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中的“导师”概念及其职责辨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ndy老师用英文怎么说 英语世界中的“导师”概念及其职责辨析

英语世界中的“导师”概念及其职责辨析

2024-07-11 0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申超1赵晓雁2

摘    要:

借由日语进入汉语的“导师”一词在英语世界中有三个常被混用的词汇——mentor、advisor及supervisor。经词源考辨,这三个词的内涵分别侧重引导、建议和监管,其外延范围广泛且不局限于专指研究生导师。当“导师”作为研究生导师使用时,其职责主要体现在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情感和职业支持。mentor大致属于“高学术、高情感、高职业”支持型,advisor大致属于“中学术、高情感、中职业”支持型,supervisor大致属于“高学术、低情感、低职业”支持型。对比中国与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的概念及职责发现,双方“导师”的职责均涉及上述三个职责维度。但是,英美国家的研究生导师因其用词的变化常蕴含职责侧重上的微妙差别,而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则对研究生负有全面的指导职责。这一研究对于研究者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开展精准的学术对话,进而深刻把握英美国家的导师制度及其与中国的差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mentor;advisor;supervisor;导师;概念辨析;职责;语用差异;

“导师为何(人物/角色)”与“导师何为(工作/职责)”是研究生教育学领域的基础命题。然而,在汉英互译时,“导师”的一词多译现象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中西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精准、高效的学术对话。研究发现,当学术界把汉语中的“导师”任意对译为mentor、advisor或supervisor时,常常会忽略它们三者在隐含意义及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在这方面,西方学者已有共识。克劳福德(Charles Crawford)认为,虽然mentor、advisor及supervisor是经常互换使用的术语,但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概念。[1]里昂斯(William Lyons)等人亦指出,mentor、advisor、supervisor三者的职能虽有重叠,但不能互换使用。[2]277然而,吊诡的是,相关文献常常是在着重介绍某一概念时才会简单谈及其与另外一个或两个概念的区别,绝少有文献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区别与联系进行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辨析。中国的相关研究亦几近空白,且一定程度上存在术语混用的现象。为此,笔者基于各大英文词典释义,依托国内外学者、高校关于“导师”概念的间接研究成果及有关政策文本,拟深入剖析mentor、advisor、supervisor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尝试揭示其在表示研究生导师时的职责异同,以提高相关研究者对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的概念及其相关制度的认识。

一、英语世界中的“导师”概念辨析

英语世界中可用于表示“导师”的词汇有mentor、advisor、supervisor、tutor及coach。根据笔者掌握的文献,在大学教育的语境中,少部分英美高校或学者以tutor、coach表示“导师”。tutor主要用来表示本科生及以下层级学生的指导教师(少部分英国高校将其用作研究生导师),coach则主要用来指代新入职教师的导师,mentor、advisor及supervisor三个词汇均常被用来当作研究生导师。关于mentor、advisor以及supervisor分别适合于何种情境,学界还缺乏专门的研究。因此,笔者拟从词源入手,对其进行辨析。

mento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ntor, 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尤利西斯外出作战,智慧女神雅典娜化身Mentor来引导他的儿子学习和思考,其后便以mentor指代导师、良师益友。”[3]而古希腊在实践中,亦会为年轻人指派一名mentor, mentor以其知识和经验去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生活,[4]并且mentor的拉丁文词根ment, 已含有思考的意思[5]。由此可以推断,mentor作为有经验和智慧的人,其主要职责在于对经验与智慧不足的人提供心智上的指引和教导。显然,这里的有或缺乏经验和智慧的人,理论上可以指代任何符合这一特征的群体,并不仅限于指老师(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研究生)。

advisor一词是作为advise(劝告、指导、建议)的名词形式出现的,而advise一词或是起源于中古英语avisen(感知、思考、告知),或是源自古法语aviser, 或是源自晚期拉丁语advisō。[6]在英文词典中,advisor被译为“提供建议的人”[7]12。由此推断,advisor的主要职责是在某一领域为有咨询需求的人提供建议。显然,这里的提供咨询和有咨询需求的人,理论上也可以指代任何有此能力和有此需求的人群,并不仅限于指老师(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研究生)。

出现于公元15世纪的supervisor一词是由拉丁语super和videō演变而来[8],supervisor在英文词典中的释义为“监督和管理任务、活动或者是某人工作的人”[7]792。同理,这里的实施监管的主体和被监管的对象,理论上也可以指代任何符合这一特点的人、事、物。

如上所述,mentor、advisor以及supervisor在内涵的表达方面可谓互有差异、各有侧重。mentor主要指提供指引和教导的人,其职责侧重引导;advisor主要指提供咨询和建议的人,其职责侧重建议;supervisor主要指提供监督和管理的人,其职责侧重监管。在概念的外延方面,它们所反映的全部对象都不限于处于典型学校教育场域中的师生群体。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当这些词在典型学校教育场域中使用时,其所暗指的学生层次略有差异。作为mentor和advisor服务对象的学生的层次可以是比较宽泛的,而作为supervisor服务对象的学生通常仅指研究生。由于区分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观测点在于导师所履行的职责差异,故下文拟结合有关材料,对这些词在研究生教育的典型制度话语体系中的使用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的“三维职责晶体”框架构建

笔者根据英美国家的大学及其学者在官方制度文本或书面语中运用mentor、advisor、supervisor的情况,对这三个词指代研究生导师时所蕴含的职责展开理论分析,并结合英美大学的有关制度实践进行阐释。

(一)提供学术支持

这里的学术支持不仅指“导师”在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需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也指“导师”对研究生在其他有关学术事务上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心态和学术职业等)提供支持。

mentor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持,不仅“对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指导”[9]14,并且为研究生学术职业的选择提供支持,帮助研究生调整从事学术研究时的心理状态[10]15。根据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观点,mentor学术支持的内容大致包括:对研究生进行评估,进而因人而异地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9]14向研究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11]“指导研究生做好学术职业生涯规划”;[2]279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研究生学术自信;[12]等等。在全方位的学术支持下,“培养和磨砺研究生的专业精神,帮助学生完成某一学科态度和期望的社会化”[13],以期在专业和个人层面上引导、激励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的能力,指引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与mentor提供的学术支持类似,advisor为研究生提供的学术支持也包含学业建议、学术就业咨询、学术压力疏导等方面。比如,在研究生刚入校的迷茫期,advisor帮助其“确定本学期的优先事项,在学术研究和课程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14],进而“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学术选择,树立学术自信”[15],做好研究生生涯的整体规划。但是,advisor通常并不像mentor一样,对研究生进行直接而具体的学术知识与技术技能方面的指导。由此可大致推知,advisor在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支持时,更具有间接性,旨在为帮助研究生更好地适应学术生涯打基础。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有关报告甚至指出:advisor更像是一个过渡性的角色,充当学生与mentor之间的桥梁。[16]

supervisor提供的学术支持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任务,主要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论文写作及答辩等方面进行指导,对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网络等方面的关注不多。具体来说,supervisor帮助研究生制订合理的论文计划,“协助研究生获得研究项目所需的设备或研究资料”[17],并确保研究生撰写出符合可接受标准的论文或科研报告[18]。supervisor致力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促进学生在课程或研究项目方面的学术发展”[19]213,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在学术界的发展提供支持[20]。

综合以上分析,mentor对研究生的学术支持内容全面、直接且具体,程度较高;advisor提供的学术支持虽多,但多是间接性的、辅助性的,一般不涉及具体学术内容(特别是研究任务)的直接指导,支持程度较mentor稍低;而supervisor提供的学术支持虽然涉及面有限,但是,其对研究生的研究任务的支持程度相对更高且直接。

(二)提供情感支持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不仅要满足研究生的教育和科研需要,还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田园般的关怀和支持[21],即“导师”应为研究生提供关注生活和心灵的情感支持。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三个词汇作为研究生导师时,为研究生提供情感支持的程度并不相同。

有研究指出,advisor在为研究生提供情感支持方面堪比“治疗师”,对研究生的需求敏感,“关心研究生生活的整体幸福感”[22]。亦有学者指出advisor具备的一些情感支持方面的素质,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了解研究生的个人情况,站在研究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研究生各个方面尤其是生活方面的需求;经常性地与研究生进行沟通交流,并且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以此来鼓励他们;帮助研究生解决一些非学术困难,在课堂和学术环境之外与研究生进行互动。[23]由此可见,advisor对研究生的情感支持延伸到了学业之外,涉及研究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研究生提供较高的情感支持。

美国学者托宾(Martin J.Tobin)在对mentor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进行总结时,明确指出mentor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便是知己(confidantes)。[24]115托宾认为:“导师是移情倾听者,具有洞察力,能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24]115 mentor通过举行研讨会、师生交流会等定期与研究生沟通,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学生的需求、处境和成长”[25]。除此之外,mentor还以自己为榜样,向研究生传递文化价值观以及道德观[26]。还有学者指出,mentor帮助研究生进行生活规划,“与研究生分享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和经验”[10]16,建立和谐、稳定的情感关系。由此可见,mentor对研究生的情感支持亦属于较高程度。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supervisor的职责主要是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完成科研任务等提供支持,较少涉及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由此,给研究生带来的心理体验可能常常是:“攻读学位的过程是孤独的,时常会感到自己处于边缘化的状态。”[27]亦有学者经过实证研究指出,supervisor在研究生的生活中是“缺席”的,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被忽视。[19]213可见,supervisor对研究生的情感支持程度相对偏低。

(三)提供职业支持

这里的职业支持不仅指学术性职业支持,更指导师要为研究生提供非学术性职业支持。相关研究表明[28]:

在大学里,人们通常会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研究生学位尤其是博士学位是为学术生涯做准备的。然而,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公布的证据表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日益增多,而相应的越来越多的硕博毕业生从事非学术工作。

考虑到研究生数量的持续增长,知识经济和知识商品化的日益兴盛,研究生毕业从事非学术性职业的趋势仍会延续。因此,“导师”为研究生的非学术职业发展提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从前文关于学术支持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mentor、advisor以及supervisor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研究生的学术职业提供支持。但是,在非学术职业的支持方面,三者存在较大差异。

有研究指出,mentor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未来的职业生涯”[29],积极给予研究生关于学术界以外的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及提升职业发展技能的训练,并且为研究生提供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特定机会。[30]相对mentor而言,advisor主要帮助研究生“寻求有关商业、政府或其他职业的信息”[31],以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非学术类的职业咨询和建议为主,其职业支持程度也较mentor稍低。至于supervisor, 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其很少支持学生选择非学术性的职业道路,也不太可能讨论未来的任何职业前景。”[32]甚至许多supervisor认为这并不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33]基本上不会针对研究生的非学术职业发展提供专项指导。因而,supervisor作为研究生导师时,对研究生的非学术性职业发展的支持程度最低。

(四)研究生导师的“三维职责晶体”框架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英美大学及学者对研究生导师职责的论述主要围绕学术(academic)、情感(affective)、职业(professional)三方面展开。因此,笔者以学术支持、情感支持、职业支持为坐标轴构建“导师”的“三维职责晶体”,对三个词汇在每项职责上的履职程度进行大致定位(见图 1)。

 

图1 研究生导师“三维职责晶体”图   下载原图

结合上文对三个维度的导师职责的详细分析,可大致判断:在学术支持程度方面,mentor≈supervisor>advisor;在情感支持程度方面,mentor≈advisor>supervisor;在职业(特别是非学术职业)支持程度方面,mentor>advisor>supervisor。具体来讲,mentor大致属于“高学术、高情感、高职业”支持型导师,其为研究生提供的学术支持全面且程度较高,同时还重视研究生的个人生活及职业发展。advisor大致属于“中学术、高情感、中职业”支持型导师,其为研究生提供的学术支持程度相对mentor和supervisor较低,对研究生的情感支持程度较高,职业支持程度适中。supervisor大致属于“高学术、低情感、低职业”支持型导师,虽然其在学术支持的周全性上欠佳,但是,其对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性支持程度甚高。因此,我们大致认为,supervisor的学术支持程度总体上与mentor不相上下。同时,由于supervisor对研究生的心理与生活状况、非学术职业发展方面关注较少,故其情感支持与职业支持相对来说均属偏低程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三维比较图对于三个词汇在三个维度上的程度判断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它只是笔者基于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有关学者的观点得出的大致判断,相对意义大于绝对意义。

三、英美国家在研究生导师语用上的差异

通过比较英美高校的官方网站资料,笔者发现英美高校在研究生导师对应英文词汇的使用上存在不同。英国高校多以supervisor表示研究生导师,而美国高校则较多使用mentor和advisor。这种不同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美高校在“导师”履职的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英国高校在其研究生导师(supervisor)内部还存在较为明确的角色分工,并主要通过在supervisor这一词汇前添加不同定语的方式实现其职责的区分。如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主要由principal supervisor负责学生的学业进展,而assistant supervisor主要起辅助作用,提供补充性的知识。[34]美国高校则常强调其研究生导师(advisor和mentor)在职责履行上的制度性差异。如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指出:“advisor负责帮助研究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并提供有关课程选择和学院要求的建议,而mentor主要提供个人和专业方面的指导。”[35]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任命advisor为研究生分配课程任务以完成课时要求,mentor负责引导研究生进入其特定课程之外的学术或专业领域。[36]还有部分大学,如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则采取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37]:

在新生入学时分配一名advisor, 帮助研究生解答融入学院生活的任何问题和疑惑,确保所有新生有系统地获得高质量的初步支持。之后,根据研究生不断发展的研究、教学和职业兴趣,为学生选择长期mentor提供更好的信息。

综上分析,英美国家用不同的词汇表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在字面意涵和制度规约上均存在差异。然而,西方有关导师指导等相关文献中也会出现三个词汇替换使用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在词义及其具体指代上不存在差别。这提示我们,在借鉴英文文献中研究生导师的相关研究内容时,应注意其所指的“导师”与中文语境中的“导师”是否匹配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等同。根据上文的词源与职责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当重点研究“导师”的全面职责,且尤其关注“导师”在精神、心灵引导方面的相关研究时,可着重关注mentor相关文献;当主要探讨“导师”在促进研究生学业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指导方式、指导风格或具体的指导实践等问题时,可着重关注supervisor相关文献;当主要关注“导师”对研究生的日常情感关怀或了解“导师”的心理辅助等相关问题时,可着重关注advisor 相关文献。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还应该关注英美高校在实践中是如何对“导师”角色进行制度性的区分和安排的。

四、汉语“导师”与三个英语对应词的意义差别

中国语境下的“导师”与三个英语对应词的意义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透过中国“导师”职责规定的演变便可看出一二。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职责。这种导师制度最初运用于本科生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制度。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大学教育的等级分化为两级,研究生导师的地位才真正确立。[38]313较之西方国家,中国的导师制施行较晚,就连“导师”一词也被认为是来自日语的现代汉语词汇。[39]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规程》明确规定[40]:

大学院以本门主任教授为院长,由院长延其他教授或聘绩学之士为导师,不设讲座,由导师分任各类,于学期初提出条目,令学生分条研究,定期演讲讨论。

这标志中国首次在形式上确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研究生导师制。[38]3141963年,《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提出[41]:

研究生的业务指导主要由导师负责。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拟定年度学习计划;定期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学习;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工作;向教学研究室提出研究生学习情况报告。

这是中国首次对研究生导师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此时仅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学习负责,基本局限在“教书”或“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范畴。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颁发的《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指出:“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负责研究生的业务学习,也要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上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2]这也是中国首次明文规定将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提到与业务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自1999年开始迅速扩张[43],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不足,到2004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研究生数量与质量出现明显错位,增速放缓。[44]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2006年开始,中国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教育部提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负有指导责任,并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科学道德等方面负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45]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46]这一首要责任便包含“全面关心、言传身教、全程指导、加强协同”[47]等内容。2018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出台,该文对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做了更加全面且细致的说明,以政策文本的形式明确规定导师从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到注重研究生人文关怀等七个方面的职责。概括来讲,研究生导师职责同样体现在学术、情感、职业三个方面[48]:

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与研究生的交流与沟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关注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各高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出台相应的导师职责规范及管理办法,要求导师承担其全面职责,成为研究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中国对研究生导师履行职责的要求经历了由单一到全面的变化过程,而这也正展现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综合前文关于“导师”概念、职责的比较分析,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情感、职业的全面支持是现阶段中国与英美国家对研究生导师要求的共同之处,而其区别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概念方面看,就研究生导师而言,英语世界常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如mentor、advisor、supervisor均可表示研究生导师,且其内涵亦可较为清楚地透露出不同词汇所实际指代的含义的差别;而中国仅使用研究生导师这一个词汇来表示。从职责方面看,在英语世界,其所使用的具体词汇能够较为清楚地透露出其所强调的研究生导师应着重提供的具体指导;而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担负对研究生进行全面指导的职责。与此同时,中国高校还有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有关教育工作者辅助导师为研究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汉语“导师”该如何履行三重职责?

根据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的“三维职责晶体”框架可知,英美国家的导师职责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微妙差别。当然,这并不排除即使在英美国家内部的一些语用环境中,也可能存在语汇混用或替换使用的情况。不过,通过细密的文献爬梳,廓清三个常用英文词汇的联系与差别,对于相关研究者精准地进行学术交流,进而深刻把握英美国家的导师制度及其与中国的差别,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根据官方的政策性倡导,研究生导师应为研究生提供包括学术、情感及职业在内的全面支持。然而,这一全面的职责观在导师履职的实际过程中,却未必能忠实地得到践行。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导师对自身的职责定位存在偏颇,指导研究生时存在“两个片面”。其一,研究生导师只提供学术指导而忽视情感与职业方面的支持,不能充分认识到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人来培养,意识不到研究生在学术上的表现常常与其在情感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困境息息相关。这实乃一种只顾其一、不及其余的片面履职观。其二,研究生导师过分看重研究生的项目产出,忽视研究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对研究生来说,“非项目,不科研,已成常态”[49]。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目前尚在变革中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如大学排名、学科评估、教师聘用、职称评审制度等)存在短视与偏狭不无关联。因此,导师在履职时,应避免把三种职责割裂开来。导师应该与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有关教育工作者形成合力,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情感和职业的全面指导。具体来讲,在学术方面,导师应关注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逐步养成,不应简单地以取得项目成果作为研究生指导的出发点;在情感方面,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加强对其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在职业方面,应帮助研究生做好职业规划,不仅关注其在学术职业方面的发展通路,也要为其从事非学术职业做好指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