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一位“敦煌男神”的“本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roducthunt官网 文化新观察一位“敦煌男神”的“本生”

文化新观察一位“敦煌男神”的“本生”

#文化新观察一位“敦煌男神”的“本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41年,常书鸿在凤凰山作画

“没有人见到敦煌能无动于衷

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中感叹

1933年,常书鸿一家在巴黎

他是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

1936年,塞纳河畔偶见《敦煌石窟图录》

惊鸿一瞥,让他毅然放弃在法国的优越生活

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

在荒芜凋敝、飞沙扬砾、陋屋斗室、无水无电的艰苦条件下

他带领工作人员筚路蓝缕、开创基业

20世纪初,莫高窟破败的景象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在大漠中创立

常书鸿成为第一任所长

此后的半个世纪

伴着漫漫黄沙,寂寂戈壁

他以苦行僧般的执着

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传播

因为他,莫高窟结束了400多年来无人管理、无人修缮的状态

因为他,世人见到了一个无与伦比、再难复刻的敦煌

1943年,常书鸿(梯子下站立者)等人在敦煌莫高窟考察千相塔

面对敦煌的735个洞窟、2000座彩塑、45000平方米壁画时

你没法不心灵震颤

在深入了解这位“守护神”的故事后

你没法不为他涕泣长歌、肃然起敬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作者:叶文玲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这部书再现了常书鸿“魂系敦煌”饱尝艰辛的一生

人们追忆这位民族文化英雄

向大师致敬

1954年,常书鸿在莫高窟峭壁上指导工作人员维修栈道

“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常书鸿夜以继日地临摹壁画雕塑,沿着栈道爬高,重新核准洞窟数目,拉沙排,修栈桥……他是所长也是员工,是学者也是民工。他奠基了敦煌学,更奠基了敦煌人的精神,此后一代一代的敦煌人,牢记‘坚守’两个字,也把敦煌的文化气韵留在自己的生命中。”——评论家范咏戈

1959年,常书鸿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同事在天梯山石窟第13窟前合影

“常书鸿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洁人格。中国文化的丰富和深广能够呈现出来,是因为今天仍有像常书鸿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扑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让它迸发新的生命,这就是精神的延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

“常书鸿的家乡是西湖,他的家园在敦煌。巨大的反差衬托出他精神上的亮光。在那样一种积贫积弱的状态下,常书鸿给中国文化找到了可以垫底的宝贵财富。”——评论家施战军

“我今年已经90岁了,父亲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通过这本书,如果能促进下一代人对敦煌艺术的了解和喜爱,让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以及老前辈对文化、对祖国的精神能传承下去,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事情。”——常书鸿之女、著名画家常沙娜

常书鸿墓碑,一方黑色花岗岩上镌刻着赵朴初为之撰写的“敦煌守护神”

(本文所有图片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提供)

出品人:赵承

监制:邬焕庆

统筹:吴晶、王敏

记者:史竞男

编辑:廖翊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