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刻板印象惹争议 丰富人格不该被标签定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bti人格特质互补 MBTI刻板印象惹争议 丰富人格不该被标签定义

MBTI刻板印象惹争议 丰富人格不该被标签定义

2024-07-01 0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MBTI刻板印象惹争议 丰富人格不该被标签定义

“i人和e人对待降温的区别有多大”“j人和p人过双十一的差别是什么”“n人和s人真的没有共同语言”……

近日,MBTI(职业性格测试)搭配“降温”“双十一”“省钱规划”等热点话题的词条频频登上热搜。不同于它在社交平台刚兴起时的热情交流,如今,网友们的讨论充满对MBTI人格印象的争议,而这些争议都整齐地抛出同一个疑问——MBTI刻板印象何时才能休止?

MBTI作为一种职业性格测试工具,将人们分成16型人格,而这些带有不同特质的人格类型,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成为十二星座之后的又一大标签风潮。

MBTI走红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社交打开方式多样化的期待,也是对于个体归属感的寻求与渴望。这一方面出于它对社交的促进效果。MBTI成为一种社交名片,增添了社交互动的多元性。现在,我们可以在自我介绍时加一句“我的MBTI是……”来打开话题,也可以通过MBTI的人格类型的互补配对来迅速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它通过标签分类的方式,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相似特征,以增强人们在社交中的归属感。在“i人社区”或“e人聚集地”,人们可以和性格相仿的彼此进行交流,并从同质化社群中获得认同。

但是,MBTI逐渐标签化,16型人格都被打上了各自的刻板印象,比如“estp就是娱乐至死,infj则是变脸大师”。根据“刻板印象”理论,这种固定的模式化的看法会对个体或社群进行投射,形成一种片面的印象再现。这种刻板印象带来的结果是,社交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如“i人就是社交废材”等带有对特定人格的固定标签的言论,以及“i人和e人在xx中的差别”等对人格随时随地进行分类的无意义话题。

而这些刻板印象,正在极大地扭曲我们原本的社交选择与价值评判。比如,因为infp人格是“脆弱敏感”的,所以不想跟他们相处,而“i人”因为太过内向,所以认为他们无法胜任工作中与客户打交道的部分。这些看法充斥着基于人格特质的社交鄙视链,也强化了人们进行价值评价时存在的偏见。

没有人希望活在被定义的世界里。近期越来越多关于打破MBTI刻板印象的呼吁与讨论,就是在告诉更多人,丰富多元的人格不该被定义。MBTI等性格测试工具应该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我的工具,而不该成为束缚个性的标签枷锁,更不该扭曲我们本该真诚以待的社交过程,和本该包容多样的社会生活。(湖北日报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