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建议「支持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xfyc怎么注册 张伯礼建议「支持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张伯礼建议「支持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3-03-11 05: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个提议是非常好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药学的发展,从最原始的动植物获取,到后来的加工提纯。在通过找到有效物质,在到最后的人工改造分子药物,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的。

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的药学的发展历程。

中医药也如此。

但我们国家的中医药还有很多停留在动植物获取,到加工提纯这一阶段。

比如屠呦呦先生的研究成果,青蒿素。

先生面对攻克疟疾这一难关之时,遍访名老中医,整理中医药典籍,最后汇总了640多种治疗疟疾的中药方子,最后灵感来源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个方子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提供了青蒿这个植物的线索,在之前先生就已经在尝试萃取青蒿提取物,但实验一直不稳定,这个方子里透露出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低温。

最后先生采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最终,在诺奖获奖现场,先生说出了那一句名言:“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但其实青蒿素在后续推广应用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产量和成本的问题。

那我们知道青蒿素是来源于青蒿,青蒿这东西在国内很多时候就认为是野草。量产的话指望野草是很没谱的,但如果你占用耕地去种植青蒿那成本就会很多,同时还收到天气等等周期的影响的问题,所以青蒿素在初期投入使用的时候价格是很高的。

那后来呢?这个故事也许也很多人听到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位科学家Jay Keasling、Vincent Martin、Jack Newman、Neil Renninger、Kinkead Reiling研究出了一种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青蒿素的方法。

最后他们通过改造酵母菌株,生产出了青蒿酸。

青蒿酸是合成青蒿素的重要前体,传统的化学合成方式不仅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污染大。改用微生物工程菌合成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种微生物工程菌合成方法的原理并不复杂:Amyris把生产青蒿素的基因从植物中提出来,导入酵母,让酵母在大规模发酵中,从简单的可再生糖类源源不断生产出青蒿酸,然后提纯并将其转化成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衍生物。

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 100 立方米工业发酵罐替代 5 万亩的农业种植,每年能够生产 1 -1.5 亿次的疟疾治疗用药,这大约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

最终的结果就是,青蒿素的价格直线下降。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中医所需要走的一条路。

即:寻找到各种药材中起效的单体或者复合体,然后用生物学或者化学的方法进行工业合成。从而摆脱从植物或者动物身上去获取原材料的制约。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不少合成和代替,比如我做过的,包括大家小时候都吃过的甘草片里边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还有在很多中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紫云英苷,人参皂苷和姜黄素等等成分。

还有很多我没做过的,比如我们现在的人工牛黄和熊胆粉一类的制品。

这条路很难走,不管是寻找有效成分还是合成有效成分,但我认为这条路必须走。这也是中医药走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