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20年前的专辑,为什么是Radiohead最重要的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adiohead是什么摇滚 这张20年前的专辑,为什么是Radiohead最重要的作品?

这张20年前的专辑,为什么是Radiohead最重要的作品?

2024-05-10 0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人们对于《Kid A》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

在发行1年后,提名格莱美年度专辑,并获得了最佳另类专辑奖;发行10年之后,这张专辑被滚石、Pitchfork和时代杂志评为2000年代的最佳专辑;发行20年后,《Kid A》成为了滚石五百大专辑中的第20名。

如今《Amnesiac》也已经发行20周年,Radiohead宣布将这两张一体两面的作品重新发行,推出特别纪念版《Kid A Mnesia》。为什么《Kid A》会被许多人认为是Radiohead最重要的转折点,它又厉害在哪里?

走进他们的音乐世界,你就会找到答案。

困境中的挣扎与探索

《OK Computer》的成功让Radiohead成为了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领军乐队,却也让他们倍感压力。在巡演结束之后,身为创作核心的Thom Yorke终于精神崩溃,陷入创作瓶颈,逐渐对摇滚音乐感到厌倦,将兴趣转移到独立厂牌Warp Records旗下的IDM音乐人身上。

一切都要从Warp和IDM说起。

1992年,Warp发行了一张以人工智能为题的合辑《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诞生出了这种名为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的音乐流派。IDM的出现使得电子音乐不再只是用来跳舞的背景板,独特的氛围感反而更适合居家聆听。

影响Thom最多的Autechre和Aphex Twin正是IDM的代表音乐人。

这并不是Thom第一次听到Warp系的IDM音乐。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曾加入过一个受Techno影响的摇滚乐队Flickernoise,但那时候他并不喜欢和繁琐的音序器打交道。而现在,他几乎只听得来这些电子音乐。

这些偏向氛围的Techno音乐为Thom再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有人声,只有结构,这些音乐相当新鲜。但我觉得这些音乐就像吉他音乐一样情绪化。我已经受够了旋律,现在我想要的只有节奏。」

在IDM音乐的影响下,Thom开始使用合成器、鼓机和编曲软件创作音乐,这些音乐都带着强烈的Warp色彩:只有一些和弦和节奏,弱化旋律,也没有明显的主副歌之分。

1999年1月,Radiohead开始进行第四张专辑的工作。

Thom把这些新写的歌带到了录音室,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歌作为电子音乐来说也许是OK的,但对于一支有着三把吉他配置的摇滚乐队而言,它们显然不够完整,听上去更像是即兴的片段。

乐队成员对这一发展方向也都有着不同的意见。

贝斯手Colin Greenwood觉得Thom的IDM音乐过于冷峻,吉他手Ed O’brien和鼓手Phil Selway对这些不需要吉他跟鼓的歌曲感到没有把握;吉他手Jonny Greenwood对做一张没有吉他的专辑并没有什么意见,但也担心直接转型成一支实验电子乐队会有些冒险。

原本找回信心的Thom也再度失去了信心,到了二月份,持续的争执甚至让他们面临着解散的危机。

整个1999年,Radiohead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2000年1月,在制作人Nigel Godrich建议下,乐队分成了两组,一组在录音室里用做programming,另一组在不使用吉他和鼓等原声乐器的情况下对原有的素材进行拓展。

尽管最终Radiohead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任何的作品,但乐队成员开始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电子乐器、开始使用Cubase和Protools等软件制作音乐。

乐队找到了具体的方向,制作进度也开始加快,到了4月,Radiohead已经完成了将近30首新歌的制作。原本打算发行双专辑的Radiohead最终选择将这些作品拆成两张不同的专辑发行。

定义专辑之声

《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是Thom在罹患精神疾病之后创作的第一首作品。

这首歌最初在钢琴上创作,在最终的版本里则变成了结合了Rhodes和风琴音色的合成器声响;这正是一首loop化的作品,像是一首搭配了即兴演唱的IDM音乐。

这首歌以最简单的编配方式呈现了Radiohead的独特之处:

只使用了底鼓音色的鼓机机械地演奏着四分音符,给人一种这首歌是4/4拍的错觉,然而它却是10/4拍的:由一个2/4拍和两个4/4拍组成一个loop,不断地循环。而在演奏柱式和弦的地方,只有开始弹奏的第一下使用了附点音符,后面则基本都是四分音符,所有音符的开头都不在正拍上,非常有律动感。

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首F小调的歌曲,但主和弦Fm却一次都没有被弹奏过。事实上,在2/4拍的部分被不断弹奏的C-Ab-G-C就是Fmadd9的和弦内音。

接下来,自然小调上的五级和弦Cm被换到自然大调上,变成了C和弦;和声就在V-VI-VII上loop,这三个和弦并非简单的大三和弦,而是都有共同的冠音C,这让和声进行听起来毫不违和,赋予了它们不同的色彩。

最后,再回到一级和弦上用单音弹奏riff作为过渡。

在「Yesterday i woke up sucking a lemon」的部分,和声进行变成了VI-V-VII,但依然在这三个和弦之间跳变。最后,它又回到了一级和弦上,然而这一次Fm还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调上的一级和弦F。随后回到「Everything」的地方,F和弦也随之闯入,和声进行变成了I-V-VI-VII。

再一次唱到「Right Place」的时候,和声又变回了I-VI-VII,然后到了唱「There are two colours in my head」的时候,和声再变成VI-V-VII,在唱完「Tried to Say」之后又变成了I-V-VI-VII,并一直延续到最后,以渐弱的方式结尾。

人声的处理也成为这首歌的亮点。

除了主体的旋律之外,Thom的人声也被切片,加上了许多特殊的效果,从头到尾漂浮在整首歌曲里,为歌曲塑造了一种神经质的氛围。人声效果器、Vocoder的使用贯穿了整张专辑,使得Thom的人声更像是一种乐器,完全融入在音乐之中。

在现场表演这首歌时,Thom的声音通常是由Jonny使用Kaoss Pad来控制的。除了这首歌之外,Thom的人声在许多歌曲中都使用了效果处理,如在《The National Anthem》中就使用了常用于合成器的Ring Mod效果来处理他的声音。

作为《Kid A》的第一首歌,可以说它定义了整张专辑的声音:简单但有趣的和声、规律但不寻常的节奏。

吉他手兼键盘手Jonny Greenwood将《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视作专辑制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这是Radiohead此前从未尝试过的创作模式,而有了这首歌之后,《Kid A》的一切才有顺理成章的可能。

马特诺琴与管弦乐的运用

模拟合成器、音序器和编曲软件作为崭新的声音加入这张专辑之中,而马特诺琴(Ondes Martenot)也成为Radiohead日后的代表元素。

马特诺琴是莫里斯·马特诺于1928年发明的乐器,大提琴演奏家出身的马特诺把揉弦的技巧添加到无线电振荡器产生的电子谐波中,使得它兼具电子乐的未来感与弦乐的温暖色调。

Jonny 15岁时在Olivier Messiaen的《Turangalîla Symphony》听到了马特诺琴的声音,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不会唱歌的Jonny觉得马特诺琴的声音很像人唱歌的质地,而他也使用马特诺琴创作出了《Kid A》的人声旋律。

在《Kid A》中,Thom并没有真正地唱出音高,只是像讲话一样把歌词读了出来,然后通过Jonny在马特诺琴上弹奏音符控制声码器,呈现出最终的主旋律。

在《Kid A》中,马特诺琴更多地作为人声的控制单元存在,而在《How to Disappear Completely》里则成为绝对的主角。

Jonny通过在马特诺琴上完成了这首歌的弦乐编曲,最终和管弦乐团一起合作呈现,成为这首歌的主要成分。

这首歌的管弦乐编曲受到波兰先锋作曲家Krzysztof Penderecki的影响,他是微分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微分音是比半音更小的音程,一个半音相当于100音分,而微分音乐就是使用这些更加细微的音程进行作曲。

这些音符在传统的音乐家看来可能只是没有弹准的音,甚至难以准确地分辨出它的音高,但却是构成微分音乐的必须要素。

在Penderecki的影响下,Jonny使用微分音乐的作曲手法编写了这首歌的乐谱,同时也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因为对于原声乐器而言,调出准确的微分音并不是那么容易。

管弦乐团的演奏家们第一次看到Jonny的乐谱之后,觉得这是无法演奏出来的——因为他一上来,就给出了一个不存在的和弦。

开头的第一个和弦在低音部分由两个高度八度的D组成,高音部分则包含着B、E、F#,感觉像是一个D和弦。

然而,位于最顶部的却是一个A+音符,直接让在它下面的和弦语言失去意义。这是一个处在A和A#之间的音符,比A高半个半音,比A#低半个半音。

没有任何音乐语言能准确地描述这个和弦的名字,而我们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直到Thom的木吉他出现,这种不确定性才得以缓解。而这个和弦则一直延续到Thom唱「I float down the liffey」的时候才停了下来,足足持续了1分35秒。

接下来,Thom在唱「I’ll be gone」的时候使用了G这一调外音符。弦乐则赶在人声出来之前,率先将G演奏出来,让歌曲进行得更加顺畅。

再接下来,在Thom唱到「hurricanes」的时候,马特诺琴以间隔半音的方式向上爬升,然后使用颤音的方式在A的附近游移,再一次让音乐的色彩变得模糊起来。

直到这里,乐手们还算应付的过来,然而到了最后Thom开始吟唱的段落,他们就再也忍不了了。

只见乐谱上赫然写下几个大字:「free, independent gliss」,然后几道曲线在五线谱上自由穿梭,再也没有明确的音符了。马特诺琴和弦乐共同交织,绽放出梦幻般的光晕,仿佛真的完全消失了一般。

最后,音乐再次聚焦回Thom的旋律上,整首歌落下了句点。

在指挥家John Lubbock的领导下,乐手们最终按照Jonny的想法一起完成了这场宏大的实验,构建出一个深邃的梦境。Thom则认为这首歌是Radiohead最美的作品。

德国泡菜摇滚和爵士乐的影响

在电子乐和古典音乐的之外,Radiohead同样受到德国泡菜摇滚和爵士乐的影响。

《The National Anthem》是一首爵士摇滚风格的歌曲,有乐评人认为这首歌结合了Hawkwind的《Silver Machine》和Can的《Mother Sky》,并充分融入了自由爵士的狂热。

这两支乐队都多少有着德国泡菜摇滚的背景:Can正是德国泡菜摇滚名团,Hawkwind尽管是一支太空摇滚乐队,但德国泡菜摇滚乐队Amon Düül II的成员Dave Anderson也曾担任过他们的贝斯手。Radiohead也不止一次提及Can对他们的影响。

对于自由爵士来说,越简单越容易即兴。

这首歌的bassline是Thom在16岁的时候写的。这是一条非常简单的旋律,每四个音符为一组,每组的后面三个音符都是D,而第一个音符通过半音下行的关系在F#、F和E之间跳变。而这个简单的bassline贯穿了整首歌,所有乐器的发展都围绕着这个bassline进行。

很少的音符给了其他的乐器更高的自由度。Jonny的马特诺琴也在这首歌里出现,在看似D大调的贝斯音阶上方,马特诺琴演奏着许多游离调外的音符,其中出现最多的是A#。

尽管这里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和声小调上的Daug和弦,但对于自由爵士来说更像是在根音D上随意地进行演奏。

后面出现的萨克斯则只演奏了D和C两个音符,而C也是一个离调音。

尽管这里可以认为调式被换到了Mixolydian上,但对于自由爵士来说也依然没有什么必要。搭配着贝斯和马特诺琴的旋律,产生了更加特别的和声,三样乐器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演奏着非常简单的音符,但是合在一起又变得丰富而美妙。

越到后面,歌曲自由爵士的味道就越浓,即兴得十分过瘾,尤其是马特诺琴癫狂而扭曲的声音在管乐的堆叠下不断旋转,将free jazz的free推向极致。

值得一提的是,Radiohead原本打算把这首歌作为《OK Computer》的B面歌曲,在当时就录好了贝斯和鼓,但还是决定把它保留到下一张专辑里,而那时候Jonny也还没在乐队中使用马特诺琴。

最终能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并作为《Kid A》的A面歌曲发表,实在是太好了。

探索吉他的无限可能

即便实验的部分占据多数,Radiohead也并没有真的忘记吉他摇滚。

《Optimistic》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由吉他主导的作品,有着乐队经典的三吉他编配,呈现着饱满的过载音色。即便是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首「传统」吉他流行曲,他们也做出了区别。

这首歌在D小调和D大调之间来回切换,而D就成为这首歌基准音。

Thom和Ed的节奏吉他使用了双Drop D调弦,将吉他的六弦和一弦都从E降到了D,空弦音变成了DADGBD。这样在扫弦的时候可以将空弦音开阔的声响效果利用到极致,怎么弹都离不开D这个音符定下的基调。

而Jonny的吉他则在Drop D上更进一步,变成了DADA#CD。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调弦方式,也没有专门的名字对它命名。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调弦呢?

这是因为Jonny每段旋律的前三个音符恰好就是D、C、A#,将一弦到三弦调成这样的声音,就只需要按着四弦上的品格,从下往上拨动拨片就可以了,并且这四个音符出来的速度也很快,用空弦音来弹奏是非常容易的。

不过特殊调弦对于Radiohead来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在前三张专辑中他们在许多首歌曲里都用到了特殊调弦。而除了《Optimistic》之外,《Kid A》也的确没有太多人们所期待的传统电吉他声响,但他们还在探索吉他的声音所能达到的极限。

Ed O’brien依然守住了自己身为吉他手的身份:尽管此前他就擅长使用效果器来制造独特的音符,但这次他给吉他装上了无限延音系统,让吉他弹奏出的音符无限延长。

Ed在吉他所演奏的loop上不断堆叠音符,搭配空间系效果器,让吉他弹奏出合成器的感觉,这些绵延的长音变成了一首纯音乐曲目《Treefingers》。

《Treefingers》像是Brian Eno创造的乐曲一般,直接迈入氛围音乐的领域。无限延音也成为Ed的标志性音色,搭配他庞大的效果器板创造出独特的音色。

2017年Fender推出了Ed本人参与设计的签名款吉他,也配置了无限延音系统。在Radiohead后来的现场里,很多弦乐的部分也是由Ed的吉他弹奏。

Ed的效果器板,配备了5个以上的Delay

2019年,Ed推出的首支个人单曲《Santa Teresa》重现了《Treefingers》的氛围色调。

他不使用midi设备,单纯通过改造拾音系统、运用多重效果器的方式将吉他的音色发展到极致,探索着吉他演奏的各种可能。

特殊节奏的运用

这张专辑自然也少不了对于特殊节奏的运用。

在前面已经提及,《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是一首10/4拍的歌曲,而6/8拍的《How to Disappear Completely》尽管是一首常规节奏的歌,但是贝斯听上去又像是4/4拍的。

实际上这首歌的贝斯依然是6/8拍的,只是运用了大量八分附点音符。或者你也可以把它想成其他乐器在弹BPM为78的6/8拍,贝斯在弹BPM为52的4/4拍。

Radiohead很擅长使用附点音符来制造奇怪的节拍。

《Kid A》中的《Morning Bell》中使用了5/4拍,附点音符在小节的开头和中间部分都有出现,让律动变得更加自由。

在《Amnesiac》中则收录了《Morning Bell》的4/4拍版本,用不同的节奏演绎着相同的旋律:「morning」结束的时间和「bell」的开始的时间都提前了。

一首音乐的不同版本会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5/4拍和4/4拍的差异之处。

《In Limbo》则运用了复合节拍。

这首歌原本叫做《Lost at Sea》,大多数时间采用的是6/4拍,但吉他又使用三连音弹奏着和弦,有一种在水中流动的感觉。

然而当Thom唱到「I spiral down」的时候,和声开始在C小调和C大调之间游移,节奏也从6/4拍变成了4/4拍。这首歌在每个调式发生变化的地方都变成了4/4拍。

《In Limbo》在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节奏之中游移,无从得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人感觉真的在大海中迷失了。

采样的运用

这张专辑也大量将采样运用到歌曲之中。

《The National Anthem》随机采样了收音机里的声音;原本以钢琴伴奏呈现的《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在专辑中变成了风琴演奏,而Jonny还使用了竖琴的采样来为这首歌营造50年代电影配乐的感觉。

《Idioteque》则是一首直接使用电子音乐的采样进行创作的歌曲。

Jonny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一张1976年发行的电子音乐唱片《First Recordings – Electronic Music Winners》采样了50分钟的音乐,和模拟合成器做出来的鼓点混合到一起。

Thom在听了这些音乐之后,从中选择了Paul Lansky的《Mild und Leise》和Arthur Kreiger的《Short Piece》,然后把它们变成了《Idioteque》。

Paul Lansky不仅仅是一位作曲家,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音乐教授。《Mild und Leise》创作于1972年,是他用学校里唯一的一台电脑创作出来的。当时这台昂贵的电脑运作起来十分麻烦,并且内存只有1M。

这首歌曲的诞生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验性的举动,而28年之后,它又被一支颇具实验精神的乐队重新采样,焕发出新的生命。

Paul Lansky也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Idioteque》,更是对Radiohead赞赏有加:

「Radiohead并没有背叛摇滚乐,而是重新定义了它。正如The Beatles为摇滚乐所做的改变一样,它像一份迟来的珍贵礼物。乐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他们肯定为此费了不少功夫,严格的自我反省、对细节的变态把控、拒绝重复自己,当然还有他们伟大的音乐天赋。」

音乐中的冒险精神

在《Kid A》和《Amnesiac》的制作期间,还诞生了许多Radiohead后来的经典作品。

收录于2007年发行的第七张专辑《In Rainbows》中的《Nude》、2015年发行的第九张专辑《The Moon Shaped Pool》中的《True Love Waits》与《Burn the Witch》都在这一时期诞生。

今年,随着《Kid A Mnesiac》即将推出,他们又发行了一首从未发行过的《If You Say the Word》。Radiohead始终不紧不慢地维持着自己的步调,选择让一切在合适的时间发生。

尽管在当时电子元素的运用充满争议,但这之后无数乐队都开始将电子融合到自己的曲风里,足以佐证Radiohead的前瞻性;更何况这并不只是一张电子乐的专辑,古典、爵士、摇滚都错落其中。

即使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也很少有哪一只乐队能逾越《Kid A》的高峰。

在进行这张专辑之前,Thom回想起美国歌手Tom Waits多年前曾说过:他开始写歌,正是因为他对要使用的乐器一无所知。

于是对合成器知识同样一无所知的Thom开始摸索合成器和一系列的电子设备——未知才足够有趣。

在这样的冒险精神之下,《Kid A》才得以诞生,成为Radiohead最重要的一张专辑。敢于实验、勇于探索,而不是只把“新奇的元素”当作噱头和标签;虽然突破自己很难,但他们还是做到了。

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Radiohead与《Kid A》的伟大之处。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如何有逻辑的学习和弦编配?

@小冰老师

华语流行歌曲中钢琴的编配占了很重要的比例,想要掌握好钢琴的编配,如果只是举例几首歌曲很难有质的飞跃。

所以职业键盘手课程第四学期里,将会通过很多华语流行钢琴编曲大师大量的案例去分析总结出来的适用性案例,教你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和创作。

想加入课程学习的可以扫码咨询课程详情哦~

【备注:0930头条】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