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式学习:芬兰式教育给予我们的启迪(现象式学习)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henomenon怎么记住 现象式学习:芬兰式教育给予我们的启迪(现象式学习)书评

现象式学习:芬兰式教育给予我们的启迪(现象式学习)书评

2023-11-23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于芬兰的全部印象大概只有,位于北欧的中立国家,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北极荒原上爱基斯摩人的冰雕小屋以及享誉世界的圣诞老人村。当然还有就是被誉为“世界幸福指数第一”的国度。而在本书阅读过程中,我却惊奇地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与世无争的国家,却在教育本身的研究与发展上,有着领先于一整个时代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和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因为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各项测试中名列前茅,芬兰的教育第一次获得广泛关注与质疑,这样的教育是否真如看上去的美好?它是否真的存在可移植、可复制性?正是出于这些外界的疑问,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书写了本书《现象式学习》来作为解答。

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现象式学习。这个特有的名词由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于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第一次被提出,并于两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从大纲中明确的规定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在沿用传统分科制教学的基础上,向“跨学科学习模块”转变,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

简单地说,“现象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以某种现象作为探索学习的核心目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它主张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扩大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横贯能力”。

在我们过去传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往往被切割成各个学科而独立存在,学生仅仅能应用它们去解决各自科目中的应试难题,或者在各个科目领域中思考问题。这对于如何去理解当下瞬息万变的外在世界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学以致用,就需要学习者拥有一种更加全局,更加能够突破知识壁垒的眼光去看待周遭所发生的一切。而这就是芬兰教育者想要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正如同本书中介绍的那样,芬兰最近一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和“怎么学”的转变,也就是把教育的重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内容转变成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哈梅琳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在我看来,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重新思考有关学校的一切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和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可知,芬兰始终将学校教学紧跟于世界变化,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个性化的时代,又同时是人与人之间高度合作沟通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既要满足学生们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又要有足够的团队合作意识来增加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且如此的教育方式还能够满足个人之于社会工作中的能力需求,其中包括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两个方面正是芬兰提出“现象式学习”最初的动机。

作者在本书中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罗列出学生通过“现象式学习”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七项核心技能(横贯能力),分别是“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信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思考与学会学习”,在芬兰的新课程标准中会把如何教育出文明和开化的人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很好地规避了仅仅获取知识而不具备批判性的思维或者创造力的弊端。在教育者看来思考的能力才是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特别到了“后真相”时代,人们很难区分眼前信息的真实还是虚假,这时候就需要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信息爆炸的今日,学会学习对于保持大脑运转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自我调节和具备评估自己思维的能力,即元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开辟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并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工具。认清自己的优点、习惯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思考能力并学会学习。

“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在自动化、全球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广泛被应用,并且逐渐替代人类重复性工作的今天,个人存在于世界的价值将受到巨大的挑战,而他们如何能够发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社交情感技能,成为了不可被机器所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多元化的接触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身的文化认同,从而培养社交和情感技能,以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建设一个充满爱心的社区。

“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想要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公民,学生必须掌握诸如处理好日常生活的琐事和照顾好自己这样的重要技能。教育者认为,每个学生的最终目标都是学习技能和养成好习惯。其中的基本社会技能包括时间管理、消费意识和数字时代的自我约束技能,还要培养那些能够促进福祉和健康的习惯,还包括如何促进日常安全、在危险情况下怎样采取行动和保护个人隐私等。

“多元识读”,是指具备理解、创造和评估语言的、视觉的、听觉的、手势的、空间的和多模态的通信与信息的能力。其终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利用多种媒介和平台进行研究、应用、编辑、交流和呈现信息。在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仅仅具备阅读文字知识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具备针对各种类型的内容和多元识读能力,以便掌握成功驾驭自己生活的必要技能,并获得一份有意义的职业。

“信息及通信技术”,一日千里的“数字化飞跃”加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差距,能否熟练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是成为一名积极的社会公民的必备技能。在现代社会,如何不能使用先进的技术,人们几乎不可能完成旅行、购物或处理银行的事务。所以所有优秀的教育者都应该将“数字化”融入到学校工作之中。预计到了本世纪中叶,计算机思维会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学生需要有平等的机会掌握和开发编程的能力。

“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目前的全球形势相当动荡,我们难以预测未来,因此,芬兰的新科标准也要为这种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学校鼓励学生对工作和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并支持学生去学习那些可以应用于不同情况或学科的技能,以此来增加学生获得被平等对待的机会。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工作生活和创业技能的理念基于一个“未来人类需要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的假设,所以创作力、自我管理、社交和感情学习和自发性动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教育者看来,儿童是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自主参与的积极体验,这也是鼓励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在于他人交往中发展个人身份认同感,让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就需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其发挥主动性并学会做出决策。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现象式学习”正是传承了这一理论,让学生在研究合作中学习沟通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周边现象进行自我方式的批判,而这或许才是更加适合于当下世界大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

据说,当芬兰教育者们得知自己的教育成果在PISA评测中成绩优秀时,第一反应竟然是“质疑和批判如此严苛的测试方法。”因为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对儿童进行测试。正是这样一个每十年都会对将教育模式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国家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去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方向,给予世界教育以惊喜。他们与时俱进,放眼未来,居安思危,求新求变,努力把宝贵的教育体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因为他们始终相信,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而平等和对女性的教育是社会繁荣的关键。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