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影中机枪扫射一倒就是一片,那时候的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1919勃朗宁气冷式重机枪 二战电影中机枪扫射一倒就是一片,那时候的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二战电影中机枪扫射一倒就是一片,那时候的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2023-09-08 1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非要找个量化对象的话,我们可以拿AK47做比较。

  AK47的威力是普遍得到认同的,AK47的枪口动能为2000焦左右。

  

  这种7.62mm中间威力子弹,100米可穿透6mm钢板,150mm的红砖墙壁,以及300mm的软土地面。(1张A4纸的长度就是297mm)

  然而,采用7.62x39mm M43弹的AK,威力给二战任何一支机枪提鞋都不配。

  

  左M43弹,中间7.62北约弹,右54R弹

  二战时期苏军机枪使用的7.62x54R全威力弹,动能可达到3500焦左右。

  用莫辛纳甘步枪发射该弹时,枪口动能为3500焦。

  用DP-28“大盘机”发射该弹时,枪口动能3303焦。

  用马克沁1910\30机枪发射时,枪口动能3289焦。

  

  它能保证1000米的有效射程,3000米对人员的杀伤力。后来的SVD狙击枪也使用了这种子弹,我们国家管它叫1953年式 7.62mm步机枪弹。

  AK的M43弹打人脑袋是拍黄瓜,54R子弹打人脑袋是拍气球。

  一句话,现代突击步枪子弹都是过去全威力弹药的截短弱化版,你说过去机枪威力有多大?

  

  盒子炮的手枪弹,AK的M43弹,54R全威力弹药

  二战期间的机枪不能一概而论。

  机枪可分为轻机枪、通用机枪、中型重机枪、大口径重机枪,在二战期间已经出现了完备的分类。

  实际上,二战时期的主流机枪就那么几款,我们可以大致列出来。

  

美国:

  勃朗宁1917水冷重机枪,勃朗宁M1919气冷重机枪,勃朗宁M2大口径重机枪,勃朗宁BAR轻机枪。

  

苏联:

  马克沁1910水冷重机枪,捷格加廖夫DP-28\DPM轻机枪,德什卡大口径重机枪,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DT坦克机枪。

  

德国:

  MG-34通用机枪,MG-42通用机枪,FG-42伞兵机枪,MG-08水冷重机枪。

  

英国:

  布伦轻机枪,维克斯水冷重机枪,BSA坦克机枪(捷克ZB-37)。

  

日本: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铳,96式轻机关铳,99式轻机关铳,大正三年式重机关铳,92式重机关铳。

  

中国:

  捷克式ZB-26轻机枪,捷克式ZB-37重机枪,民廿四式水冷重机枪(MG08),卅节式重机枪(勃朗宁1917)。

  其它还有很多,什么法国,意大利,芬兰,波兰,瑞典之类败太快的就不介绍了,较为冷门的也没放在上面。

  

  二战的这些机枪,特别是重机枪,大部分都传承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们都是堑壕战的防御武器。

  美国的勃朗宁1917,德国的MG-08,法国哈奇开斯,英国维克斯,俄国马克沁1910,这些机枪都是一战时期的明星装备,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像德国MG-08,这款水冷重机枪使用了与毛瑟枪一样的7.92mm枪弹,它们在索姆河绞肉机上创造了一天打死打伤6万英军的壮举,简直就是绞肉机的刀片。

  (索姆河那个事儿被人炒作过头,实际情况是英军首日伤亡57270,伤35493,死19240,除了机枪还有大炮。)

  

  MG-08属于马克沁机枪的变形,当年马克沁发明全自动机枪后,将技术卖给了德国人,经过改进便有了MG-08。

  俄国人瞅见好用,便也引进技术,又加上了自己小铁轮儿一样的索科洛夫枪架,便有了马克沁1910。

  马克沁又与维克斯合股,建立了“维克斯&马克沁武器联合公司”,改进了闭锁机构,生产出了英国维克斯重机枪。

  国民政府引进德国MG-08技术,又生产了民廿四式机枪。

  

  这些全都是马克沁的基因变种,甚至有的就是原血统马克沁。

  美国的勃朗宁机枪与马克沁机枪很像,但二者并没有什么联系,仅仅水冷套很像,连扳机都不一样。

  

  当时不少重机枪都走向了水冷向气冷的发展,不再追求一战那样的极限持续火力,而是追求减重,以配合部队的移动速度。

  

  如美国的勃朗宁1919机枪其实就是1917水冷的气冷改版。苏联也制造过几种马克沁的气冷,但不算成功,他们最成功的的是开发出了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日本因为走的是法国哈奇开斯的路子,所以一开始就没往水冷上踩,可那堆散热片比水冷套还夸张。

  

  捷克的ZB-37其实在二战时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款风冷重机枪,但不知为什么炒不起名声,站不住C位,活成了冷门的样子。

  

  所有的中型重机枪,都使用了与当时步兵同样的全威力弹药。如德国的7.92x57mm,英国的.303in,美国30-06,苏联的7.62x54R,咳…唯独日本搞得乱七八糟,单独出子弹线,陆海军还不一样。

  这些重机枪不适合移动,但很适合持续的发挥火力并守卫阵地,它们的特色是连续不断地泼洒弹雨,抵挡对方的大规模突击。

  

  仅从弹种上判断威力,因为使用了全威力弹,杀伤力无疑是过剩的,虽然做不到将人一枪打两截那么夸张,但扫断大树,打穿薄钢板,或者将人打成大洞筛子是毫无问题的。

  

  大口径机枪要凶猛得多,苏联的德什卡DShK-38和美国的M2是当年最著名的大口径重机枪,它们拥有12.7mm的口径,子弹药瓶大得出奇,一般用来进行连排级支援或者对付坚硬目标,甚至防空。

  

  大口径机枪能轻易洞穿半米厚的混凝土墙,普通的建筑砖墙在它们面前毫无抵御能力。被设计为航空机枪的大口径机枪能像撕纸一样撕碎合金骨架的飞机,弹药中的穿燃爆属性更是被射击对象的噩梦。

  

  实际上,美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设计M2重机枪的目的是为了打坦克,后来二战坦克大发展,“老干妈”当然是干不来这活儿了,但消灭个装甲车或轻型坦克毫无问题,某些中型坦克也未见能处处防御它们的轰击。

  直到今天M2机枪仍然是美军重要的装备,是其枪械类支援武器中最顶尖的级别。

  

  再说轻机枪,轻机枪在二战时期其实是个还算比较新的概念,这种武器一战后期才得到大发展。人们从傻乎乎成排冲的堑壕战中脱离,总结出步兵小队化运动突击的概念,由此出现了对轻机枪的需求。

  

  二战时期的轻机枪主角当然不再是一战那些麦德森机枪、邵沙机枪、刘易斯机枪、MG-08\15,此时已经是ZB-26、布伦、FG-42、BAR、DP-28的时代。

  

  大盘机

  英国人用的布伦是引进的捷克技术,日本人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已经骂名远扬,美国人用的仍然是一战尾声捣鼓出的勃朗宁1918(BAR)。

  

  实际上这些轻机枪也用的是通用子弹,与步枪、重机枪没啥区别。德国FG-42还被称为“伞兵步枪”,BAR其实也是自动步枪。

  

  这里又要批评日本的歪把子同学了,虽然与三八大盖的子弹外表是一毛一样的,但为了适应机件性能,改用了减装药子弹,每个日本兵屁股后面都得专门备一盒这种子弹。

  

  FG-42本来也该采用中间威力枪弹的,但空军属于戈林,他坚决要全威力弹药,于是重新设计的“伞兵步枪”只能当机枪用。

  当然,还是那句话,全威力弹药威力不是盖的,哪怕给根烧火棍子当发射器,它们也能一枪致残,让人失去抢救的希望。

  

  最后是通用机枪,德国的MG-34和MG-42在当时的蝎子屎独一份,被条约限制憋坏了的德国人制造出了这种轻机枪体积,重机枪性能,可以利用枪架在轻重之间反复横跳的装备。

  

  威力嘛,它们依然发射的是7.92x57mm的毛瑟尖弹,枪管尺寸,能量利用率也没有什么本质的颠覆,单纯讲威力,其实不会与MG08重机枪或者毛瑟98k有什么大的不同。

  

  非要说的话,短时间内德国通用机枪的火力更猛烈,一挺MG-08水冷的循环射速为600spm,MG-34能达到850spm,MG-42可达1200spm。

  所以战场上MG-08是火力是连续的有节奏的喷发,如索姆河那6万伤亡的英军,他们遭遇的是密集的交叉射击,拼死冲锋1整天,也让人割草了一整天。

  

  MG-42在战场上打出的则是一丛丛的密度火力团。为了避免枪管过热和弹药过度消耗,德军不允许枪手打频繁的短点和连射,所以多以扇面长点为主。如诺曼底登陆时的奥马哈海滩,美军的感觉是“德军机枪如阵雨一般”。弹雨短暂而密集,被打中的人身上瞬间就出现几个窟窿。

  

  实际上,我们不必过多质疑机枪的威力,现代机枪并没有在本质上比二战的技术变化多少,人们主要在结构加工、材料学和弹种、人机功效上下功夫。

  

  甚至今天的小口径班机,如FN米尼米之类可能还走了弯路,5.56mm弹对软目标杀伤力不错,但倾彻力则不好说,遇到特定情况反而不如7.62NATO(北约标准弹)有效。

  

  伊拉克治安战时美军就已经吐槽过相关问题,声称M249无法快速干掉冲卡的汽车,于是美军临时加换了不少采用7.62x51mm弹的M240通用机枪,有效遏制了问题。

  当然,二者的战术级别不一样,其实不应该拿来相提并论。

  

  总而言之,二战时期的机枪性能并不差,它们已经是经历大战考验的,威力强大的杀戮利器。它们中有些仍纵横在今天的战场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