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之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oi重坦 巨兽之殇

巨兽之殇

2024-06-30 1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Char 2C(FCM 2C)

这种法国坦克是所有进行量产的重型坦克中最大最重的一款。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FCM,l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承担了该款坦克的设计和制造。法国军方要求这款坦克成为突破德军战线的矛头,不过当原型车完成时已经接近一战的尾声,Char 2C就没能赶上实战。按理来说,战争结束之后,耗资巨大的重型坦克项目应该终止。但显然法国军方特别喜欢这款巨大的装甲怪兽,即使实在经济萧条的战后仍然拨款让FCM公司继续生产该型坦克。到1923年Char 2C已经建造了10辆,法国政府终于拿不出钱来生产这种巨兽了,项目也被迫中止。

法军装备的Char 2C

Char 2C重75吨,有13名乘员。 坦克上装备了一门75mm火炮和4挺机枪。坦克的发动机平均每行驶一公里要“吃”掉12.8升燃油,所以即使是容量为1280升的巨型油箱也只够坦克跑100公里左右,如果是在越野状态,这个里程则要短得多。

Char 2C在法国军队中一直服役到1940年。随着法国战役的开始,即使是这些过时的坦克也必须走上前线去作战了。1940年5月15日,载有Char 2C的列车在前往内沙托市地区的卸货点时被困在了轨道上。在这样的状态下Char 2C是无法自行卸车的(更何况还没有加注燃油)。眼看着德军一步步逼近该地区,法国人炸毁了这些坦克撤退了。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工作干得不够利索——编号为99号的Char 2C完好无损地落入了德国人的手中。德国人在库默斯多夫的训练场对其进行了测试,不过很明显德国人不太喜欢这些超重耗油,武备也很弱小的怪兽。

德国缴获的99号车

FCM F1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法国人已经意识到Char 2C已经完完全全是旧时代的遗存了。不过他们的军事战术思想仍然没能追上时代的前列,此时法军对新时代战斗样貌的认识还停留在一战的大规模堑壕战。所以一款代替Char 2C的新型超重型坦克被提上日程。新坦克需要布置一门大口径火炮和一门速射火炮,装甲也必须能够抵御主流的反坦克火炮。

工厂里的FCM F1

法国最大的坦克制造商(FCM、ARL和AMX公司)都参加了竞争,但只有FCM有着制造这种重型车辆的经验。所以FCM的方案轻松地胜出了。FCM这次提出了一个多炮塔坦克的方案,后部较高的炮塔中安装一门90mm主炮而前部较为低矮的炮塔内则有一门47mm火炮。两个炮塔的高度不同,旋转和开火不会相互干扰,缺点就是车辆非常高大,足足有着4.2m高。车体正面布置了120mm的装甲用来弹开所以向其发射的炮弹,不过这样车重就上升到139吨了。原型车本有望在1940年5月完成,不过随着法国战场局势的急转直下最终也没能完成。

TOG-I/II

1940年10月,英国人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辆超重型坦克,TOG-I。超重型坦克这个称呼对于TOG-I来说多少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它只有64.6吨。TOG的含义为“The Old Gang”,意为老帮派。它的设计也确实如此,为了跨越壕沟的超长车身和覆盖在车身上的刚性履带无不揭示着这款坦克的起源来自二十年前的战术思想。75mm火炮和机枪原本直接安装在车体内,之后才改进为安装在车体上新加的炮塔内部。在这些一战遗风的加持下,它也获得了一个5英里/小时(8公里/小时)的低速。原型车的改进一直持续到1944年,但是从未量产。

TOG-1

1940年,与TOG-1同步开始了TOG-II的研究。1941年春天完成了TOG-II的原型车。虽然其重达82.3吨,但是因为采用了独立的扭杆悬挂和新式电动机等新技术,该车的越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该坦克可以翻越6.4米宽的沟渠,缺点是速度低(最大14公里/小时)和履带的脆弱性,其设计已经无可救药地过时了。车体上安装了一个特制的炮塔,里面装备了76mm主炮。项目没有立刻下马而是设想了TOG II (R)和TOG III项目,但都停留在了设计图纸上。

TOG-II

A39突击坦克“土龟”

1943年时英国开始考虑一种新型的重型突破坦克。该项目被命名为土龟(Tortoise),因为它正面被设计有非常厚重的装甲,最厚处有着228mm。与之相对的该坦克也有着强大的火力——Ordnance QF 32磅炮(94mm),不过速度就很低了,只有19 km/h。在设计研究阶段,制造了多辆技术验证车,这些车辆都以AT作为编号,例如AT-15。土龟原型车是AT-16并且获得了A39的正式编号。1944年2月,英国陆军部订购了25辆A39,要求在1945年9月前生产完毕。但是欧洲方面的战事在5月份就结束了。订购数量被一再裁减到6辆。最后只有5辆A39制造完毕,未完工的6号车被用来当作备件供应车。

A39土龟

事实上,A39土龟并不能被称为是一种超重型坦克。因为该车的设计思路是厚重装甲的无炮塔自行反坦克炮。但是89吨的重量超过了英国自行反坦克炮的规定重量上限,所以委员会最后仍将其归类为超重型坦克。这种坦克没有进行量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假想敌苏联的新式坦克如IS-2和即将登场的IS-3都在火力和机动性上远远地超越了这种旧式车辆。

鼠式坦克

1943年12月23日鼠式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从阿尔凯特坦克制造厂的大门开出来,这标志着世界上最重量级的坦克的诞生。不过与一般印象相反的是,因为采用了电传动布局,鼠式坦克非常易于操控,拖累它机动性的主要是它188吨的重量。这样沉重的车身不能通过任何一座桥梁也无法进行长距离的越野机动。牺牲了机动性使它获得了在坦克作战中几乎无敌的装甲——200mm的倾斜正面在二战中对于盟军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叹息之墙”,没有任何一款坦克炮能够击穿它。在第二辆原型车被制造出来后,鼠式坦克经历了反复测试,测试表明完全具备作战的能力。

1944年4月的测试

不过和测试场的表现相反的是,德军在本土境内节节败退,到了1945年4月中旬,鼠式坦克所在的库默斯多夫训练场被苏联军队占领。德军撤退前爆破了两艘鼠式******将两辆车的残件组合成了一辆完整的鼠式坦克并且将其运到库宾卡进行测试研究,现在这辆原型车就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展出。

E100

E100超重型坦克原本是作为鼠式坦克的替代品进行研制的。188吨的鼠式坦克实在是太重了,别说进行长距离越野机动,连运到前线都是令人头痛的事情。新的重型坦克不仅要在重量上进行控制,装甲和火力也必须和鼠式坦克属于同等水平。可想而知,这种任性的要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新的超重型坦克计划有两个成品——第一款产品是VK72.01(K)“重型狮”(Schwere Löwe),这是一款90吨的超重型坦克,但是前装甲削减到120mm,火炮也从鼠式坦克的128mm火炮换装了轻得多的105mm火炮,可想而知这样的性能是不可能讨希特勒欢心的。第二款产品是E100,在侧后进行了一些装甲上的削减,但是改用了倾斜装甲弥补防护的不足。在多项减重措施下,坦克的重量降到了140吨。该坦克的炮塔有着三个版本——鼠式坦克的原版炮塔,一款新的安装128mm火炮的炮塔以及一款安装150mm火炮的炮塔。最后选择了150mm火炮,也就是说如果德国人的时间和“执念”足够多的话,E100将获得所有超重型坦克中最强大的火炮。直到欧战结束,E100也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底盘。该底盘被英国人缴获,运回不列颠进行研究了。

英军缴获的底盘

T28(95)

美国人自然也没有闲着。他们研制超重型坦克有着数个国家中最明确也是最现实的需求——突破齐格菲防线。1943年6月,代号为T28的超重型坦克开始研制工作。计划安装105毫米T5E1炮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设计人员认为其炮弹足以击穿地堡的混凝土墙。同时为了减少被弹面积,T28超重型坦克去掉了炮塔,变成了和A39土龟一样的重型自行反坦克炮。美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其重新命名为T95自行火炮。

设计研究和官僚主义的拖延导致了在1944年3月才开始原型车的正式生产制造。制造过程中军方也不停地指手画脚增加新的指标——原本200mm的正面装甲被大笔一挥加到305mm,为此不得不增加两条履带使T95成为四条履带的怪物。军械局高估了他们自己的生产制造速度,第一辆原型车直到1945年3月才准备就绪,欧战都已经接近尾声了。等到第一辆T95运抵阿伯丁试验场的时候,已经是1945年12月21日了。

T28(95)

T95的测试一直持续到了1947年,在此期间它的名字又改回了T28超重型坦克。美国军方的看法和英国人一样,如此重型(86.3吨)的车辆不应该被称之为自行火炮。不过它的命运也狠简单,无论是防御力还是火力在此刻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更别说付出了机动性的全部代价。不过美国官僚将它放弃,说不定只是厌倦了对它反复分类的文书工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