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外交”知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ina熊猫时期 “熊猫外交”知多少?

“熊猫外交”知多少?

#“熊猫外交”知多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Panda Diplomacy

“熊猫外交”知多少?

生土长在四川,但作为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萌兽”,它们的足迹早已遍布全球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墨西哥……前不久,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也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两只中国大熊猫“毛二”和“星二”将在这里“定居”15年。动物园为此聘请丹麦著名建筑师,斥巨资打造了带有东方特色“阴阳”形状的熊猫馆。可爱的大熊猫和别具一格的建筑为当地动物园带来了大量游客。

始于民国时期的“熊猫外交”

熊猫外交指的是“中国在1940年代到2000年代向境外赠送或租借大熊猫借以增进友好关系的外交方式”。这种独特的外交方式始于中华民国时期,1941年,宋美龄、宋蔼龄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赠送一对大熊猫,以对其救济二战中的中国难民表示感谢,开创了“熊猫外交”的赠送模式。1946年,国民政府又向英国政府赠送了一只大熊猫,开启了大熊猫作为国礼出国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熊猫外交史”则始于1950年代,大熊猫被作为礼物赠给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的国家,先后包括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九国。其中就包括由1972年尼克松访华促成的大熊猫“兴兴”和“玲玲”到访美国,并成为了当时《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

1982年,为了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性号召,我国宣布从当年开始停止赠送大熊猫出国,这标志着此前纯赠送模式的结束和租借模式的开始。目前的租借大多是以研究和繁殖为主要目的的长期租借,比如最近到访丹麦的这对大熊猫,租期为15年。此外,大陆还向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赠送过大熊猫,包括2009年的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四川的熊猫栖息地,将熊猫送出国再次成为一个经济和外交的双赢选择。不过这一阶段的关键不再是如何租借熊猫,而是租借的数量和期限。1973年,法国成为首批得到中国出借熊猫的国家之一。在法国之前,有熊猫幼崽出生的欧洲国家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和西班牙。全世界现有23个国家拥有中国出借的熊猫,其中欧洲占八个。

法国第一夫人在为熊猫幼崽起名。

国外民众眼中的大熊猫

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动物园里迎来了中国大熊猫,欧洲国家元首与大熊猫的合影也屡见报端。去年,第一只在法国出生的大熊猫“圆梦”首次与公众见面。“圆梦”的出生是一项为期10年的中法大熊猫繁育合作计划的成果。它的父母“欢欢”、“圆仔”于2012年从四川成都来到法国,并于2017年8月诞下“圆梦”。

“圆梦”似乎比它的父母更受欢迎。2017年12月4日,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罕见地为它命名并亲自担任它的“教母”;12月2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40岁生日当天专门赴园探望“圆梦”;算上2018年1月13日的首秀,“圆梦”在短短两个月内三次吸引了法国公众的关注。

在芬兰,为了给两只大熊猫“起个有芬兰特色的名字”,一家芬兰电视台甚至不得不专门组织观众投票,才能从4000多个候选名字里最终甄选出两个昵称。荷兰在决定熊猫的接收动物园时,曾因为过程不透明而引起落选动物园的质疑。在2012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中,熊猫的归属甚至成为统独双方争辩的议题之一。当时在苏格兰动物园里生活的两只熊猫是由中国政府租借给英国政府的,一旦苏格兰独立,这对熊猫可能要移居英国,而苏格兰民众对此反应激烈。

柏林动物园在2017年7月接收了两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并花费1000万欧元为它们修建了熊猫馆。柏林动物园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养熊猫既有挑战性又价格不菲,动物园希望它可以对盈利带来积极的、额外的贡献,例如更多的访客、额外的赞助费、更多的捐款等等。

熊猫的可爱似乎很难否认,这也曾引发神经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他们认为,圆脸、明亮的大眼睛、柔软的四肢、笨拙的行动姿势——这些与婴儿相似的特质,容易触发人类产生对婴儿类似的情感。

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人们兴致勃勃地前来看大熊猫“贝贝”。

美国洛杉矶熊猫乐园灯展

大熊猫的生存挑战

在欧洲,熊猫受到广泛喜爱,除去它外形可爱,也要归因于它作为野生动物保护代言人的身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1961年成立时,希望找到一种能够跨越人类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标志。这种标志需要容易识别、让人印象深刻。当时一只旅居伦敦的熊猫给了设计师启发:毛茸茸而圆滚的体型,简洁而有力的黑白配色,让它最终变成了WWF沿用至今的徽标。

2016年底,全球保护濒危物种的权威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把大熊猫从“濒危”降级至“易危”,这说明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取得了成效。然而,大熊猫仍然面临着生存上的挑战。

“大熊猫野外生存的最大威胁是其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它援引一份由11名中外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大熊猫当前的栖息地面积比1970年代中期减少了5%,保护区内公路的数量则增加了两倍。“栖息地碎片化趋势也有增无减,即便整个栖息地面积看起来非常大,但如果因为公路和人类的阻隔致使大熊猫无法相聚,它们仍面临灭绝的威胁。”一位科学家表示。

除此之外,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竹子也遭遇了危机,牧养家畜对竹林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从2009年至2015年,至少有3200英亩竹林被清除以便开展商业木材种植。

旅居15年的两只中国大熊猫抵达丹麦。

恐怕没有其他动物能像大熊猫一样具有如此非凡的政治意义,中国用大熊猫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被称为“熊猫外交”。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它们,肩负着向世界输出中国软实力的任务,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珍惜和保护。

◎编辑/晨风

喜欢本文

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进行分享或收藏

青岛画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