名詞+だ/だった+と言うことだ」「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表示传闻, 用于诉说从他人处听到的事情, 直接引用感强。可译为“听说”“据说”。例:王さんは近く会社をやめて留学すると言うことだ/据说小王最近要辞职去留学。

1 2.「~名詞+なことは~同一名詞+だが」「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は~同一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 (だ) が」「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ことは~同一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が」。此句型用以表示强调, 虽承认或认可某事, 但并非是积极肯定的语感。在同一语句中前后出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必须是同一词语或同义词的反复。可译为“…是…但…”。例:手伝うことは手伝いますが、あまり期待しないでください/帮忙是帮忙, 但请别太期待。

1 3.「~ (感情を表す) 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は」「~ (感情を表す) 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は」。此句型的「ことには」前必须是表示情感的用言。可译为“…的是…”。例:困ったことには、今、金の持ち合わせがないんです/为难的是我现在手里没有钱。

通过对上述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 我们找到了较为容易学会和掌握形式名词「こと」的方法。可按上述分类进行, 首先弄清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其次是构文上的语法功能。然后是已形成了的惯用表达方式。希望这篇拙稿能给日语学习者带来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名柄迪, 等.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語例文·問題シリーズ2形式名詞[M].荒竹出版, 1987.

[2]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くろしお出版, 1987.

[3]森田良行.基礎日本語2[M].角川書店, 1987.

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 第9篇

近年来,谈论欧美甘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成了一种时髦,许多文章和书籍应运而生。《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人民出版社)即其中之一。读过这本书后的第一印象是:名词概念混乱或含混不清。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就从第213—236页一组文章的编排谈起。这一组的总标题是:“英国新批评”,辖《批评的功能》(艾略特)和《作品本体论的崇拜——论英美新批评》和《新批评与艾略特》。总标题的后面用括弧说明是“形式主义批评”。面对这样的编排说明,读者不禁想到如下几个问题:“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新批评派”?什么叫做“英国的新批评”?再联系到书中其他地方,他很可能会进一步发问:究竟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

编者并未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第35页上的第(14)条注释说(用以代替形式主义的)其他常用术语有:美学批评、文字批评、本体批评,最常用的是“新批评”。第60页上也说“形式主义”也称“新批评”。但在第193页上我们看到象征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统统纳入形式主义。这里还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混为一谈。如苏俄的形式主义是一个文学批评运动,而未来主义是与其平行的一个文学创作流派。有趣的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艺术旗帜上的颜色》两篇文章都说俄国的形式主义五十年代以后才介绍到美国,即影响到美国。但书中其他地方却说美国的新批评是受俄国的形式主义的影响或俄国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正式开端(第193页)。其实庞德发起的“意象派”新诗运动(一九一一年)比俄国的形式主义早。形式主义更广泛的定义见于第544—554页。在这里,形式主义既包括法国的结构主义,也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和美国的新批评以及德国的文体学批评(stylistics)。这也许是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最后的原因。

其实,“形式主义批评”与“新批评”这两个术语在西方都是有所指的,并不混乱。“形式主义批评”(forma-lism)是指1916—1930年左右风行于俄国或苏联的一个文学批评运动,当时受其影响并发展了它的是捷克和波兰。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与英美的新批评运动是平行的。两者虽有相似之处(都注重文学形式或反对旧的批评方法),但有根本的区别。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更偏重语言学技巧尤其是音位分析,而贬低意象及象征主义技巧的作用。他们的方法是机械的,他们对文学史保留浓厚的兴趣,但无视文学评价这一关键问题,一味追求新奇。“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主要指美国三十至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运动。它既包括威尔逊一类的批评家,也包括I.A理查兹和兰逊(Ran-som)与所谓的“南方批评家”。如果说兰逊的本体论可泛称为形式主义批评,那么威尔逊、特里宁(Trilling)、麦梯逊(Mattieson)和贝克(Burk)是根本不同的另一类批评家,因为他们更关心内容而不僅仅是形式。如果说艾略特的早期批评作品在风尚方面对于推动美国新批评运动有过巨大的影响,他本人的批评绝非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如果“新批评派”一语可用以泛指廿世纪在欧美(含苏联)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批评流派,仅用“形式主义”去概括恐怕也不科学。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10篇

He is a trustworthy and level-headed leader.

他是个头脑冷静、值得信赖的领导。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not always trustworthy.

网络信息并不总是可信的。

Professional quality will be trustworthy, gre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uperior materials and energy-saving.

suggest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1篇

一、表示 “建议”。

二、 表示“提出”的意思。

He suggested a different plan to his boss. 他向老板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计划.

三、 表示“暗示、表明”的意思。

其主语往往是事物,而不是人.

1)接名词或动名词作宾语.

2)接宾语从句,从句用陈述语气.如:

四、其它用法

在主语从句It is suggested that... 及名词suggestion 后面表示“具体建议”的`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都应用should+动词原形,should可以省略。

It wa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give a performance at the party. 人们建议我们在晚会上表演节目.

His suggestion was that the debts (should) be paid off first. 他的建议是先把债务还清.

bus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2篇

busy的中文解释

busy这个英语单词可以被用作形容词和动词,当busy作为动词时它属于及物动词,意思是使忙于,当busy表示形容词词性时,busy的.意思是忙碌的,热闹的,正被占用的。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13篇

本文首先考察形式名词“もの”、“こと”的本质, 再将多个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基础句型汇总、比较, 凸显这些句型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分析的相关句型主要有:~ものだ、~ことだ、~ものではない、~ものか、~ことか。

形式名词“もの”表示事物的本质、普遍规律。它超越时间、人的存在, 以感慨的语气叙述事物的本质, 或近乎真理的现象。

1. 水は低きに流れるものだ。

2. 生あるものは、みな滅するものだ。

用来表达训诫的语气时, 仍然是通过说话人传达出的, 通过对话题涉及的“事”、“物”的本质、或一般道理的描述实现。即表达说话人认为话题的“事”、“物”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1.学生というのは本来勤勉なものだ。

2.約束の時間に遅れる時は、相手に連絡するものだ。

其否定表达仍然是说话人从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遵循的常识出发告诫对方, 而不是体现说话人个人的忠告或建议。这时不使用“~ことだ”。

1.お見舞いに鉢植えの花は持っていかないものだ。

2.目上にはそんな失礼なことを言うものではない。

形式名词“こと”用于表达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消失的与人有关的具体事情。可以是说话人个人的体验、习惯、思考、判断等。而形式名词“もの”表示事物的本质、普遍规律, 近乎客观真理。

建立起这种意识对正确使用形式名词“もの”和“こと”很有帮助。

形式名词“こと”常用于说话人向对方吩咐必须做的事情或者书写注意事项等, 还用于具体的事项, 这一点与其本质吻合。

1. 風邪予防のため、嗽、手洗いをすること。

2. 部屋を出る時、電気を消すこと。

由于形式名词“こと”用于具体事项, 表达建议或委婉命令时, 体现的是说话人个人的主张。这一点不同于“~ものだ”。

1.日系会社で働きたければ、もっと日本語をよく勉強することだ。

2.健康を願うなら、早起き早寝することだ。

综上所述, 形式名词“もの”用于表达说话人对话题涉及的“事”、“物”的本来性质、客观规律或一般道理的描述。而“こと”则用于表达说话人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要求或说话人个人的忠告、建议。

学习者经常问:“这句话里的‘もの’ (或‘こと’) 是否可以换作‘こと’ (或‘もの’) ”?其实,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区分使用“もの”、“こと”, 才能准确传达说话人的意思。

两者本质不同, 不存在表达一个意思两者都能使用的情况, 要么用‘もの’, 要么用‘こと’。即便同一前提下两者皆可使用, 没有语法错误, 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下面举例说明。

1. チャンスだから、思い切ってぶつかっていく○ことだ/×ものだ。 (这是个机会, 你要放胆一试。)

2. チャンスがあると思った場合は、思い切ってぶつかっていく○ことだ/○ものだ。 (当你觉得有机会的时候, 一定要放胆一试。)

从例句1可以看出, 机会就在眼前, 属于具体事项, 说话人就这一具体事项对听话人提出建议, 所以用了“~ことだ”。

从例句2可以看出, 当说话人用“~ものだ”时, 表达的是, 说话人向对方提示“机会是要把握的”这个被人们普遍认可的道理, 给对方建议, 但该建议并不是由说话人个人创造的。而用“~ことだ”时, 表达的是, “你要把握机会”, 是说话人以自己的口吻劝诫对方。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形式名词“もの”、“こと”都可以表达感叹的语气。它们的区别也是日语学习者常提出的问题。下面结合例句分析。

1.赤ちゃんは可愛いものだ。

2.この赤ちゃんはなんと可愛いことか。

3. あなたに手伝ってもらえれば、どんなに心強いことか。

其实, 例句1和前面谈到的以感叹的语气叙述事物的普遍规律、本质的用法相同。“婴儿是很可爱的啊”, 这时不使用“~ことか”。

例句2表达出说话人对眼前这个婴儿的喜爱, “这个婴儿多可爱啊”, 是针对具体的事物表达说话人个人的想法, 而不是对一般规律的描述。并且前面还有“なんと”与“~ことか”前后呼应, 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这种情况下不使用“~ものだ”。

另外, “~ことだ”接在表示情感类的形容词后, 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一具体事项的喜悦、惊讶、感动、感慨等心情。

1.君に会うのはいつだって嬉しいことだ。

2.道路に飛び出した弟を止めようと追いかけていって、車にはねられるなんて、痛ましいことだ。

另外, “~ものか”伴随下降的声调, 表示强烈否定的情绪。体现说话人“绝对不做……”的强烈意志。

1.あんなまずい料理は二度と食べるものか。

2.二日酔いで頭がくらくらする時は、もうお酒など飲むものかと思うが、誘われてまた飲んでしまう。

综上所述, 说话人用“~ものだ”以感慨的语气叙述事物的本质, 或近乎客观真理的现象。还可表达训诫的语气, 体现社会规范或常识性的道理。

“~ことだ”常用于说话人向对方吩咐必须做的事情或者书写注意事项等, 用于具体事项。可以表达建议或委婉的命令, 是说话人个人的忠告或建议。还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一具体事项的喜悦、惊讶、感动、感慨等心情。

“~ものか”伴随下降的声调, 表达说话人“绝对不做……”的强烈意志。“~ことか”表达说话人对某个具体事项的感慨语气。这时, 前面常伴有“なんと”、“どんなに”等与之前后呼应。

参考文献

[1]泉原省二.日本語類義表現使い分け[M].大连出版社, 2010.

[2]グループ.ジャマシイ.日本語文型辞典[M].くろしお出版, 1998.

[3]庵功雄.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出版, 2000.

[4]李家祥.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 (上) [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

[5]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文教育出版社, 1987.

是什么意思? 第14篇

这个说法最初来源于橄榄球运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橄榄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每个队力争将橄榄球传到对方的底线之外,并尽力保持球不被对方夺去。其中的一条规则规定,一个队必须在四次传球后,至少将球传出10码(约9米)远,如果这个队不能把球传出这么远,球就要交给另一个队了。

橄榄球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一个队在三次传球后,球仍未能传出10码远。这时,这个队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将球踢出界外,承认暂时失利,要么孤注一掷,最后搏一次。这时,看台上的观众有人会喊:“Kick the ball!”(把球踢出去!),也有人会鼓励球队铤而走险,搏一次:“Go for it!”(拼一次!拼一次!)。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在不同场合用这句话来鼓励别人勇敢地行动。例如,某个学生想和班里最漂亮的女生约会,但心里没底,不知道是否会被拒绝,他的室友就会对他说:“Go for it and ask her.”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15篇

他常常访问这个国家。

He was a regular visitor to her house.

他是她家的常客。

Reception just rang through to say my visitor has arrived.

服务台刚刚打电话来说我的客人到了。

The exhibition is interesting to both the enthusiast and the casual visitor.

热心的`爱好者和碰巧来参观的人都认为这个展览有意思。

It was a lavish reception as befitted a visitor of her status.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 第16篇

beautify的`单词变形

beautify作为一个英语动词,beautify的过去式形式是beautified,过去分词形式是beautified,现在分词形式是beautifying,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beautifies。

teach的名词是什么意思 第17篇

实际情况是我们还缺少两名教师。

My teaching style is similar to that of most other teachers.

我的教学风格和多数教师相似。

Any teacher will tell you that students learn at different rates.

任何老师都知道学生学习有快有慢。

She spent most of her working life as a teacher.

她一生中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当教师。

Some teachers find it difficult to keep their classes in order.

语法隐喻及其名词化表现形式 第18篇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但从传统意义上隐喻一直被狭义地理解为词汇隐喻。直到1985年, 韩礼德在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 Grammar) 一书中提出“语法隐喻” (Grammatica Metaphor) 这一概念, 这才大大丰富了隐喻理论。系统功能语法认为, 语言是有层次的, 可分为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是体现关系 (Realization) , 即对意义的选择体现对形式的选择 (胡壮麟, 1996) , 而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任何语义形式在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之间的各种体现可分为一致式 (Congruent Form) 和隐喻式 (Metaphorical Form) 两种。语法隐喻的实质即是从“一致式”到“隐喻式”的转换。隐喻不仅局限于词汇层面, 还常发生在语法层面, 即语法隐喻突出的是功能成分转换的思想。名物化是指任何以名词功能为导向的转换, 不仅限于词汇语法层, 而且更强调语义层面上句子功能成分的转换, 这与传统意义上对名物化仅限于词汇层面上的转换差别极大。名物化的实质也是一致式到隐喻式的转换。在语法隐喻中, 名词化 (nominalization) 现象是语法隐喻实现的最主要方式。因此, 韩礼德提出要在语法隐喻的框架下重新认识名词化。

1. 语法隐喻概述

1.1 语法隐喻理论

韩礼德 (1985, 1994) 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 (以下简称概念隐喻) 和人际语法隐喻 (以下简称人际隐喻) 两大类, 前者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名词形式表达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过程或性状, 后者主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则是以小句表达本应由副词表达的语气与情态意义, 即将人际意义以命题形式表达出来 (以上均见韩礼德, 1985) 。简单地说, 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中的名词化现象, 人际隐喻的表现形式则是“It seems that...”, “I think...”, “It is likely...”之类的句型。这个1985/1994模式可以概括如下: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 而概念隐喻主要包括三个转换:过程的转换、功能成分的转换和词汇语法的转换。而人际隐喻则只涉及词汇语法的转换。

1996年, 韩礼德重新扩展了模式, 新框架认为语法隐喻包含“元功能”和“层次”两个方面。“元功能”主要体现在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中, 而层次主要是“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这一新框架突出了功能的思想, 即, 语法隐喻体现在过程和功能成分的相互隐喻化, 最后才见之于词汇语法层的体现转换, 前者是主要的, 起决定作用的。与之前的模式相比, 这次词汇语法层的隐喻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取得了平等的地位, 而词汇语法层主要是与名词化有关的, 这在1985/1994模式中并没有被突出。另外, 层次概念的引入说明了语法隐喻中的转换不同于乔姆斯基的“转换”, 它是一种语法与语义的“交叉叠合”。所以1996模式是对1985/1994模式的突破和改进, 对于隐喻的阐述是个很大的贡献。

1.2 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一般情况下, 词汇语法层的表义和语义层的表义是相互对应的。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固定对应关系被称为一致式。在一致式中, 过程由动词词组来体现, 参加者由名词词组来体现, 特征由形容词词组来体现。所谓隐喻式, 即非一致式, 就是打破常规, 通过用名词体现过程或特征等方式, 使词汇语法层的表义和语义层的表义出现一种扭曲的关系, 变得不一致。一致式的概念包含了“级的一致性” (congruence in rank) 和“结构的一致性” (congruence in structure) 。在级的一致上, 根据韩礼德与Matthiessen (1999:233) 的观点, 语义的复杂程度分为3个层级 (rank) : (1) 复合级 (语义序列[sequence]) ; (2) 构型级 (语义构建[figure]) ; (3) 基本成分级 (语义成分[element]) 。在语法层面, 语义成分由小句的成分 (词组或短语) 来体现。语义构建则体现为小句。而语义序列则是小句的联合。语义构建是对事件的语义表达, 语法通过小句的构建把发生的事件转换为语义。若干表示事件的语义构建成语义序列, 由小句联合体现。而构成小句的词组和短语, 则分别体现表述事件的语义构建的成分, 这些又对应地构成了结构的一致性。这就是概念意义在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一致性关系。当这3个层级转移 (rank shift) 到词汇语法的其他层级时, 就构成了概念隐喻。

2. 概念语法隐喻

2.1 概念语法隐喻的产生过程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 语法隐喻的元功能概念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前两者的实现与语法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 (包括内心世界) 的各种经历的表达, 具体即: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 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其主要体现形式为“及物性”系统, 包括三个成分:参与者、过程和环境成分。过程是“及物性”的主要成分。韩礼德认为, 通过“及物性”系统, 人类的经验可以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 (1) 物质过程; (2) 心理过程; (3) 关系过程; (4) 行为过程; (5) 言语过程; (6) 存在过程。 (韩礼德)

概念隐喻是由一致式向隐喻式转换的过程。根据韩礼德 (1985/1994) 的模式, 概念隐喻是通过过程的转换、功能成分的转换和词汇语法的转换来实现的。过程的转换主要体现在系统中可区分的六种不同过程之间的转换。由于从一致式向隐喻式的转换是一个信息 (人类经验) 重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句子的核心成分“过程”也会发生转变, 即由一个过程转换为另一个过程。这种转换主要是在句子层面上, 根据一致式和隐喻式语句的结构和表示过程的词语的真实语义来比较和判别的。功能成分的转换, 是指小句中具有不同功能的成分 (个体、过程、属性、环境成分和连词) 在概念隐喻过程中发生的转变。

概念语法隐喻来自讲话者所作的以下选择过程: (1) 选择过程的类型, 即从以上六个过程中选择一个; (2) 选择与该过程有关的功能成分; (3) 选择能体现这些功能的词类。概念隐喻不是具体事物间的比喻, 而是语法功能结构间的隐喻化。其表现是“及物性”系统中各个过程的隐喻化, 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 同时随着过程的转换, 各小句中的功能成分, 如参与者、过程、环境因子也可以互相隐喻化。随着功能成分的转换, 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也可以从一个形式隐喻为另一个形式。在这一层次上的隐喻化, 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即名词化。

2.2 概念语法隐喻分类

概念语法隐喻在英语语句中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Halliday就归纳出了13类变化形式 (1996a:44, 引自严世清, 2003) 。词汇语法的转换是指由于功能成分的转变而导致相应词的语法类别的转变。

功能成分的转换体现在词汇语法的转换共有13种类型。 (1) 从性状向实体转换体现为形容词到名词; (2) 从过程向实体转换为动词到名词; (3) 从环境成分向实体转换为介词到名词; (4) 连词成分向实体的转换为连词到名词; (5) 过程向性状的转换为动词到形容词; (6) 环境成分向性状的转换为副/介词词组到形容词; (7) 连词向性状的转换为连词到形容词; (8) 环境成分向过程的转换为介词到动词; (9) 连词向过程的转换为连词到动词; (10) 连词向环境成分的转化为连词到介词; (11) 无人称形式向实体的转换为无人称形式到名词; (12) 无人称形式向过程的转换为无人称形式到动词; (13) 实体向扩充成分的转换为名词到修饰词。

(转引自韩礼德, 1996:44;有删减)

从以上分类来看, 各个功能成分之间的转换主要是通过名词化、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现象来实现的。这是实现概念语法隐喻的具体手段。但是在三种转换现象中, 名词化形式仍是最重要的一种。

3. 名词化

3.1 名词化的界定

名词化是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以上所述各个过程之间的隐喻化都是在语义功能的层次上发生的变化。这些语义范畴要经历“体现”过程才能进入词汇语法。这样, 在词汇语法层次上也有隐喻。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用名词来体现本来要用动词或形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 同时名词化也常常是实现其他语法隐喻的最有力的手段, 是通过把小句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使表达过程的动词和表属性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性。名词化后的过程和特性一般起着事体的作用, 而原来的事体则转化为修饰新产生的事体。这里主要讨论概念范畴内的名词化的两种类型。

3.2 名词化类型及功能

3.2.1 把过程看作事物:按照一致式的要求, 过程由动词体现。而在隐喻式中, 则可以由名词来体现。

[1a]When the baby saw the plane and heard the sound of it, he was scared.

[1b]The sight and sound of the plane scared the baby.

[2a]The floods considerably eroded the land.

[2b]There was considerable erosion of the land from the floods.

这种名词化隐喻有两个功能, (1) 简化小句层次, 浓缩信息, 从而增加句子信息量。如:[1b]利用名词化将复合句[1a]变成了简单句, 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密, 信息也得到了浓缩。 (2) 利用英语名词短语可以不包含人称代词的特点, 虚化或模糊施事功能。如:[2b]通过名词化把施事the floods变成了环境成分from the floods, 从而使句子显得更加客观。这也是名词化在科技语篇中频繁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 把特征看作事物:在一致式中, 事物的特征是由形容词体现的。而在隐喻式中, 则可以由名词来体现。

[3a]He is very lazy and his friends don’t like this.

[3b]His friends don’t like his laziness.

在这种名词化类型中, 体现事物的名词化由特征直接变为参与者, 而特征的载体则变为了参与者的修饰成分, 如[3a]中的he变为了[3b]中的his, 从而弱化载体在小句信息结构中的分量。

结语

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之间关系的转化, 在英语语句中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名词化现象是概念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 也是正式语体重要的特征之一。其作用在于利用隐喻手段把一种语法类型或语法功能转化成另一类, 从而生成新的经验类别。名词化现象能使语句及语篇简洁、正式、客观、权威。通过对语法隐喻产生机制和内涵的分析, 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其理论, 更能够帮助对于其体现方式, 如名词化的理解和分析。

参考文献

[1]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1994.

[2]M.A.K.Halliday., M.I.M.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CCM, 1999.

[3]管振彬.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实际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2) .

[4]范文芳.语法隐喻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5]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4) .

[6]胡壮麟,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7]朱永生.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2) .

[8]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爱是什么意思 第19篇

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来涂脚指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丽贝卡(8岁)

当有人爱上你,他说你名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你就知道你的名字从他嘴里说出来感觉棒极了。——比利(4岁)

爱就是女孩抹香水,男孩涂古龙水,然后他们出去,互相闻着。——卡尔(5岁)

爱就是当你出去吃饭时,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条给某个人,却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克里希(6岁)

爱就是当我妈咪给爹地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看看味道是不是还可以。——丹尼(7岁)

爱就是你们一直接吻的时候,然后你们厌烦了接吻,但你们仍然想待在一起,而且你们聊得更多。——艾蜜莉(8岁)

爱就是圣诞节当你在房间里拆开礼物时,让你停下来去听的东西。——鲍比(7岁)

爱就是当你告诉一个男孩你喜欢他的衬衫,他就每天都穿着它。——诺艾尔(7岁)

在钢琴独奏会上,我在台上,很紧张。望着台下,所有人都在看我。我看到爹地冲我挥手微笑,只有他一个人这么做。我就不再感到紧张了。——辛迪(8岁)

爱就是在妈咪把最好的鸡块给爹地的时候。——伊莱恩(5岁)

爱就是妈咪看到爹地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他比劳勃·瑞福还帅。——克莉丝(7岁)

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仍然舔你的脸。——玛丽·安(4岁)

我知道我姐姐爱我,因为她把她所有的旧衣服都给了我,而她却不得不出去买新的。——劳伦(4岁)

当你爱上某个人,你的睫毛忽上忽下的,小星星从里面出来。——卡伦(7岁)

爱就是当妈咪进卫生间看到爹地在里面,而她却并不觉得恶心的时候。——马克(6岁)

你真的不能说出“我爱你”,除非你是来真的。但是一旦你是来真的,你就应该经常说。人们总是忘记。——杰西卡(8岁)

最后一个——作家里欧·布斯加利亚曾经谈到一次比赛,那次比赛是要评出最有爱心的小孩。获胜者是一个4岁的孩子,他的邻居是一位新近丧妻的老者。这个小男孩看到那个老人哭泣,便走进他的院子,爬到他的膝上,然后就坐在那儿。后来他妈妈问他对那个邻居说了什么,小男孩说“什么也没说,我只是帮着他哭。”

龙的名词是什么意思啊 第20篇

龙舟运动怎么样?

Who was the Seventh Dragon?

谁是第七之龙?

Happy Dragon Boat Festival!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qualif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necessar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06-06

select的名词形式是什么06-12

warm的名词形式是什么06-27

密码子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07-06

detain的名词形式05-17

谜底是武器类名词的谜语06-14

fight是可数名词吗05-14

scenery是可数名词吗05-31

德语名词的性06-29

introduce的名词06-2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