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华人文化独家“承包”演唱会,全链条“通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1se演唱会举办了哪几场 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华人文化独家“承包”演唱会,全链条“通吃”

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华人文化独家“承包”演唱会,全链条“通吃”

2024-02-02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记者 卢岳

12月8日,五月天疑似“假唱”事件曝出已有近10天时间,相关话题依然牢牢占据微博热搜榜单。截至12月8日16:00,微博热搜榜前50当中,共有“阿信认领F6”“站桩式演唱会”“五月天直播”等7个话题和五月天相关。

官方媒体也对五月天疑似“假唱”事件频频发声。12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在官方微博针对该事件发声,称对于观众的合理质疑、投诉意见,演唱会的表演者、主办方,均须加以正视,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文化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让假唱行为无处遁形。

目前,针对外界质疑,五月天经纪公司在12月4日的声明中仅一句话“不存在假唱”,主办方则是一直未公开回应。五月天“好好好想见到你”巡回演唱会上海站的主办方为上海蕴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人文化”)100%控股,此外北京、深圳等地巡演的主办方也是华人文化旗下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华人文化作为五月天巡回演唱会的全程主办方,与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五月天演唱会制作方“必应创造”以及票务平台“纷玩岛”之间存在关联。

对于此次五月天“假唱”事件作何回应、在演唱会上是否发挥监督作用、与经纪公司、票务公司是否勾连等相关问题,记者多次致电尝试联系华人文化,对方公开电话一直忙线中。记者又向华人文化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当多个利益方是一家时,票务、演出合规等方面做到有效的相互监督就很难了”,北京一家演出公司不愿具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主办方“独家”承包?

今年以来,各大明星的演唱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消费者积攒了三年的观演需求获得了充分的释放。高涨的消费热情,让演唱会频频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也使得与其相关联的消费快速升温。然而,狂欢背后,最赚钱的究竟是谁?

“拿大头的肯定是主办方”。在采访中,多位演出行业人士如是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演唱会举办方有多种类型,有的是第三方演出公司承办,有的由艺人持股公司或工作室主办。如果艺人所属经纪公司本身具备策划演出的资质,且有组织演出的经验,也可以直接操盘。

就五月天今年的巡演来看,公开资料显示,五月天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沈阳演唱会的主办方分别为上海蕴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稻草华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海宁火风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沈阳同利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而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这些公司均属于华人文化旗下。

据企查查信息,华人文化成立于2017年,企业注册资本16667万元,实缴资本15803万元,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交流策划(演出经纪、营业性演出除外)。其对外投资了30家企业,其中包括上海蕴华、北京华乐非凡、沈阳同利达等公司均持有演出经纪许可。

杨柳(化名)拥有十多年演出承办经验,其向记者介绍,“五月天在内地的演出都在华人文化手里”,原因可能是华人文化与五月天经纪公司的合作约定了排他性。据其称,目前行业中其他演艺公司都拿不到五月天演出,华人文化都控制在自己人手里。

五月天歌迷众多,演唱会几乎场场爆满。华人文化作为五月天此次巡回演唱会的全程主办方,营收颇为可观。

就此次涉案的上海演唱会来看,2023年11月,五月天在上海共举办了8场演唱会,门票价格门票在355元到1855元不等。据央视新闻报道,8场演唱会入场人数超过36万人。

记者了解到,根据行业惯例,体育馆的上座率审批标准为不得超过最大容量的80%。此次上海体育场的座位数为7.2万,即最多可有5.7万张票。又因9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即最少有4.8万张票可售,如果按照平均票价1000元估算,则五月天8场演唱会票房收入约3.8亿元。

今年以来,五月天在北京、杭州、武汉、上海等多个城市巡演,演出强度极高,国内外至少安排了68场演唱会,其中9、10、11月更是连续保持月均超8场的节奏。由此计算,五月天今年的巡演可为背后的主办方带来数十亿的营收。

  黄牛炒票背后猫腻多

资料显示,五月天演唱会的票务方面华人文化也有参与。据悉,五月天演唱会门票主要在大麦、纷玩岛、猫眼三家票务平台销售。其中纷玩岛票务营销平台的开发者为上海名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华人文化全资持股,后者已注册多枚“纷玩岛”“纷玩岛音乐季”“纷玩岛嘉年华”等商标。

有行业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如果是艺人经纪全盘卖给主办方,那演唱会门票的分配是主办方决定的。因为纷玩岛幕后是华人文化,所以华人文化主办的演出一般会优先纷玩岛,部分还有优先于其他平台48小时开票的“优先购”功能。

记者注意到,在五月天演唱会给歌迷带来一场场狂欢的同时,“黄牛高价倒票”的消息也时常伴随着演出出现。

例如,今年5月9日,五月天北京演唱会6场近30万张门票开票后瞬间售罄,而在二级市场上,却有黄牛将门票加价百元、千元甚至万元在社交平台或二手交易平台进行公开叫卖。这一情况引起歌迷的愤怒,发出了“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等自发抵制黄牛的口号。

针对加价倒票乱象,5月26日清晨,五月天北京首场演唱会前夕,北京警方发布消息称,已依法打击处理倒票人员29名。

值得注意的是,紧接着5月27日上午,五月天演唱会的主办方释放了少量余票。对此有粉丝质疑这些所谓的“余票”是黄牛卖不出去而回流主办方的票,认为“主办方与黄牛勾结”。对此,主办方华乐非凡曾发布微博予以否认,称售票公开透明。

那么,黄牛的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记者的采访中,“主办方”的名字被频频提及。

据了解,目前行业内主流的说法是,黄牛手中囤积的票通过抢票软件、人工抢票、回收散票等方式获得,还有一些“渠道票”。

演出从业人士张扬(化名)曾负责多场演唱会的票务工作。据其介绍,“渠道票”即非公开发售的票,这些票由主办方控制。因演艺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一场演唱会的前期投入动辄上百万元、千万元,为了控制成本,主办方会用部分门票用于宣传、合作、公关、场地等之类的资源置换。

“从这个角度来说,办巡回演唱会一连开几十场,也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摊薄成本,增加收益。”张扬表示。

杨柳向记者介绍称,演唱会公售时主办方也不是一下子全部放出票,通常是预售、正式开售、二次开票多轮次售票。在其看来,即便是强实名制,主办方可以留部分票“锁定”在自己手里,这样后期不管谁来买都是实名的,只不过是价格变高了。

一些“票务代理”则向记者直言,“主办方也是一个大黄牛”。在二手交易平台,记者注意到一些“招票务代理”的帖子,主营演唱会票务出售。在咨询中,对方表示,可提供演唱会门票代拍和“录信息”服务。

据对方介绍,上述所谓的“录信息”就是直接从主办方处拿票。买家提供购票信息后,由主办方录入出票,“一些卖不出去的票会打折,一般热门的就需要加价,因为主办方也会加价。”

另一名提供代订服务的人员也表示,其演唱会门票货源是“从主办方拿货”。当记者问及“是否与五月天主办方有合作?”对方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在一位自称拥有70人代理团队的演出个代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11月13日,其发布了五月天上海演唱会门票“录入”服务的广告,共有6个不同日期的场次可挑选。

 多个利益方关联,谁来监督?

一场演唱会的收益主要就是票房和赞助,部分项目收入还包含演唱会广告与艺人周边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益相对比较透明清晰。但在前期大量成本投入后,主办方也会采取各种手段回本以及收益最大化,无形中也成了演唱会票务方面乱象丛生的推手。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均指出,演唱会是大型营业性演出,本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前期筹划和举办的过程产生大量资金投入,因此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收益回笼资金,部分主办方也会无所不用其极。

但不可忽视的是,上述乱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早在今年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曾发布提示提醒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规范企业经营。

记者从业内获悉,经纪公司与主办方之间应是互相制衡监督的关系,“演出合同会明确经纪公司和主办方二者的权利义务,尤其是关于歌手假唱的条款都有明确规定。”

从股权关系来看,五月天演唱会主办方与经纪公司、演唱会制作方之间则存在多方面的关联。

据公开信息,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是2006年滚石唱片前执行长陈勇志与谢芝芬同五月天、梁静茹等歌手成立的唱片公司。企查查显示,相信音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谢芝芬,其持股比例为92%。而谢芬芝也对华人文化持股。

另外,五月天演唱会制作方“必应创造”官网显示,前三大股东为相知有限公司、滚石移动股份有限公司、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占比分别为12.25%、8.65%、7.59%。相知有限公司由B'in Music International Limited(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出资设立,即相信音乐为必应创造的最大股东,合计持股19.84%。

“如果经纪公司与主办方是一起的,内部监督就很难了”,行业人士表示。而据其介绍,目前演出行业对于假唱等演唱会乱象的管控力度是很小的,还是要靠文化主管部门加强监管。

就相关监管政策,记者致电上海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以假唱欺骗观众的、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将对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以假唱欺骗观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场演唱会下来,动辄几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营收,几场下来过亿也不是新鲜事。相比丰厚的回报,当前的行政处罚标准有些低了”。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的黄建平律师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针对当前的演艺乱象,如经济处罚手段过于“仁慈”或难以起到惩戒作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