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考研参考)(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orph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考研参考)(6)

《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考研参考)(6)

2023-08-08 0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0.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161.自愿融合

在汉语和其他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情况叫作自愿融合。

☆162.被迫融合

在汉语和其他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这种情况叫作被迫融合。(如:契丹、女真族)

163.语言分化

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的状态。

164.语言整化

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逐渐接近、统一起来。

165.语言混合

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是几种语言的混合,这种现象叫语言混合。

★166.双语现象

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即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必经的过渡阶段。

★167.“洋泾浜”(皮钦语)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168.混合语(克里奥尔语)

“洋泾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这种情况下,它就变成了混合语,也叫克里奥尔语(Creole,混血儿)。

☆169.国际交际语/国际辅助语

指不同国家间由于交际的需要,选择一种或数种语言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会议上确定的不同国家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70.世界语(Esperanto)

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和希腊语。因为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所以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171.语言联盟(“语言的区域分类”)

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例如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语族诸语言和境外东南亚地区属于侗台语族的老挝语,在语音、语法的结构类型方面十分相似,据研究这也是语言接触造成的语言联盟。

★172.系统感染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173.(语言的)底层现象

在双语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换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被称作“底层”。底层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一是被替代的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另一个是地名,例如“哈尔滨”、“齐齐哈尔”都是满语的残留,其中“哈尔”是满语“江”的意思,“哈尔滨”就是“江滨”。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174.尖音(精组)和团音(见组)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如京剧中“基”的读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如京剧中的“祭”的读音。

☆175.尖团合流

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作“尖团合流”。比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中,主持人对各个人提问“您福吗?”的句子,各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其中一山西太原的中年人回答道“我曾”。在这里,“幸”是团音(xìng)、“姓”是尖音(sìng),只是因为普通话把尖团音合并了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而在大多数南方方言里这种笑话出现的几率很低。

☆176.浊音清化

“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作“浊音清化”。

☆177.语音演变规律/音变规律

语音演变规律(或音变规律)是同一种语言内部语音层面演变的规律。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

178.语音对应关系

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注意:语音对应并不等于语音近似。

★179.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80.历史比较语言学

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瑞典籍汉学家高本汉是做这一工作而取得重大成就、在汉语史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个学者。

★181.类推作用

语法中有整齐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类推作用可以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如比例式:fell:felled=shell:shelled=swell:X,解X=swelled,类推作用铲除了swollen这个例外,让swelled代替了swollen。

★182.词语的替换

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183.词义的演变

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184.词义的扩大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更大,就是词义的扩大。

185.词义的缩小

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186.词义的转移

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187.语法化

语 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它们都是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 “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语法化还提出了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 逐级演化过程。语法化的等级序列为: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