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bl案例分析第一幕ppt PBL案例

PBL案例

2024-05-10 0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收录于合集 #PBL案例 47个

本文以智慧课堂为背景,项目式学习方式为主导,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真实情境的驱动,将项目拆分为三个步骤,层层剖析,让学生站在智慧课堂学习的中央,真实地思考、分析、体验。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智慧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有效构建了智慧、高效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课程性质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智慧课堂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的新型课堂。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强调围绕某一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多元学习能力。将二者有效融合,营造“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智慧、高效的课堂。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描述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征;阐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关系。

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分区的特点,分析城市地价的影响因素,对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能在描述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过程中,提高地图判读技巧。

②学生能在归纳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提高图表分析归纳能力。

③学生通过情境讨论,能在分析城市地价的过程中,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学生生活的上海市为例,获得认同感,树立科学的发展眼光和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流程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流程

3.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将资料包推送至每个学生的pad,提供上海市的城市地图、上海市地铁网络示意图、上海市规划图等资料。教师给学生推送相关图片、视频及课堂学习单。

(2)教室布置与人员分配

将课桌布置成围坐状,小组成员面对面。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5组。每一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统筹和分配任务;选出副组长,副组长负责配合组长及协调组员工作;选出操作员2名,负责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选出记录员2名,负责将大家的想法和互联网数据记录。组长和副组长一起组织小组内其他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4.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将上海市的宣传片发送至学生的pad,向学生展示上海的城市风貌,教室内的电子白板也同步展示。教师简要介绍上海市:上海市共有16个市辖区,地铁线一共18条,其中包括1条磁悬浮,1条“小火车”(即上海南-金山卫)。2019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达到2428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现在年轻人喜欢戏称上海为“魔都”。那么,占地6340平方公里的“魔都”,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分布是杂乱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呢?将其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探究,项目名称是:“魔都”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探寻“魔都”。

【新课教学】

项目步骤一:圈画“魔都”土地利用类型

将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和上海市地铁网络示意图发送至学生的pad,教师给出部分地铁站附近的地标建筑,指导学生基于日常生活经验和互联网信息,并通过阅读教材的相关文字、图片,找出上海市的几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上海市部分地铁站的地标建筑

学生使用pad,在上海市地铁网络示意图上,将城市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概范围圈画出,提交到智慧课堂系统。待所有学生都提交作业后,教师随机点击一份答案放大呈现。

学生圈画上海市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结合学生对上海市的区域认知,发现上海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根据学生的圈画成果,得出“魔都”的空间结构呈“同心圆结构”的结论。教师追问“土地利用类型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能否将部分土地利用类型互换位置呢?”,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学中的收益支出的关系,理解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对土地位置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教师在智慧课堂上展示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

学生思考关于市中心地价和郊区地价的区别:商业能够支付较高地价的原因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市中心分布多是商业用地,郊区则多为工业用地,远郊是农业用地。从而得出“不同区域采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的结论。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区域形成一定认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大、小尺度区域的理解。结合互联网和区域视角,分析、理解地理过程与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项目步骤二:标注“魔都”功能区分布

在上述的土地利用类型中,上海市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分区。这些功能分区有个非常典型的特性,在空间上集聚成片。

教师提供一些学生极为熟悉的上海市功能区案例,让学生在上海市地铁网络示意图中标注出,其中包括:南京路步行街、徐家汇、佘山风景区、迪士尼游乐场、杨浦大学城、松江大学城、张江科技园、宝钢原址等等。同时,教师将5组学生分别定为“商业区小组”“居住区小组”“工业区小组”“文教区小组”“风景区小组”。每一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主题,基于日常生活和互联网,结合百度地图中的街景图,确定该功能区的空间位置,观察周边环境,找出该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归纳该功能区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讨论,完成表格,通过pad提交到智慧课堂系统。

主要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

教师将各小组的答案汇总,随机选取学生成果,在白板上展示。

学生标注上海市城市功能分区

学生对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精炼修整,得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交通运输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和行政因素。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在智慧课堂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小尺度区域开展地理调查,标注、分析、理解、综合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学生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地理敏感性,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也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

项目步骤三:分析“魔都”地价规律

教师给5个小组分别指派一条横穿上海市的地铁路线,“商业区小组”对应“地铁1号线”,“居住区小组”对应“地铁2号线”,“工业区小组”对应“地铁9号线”,“文教区小组”对应“地铁11号线”,“风景区小组”对应“地铁12号线”。同时,教师给出地铁沿线部分地段的地价,让学生根据该地铁沿线部分地段的地价,绘制城市地价变化示意图,并分析其规律。

学生研究发现,上海市的中央商务区(CBD)为全市地价最高的地区,地价由中央商务区(CBD)向郊区递减,但不是直线下降的,有些地方地价比周边地区要高,地价呈现波动下降。例如地铁12号线的提篮桥站点,其位于城市中心的外围,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地价要略高于周边地区。

上海地铁12号线沿线部分地段价格

学生绘制12号线沿线部分地段价格

研究地铁1号线的学生发现徐家汇的地价也是高于周边地区,因为徐家汇也是一个商业中心。学生探究发现,徐家汇受到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和人口密度的影响,成为上海的五大副中心之一。

总体来说,大城市地价最高值为中央商务区,并由市中心向郊区呈现波动下降,波动的峰值主要为城市副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教师同时在白板上展示大城市地价示意图。

大城市地价规律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绘制,主动建构思维,搭起知识框架,结合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层层剖析,精炼语言,总结地理规律及原理,即便是在课堂中,也能够身临其境,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课堂小结】

本次“项目”按三个步骤,层层剖析。

第一步,探究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市中心向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工地、农业用地的同心圆结构,影响这些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

第二步,探究城市五个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总结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历史因素和行政因素。

最后一步,依据上海市五条地铁沿线部分地段的土地价格,得出市中心向郊区的地价呈波动下降的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交通运输状况、距离市中心远近。

经过每一位同学的不懈努力,本次“魔都”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的项目顺利完成。

课后反思

1.智慧课堂系统的辅助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与传统课堂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教学活动具有互联网的特性,借助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移动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不同,在智慧课堂上,教师能够手持pad,走近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同时,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智慧课堂一定会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形式。

2.项目式学习的构建

教师把本次课当做一项项目研究,依据问题和目标将项目拆分为三个步骤,项目实施过程中上下贯通,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打基础,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从而达到最终学习目标。学生是行动的主体,通过真实情境的驱动,激发学生的疑惑,小组分工,收集信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中,有效地调动了课堂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师整个授课过程以学生生活的上海市为例。上海是一所现代化大都市,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区明显,加之地处长三角平原地区,城市空间结构一目了然。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小组内的研究探究,还是课堂大讨论、组内小讨论,以及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时,都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则作为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点拨。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

文章原名:《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以沪教版“城市空间结构”为例》

作者:高雨榕 上海师范大学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转自:STEAM教师

1、2、3、4、(声明:除21CN青少年科创家原创文章外,21CN青少年科创家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科创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微信:mysteam123,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标题:《PBL案例 | 城市空间结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