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作曲家鲍元恺:为什么现在流传的儿歌大都是50年代的创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ollounder作曲家 专访著名作曲家鲍元恺:为什么现在流传的儿歌大都是50年代的创作?

专访著名作曲家鲍元恺:为什么现在流传的儿歌大都是50年代的创作?

2024-04-20 1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两只老虎》源自于法国儿歌《雅克兄弟》,德国叫《马克兄弟》,英国叫《约翰兄弟》)是重新填词改编的歌曲。在中国,将第一二句的“雅克弟兄”改为“两只老虎”,歌词大意也改为这只老虎没有眼睛(或没有耳朵),又或没有尾巴而惊叹其“奇怪”。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拍摄的奥地利题材音乐故事片《哆来咪》,还有比如日本的《红蜻蜓》、朝鲜的《小白船》,这些歌到现在还在流传。

为什么新近创作的歌曲很难流传起来?有时候不能完全怪现在的作曲家。音乐的流传是很奇怪的事情,往往不以大家的意志为转移,音乐流传的过程基本上是三种:

第一种:父母的摇篮歌、睡前歌,里面有唱和听。

第二种:再大一点是上幼儿园和小学。

第三种:社会流传。

有些歌曲的格局不高,可是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比如《老鼠爱大米》。这些歌曲肯定有它的优势,那就是浅显易懂。歌词好懂,歌曲好记、好学、好唱。流传的歌曲一定是好唱的、好记的,但是好记、好唱的不见得能成为经典。

比如聂耳的《卖报歌》,那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说的是卖报工的苦日子,这首歌非常优秀,到现在还在流传。

《让我们荡起双桨》诞生于1955年,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年我看了这部电影作品后,歌曲一下就记住了。这首歌曲调清新,歌词也让人感到亲切,到现在仍然被传唱。

(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叫经典?就是自然流传,不受人为推动影响,在各种音乐创作比赛上得一等奖没用,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没用,领导天天讲话的提倡也没用。

|如何力争成为经典?抓住孩子的 “直觉”才是儿歌创作首要的事

为什么现在流传的歌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的,这跟社会环境有关系。如果大家不说真话,没有真情,作品缺乏真气,不可能产生充满真情的儿童歌曲。

现在的孩子处在高度发达的传媒时代,儿童凭借着直觉,一些网络流行歌曲成了他们喜欢的曲目。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这些网络歌曲里有“真”的一面,可以打动人心。

谁占据了一个字“真”,谁就占领了市场。所有的经典音乐要流传都凭借“直觉”两个字,就是听众听了喜欢,歌曲有美感。抓住儿童的“直觉”才是儿歌创作第一位的事,抓住直觉首先讲“真”,没有“真”就没有“美”。

真情、真实、真话、真气、真色,这些组成了一个艺术根本的要素。离开了“真”就没有艺术,离开了“真”更没有歌曲,尤其不会再有好的儿童歌曲。

在当代创作音乐的时候,我想应该要抛掉社会现在普遍的、流行的价值观,恢复到人性和真情,多一点创作精品的意识,少一点急功近利的追求。

我记得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每一个省至少有一份歌曲创作月刊,每期都会登载新歌,但最终能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经典”是很绝情的。

有人说,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经典歌曲了,那就不用再创作了。事实上还是要不断创作,但是也不要排斥传统。

艺术是很奇妙的事情,一件作品是否能成为经典和创作者耗时多少、认真程度甚至包括于文化修养有时候都不一定成正比。它往往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巧合状态下形成的,而流传当中又有很多机遇使它可以有口传心授的过程,这跟包装是否精美没关系。

我们可以不断地创作新品,这些作品甚至也可能在一个时期流行,但最终是否可以成为经典流传,那也不一定。比如《小鸭子》这首儿歌,潘振声在1956年发表了这个作品,那会我即将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当时我就非常喜欢这首歌,但那会也没有想到它会流传到现在,如今我都76岁了还在听它。《两只老虎》是十七世纪的作品,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传媒技术发达了,但经典歌曲的传承有它的渠道。人的接受的能力是有限的,储存能力也是有限的,人会自然地选择那些打动他,给他印象最深的歌曲。

|儿歌对人有什么用?儿童时期的音乐教育让孩子“记一辈子”

你一定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你唱的歌,到七老八十了,记忆力都已经衰退了,依然还会记得。它比任何的语录都管用,比任何文件管用,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儿童时期的音乐教育最大的优势是“记一辈子”,这不仅是让孩子学会首歌,而是对他终身的成长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如同给孩子的心灵种下了一粒种子。

培养孩子认识世界,最简单的就是知识教育;再高一层叫技能教育,比如说演奏乐器、跳舞、操作;第三层叫智慧教育,也可以叫灵性教育,就是让孩子聪明起来。

而灵性教育最可靠的方式就是通过艺术,这种超理性、绕过思辨和知识接受渠道,最终形成智慧,我认为只有“美育”可以做到,音乐则是美育的重要方式。

传道授业解惑仅仅是指“智育”方面,真正的“美育”则是要启智、开悟、通灵。启智是启发智慧,当然这里的智指的是智力的智;开悟是开发悟性;通灵是激发一个人的灵性。这不是唯心主义,“唯心”不见得是唯心主义,这是两个概念。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推动更多优秀作品涌现?儿歌创作不仅是专业作曲家的事

儿童歌曲的创作也不仅仅是专业作曲家的事,而是要提倡全民来创作儿童歌曲。儿童歌曲创作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技巧,比如《雅克兄弟》、《送别》、《生日歌》、《马赛曲》这些都不是专业作曲家的作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不见得比音乐爱好者更懂音乐,尤其是经常接触孩子的青年教师、幼儿园阿姨,他们或许比专业者更了解“真”的东西。

我始终认为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情比“懂得”更重要,所以应该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儿童歌曲创作,发乎真情来创作儿歌,这是最重要的。

当然,能创作一首好的儿歌,通常情况下也需要创作者具备这三点:

第一,是创作者要熟悉孩子的生活和语言。这跟个人家庭生活有关系,跟工作的环境有关系。

第二,儿童歌曲的旋律不复杂,我们提倡业余人士积极参与的同时,希望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来创作,因为业余人士创作好歌的偶然性较大。

第三,真心爱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要熟悉孩子的生活。艺术创作要有直觉、真情、想象、灵感,没有真情,也不会产生灵感。

真情不仅仅在于创造歌曲的这一刹,而是创作者本来就是一个真诚的人,有真情实感,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这个,就谈不上艺术。所以,熟悉孩子的生活,发自真心喜欢孩子是前提,然后再谈创作技巧。

(图为“艺术行动2019儿童音乐共创计划”海报。6月14日,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腾讯集团、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联合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QQ音乐及全民K歌平台共同举办的“艺术行动2019儿童音乐共创计划”上线。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这个活动,正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科技的力量,将音乐人、家长、老师与社会大众连接在一起,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属于他们的新儿歌。我们不仅期待专业音乐人进行创作,也鼓励孩子们参与写词,表达他们这一代人的心声与情感,创造出更多贴合时代、寓教于乐、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

来源:搜狐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