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超爱meme梗图∶语言模因背后的情绪传播丨微观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eme梗动画 人类超爱meme梗图∶语言模因背后的情绪传播丨微观世界

人类超爱meme梗图∶语言模因背后的情绪传播丨微观世界

2022-05-19 1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meme图是一种被网络网友快速传播,有许多变种且内容幽默诙谐的图片,简称为各个领域带文字的梗图。而豆瓣的meme小组更是梗图爱好者的交流地,十几万组员默契遵守组规,发帖回帖全用meme图交流,共同营造着幽默有趣的小组环境。

(图源豆瓣MEMERS小组)

如今,空白meme图素材随处可见,你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做出专属meme图,meme图逐渐出圈涉及到各个领域,似乎达到了“万物皆可meme的程度”。这种图片上加文字的梗图如何产生“1+1>2”的传播效果呢?接下来,小羊带大家走进meme图的世界一探究竟。本文将从这种“复制因子式”传播方式和其吐槽、幽默的梗图风格,进一步探究meme图形成原因和流行到各个领域背后的传播特点。

meme及meme图的前世今生

meme一词是希腊语“Mimema”的衍生,该词于1976年理查・道金斯在《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创造,后由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 年翻译为“模因”。该词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指的是“被模仿的东西”。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最初的“语言”模因通过教育、知识传授和社交得以复制和传播,例如我们将学来的新词、新语句存于大脑中作为信息单位,通过交际不断重复、增减、变换、传递重组成了新的模因,这便是模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方式。而meme图作为一种网络模因,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凭借其易复制、易进行情绪输出等特点,占据着网络模因的一席之地。

“meme图相关网站”(图源网络)

1982年网络上出现第一个meme符号笑脸“ :) ”,从那时起,标点符号也开始被用来表达情绪。而meme的初始环境是类似于Reddit类的在线社区新闻站点,随着网络发展和讨论的开放,meme图的传播内容也逐渐扩展为悲伤蛙、猫猫头等网络流行的meme图,这些简单的符号拼接,延伸了语言文字的传播效果。

(图源豆瓣MEMERS小组)

社交媒体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网络meme图的定义和meme文化的跨平台传播,网友能在互联网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当下流行的“梗”结合趣味图片,进行meme图创作,将情绪配文融合进梗图,将观点融入到视觉化的呈现之中,并且复制、分享和传播。

以图表意∶meme图强势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

meme的涵义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meme是复制因子,模仿是meme的主要传递方式。

1. meme图的强势语言模因属性

根据布莱克摩尔的定义,“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传播,那么它就是一个模因。”我们可以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 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 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 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 都有可能成为模因。

网络是语言模因模仿、复制和传播的重要场域,由于具备遗传、变异和选择这三个条件,模因充当了复制因子的角色。模因具有变异性但离不开遗传性,尽管其形式或内容会不断变化,但始终保留着原始模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人们凭借对原来模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在头脑里经过类推、联想后,会很快辨认出新模因的形式。

“meme空白梗图模板库”(图源网络)

模因的效力并不平衡,有强弱之分,因此那些保真度高、被复制机会多、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传播效果明显的模因就是强势模因。表情符号模因(meme图或Emoji)、社会语用模因(口语或网络流行用语)、谐音模因(成语或广告谐音仿拟字词)、缩略模因(缩写或字母代称)使用频次最高,由其构成的模因往往成为强势模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模仿力和传播力。meme图作为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在符号构成和视觉传播上都有着极大的传播性。

“meme图原素材及其自主创造”(图源豆瓣MEMERS小组)

巴特的符号学认为,在视觉传播中,图像符号的自然化使得图像符号比文字符号更深入人心。在表征方式上,图片较文字更具有直接性,图像的修辞比单纯的文字或照片要丰富,也就是产生的象征符号更充盈饱满,所以图片在传播过程中更易得到受众的有效解读,从而提高更有效地传达信息。meme图作为新建构的图像符号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呈现其图像符号的视觉传播优势,能够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这也是其作为强势语言模因的优势与魅力所在。

2.meme图“梗源”的有效叙事

每一个独立的meme图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梗源”,网友通过自主创作的方式赋予其新的意义,进行着自我叙事。meme图如何实现幽默的有效叙事?答案是通过“图片比喻”“曲解模板”等技巧。图片比喻是通过对照和反衬,将生活中一些现象夸张化,再借以接受程度高的梗图进行呈现。曲解模板是指通过扭曲图片的本意,来达到反差效果,从而形成和传播幽默感。

“图片比喻与曲解模板示例”(图源网络)

梗在网络领域泛指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特殊含义并能引起知情网友共鸣的相关概念,也可以理解为“笑点”或者“段子”,梗通过幽默双关等方式拉近传播者与受传者间的距离。meme图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图片,也被称为template(模板),另一个是text(文字)。meme图的制作其实就是“用图片讲故事”,寻找文字和梗图间的情绪联系,并将其进行融合制作成梗图,以达到双重笑料的效果。

“部分meme图梗源” (图源网络)

“这是鸽子吗?”该梗图来源于动画《太阳勇者》中缺乏生活常识的主角错认蝴蝶时发出的提问,后在网友的复制传播中多用来表达指鹿为马、不明所以等调侃情绪。“Distracted Boyfriend”即注意力不集中的男朋友,由摄影师安东尼奥拍摄并上传到了图片库iStock,后在网友的传播中多用来表达“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自嘲情绪。meme图作为一个模因,既保留其原始梗图的形式,又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变异和丰富其内容,最终在喜欢的领域中进行表达、分享和传播。

模因与模因之间会相互支持、集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关系密切的模因集合,这就是模因复合体。相较于文字模因,meme图以“有趣空白梗图+文字添加”的表达方式组成了复合体模因,在梗源的基础上,通过图文的双重符号进行有效叙事。“用meme讲故事”使人们在熟悉的“玩梗”中悟出新意,既满足了人们的网络社交需求,又利于meme图的原创性复制和二次传播。

meme图背后的情绪传播和情感需求

meme图诞生于互联网与青年亚文化融合的潮流之中,它的传播基础是其符号特性,传播动机是情感需求,传播内核是意码转换,传播实践立足于狂欢化的社会语境,以便在互动中达到社会认同。meme图的受众心理特征离不开“在场”需求、印象管理、共情心理、身份认同与自我实现。

1.个人的情绪表达与自我呈现

美国南希・拜厄姆( Nancy K.Baym) 认为,网友会利用社交媒体创造亲近感、享受娱乐,而这实际上是在为网友自我创造身份、建立人际关系、搭建社交语境。

meme图赋予网友“表达和改写的权利”,网友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融“梗”和选择配图,制作具有个人风格特色meme图,而在其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情绪传播和再次复制”的循环。人们对meme图的模仿不仅是图文符号传播,也是借助不同风格的梗图表达“难过、开心、吐槽、调侃”的情绪传播,而传播后收到的认可和反馈也进一步满足了他们的社交情感需求。

“科研meme图合集”(图源网络)

meme图将人们难以言表的情绪、态度、意见抽象或具象成一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图片,进行叙事表达和自我呈现,通过玩梗、拼贴、隐喻等方式进行传播。meme图作为一种极具风格的网络表达符号,充分折射出青年群体的网络话语表达风格。它作为新型网络模因,所附带的属性也会添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并在青年群体中不断寻求新的形态来适应发展。作为符号化的传播模式,meme图传播既是网友群体情绪表达与呈现的重要传播手段,也反映了网友追求“风格”、展示独特自我的社会心理。

2.群体的社会认同与网络狂欢

meme图分类丰富详细,适用范围广,还会随着网络发展不断扩充其素材库。有“虚拟人物动物(黑人厚米、刺猬卡尔等形象)”“影视剧漫画配文”“文学哲学”“星座”“生活分享”“情感交流”等标签分类,meme图也经历了由单纯表达情绪到表达受众情感需求以及风格构建的过程。网友可以就任何话题展开meme图讨论,共同表达对该话题的看法从而收获情感共鸣。

“meme图部分话题分类”(图源网络)

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人们根据个人所属的或所确认的群体的立场来帮助定义自己,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从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除了表达情绪的目的,meme图的传播还源于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着“认同”和“归属”的需要。

meme图由网友主动加工并赋予意义,是一种进行情绪表达的独特方式。传播者进行情绪表露,受传者产生共情心理并进行模仿创作,对相似情绪的模仿表达和群体压力使得加入网络狂欢阵营的群体逐渐扩大,基于符号互动的结果来看,这种传播行为极易引起情感共鸣,构建出一种社会认同。

“第一人称叙事”,也是意指的频繁流动。而故事的来由是社会中一个个的“梗”,通过对“梗”的再修饰和再叙事,meme图使得参与对话的双方共同成为了话题意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meme图也就成为了一种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以物言志。人们在网络狂欢的同时也在进行兴趣爱好圈层的筛选,meme图通过个性化表达使青年实现了个体的自我呈现和主体性的建构、群体归属价值的认同。

(图源网络)

在此基础上,网友积极运用meme图进行互动交流、编码和解码,使meme图在群体内进行传播,形成群体狂欢。这些具有娱乐性质的meme图成为了青年群体狂欢的话语表征方式,便于他们用符号在社交媒体中构建自己的意识世界,缓解生活的压力,以更轻松诙谐的表达方式参与公共事务讨论。

“游戏是社会生活的模拟训练场,在其中我们学会角色与互动规则。”meme是信息的人际传播,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网络meme图的出现和流行,说明它作为个体或群体创造的心理产品,能够服务于和满足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需要。meme图是正在流行的新网络模因,我们对于其传播游戏的性质应秉持着包容的态度,在交流中怀着开放、分享的心态进行meme图创作,但也要增强理性责任意识,注意其内容在网络舆情中的情绪传播。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预览

[1]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M]. 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叶盛,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2] 陈静静.网络语言的互联网群体传播本质及互动[J].当代传播,2017(04):54-56+64.

[3] 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2):132-139+2.

[4] 孙秀丽,王文秀.模因视角下的隐喻现象研究[J].外语研究,2015(03):13-17.

[5] 何自然.语言模因论研究专栏[J].山东外语教学,2014,35(02):7-8.

[6] 朱天,马超.互联网情绪传播研究的新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6):139-144.

[7] 窦东徽,刘肖岑.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迷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38-48.

[8] 靖鸣.颜文字:读图时代的表情符号与文化表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1):149-155.

主编:曾润喜

执行主编:陈迪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