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行业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unarcon美瞳古埃及棕 消费品行业报告

消费品行业报告

2023-04-03 09: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IPE:蓝天之路——十年巨变2030展望(2022)(51页).pdf

12编制单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公益环境研究机构。2006 年机构成立并发布蔚蓝地图数据库(),2014 年上线“蔚蓝地图”APP。成立以来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助力环境知情和社会监督,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和发展,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指导单位: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是由全国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单位和环境新闻工作者自愿组成的非政府组织,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亚太环境新闻工作者论坛的成员。其上级主管部门是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记协的宗旨是:团结全国环境新闻工作者,推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展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和环境新闻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技术支持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团队由 5 名教师、7 名在读博士生、10 名在读硕士生、5 名留学生研究生组成。团队致力于研究准确定量暴露剂量并识别环境暴露来源,以此更有针对性的防范暴露风险,改善人体健康。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及暴露参数、暴露测量和暴露来源解析方法、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环境管理及应用。支持单位:能源基金会(EF)能源基金会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注册的专业性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于 1999 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致力于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依法登记设立代表机构,由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登记证书,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基金会的愿景是通过推进可持续能源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和气候安全。使命是通过推动能源转型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中国和世界完成气候中和,达到世界领先标准的空气质量,落实人人享有用能权利,实现绿色经济增长。能源基金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专业基金会,作为再捐资者、协调推进者和战略建议者,高效推进使命的达成。十年报告期给予大气污染治理公众参与以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的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中国环境记协、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部门。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保基金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等机构。十年报告期依法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并积极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的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十年报告期合作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的绿色江南、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环友科技、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空气侠、上海青悦环保、芜湖生态中心、青赣环境、绿行太行、青岛清源、绿行齐鲁、绿满江淮、北京一目了然、天津绿领、绿色潇湘、行澈环保、沧浪绿道、绿氧、绿色秦巴、朝露环保、福建绿家园、南京绿石、绿色昆明、自然大学、绿色汉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合作伙伴机构。感谢十年报告期关注环境信息并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和绿色投融资的中外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年报告期给予大气污染治理多元参与以持续关注和深入报道的全国各主要新闻媒体。十年报告期中曾经给予 IPE 资金支持的阿拉善 SEE 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阿拉善 SEE 华北项目中心、阿拉善SEE 珠江项目中心。致谢:致谢:致谢:致谢:致谢:特别致谢:本文内容及意见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其他方的任何观点或立场。本报告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撰写,研究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本报告不能作为 IPE 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IPE 将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及实际情况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并尽可能及时发布。IPE 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用发布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 IPE,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减或修改。本报告之声明及其修改权、更新权、最终解释权均归 IPE 所有。编写组成员:马军、阮清鸳、代晓娟、王晶晶、丁杉杉、马莹莹、祝莉、徐昕、朱紫琦、陈奇峰设计及可视化:陈双丽、郭华鑫数据分析:何方辉免责声明34一、蓝天之路进展分析1.构建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并实时公开监测数据1.1 三年建成全国城市空气监测网络1.2 生态环境部门定期统计并公开排名1.3 监测数据公开并得到广泛应用2.建立重污染预警系统,推进区域应急减排3.推动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助力精准识别污染源3.1 实现全球首次企业在线监测大规模实时公开3.2 PITI 指数见证中国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步3.3 中央环保督察主动曝光大气污染源4.调动多方力量,抓住重点推进分步减排4.1 实时公开激发企业减排4.2 调动市场力量推动污染减排4.3 散煤治理在重点地区取得进展目录前言 5 7二、十年大气环境治理进展举世瞩目1.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1.1 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下降,退出“十四五”约束性指标1.2 氮氧化物总量大幅削减1.3 颗粒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2.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2.1 重点区域 PM2.5浓度大幅下降2.2 二氧化硫浓度全国全面达标2.3 氮氧化物浓度持续下降3.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显著下降 4.公众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增加 5.大气污染治理成就举世瞩目 29三、蓝天之路-2030 展望1.完善监测和发布,并适时提升空气质量标准1.1 协同治理需要完善监测网络和信息公开1.2 对标 WHO 指导值,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做好精准预报和精细化健康防护提示2.1 关注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和环境健康带来的影响2.2 须大力加强臭氧污染的健康防护提示2.3 PM2.5的预报、预警和健康风险提示须更加精细化2.4 基于中国监测数据发布精细化、动态的空气健康风险指数(AQHI)3.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两个维度识别源头3.1 全面落实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披露3.2 推动大气移动源开展智慧监测及信息披露3.3 散煤治理转向低碳化4.实现多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4.1 加强源头防控,推动能源转型4.2 落实工业领域低碳转型对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措施4.3 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的绿色交通发展4.4 加快民用散煤替代和农村地区建筑能效提升4.5 赋能多元参与,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52结语 95参考资料 96781011121617212324242728313131323333373738394853535557575862636567778283848489909156 1https:/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持续开展大规模污染防治,成功实现了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作为长期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十年来借助大数据和环境信息技术,开发运营环境公益数据库和蔚蓝地图 APP,与合作伙伴机构和社会各界用户共同见证了大气污染治理艰难而又令人振奋的历程。回想十年前,历经近 30 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许多中国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北京、南京、上海、广州一个个我们引以为傲的大都市,纷纷陷入灰霾。公众的直观感受到的是蓝天常常成为奢望,而环保部门 2009 年开展的试点监测也显示,天津全年灰霾天数 51 天,深圳为 115 天,重庆为 133 天,上海为 134 天,苏州为 169 天,南京竟达 211 天。空气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伴生物,许多西方国家也曾经历这样的阶段。历史上出现过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等载入世界环保史的大气污染事件,均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影响。而西方国家的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也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鉴于灰霾污染具有复合型、区域性的特点,治理任务复杂而艰巨,不能一蹴而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 2012 年提出了一个通过信息公开推动各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设想,大致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对空气质量进行充分的监测和发布;第二步,要对公众做出相应的健康提示,同时倡导公众参与应急减排;第三步,要识别并公开污染物的排放源;第四步,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通过多元参与实施污染减排。回顾 2013 年以来的治理进程,我们看到,中国首先用三年时间,构建起一个全国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发布 PM2.5等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报和预警能力,同时完善对公众的警示倡导,以保障公众知情、保护市民健康;回应社会公众的蓝天诉求,中央政府发布“大气十条”,以识别主要污染源并加强监管入手,以企业监管信息公开为先导,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分步对燃煤、工业、交通、扬尘和散煤污染源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治理。前言十年间,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2015 年 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时,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 73 个,占比 21.6%;2021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达到 218 个,占比 64.3%。2022 年一到八月,曾经的灰霾污染中心京津冀的 PM2.5累计均值历史性地达到二级标准。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所讲3,我国已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而国际社会也普遍对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成就予以了高度评价。在中国环境记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中,网友通过蔚蓝地图 APP 分享带有空气质量水印的照片超过 150 万张,从民众的视角,反映出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和乡镇,蓝天正在一步步从奢望变成常态,彰显出公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大幅提升。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要基本消除重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推动更多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时扭转多地夏季臭氧污染的多发态势;另一方面,多数城市的稳定达标,也为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一步升级来引导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创造了条件。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是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战略决策。随着“1 N”政策体系的逐步确立,自“十四五”开始,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以降碳为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时期,空气质量有望在“双碳”进程中得到更大改善。凡所过往,皆是序章。今天的中国已经踏上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新征程,一张崭新的蓝天路线图正在铺展。期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形成更多合力,借鉴十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充分监测和发布为基础,借助双碳行动为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提供的巨大动力,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确保在2030前实现高质量碳达峰的同时,实现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推动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同时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3http:/suo.nz/1ThoVS图 1 全国 PM2.5年平均浓度分布图78图 4 空气质量监测和发布快速扩展 空气质量信息及时、全面公开既可以降低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是多元参与环境治理的前提。为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人民大学法学院于 2009 到 2010 年共同开展了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的研究。2011 年 1 月发布的首期 AQTI指数报告,首先识别了具有显著健康影响风险的 PM2.5和臭氧等污染物尚未纳入监测发布的缺陷,进而通过对 20 个大陆城市和纽约、巴黎等 10 个城市的指数评价,识别差距和最佳实践,建议我国构建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并充分公开。2011 年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的长时间雾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就在同年 11 月,国务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做出了开启 PM2.5等污染物监测和发布的重要决定。原环境保护部迅速行动,于 2012 年 2 月 29 日发布修订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 PM2.5、臭氧等六项主要污染物纳入监测和发布范围。图 3 AQTI 报告及建议 4柴发合: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蓝天之路进展分析一中国大气污染的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长期引领大气污染治理研究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将这一 50 年的历程总结为四个阶段4:即消烟除尘,构建大气环境容量理论(19721990 年)、分区管控,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19912000 年)、总量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见顶下降(20012010 年)、攻坚克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12020 年)。在这四个阶段中,攻坚克难,打赢蓝天保卫战无疑是重视程度最高、投入力量最大、社会参与度最高、成效也最为显著的一个。也是在第四个阶段,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开发、运行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的过程中,基于对大气污染机理以及治理机制的研究,于 2012 年提出了一个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蓝天路线图构想。蓝天路线图大致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对空气污染进行充分的监测和发布;第二步,要对公众做出相应的健康提示,同时倡导公众参与应急减排;第三步,要识别并公开污染物的排放源;第四步,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通过多元参与实施污染源减排。图 2 蓝天路线图 1.构建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并实时公开监测数据关于实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提出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全国分三步按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逐点实时发布监测结果。2013 年 1 月1 日,全国 74 个城市正式开始发布 PM2.5等六项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2014 年,发布城市数量达到 190 个;到2015 年,覆盖 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 个点位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成,且全部具备 PM2.5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并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向社会公开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逐时监测结果。进入“十四五”,前述点位拓展到 1734 个。2012第一阶段实施范围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涉 74 个城市 496 个监测点2013第二阶段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模范城市涉 116 个城市 449 个监测点位2015第三阶段除第一、二阶段已实施城市以外的所有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涉 177 城市 552 个监测点位1.1 三年建成全国城市空气监测网络9102013 年 1 月1日起,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正式运行5。首批 74 个城市开始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 PM2.5等项基本指标的实时监测结果和 AQI 指数等信息,公众可通过互联网实时查询。此外,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空气质量实时报、日报的发布,并明确周期性评价技术规范。2013 年,原环境保护部开始定期发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月报信息,包括 6 项污染物月度统计结果、综合指数以及排名结果。先是发布 74 个城市信息,后扩展至 168 个城市。2017 年,为了强化公众监督,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原环境保护部印发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程度相对较大的前 10 个城市名单和恶化程度相对较大的前 10 个城市名单,对排名靠后的城市进行约谈问责;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也对辖区内城市空气质量情况进行排名并纳入考核目标,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5我国统一发布 PM2.5监测信息 公众可实时查询,新华社,2013/1/1.自“十三五”开始,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据 2015 年 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要求,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当前,中国已建成以城市固定站为主,结合超级站、组分站、微型站、走航车监测、遥感监测以及无人机航测的大气综合立体观测网络。河北、西安、济南等地率先向社会开放乡镇点位、微站环境监测数据,济南、西安还开放了道路环境监测数据。蔚蓝地图数据统计显示,2022 年通过网络公开渠道可获得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点位为 9647 个,较之 2015 年的 1515个上涨 536.8%。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点1515个2022年空气质量监测点9647个1.2 生态环境部门定期统计并公开排名图 5 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分布图1112回想 2011 年前后,当时雾霾频繁发生,甚至到了飞机多日难以起降的程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更没有空气质量信息的逐小时发布,政府部门难以有效做出解读,更难以有针对性的应对;而公众难以辨别到底是自然的大雾,还是空气污染,不但因此导致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担忧,甚至对社会利益方之间构建信任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全国各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日趋全面、及时地公开,社会各界得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监测数据基础上开发各类产品,尤其是结合地图的可视化产品,方便公众实时了解环境空气质量,安排出行,从而规避风险,保护健康。图 8 蔚蓝地图部分空气产品 2.建立重污染预警系统,推进区域应急减排回顾十年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和四川盆地等地雾霾频发。2013 年 1 月,74 个重点城市开始了 PM2.5的监测和发布。就在当月,中东部多地接连出现 17 天雾霾天气过程,74 个城市共发生 677 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北京 1 月的 PM2.5累计均值高达 160 ug/m3;2013 年 12 月1-9 日的灰霾天气过程,造成 74 个城市发生 271 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首要污染物同样以 PM2.5为主6。在此之前,2011 年和 2012 年频发的雾霾天气,已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很多中小学生的父母,担心孩子健康因空气污染受到影响,但苦于没有监测数据,教育系统难以做出有效应对。特别是每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但作为长期延续的传统,中小学校体育课照例会安排长跑锻炼。在高浓度颗粒物状态进行高强度运动,中小学生受到暴露伤害的风险大幅增加。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专家秦强表示,“雾霾对孩子的危害比成人更大!从生理结构而言,孩子没有鼻毛,防御能力弱,雾霾更容易侵入;孩子的个头比成人小,离地面更近,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物;另外,相同体积的颗粒物进入孩子身体,扩散开产生的危害比进入成人身体更大。”8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新日也指出,多年的临床数据表明,孩子们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都与雾霾天气有着密切关系。“雾霾中影响健康的有害成分主要是直径小于10 微米的气溶胶粒子,这些微小颗粒还容易负载病毒,到处传播。雾霾中的 PM2.5颗粒更是会诱发气道的高过敏反应,同时对呼吸系统的黏膜造成损害,致使黏膜排毒能力下降。而孩子的鼻毛尚未发育完全,没有鼻毛的过滤屏障,直通的气道又让气流畅通无阻,因此孩子们对雾霾天气更敏感”9。2012 年 3 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环发 2012 33 号),提出“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2013 年 1 月12日,因连日雾霾笼罩,北京市教委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北京市部分区、县学校停止学生户外锻炼活动,体育课安排在室内。要求暂不处于极重污染区域区县教委密切关注市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按照空气质量指数级别通知学校减少或停止学生户外锻炼活动。6哪些城市最应该“向污染宣战”?澎湃新闻,2014-06-05,https:/有关部门称不影响-搜狐新闻()8雾霾天体育课怎么上?光明日报,2014 年 02 月 26 日 06 版,https:/年 02 月 26 日 06 版,https:/9 兰州空气中度污染长跑新闻截图7图 10 北京严重空气污染区域停止中小学生户外锻炼10图 7“济南环境”APP 微站、道路空气图 6 石家庄市乡镇站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截图时间:2022/7/22)1.3 监测数据公开并得到广泛应用13142013 年 10 月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表示将依据空气重污染预警级别,减少或停止中小学生户外运动。新闻媒体的集中报道,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健康防护的特别关注,推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建立重污染预警机制。而重污染天气中难以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群,也得到了防护。2013年1月30日,公安部发文表示,允许在空气严重污染时,各地对一线执勤民警根据情况采取调整勤务安排、改进执勤方式以及戴口罩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图 1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截图)图 12 杭州部分学校停止室外活动新闻截图11图 13 交警试行佩戴口罩上岗执行消息截图过去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过多次大面积区域性空气重污染过程,涉及数十个城市。在重污染天气过程,涉及的省区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部署安排,按照预测预报情况及时发布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实施区域联动,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强度,降低了重污染天气污染物浓度峰值,有效地保护了公众的身体健康。以河北为例,2021 年 3 月 3 日起,河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中至重度污染天气过程,而后全省 11 个设区市,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先后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根据“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评估系统”评估结果,3 日-14日,河北省 PM2.5监测浓度较预测值有明显降低,改善率为 8.1%,其中,邯郸、衡水、保定、沧州、廊坊市 PM2.5平均浓度改善率较高,在 10%以上;各设区市重污染天数累计亦明显低于预报结果,重污染应急“削峰降速”取得较好成效12。11来源:钱江晚报()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系统化建设起源于 2013 年。2013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大气十条”,要求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并提出“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到 2014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 2015 年底前完成”。在后续的环境治理过程中,地方根据应急管控需求,多次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预案的不断升级迭代中,应急响应精细程度、精准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坚持提前预警,在污染累积之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实现“污染削峰”的目标。图 14 生态环境部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12我省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削峰降速”效果明显,河北生态环境发布,2021-03-181516对重污染天气过程能提前预报、准确预报,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基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中心,目前已建成国家-区域-省-市 4 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对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形势预报从 7 天扩展到 10 天,对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达 100%,对污染程度预报准确率平均接近80。通过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系统,以及总站 APP“空气质量发布”,可以实时掌握全国 333 个城市 5日内逐日空气质量预报信息。13“十四五”期间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将增至近 1800 个,新华社,2020-01-11图 15 蔚蓝地图“预警”地图2013 年 1 月起,中国在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方面迈出历史性步伐,让公众有机会了解污染状况,进行自我防护。但如果停留在这里,我们的城市将长期陷入被动应急,市民们将长期与防尘口罩为伴。灰霾中公众的焦虑依旧,因为蓝天依然遥不可及。14京津冀地区 PM2.5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贺克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15数据来源京津冀地区 PM2.5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贺克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https:/www.efchina.org/Attachments/Activity/restoringbluesky-cn/Hekebin-zh16数据来源京津冀地区 PM2.5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贺克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https:/www.efchina.org/Attachments/Activity/restoringbluesky-cn/Hekebin-zh17https:/19 京津冀一次 PM2.5排放部门分担率15图 20 京津冀二次 PM2.5排放部门分担率16所以我们决定从工业源入手,梳理区域排放的重点。基于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监管信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于 2007 年开始汇总大气污染源环境表现。2011 年起,在 行者黄成德、湘潭矛戈和 绿色江南方应君等一批环保伙伴的大力帮助之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开始了对重点污染源的定位调研,并撰写 蓝天路线图之大气污染源定位报告,为绘制排放源地图做准备。图 21 蓝天路线图之大气污染源定位报告17图 16 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图 17 河北省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图 18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空气质量预报 3.推动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助力精准识别污染源我们认为,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需要实现污染物大规模减排,而要减排,首先要识别污染的源头,并借鉴成功经验,将污染源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因此,必须从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的公开,延伸到污染源信息的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 京津冀地区 PM2.5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14报告中表示,“形成该地区 PM2.5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排放主要由工业源贡献”。1718PM2.5的监测和发布,对保障公众知情、保护市民健康,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充分的信息公开,有效凝聚了社会共识。随着“大气十条”的发布,中国开启了大规模的大气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社会广泛参与。为此,2013 年 3 月 28 日,IPE 和 SEE 联合了 26 家环保和社会组织,共同发出了 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倡议。这份倡议的核心,是希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能够实时发布。当时中国在线监测的开展已超过十年,大批企业的实时数据可以在各地环保局的内网看到。我们认为这些宝贵数据应该向社会公开,让公众参与监督,给生态环境部门以协助和支撑,共同推动企业环境守法。图 22 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倡议 的提出及推动图 23 NGO 与企业家联合推动取得重大进展图 24 关于印发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经过民间积极的建言,以及两会的提案,政府部门做出积极回应。下图记录了多方积极建言和环境主管部门快速推进,共同促进重点监控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公开的历程。2013 年 7 月 30 日,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及纳入各地年度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自 2014 年起开展自行监测并披露环境信息。办法发布后,陆续有山东、浙江、福建、安徽、江苏、上海、江西、内蒙古等省区市的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平台开始试运行。到 2014 年,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已覆盖全国除西藏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由此中国在全球开创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大规模实时公开的先河。而后修订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均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也要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排污许可管理条例21亦明确“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如实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企业环境信息自行披露,随着环境法制建设与完善,逐步系统化。山东、浙江、河北等地区,基于自身管理诉求,也基于社会公众关注,不断完善辖区重点监管污染源信息披露系统,形成了良好的污染源环境信息披露实践。山东平台整合省控及以上重点监管企业,通过平台公开自动监测数据。平台以地图形式呈现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分布,并通过曲线,柱状图等形式呈现逐小时监测数据,以及日均统计结果,其中超标数据和达标数据分别以红色、绿色区分标识,便利公众解读和应用。图 25 山东省省控及以上重点监管企业自动监控数据发布平台18 https:/20https:/21https:/实现全球首次企业在线监测大规模实时公开1920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整合涉及废水、废气、VOC 排放的重点企业环境信息,通过平台向社会公开自动监测数据,同时提供数据模式、图示模式,对无效数据,超标数据,达标数据,修约数据进行颜色标注区别,便于社会监督。图 26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河北省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中,开放公众用户登录模式,为公众实时监督辖区内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污行为提供了便利。图 27 河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为推动公众理解污染源排放数据实时公开的意义,2016 年,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CEEC)、团中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新华电视(CNC)、阿拉善 SEE 公益机构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共同创意拍摄的“万众参与 找回蔚蓝”系列公益广告和宣传海报,分别于“65”环境日、及冬季雾霾严重期间在社会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了两轮传播。通过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等全国多地高铁站、北京 16000 辆公交车 30000 块屏幕、4000 家单位 8000 台楼宇电视、世贸天阶、来福士广场等 7 块户外大屏、北京地铁 2 号线全线站台导向屏播出,以及新华电视,新华网、中青网、爱奇艺、优酷、腾讯等网络媒体及“微言环保”、“环境友好使者”、共青团微博、微信矩阵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播放,累计播放时长超过 400 万分钟,受众达到 96341 万人次。图 28 治理雾霾让每个烟囱都公开系列公益广告截至 2022 年 7 月,通过网络公开渠道可以获取到全国近 6 万家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是 2014 年的近 10 倍。图 29 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企业量2122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公开,为中国污染源信息公开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公开只是污染源信息公开一个部分,要有效识别源头、赋能多元参与,还需要更加全面的环境信息公开。2007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2。随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3,拉开了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化的序幕。历经数年修订于2015年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4(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史无前例地专章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明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公开职责,及重点排污单位信息披露职责,更是为中国环境信息公开法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为明确环境信息公开元年我国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基准线,记录和见证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每一步,也为识别和推广地方良好实践,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研发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并于2009 年 6月发布第一期评估结果。到 2019 年,两家机构共计开展并发布了十期评价结果。图 30 十期 PITI 报告图 32 蔚蓝地图污染源环境执法数据年度变化 由上图可知,2015 年以来,污染源监管信息的公开力度不断加强。纵观中国环境治理进程,污染源监管信息、污染源自行监测信息披露对于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多元共治模式至关重要。当前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趋向常态化,环境信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公认的原则;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履行信息披露职责和义务,自证清白也成为主流趋势。早期,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污染源监管信息相当有限。首期 PITI 评价的基础,是 2008 年公布的 24345 条环境监管记录。2015 年新环保法实施,PITI 评价的基础数据达到了 55019条;2016 年中央环保督察开始铺开,数据跃升到 69355 条;2017 年进一步增长到 162548 条;2018 年再上台阶,达到 324956 条。特别是,2016 年 5 月,为彻底解决新环保法实施前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生态环境部发布 关于进一步做好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部署排查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要求公开排查信息,清理结果。根据蔚蓝地图统计,全国 31 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均发布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名单,共涉及 62 万余个项目。图 31 各省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数量分布图22https:/fg/fl/201404/t20140401_444481.html3.2 PITI 指数见证中国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步单位:万2324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中国基于自身国情和政体建立的创新机制,其创建也和应对大气污染密切相关。频繁、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016 年开始,中国开启中央环保督察,不但督企,更是督政,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仅在中央环保督察的第一阶段,截至 2018 年 10 月,督察组基本办结所受理的 37640 件群众举报基本办结,共责令整改 28407 家,立案处罚 7375 家,罚款 7.1 亿元;立案侦查 543 件,行政和刑事拘留 610 人;约谈 3695 人,问责6219人25。中央环保督察主动曝光督察案例,赢得社会对环保督察的支持,也带动各地更多公开督察整改信息,促进公众知情参与。蔚蓝地图数据库在 2018 年收录的环境违规监管记录数量也大幅增加,总量于 2018 年 10 月突破 120 万。分析蔚蓝地图所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发现相当一批被确认存在超标违规等问题的企业,此前也受到社区公众反复投诉举报,但却从来没有过任何不良环境记录。由此可以看到,中央环保督察确实刺破了一些地方的保护伞,通过督政强化了督企,也有力促进了大气污染源识别。25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工作启动 已问责 6219 人,新华社,2018-10-16为解决以 PM2.5污染为特征的区域性突出大气环境问题,2013 年 9 月出台的“大气十条”,提出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等十大措施。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是环境信息的充分透明、公开。中国在全球首次实现污染源在线数据大规模实时公开,这一创举激发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强化了环境监管和执法,有力推动了工业污染减排。“微举报”推动大批超标企业做出整改和披露2013 年 10 月后,当多个省级平台先后试发布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时,我们看到公众有效使用这些信息还存在障碍:首先是这么多分散的网站不容易查找,其次是不了解哪些企业和自己相关,再次是公众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标准缺乏了解,面对逐小时变动的排放数值无从入手。我们认为需要利用当时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让公众能够便捷获取身边企业的监测数据。为此 IPE 着手研发手机应用,并于2014 年 3月上线了污染地图(蔚蓝地图 APP的前身),集成各平台公开发布的在线监测数据,每个用户打开手机应用,都能够便捷查询周边污染源排放状况。更重要的是,为便于公众理解,IPE 对企业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处理:超标数据标注为红色,达标数据标注为蓝色。图 33 蔚蓝地图 4.调动多方力量,抓住重点推进分步减排3.3 中央环保督察主动曝光大气污染源4.1 实时公开激发企业减排图片来源:绿色江南2526蔚蓝地图 APP 还将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联系起来,公众不但可以便捷获取相关环境信息,而且可以一键转发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这一功能便利了社会监督,很多环保组织伙伴和蔚蓝网友在分享信息时,还创造性地给当地的环保官微,形成“微举报”。基于数据的“微举报”社会监督模式,让公众、环保组织与地方环保部门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推动排污企业形成了良性互动。例如,山东一家大型的上市钢企,2014 年在线监测数据显示,污染物常常连续超标,有时甚至超标十倍以上。IPE 联络排污企业未能得到有效回应,但是,经过当地居民和绿行齐鲁等环保组织伙伴多次“微举报”,最终促成当地环境部门要求该企业关停落后产能。仅仅三台竖炉关停就减排二氧化硫 2615 吨,氮氧化物 196 吨,粉尘 405 吨。图 34“微举报”及监管部门回应截图在线监测数据成为执法监管尤其是按日计罚的重要依据 自1991 年中国开始探索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以来26,历经三十年发展,中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不断发展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也不断发展。2005 年 9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曾提出“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但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突出,制约了数据应用,长期以来,投入巨资建设的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其信息只限于环保部门内部使用,甚至在地方环保局也只有特定部门掌握。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开,之后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的主体责任,中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及数据应用得到快速发展。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 提出,要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并再次明确“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环境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的依据。”根据蔚蓝地图数据分析,2015 年以来公开的按日连续处罚,尤其是污染物超标类的按日连续处罚案例中,自动监测数据因其数据连续性等特点,已经被采用为证据链之一。26三十年固定源烟气排放自动监控管理之变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2022 年 4 月27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1-04-0728信息来自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https:/36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按日连续处罚除此之外,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物联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中非现场监管执法的重要方式之一,用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27。在线监测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重要证据环境保护法提出“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途径。对于自然之友等致力于利用法律武器撬动污染问题解决的环保社会组织,公开可获取的连续的在线监测数据也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蔚蓝地图多年来为自然之友提供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案源筛选,以及诉讼证据准备。自然之友网站显示,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自然之友共提起 15 起涉及大气污染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图 37 自然之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入选江苏法院 2021 年十大典型案例28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是对自上而下的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整个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整体投资过万亿,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同时2016 年起开展的大规模中央环保督察使企业环境合规表现得到进一步提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也开始得到调整。截至2022年7月,在绿色江南、清源环保、芜湖生态中心、绿行齐鲁、青赣环境交流中心、绿行太行、空气侠、绿满江淮等环保机构,以及数百万蔚蓝网友的共同监督下,全国共计 5082 家重点排污企业,就其在线监测数据超标问题进行了公开回应说明,累计 9 千余次。图 35“微举报”行动进展27284.2.1 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和采购方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即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货物、零售和回收和处理废旧产品过程中,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早在 2007 年 IPE 即联合 20 家中国环保组织,共同发出“绿色选择倡议”,提出引入正向的市场压力,通过采购订单激励污染治理。2014 年起,IPE 连续 8 年开展绿色供应链 CITI 指数评价,并开发蔚蓝生态链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协助品牌提升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共同发起房地产绿色供应链行动的朗诗集团的副总裁谢远建在经验分享中提到,朗诗更已经利用蔚蓝地图数据库,持续对 181 家生产型供应链上游的合作伙伴开展环境表现追溯,并将环境合规要求纳入招标文件,要求供应商在投标之前完成筛查,朗诗还将带动供应链企业逐渐向上游供应商追溯;这项工作并没有增加他们的成本,反而帮助他们识别了上游哪些企业存在风险,在秋冬季限停产过程中,更好地维持供应链平稳高效运行。图 38 朗诗介绍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在命令与控制手段和社会监督之外,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等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也是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2017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提出,散煤使用是当前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薄弱环节,是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原因之一29。由于散煤通常是灰分、硫分含量高的劣质煤,燃烧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单位燃煤污染物排放量是电厂的10 倍以上,而且燃煤点数量多、分布广,大多为低空排放,难以监管,对环境质量影响显著,尤其是对环境中 SO2、PM2.5浓度的贡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曾表示,“京津冀地区,散煤燃烧对大气中 PM2.5的年均贡献约为 7.29.2 微克/立方米”30。2017 年 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2018 年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计划。过去几年,能源基金会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就散煤治理政策、技术路线、健康效益等方面展开积极的学术讨论与实践研究,推动社会机构参与散煤治理工作。在大气环境治理目标引导下,我国散煤综合治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小锅炉治理,小窑炉治理,民用散煤治理均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 2021 年 2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 2020 年底,2 26 城市和汾渭平原累计完成散煤替代 2500 万户左右,相当于减少散烧煤五六千万吨;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今年 7月“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3.6%,替代散煤 1.5 亿吨以上31。散煤治理的阶段性胜利,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29https:/绿色金融在绿色金融方向,随着央行、银保监会、生态环境部和证监会等部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蔚蓝地图数据通过不同方式签约服务于十多家金融机构。作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以及工信部主导的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金融专委会的创始会员,IPE回应银行金融机构的需求,基于蔚蓝地图大数据,开发了企业环境绩效动态评价工具。这一工具已开始得到中外金融机构的使用。2020 年 3 月以来,IPE 和邮储银行开展环境绩效管理全国范围(33 家分行)深度合作,将环境数据产品接入邮储“金睛”系统,对数以万计的贷款企业开展大数据化贷前、贷中和贷后全流程的环境风险跟踪管理,突破了目前绿色信贷中以贷前是否出现环境违规为单一标准的做法,关注企业实际的环境风险,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推动企业实时追踪自身的环境表现,披露环境合规情况及节能减排数据,激励企业持续地改善环境表现、提升环境绩效。截至 2021 年 8 月底,邮储银行已经推动 322 家企业向社会公开披露针对过往环境违规问题的整改措施及环境合规现状,或节能减排数据,提升环境表现。近期多家其他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借助蔚蓝地图数据和环境绩效修复流程,推动贷款企业做出改善。图 39 蔚蓝数据深度融入邮储银行“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4.2 调动市场力量推动污染减排4.3 散煤治理在重点地区取得进展2930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致使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大气环境治理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的演变而不断深化,从开始的消除烟尘污染,到酸雨治理,到近十年的细颗粒物治理。为解决以PM2.5污染为特征的区域性突出大气环境问题,2013 年 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十条”计划。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17年,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比 2013 年分别下降 39.6%、34.3%、27.7%,北京市 PM2.5平均浓度从 2013 年的 89.5 ug/m3降至 58 ug/m3,“大气十条”空气质量阶段性改善目标全面且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机制基本形成,创造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中国模式。2018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显降低 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2020 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优良天 数比例提高到87%,PM2.5未达标城市占比 37.1%,较之 2015 年的 77.5%显著下降;2020 年全国 337 个城市累计发生严重污染 345天,重度污染 1152 天,较 2016 年严重污染 784 天,重度污染 2464 天,重污染天气大幅下降。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效。图 40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情况十年大气环境治理进展举世瞩目二3132“十一五”以来,二氧化硫纳入总量控制后,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尤其是“十三五”以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削减,排放总量从2006年最高值2588万吨下降到2020年度的318万吨,酸雨问题基本解决,二氧化硫浓度全国全面达标,退出“十四五”约束性指标。图 41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度变化(单位:万吨)自“十二五”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纳入约束性指标以来,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根据 2020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019.7 万吨,较 2011 年高峰值 2404.3 万吨下降 57.6%。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大,从 2010 年的 1729.7 万吨,降至 2020 年的 417.5 万吨,降幅 75.9%。当前,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仍居千万吨级高位,尤其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尤为突出,2020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显示,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 566.9 万吨,占总排放量 55.6%,超过工业排放源占比。图 42 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年度变化(单位:万吨)2020 年,全国颗粒物排放量为 611.4 万吨,较之 2014 年的峰值下降 64.9%。其中,工业源颗粒物排放量为 400.9 万吨,较2014 年下降 72.5%;移动源颗粒物排放量为 8.5 万吨,较 2014 年下降 85.2%,降幅最大。图 43 全国颗粒物排放量年度变化(单位:万吨)1.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1.1 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下降,退出“十四五”约束性指标1.2 氮氧化物总量大幅削减1.3 颗粒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3334细颗粒物 PM2.5是造成 2011 年前后灰霾污染的最主要污染物。2013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 74 个城市开始按照新修订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展监测,根据 201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74 个城市 PM2.5年均浓度范围为 26 160ug/m3,平均浓度为 72 ug/m3,达标城市比例仅达到 4.1%;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 106 ug/m3,所有城市均未达标;长三角区域 PM2.5平均浓度为 67 ug/m3,仅舟山达标;珠三角区域 PM2.5平均浓度为 47 ug/m3,所有城市均超标。2021 年全国 339 个城市 PM2.5平均浓度为 30 ug/m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PM2.5平均浓度 43 ug/m3、长三角 31 ug/m3、珠三角 21 ug/m3,PM2.5浓度较之新标准实施伊始显著下降。表 1 PM2.5浓度削减量大的前 25 个城市根据蔚蓝地图公开获取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2013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 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 114ug/m3,其中北京市 PM2.5年均浓度为 89.5u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 1.54 倍。2021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 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 43ug/m3,较 2013 年下降62%,其中北京 PM2.5年均浓度降至 33ug/m3,较 2013 年下降 63%,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图 44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PM2.5浓度(单位:ug/m3)图 45 北京 PM2.5浓度(单位:ug/m3)2.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1 重点区域 PM2.5浓度大幅下降3536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3 年长三角区域 PM2.5平均浓度为 67 ug/m3,仅舟山达标。2021 年,长三角地区 PM2.5平均浓度降至 31 ug/m3,较 2013 年下降 54%。图 46 长三角地区 PM2.5浓度(单位:ug/m3)2013 年珠三角区域 PM2.5平均浓度为 47ug/m3,所有城市均超标。2018 年珠三角 PM2.5平均、均浓度降至 32ug/m3,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三大重点区域“退出”,2021 年珠三角区域 PM2.5平均浓度进一步降至 21ug/m3,广东省 21个城市除揭阳外,均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值(25 ug/m3)。图 47 珠三角地区 PM2.5浓度(单位:ug/m3)根据蔚蓝地图公开获取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2013 年汾渭平原 PM2.5平均浓度达到 101ug/m3。汾渭平原区域包括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陕西省西安、宝鸡、渭南、咸阳、铜川等 11 个地市,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2015 年至 2017 年,汾渭平原 PM2.5、PM10、NO2、O3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优良天数比例下降,呈恶化趋势,引起社会关注。2018 年,汾渭平原纳入国家重点区域,成为蓝天保卫战主战场。2021 年汾渭平原 PM2.5平均浓度降至 42ug/m3,较 2013 年下降 58%。图 48 汾渭平原 PM2.5浓度(单位:ug/m3)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3738图 50 2021 年 339 个城市六项污染物个级别城市比例32322021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生态环境部,https:/年度我国 NO2平均浓度为 23g/m,较 2013 年下降47.7%。其中京津冀地区氮氧化物浓度从 2013 年度 51g/m 降至 31g/m;长三角地区从 2013年 42g/m 下降至 28g/m。图 51 全国氮氧化物平均浓度对比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2022 年 2 月发布的 中国的反污染之战 报告称33,中国空气治理努力为全球贡献了 3/4 大气污染物的减少,更有望延长本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以上海和北京为例,从 2013 年到 2020 年,北京的 PM2.5浓度从89.5g/m 降至 38g/m,意味着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因此延长 4.6 年;在上海,PM2.5从 50g/m 降至 28g/m,预期寿命将延长 2.2 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将比 2013 年延长 2 年。“在今天的北京,人们呼吸到的空气与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期的空气不可同日而语,这让当地居民过上了更加健康和长寿的生活。”所长迈克尔格林斯通教授说,“中国削减空气污染物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是史无前例的。”图 52 中国主要人口密集城市空气污染情况和预期寿命增幅3433http:/截图来源:中国赢得了污染 防治攻坚战吗?迈克尔 格林斯通,范晴,2020 年 7 月,https:/aqli.epic.uchicago.edu/wp-content/uploads/2021/02/China-Report_2020update.Mandarin.ChinaVersion.pdf35 https:/年,中国宣布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巨大驱动力。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公共卫生学院薛涛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自 2013 年大气十条初步实施后,中老年人群中医疗支出减少、抑郁风险降低和肺功能改善与大气 PM2.5浓度的下降显著相关35。如果中国在 2060 年完成低碳能源转型,并采取积极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全国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将达到 8g/m 左右,78%的人群 PM2.5年均暴露水平低于 10g/m 36。根据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 年度全国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9g/m,较 2013年下降 77.5%。339 个监测城市中 98.2%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达到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未出现以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二氧化硫浓度全国全面达标。图 49 全国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年度变化(单位:g/m)3.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显著下降2.2 二氧化硫浓度全国全面达标2.3 氮氧化物浓度持续下降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3940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成绩不但反映在数据上,更反映在每个人的眼中。2013年,北京市民邹毅偶然用拼图软件把两个月拍摄的照片拼在一起,发布后引发了强烈反响。图 53 一目了然(来源:邹毅)随后他开始了名为“北京 一目了然”的空气质量拍摄,不但坚持了9 年,而且建立了专门的环保机构,名字就叫一目了然(全称“北京一目了然公众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图 54 2013-2021 年北京一目了然(摄影 邹毅)2018年5月20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中国环境记协共同举办首期“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旨在让实景便捷结合数据,让网友通过晒出环保图片,参与蓝天保卫行动。4 年来,通过蔚蓝地图 APP,我们收集到带有空气水印的图片约 150 万张。公众晒出蓝天,也晒出污染,见证了全国数百个城市雾霾天气逐渐减少,蓝天逐渐增加。图 5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指尖上的环保 公益活动”蔚蓝日历 4.公众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增加4142在这其中,一批网友学习邹毅先生的模式,尝试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山东环保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于 2019 年 1 月倡议发起“山东一目了然”,组建了蔚蓝日历山东团队,聚集山东各城市环保志愿者,这些人,有退休环境干部,有在职环境工作者,有学校领导,有环保组织,有律师使得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各城市每天系统发布的城市。为了拍摄不间断,这些有心人还组成了AB 角搭档。夫妻搭档是枣庄的刘培杰,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出差后,便将晒图任务交给自己的爱人;父女搭档是潍坊的赵世庭,他是一名律师,也要经常出差,一旦离开潍坊,他就将拍摄任务交给女儿。正是由于AB 角的配合,保证了正常的拍摄不会间断。保定网友昶霓提到,晒图就像小时候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天空每一天的样子,不用想日记的内容写什么。图 56“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指尖上的环保 公益活动”蔚蓝日历通过公众的相机我们看到,在珠三角等曾经为灰霾困扰的重点地区,蓝天已基本成为常态。而中国的煤炭基地山西,也逐步显出了蓝天底色。4344在蔚蓝网友的镜头中,我们看到蓝天下,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美好。蔚蓝网友用一张张带有空气水印的图片,记录下他们经历的蓝天和污染,还有那些他们热爱着的城乡和亲人。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推进,他们的蔚蓝日历中,也越来越多的记录下蓝天下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让自己的城市环境一目了然的骄傲!4546在他们的蔚蓝日记中,记录下春天自南向北的脚步。他们记录下夏日的蓬勃的草木,和当地生生不息的人们。他们记录下金秋的阳光,照耀着辛勤劳作的收获。他们也记录下冬日冰雪带来的乐趣,和蓝天下北京冬奥点燃的运动激情。4748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渐渐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前期集中关注中国雾霾问题的外媒,纷纷刊载了中国城市重现蓝天的报道,联合国环境署和规划署等国际机构也对中国治污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图 57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成就国际报道截图 5.大气污染治理成就举世瞩目指尖上的环保之蔚蓝日历,是公众广泛参与的结晶。他们用 365 天日复一日的坚持,体现出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也要人人共建的理念,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4950图 58 哈里亚纳邦污染控制委员会在线监测平台3737http:/www.hspcbcems.nic.in/public 38 http:/jsac.jharkhand.gov.in/pollution/图 59 贾坎德邦污染控制委员会在线监测平台38近年来,印度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邦开始尝试利用在线监测数据,促进多方参与环境治理。2017 年,马哈拉施特拉邦污染控制委员会(MPCB)与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India)合作启动了“星级评定计划”(Star Rating Program)39,根据排放量对工业企业进行一星到五星评级(污染最少的为 5 星,污染最严重的为1 星),并将评级结果向公众公开40。图 60 星级评定计划(Star Rating Program)网站截图39 https:/mpcb.info/about-program/40https:/tcd.uchicago.edu/insight/maharashtra-star-rating-program-public-becomes-partners-in-tackling-air-pollution/在中国大规模实时公开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后,印度于 2014 年也开始要求企业安装在线装置。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CPCB)要求全国 17 个高污染行业污染治理设施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和废水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QMS)。2017 年 2 月22日,印度最高法院要求所有邦/直辖区政府制定“在线、实时、连续监测系统”的规定。2018 年,印度部分邦政府开始尝试在线监测数据公开。根据印度科学与环境中心(CSE)2021 年的研究,在所有 35 个一级行政区域中,有 19 个公开披露了在线监测数据。中国创举,多国借鉴5152同年,IPE也受邀参加印度国家转型研究所(NITI Aayog)和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India)举办的“大气和水污染:监管、减排和监测方面的创新”研讨会,并分享了中国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信息公开促进减排方面的良好实践。此外,越南自 2016 年起尝试推动污染设施废水、废气排放自动监测。2016 年,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MONRE)发布第 31/2016/TT-BTNMT 号通知41,规定所有工业园区需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对相关设施进行数据传输管理和控制。2017 年,MONRE 发布第 24/2017/TT-BTNMT 号通知42,规定了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数据传输和接收的要求。2022 年,越南政府进一步发布第 08/2022/ND-CP 号法令43,对 2020 年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44中若干条款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其中包括废水、废气和粉尘的环境监测要求。根据该法令,大型废水、废气排放设施安装连续自动监测将是强制性的,且监测结果需要在企业/园区网站或厂区门口的电子公告栏上进行公示。41 https:/vanbanphapluat.co/circular-31-2016-tt-btnmt-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ial-clustersservice-providers-trade-villages42 https:/vanbanphapluat.co/circular-24-2017-tt-btnmt-on-environmental-monitoring-techniques43 https:/vanbanphapluat.co/nghi-dinh-huong-dan-luat-bao-ve-moi-truong44 https:/vanbanphapluat.co/luat-bao-ve-moi-truong-sua-doi45 https:/年 9 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随着“1 N”政策体系逐步确立,自“十四五”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2021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46,提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并明确到2025 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7.5%,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如果说 2013 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环境保护工作更多是依靠污染防治作为驱动轮,带动前期高速扩张的碳排放走向稳定,那么“十四五”开始,我们走入了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轮驱动,“十五五”后,碳减排的驱动轮将会愈发重要,通过推进碳达峰带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实现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研究员提出了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创新思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清洁高效,低碳少污,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弄清大气污染来源成因,为科学治污提供坚实基础;清洁生产,全程控制,显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属地责任,联防联控,改善局地质量,降低区域间相互影响;智慧监控,数据归真,强化污染源监管。47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与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合作在 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题为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 2015-2060年 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的论文,首次定量揭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及重点区域 2015 年至 2060 年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路径,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48。该研究预计末端治理措施的减排潜力将于 2030 年基本耗尽,深度低碳能源转型措施将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空气质量达到 WHO 指导值的必经之路。46http:/目标值;十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大进展,使我们得以在今天,站在全新的高度,对通向2030的蓝天之路做出展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守护蓝天的历程仍然任重道远。具体表现在:蓝天之路-2030 展望三2017 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受邀与越南环境机构及环境主管部门就推动当地信息公开和多方参与污染治理展开交流。2020 年,IPE 发布报告 环境信息公开推进越南绿色工业未来45,对通过信息公开提升越南环境质量的潜力开展调研。2021年1月,IPE 受邀参加越南环境署(VEA)和荷兰可持续贸易行动计划组织(IDH)举办的“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技术研讨会”,并在会上重点介绍了蔚蓝地图自动监测数据可视化及多方利用环境数据参与污染治理的良好案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提出新阶段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减污降碳的蓝天路线图(2030)建议,旨在借鉴十年治理的成功经验,继续完善监测和信息发布,提升预警应急和健康提示能力,同时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两个维度确定并披露污染源,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更加广泛社会参与,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产业、能源、交通、民用等部门结构调整,促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保护公众健康福祉。图 61 蓝天之路 20305354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加速温室气体大幅减排,需构建新一代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科学技术体系49。图 62 构建新一代大气符合污染防治科学技术体系50很显然,要从行动上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协同、PM2.5与O3污染治理的协同、常规与非常规污染物治理的协同,首先必须能够精准感知。这就要求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密度、布控合理性和监测项目进一步优化,使监测数据能全面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当前中国环境空气监测,已建成以城市固定站为主,结合超级站、组分站、微型站、走航车监测、遥感监测以及无人机航测的大气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国控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已经全面、及时向社会公开,部分地区更进一步公开了乡镇,甚至微站监测数据,但依旧有地区,尤其是部分重点大气管控地区,未向社会全面城市固定站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蔚蓝地图研究的 2021年度 120 城市智慧环保指数评价结果 显示,120 个评价城市中,53%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布置未实现区县全覆盖,其中15%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区县覆盖率不足一半。监测项目方面,6 项常规污染物实时监测数据公开已成常态,但初步建立的大气 VOCs 监测网络中的监测数据,尤其是自动监测数据,尚未全面公开,通过公开渠道仅观察到山东济南、镇海已经向社会公开 VOCs 监测数据。根据科技日报消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宣布,NOAA 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 2022 年 5 月测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 421ppm(ppm 为百万分之一)的历史峰值,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以上,为数百万年以来最高值”,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时代的主要挑战之一,需要全球协力应对51。中国已经在构建温室气体监测网络。资料显示,从 2008 年起,中国陆续建成 16 个大气背景值监测站,部分站点已能够实时监测 CO2和 CH4,此外部分省份也开展了城市尺度温室气体试点监测52。温室气体监测网络科学建设,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也是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1.完善监测和发布,并适时提升空气质量标准1.1 协同治理需要完善监测网络和信息公开49郝吉明,中国防治空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行动,CCAPP2020 年度会议整理50郝吉明,中国防治空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行动,CCAPP2020 年度会议整理51 https:/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0143 号(资源环境类 006 号)提案答复的函,2021-08-24.https:/VOCs 自动监测的城市,及时向社会全面公开 VOCs 实时监测数据;已经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城市,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5556图 63 2021 年全国各城市 PM2.5年均浓度分布我国在制定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臭氧限值时,参照了 2005 年 WHO 空气质量指导值(AQGs)的第一阶段过渡目标值(IT-1),为每日最高 8 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 160g/m,该限值距离健康水平的空气质量指导值100g/m尚有差距。此外,WHO发布的 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基于长期臭氧浓度与总死亡率和呼吸道死亡率之间关联的健康影响证据,增设了臭氧浓度全年连续 6 个月日最大 8 小时平均浓度均值(简称臭氧浓度高峰季平均值,为 60g/m3)。1.2 对标 WHO 指导值,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WHO 2005 AQG 指导值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健康保护需要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以 PM2.5指标为例,在近期(2021 年)提标前,WHO 原来的年均浓度指导值是 10g/m3,同时规定了年均浓度过渡期 1、2、3 三个阶段的目标,分别为 35g/m3、25g/m3、15g/m3。2012 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时,基于当时细颗粒物造成严重灰霾的现实,我国 PM2.5年均浓度二级标准采用了 WHO 第一阶段过渡期目标值(35g/m3)。2013 年首批 74 城市开展 PM2.5监测,当时约 95.9%的城市不能达到 35 ug/m3标准,证明我国采用 WHO 第一阶段过渡期目标值是恰当的。而今经过多年治理,2021 年已有逾 70%城市的PM2.5能够达到 35 ug/m3标准,为空气质量提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2021 年 9 月,WHO 发布 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进一步将 PM2.5年均目标值由10g/m3调整为 5g/m3,凸显出加强 PM2.5污染防控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建议:适当提高我国 PM2.5浓度限值标准,为面向2030 年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提供目标引导;适时提高我国环境空气中臭氧每日最高 8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考虑增设臭氧高峰季浓度约束目标值和长期目标值,并增加建立区域或地方标准试点。图 64 2021 年度 168 重点城市 PM2.5年均浓度与 WHO 标准对比5758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 50 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两千年来前所未有之速度发生54。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赵亮高工和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课题组,合作研究了中国过去 42 年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时空变化,研究发现,1979 年以来,中国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迅速增加,从 1980 年代的 3679 人/年上升到 2010年代的 15500 人/年,并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死亡人数较多55。除了极端高温直接影响公众健康,气候变化导致山火增加,也会加剧空气污染。中央气象台 全球灾害性天气监测月报56显示,2022 年 7月,全球高温天气极为显著,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南部、美国西南部等地最高气温超过 40,英国多地气温超过历史极值,欧洲多国因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遭遇极端干旱危机,并引发山林大火。8 月,重庆市连续多日气温高达 40,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2022 年 9 月 7 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 2022 年世界气象组织空气质量与气候公报57,聚焦于野火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报告指出,预计本世纪热浪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及相关野火的增多可能会使空气质量恶化,损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将给数以亿计的人们带来额外的“气候惩罚”。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到 21世纪末,灾难性野火事件发生的概率在高排放情景下可能增加 40%至 60%;在低排放情景下可能增加 30%至 50%。报告揭示,2020 年和 2021 年的高温干燥条件加剧了北美洲西部和西伯利亚地区野火蔓延,致使有害健康的微小颗粒物(PM2.5)水平大幅上升。面对严峻形势,一方面需要大力减排,限制未来极端臭氧空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适应这一变化,也需要加强对极端高温和森林火险的预报预警能力,做好防灾减灾;同时加强对颗粒物、臭氧等污染物的健康防护提示,降低暴露风险,保护公众健康。53 https:/variation of mortality burden attributable to heatwaves in China,19792020,Huiqi Chen,Liang Zhao,Wei Dong,Liangliang Cheng,Wenjia Cai,Jun Yang,Junzhe Bao,Xin-Zhong Liang,Shakoor Hajat,Peng Gong e,Wannian Liang,Cunrui Huang,Science Bulletin 67(2022)56全球灾害性天气监测月报,中央气象台,http:/AIR QUALITY and CLIMATE BULLETIN-No.2,September 20222.1 关注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和环境健康带来的影响近年来,中央决策层多次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2022 年 7月 27 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53(环办法规 202217 号)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高温、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更频繁、更严重,公众健康也遭受着严重的威胁。此外,全国尚有 29.8%的城市 PM2.5平均浓度未能达标,而以 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 34.7%,仅次于PM2.5的 39.7%,已成为部分城市夏季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因而,进一步提升高温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以及 PM2.5和 O3的精准预报和预警能力,对于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意义重大。2.做好精准预报和精细化健康防护提示58https:/60A hybrid approach to estimating long-term and short-term exposure levels of ozone at the national scale in China using land use regression and Bayesian maximum entrop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臭氧污染会对公众健康带来较大风险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和蓝天保卫战的推进,重点地区曾经严重的PM2.5污染显著下降。但与此同时,另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却成为夏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学界对此做出这样的解读:与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NOx和烟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同,地表臭氧是由多种空气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因此环境变化对臭氧污染的影响会更难以预测。HEI 2019 年全球空气状况报告 指出,臭氧长期暴露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报告又指出,2017 年仅臭氧长期暴露就导致了全球 47.2 万人死于 COPD,其中中国占 38%(17.82万人)。近年来臭氧暴露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增长。1990 到2010 年,臭氧暴露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增长了4;而 2010到 2017 年,死亡人数则增长了约 1558。此外,臭氧短期暴露可导致哮喘恶化及造成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乔治华盛顿大学 Anenberg 教授的研究团队对臭氧短期暴露导致的疾病负担进行了评估,发现全球每年约有9002300 万哮喘急诊病例的产生可能是由臭氧短期暴露所致,甚至高于 PM2.5短期暴露带来的哮喘疾病负担(每年500-1000 万就诊)59。另外,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陈莉团队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组织对我国各省臭氧短期暴露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臭氧浓度下降带来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当臭氧日最大 8 小时平均浓度下降至 WHO 准则值 100 g/m3 时,2016 年可避免死亡人数约为 12 万(95%置信区间:6.7-16 万);当臭氧浓度下降至 70 g/m3 时,可避免死亡人数约为 16 万(95%置信区间:9.8-23 万),带来的健康效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60。部分地区臭氧污染呈现多发态势2022 年 7 月 21 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研究表明,我国 4 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和一次 PM2.5排放量已降至百万吨级,而臭氧污染前体物 NOx(氮氧化物)和 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仍然是千万吨级。二是气象条件总体偏不利。2022 年 4-6 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同比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气象条件接近 5 年最差水平,导致三大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显著上升,带动了全国臭氧污染反弹。2.2 须大力加强臭氧污染的健康防护提示5960图 65 2021 年 4 月、5 月、6 月与 2022 年 4 月、5 月、6 月臭氧浓度对照2015-2021 年间,全国重点区域臭氧污染问题出现进一步加重的趋势。2021 年,以 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 34.7%,仅次于以 PM2.5为首要污染物超标天数占比的 39.7%;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 6-8 月连续三个月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8 月还出现了所有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的情况。O3污染逐渐成为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限制因素。图 66 2015 和 2021 年重点区域 O3-8H-90per 浓度变化情况2021 年2022 年616261【专家解读】|对话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科学精准防治臭氧污染,中国环境报,2020 年 8 月国际经验表明臭氧污染常常更为难缠治理时间更长美国在臭氧污染控制的历程中走过了制定“整齐划一”的控制计划、进展缓慢,到实施区域协同、“科学配比”的减排措施,臭氧治理驶入正轨的曲折历程,前后耗时 30 余年。上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环保局(EPA)和美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同步诞生,其后 20 年,实施了诸多重大治理项目和污染控制计划,取得了一定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但在很多地区臭氧治理的进展却很缓慢,主要原因有:其一,实验、监测数据精确性不足;其二,没有对前体物 VOCs 和 NOx 的控制计划进行可靠的预评估造成方向性失误,排放清单显著低估了移动源的 VOCs 排放,并且忽视了天然源 VOCs 排放的作用;其三,区域传输影响使得处于下风向地区无法通过自身努力遏制臭氧污染。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臭氧污染是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因其“大气寿命较长、化学生成机制复杂、前体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活性差异大”,治理难度比 PM2.5更大,臭氧污染防治在欧美国家历经几十年历程,在我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治理过程61。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科学出行安排可以大幅降低暴露伤害晴朗的天空,风和日丽,但监测数据却显示臭氧为轻度以上污染天气。因此,臭氧被冠以“万里晴空下的隐形杀手”的“美称”。这是因为,臭氧污染对大气能见度影响不大,常人很难判断。当室外蓝天白云、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觉得当天的空气质量一定很好,但其实不然。当空气中臭氧浓度较低时,其颜色为无色气体。而当臭氧体积分数超过 15%时,其颜色就变成了浅蓝色。所以人们是无法从空气的颜色来判断是否存在臭氧污染的。虽然臭氧本身带有特殊的腥臭味,但与大气中的各种复杂气味综合后,就很难分辨了。臭氧污染更加隐蔽是蓝天下的污染不像PM2.5污染通过感官即可识别晴朗的天空,风和日丽,但监测数据却显示臭氧为轻度以上污染天气。因此,臭氧被冠以“万里晴空下的隐形杀手”的“美称”。这是因为,臭氧污染对大气能见度影响不大,常人很难判断。当室外蓝天白云、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觉得当天的空气质量一定很好,但其实不然。当空气中臭氧浓度较低时,其颜色为无色气体。而当臭氧体积分数超过 15%时,其颜色就变成了浅蓝色。所以人们是无法从空气的颜色来判断是否存在臭氧污染的。虽然臭氧本身带有特殊的腥臭味,但与大气中的各种复杂气味综合后,就很难分辨了。PM2.5仍是构成健康风险的主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朱彤发表的 PM2.5和 O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影响研究62数据显示,PM2.5暴露仍主导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2017 年全国因 PM2.5长期暴露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为 124 万;短期暴露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分别 3.1 万。图 67 重点区域 2016-2021 年以 PM2.5 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变化情况图 68 2016-2021 年间重点区域重度污染天气变化情况62北京大学,朱彤,PM2.5和 O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影响研究 趋势、挑战和机遇2.3 PM2.5的预报、预警和健康风险提示须更加精细化部分重点地区PM2.5为主的重污染天气仍待消除2016-2021 年间,我国重点区域以 PM2.5为主的重污染天气逐年减少,但尚未完全消除。2021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 城市)、汾渭平原、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以 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占比分别为3.06%、2.99%、0.26%、0.42%和 0.03%。重污染天气大幅下降,为通过预报做好防护提供有利条件除据蔚蓝地图统计数据,2021 年,全国重点区域累计发生重污染天气合计 512 天,较之 2016 年的 1605 个重污染天下降显著。重污染天气大幅下降,将有利于主管部门对仍普遍存在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气进行更精准的监测和预报,提示公众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暴露风险。6364通过以上信息,可以估算因环境污染物暴露所引起的不良健康反应的风险。相关环境空气健康风险测算系统,由能源基金会支持,方法论由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团队研究得出,涉及的技术及研究方法经环境健康领域专家多次论证。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健康影响和效益是评估协同治理路径的一个重要指标。排放源是协同起点,健康效益是协同终点63。未来,IPE 将加强与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的合作,结合最新暴露健康风险研究成果,针对各地所关注的人群进行空气质量健康指数产品的联合共创和持续升级。指导公众出行,保障公众健康。63 https:/2013 年以来,我国各城市根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原环境保护部等)每日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对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健康防护,增进公众福祉,需要形成能够更加精准反映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效应的暴露反应关系的指数,指导公众做好自身防护。西方国家更早遭遇空气污染影响,也由此更早对空气质量健康防护做出了探索。1983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首次提出环境空气健康风险指数(AQHI),并在全球多地陆续得到应用。2008 年,加拿大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联合在全球首次推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将人群流行病学观察到的多个污染物健康效应指数化并对社会公布。已有研究证实加拿大 AQHI 可良好地预测居民的健康水平。为确保 AQHI 结果能如实反应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并准确对当地公众的健康行为进行指引,有必要使用当地健康数据与大气污染数据建立联系,开发适用于当地的AQHI。2020年丽水发布 环境空气健康指数(AQHI)技术规定,该标准是由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空气质量指数基础上,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空气质量的指数评价,结合丽水生态优势及发展需求而制定,丽水也是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发布此项指数的城市。2022 年 7 月,IPE 通过蔚蓝地图 APP上线基于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环境空气健康风险指数(AQHI)。该指数基于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结合用户选择设置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运动强度、身体状况等,通过环境空气健康风险测算模型计算得出。首期指数为运动版,共分七个等级,为用户在特定大气污染物浓度下的高强度和较高强度运动,提供精细化、动态的健康风险提示和建议。图 69 蔚蓝地图“运动风险”页面截图2.4 基于中国监测数据发布精细化、动态的空气健康风险指数(AQHI)研究方法参考全球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经典模型。评估方法主要考量以下三个维度:污染物毒性系数,即由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得出的引起不良健康反应的污染物暴露量(剂量)的估算值;所暴露的污染物浓度;人与污染物的暴露行为和特征,即暴露参数6566虽然经过大规模治理,能源生产消费和工业生产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但时至今日,它们仍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2020 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64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颗粒物排放量为 611.4 万吨,工业源排放量为 400.9 万吨,占比 65.6%;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318.2 万吨,工业源排放量为 253.2 万吨,占比 79.6%;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 1019.万吨,工业源排放量为 417.5 万吨,占比 40.9%;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为 610.2 万吨,工业源排放量为 217.1 万吨,占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 35.6%。图 71 2020 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分布64 https:/IPCC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19 修订版,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和 24 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碳排放源主要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3.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两个维度识别源头图 70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67683.1 全面落实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披露工业发展对碳达峰和能耗双控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2022 年 6 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环综合 2022 42 号)提出,要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从而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3.1.1 继续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面对复杂的大气污染来源,必须识别重点。在 蓝天路线图 I 报告中,我们分析了燃煤和工业排放源头在排放总量上所占有的高份额。经过十年治理,燃煤、工业污染物排放治理卓有成效,但依然排放量巨大,是主要的污染排放源。而这其中,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区域工业排放总量的 65%,是重点管控对象。而,2021 年度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两千余家碳重点排放单位中,80%以上单位也是大气重点排污单位,二者高度同根同源。2014 年开始实施的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办法的实施开启了大规模企业自动监测信息实时公开,极大地便利了公众监督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污行为,也激励着社会在此环境大数据基础上创新环境治理方案,包括绿色金融应用,绿色供应链应用等。2022 年 7月,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 关于发布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标记规则的公告 答记者问时表示,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管理进入新阶段: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已构建完毕,覆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比 95%以上的大部分行业。这意味着更多排污单位将开展自行监测工作,而相关信息如果能够向社会充分全面、及时的公开,将进一步便利社会监督,便利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利用环境数据倒逼排污单位减污降碳。但是,我们观察到,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吉林、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区市近两年已经停用原有的自行监测信息平台,但因未同步衔接上新信息公开平台,导致辖区内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尤其是自动监测数据公开比例大幅度下降。信息披露的退步,将可能导致已经形成的污染源环境大数据社会应用格局回缩、倒退。大气重点排污单位的在线监测和披露不应松懈VOCs 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突出。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对气候变化也有影响。2013 年我国“大气十条”发布以来,各种 VOCs 减排相关的政策以及配套的标准、技术指南等密集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均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的减排目标。而准确、持续开展大气 VOCs 监测工作是落实 VOCs 污染防治规划的必要前提。根据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 VOCs 排放重点源,将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主要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根据观察,目前山东、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北京、天津、湖北、河北等地已经有重点排污单位向社会公开 VOC 自行监测数据。建议更多地区,更多排污单位借鉴相关经验。图 72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 VOC 模块大力加强污染源VOCs监测和披露6970图 73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主体图 74 联合行动机构65 https:/86 个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新疆建设兵团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申请。截至 2022 年 6 月1 日,33 个城市响应申请诉求,通过官方网站公开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其中,新疆建设兵团各生态环境部门及河南省 15 个设区的生态环境局,在收到信息公开申请后,通过其官方网站全部公开辖区内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图 75“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公开申请3.1.2 坚决落实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2021 年 5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65,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出“建立健全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规范要求;建立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监督机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法治化建设”。并将信息披露主体聚焦在环境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企业上。2021年12 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明确了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等五类披露主体,规定“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 3 月底前确定本年度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名单公布前应当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限不少于十个工作日”。企业需依法披露诸如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设施,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等活动水平数据;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如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方面的信息。自 2022 年 2 月 8 日 办法 实施以来,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按照 办法 要求,制作并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部分地区通过网络征求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作为长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环保机构,我们认为信披名单事关哪些企业须成为依法披露主体,因此名单本身是否能够依照主管部委的阐述,完整纳入环境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上市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各级子公司、发债企业等,就成为落实企业依法披露的一个重要步骤。自观察到地方开始公开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绿色江南、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空气侠、绿行太行、南昌青赣、芜湖生态中心等多家环保机构开始关注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发布的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 情况,就尚未公开信批名单地区开展信息公开申请,并对公示的企业名单进行分析比对,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后,多家环保组织持续关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公开情况,截至 2022 年 8月7日,除广西、吉林、甘肃、湖北尚有部分地区未发布披露主体名单外,其余地市均全部公开,公开率达 94.66%。图 76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公开进展完善名录并发布7172图 77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意见采纳情况统计在审阅分析和比对公开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过程中,项目组还发现,按照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规定,应当依法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重点排污单位、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仍有部分未被纳入公开的信批名单。鉴于此,前述多家环保机构,联合向相关生态环境部门提交意见反馈信,提请核实正在公示的信批名单。截至 2022 年 6 月,共计向 65 个地区发出反馈信,有 41个地区回应了反馈信,其中,16 个地区全部或部分采纳意见,26 家企业被纳入信批名单,包括 18 家上市公司,4 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4 家重点排污单位。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明确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要求重点排污单位披露包括常规大气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信息等在内的八类信息,并明确了企业作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主体,应按照规定的形式、时限等要求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让环保工作突出的企业更好的展现自身,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同时,确保信息披露的易得性,让公众“看得全”、“看得懂”、“看得到”。2013 年 8 月,IPE 建立了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平台,通过品牌推动或企业自主披露常规大气污染物、特征大气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情况、废水年度排放情况、资源和能源年度使用情况、危险废物年度产生量和转移情况等信息。PRTR 是信息公开平台,更是社会各方对企业环境污染进行管控的工具,可以促进有意愿的企业自我完善,让政府监管部门、本地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促进企业减排。图 78 蔚蓝地图 PRTR 工具推动企业切实披露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7374图 79 蔚蓝地图-企业动态环境绩效地图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企业相关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政处罚、限期整改、环境事故,以及官方发布的企业环境信用等级、正面清单、重污染绩效等级等;企业自行披露: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反馈说明、整改方案、第三方审核信息、排放数据及其他自行公开的环境信息等;公众投诉及社会监督信息:主要为经官方核实的公众投诉举报信息及以公众投诉举报为线索的督察信息。同时,我们为企业提供动态环境绩效修复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披露发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的整改措施及进展,和或通过绿色选择第三方审核确认合规状况,使环境绩效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还可以在生态环境绩效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关注、及时回应及环境信息披露实现增信。图 80 蔚蓝双碳地图3.1.3 推进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为了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同时,也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全行业提标改造升级转型,2019 年 7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应急减排措施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 2019 648 号),其附件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 对钢铁、焦化、铸造、玻璃、石化等 15 个行业明确了绩效分级,并明确表示“原则上,A 级企业在重污染期间不作为减排重点,并减少监督检查频次”。2020 年,生态环境部对前述指南进行了修订,重点行业进一步拓展至 39 个,同时绩效分级技术指标逐渐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并明确“评为 A 级和引领性的企业,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依照前述指导意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要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并向社会公开企业环境绩效分级结果,尤其是纳入 A 级和引领性企业,以及保障类企业。鉴于部分地区尚未向社会公开企业环境绩效分级结果,2021 年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向 77 个城市展开信息公开申请,其中 51 个城市回复申请诉求并公开相应信息,涉及数据 2 万余条。基于上述数据,公众可以全面的了解重污染天气下,企业应急减排措施情况。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推动下,环境立法逐步完善,监管执法不断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取得历史性进展,各地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的发布趋于平台化和系统化,为借助环境大数据监督和评估企业环境保护表现提供了坚实基础。IPE 持续汇总和整理相关信息,与合作机构共同研发了企业动态环境绩效指数(Dynam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简称 DEPA),以协助各方判断企业的环境表现,助力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赋能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DEPA 为实时动态评价。按照评价方法,结合企业所处地区信息公开指数、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和环境绩效修复程度等进行动态化赋分核算,实时更新得分。DEPA 评分越高,企业的环境绩效越好,按照绩效评分的从高到低,DEPA 评价得分从高到低划分为 4 个等级,分别以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3.1.4 大力推进企业碳核算和碳披露工作十八大以来,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我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工业及燃煤排放、散煤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协同减污降碳,推动多元参与,须在顶层设计中,深度融入政府信息公开,区域评价考核,企业核算披露,产业链绿色生产与采购,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投融资。2017 年 12 月13日,IPE 发布研究报告,提出应按照“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中“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发布平台,推动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2020 年初,IPE 开发上线蔚蓝双碳地图。在区域层面上,低碳地图主要收录了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使用两大类数据。企业层面的碳数据既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已披露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也包括企业通过 IPE 开发的碳数据表披露的数据。通过蔚蓝双碳地图,用户可以查询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包括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列入国家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单位名单,纳入 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省级应披露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企业名单,以及预分配配额既有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此外,蔚蓝双碳地图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排放单位是否披露温室气体核查数据:尚未披露的用橙色圆点进行标识,已经披露的用蓝色圆点进行标识。DEPA 评价纳入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政府相关分级分类工作IPE开发企业环境绩效指数(DEPA)通过碳核算和碳披露识别碳排放重点企业7576图 81 企业温室起替核算平台该核算平台基于国家发改委自 2013 年起分三批发布的 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将适用于 24 个行业(发电、电网、钢铁、化工、电解铝、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煤炭、焦化、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造纸、有色金属、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矿山、食品、公共建筑、陆上交通、氟化工及其他行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公式,以及排放因子内嵌入核算平台。企业只需要依据煤炭、燃油购买,电费缴费等单据,输入核算边界(通常为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使用的化石燃料、外购电力和蒸汽等能源消耗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得出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在通过碳核算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设定减排目标,进而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减排路径,最终通过定期核算和披露确定减排进展。为协助更高效地开展节能减排,IPE 还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了碳达峰和碳中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企业自行核算温室气体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的第三方碳核查平台,同时为企业提供线上培训,提升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该平台还将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设定工具,同时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气候专家咨询数据库,并针对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管理及绿电采购提供咨询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核算平台,通过实时在线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对企业客户进行精准风险画像,提升信用风险监控预警能力。图 82 邮储银行绿色金融工作简报截图通过上图不难看出,大批企业未能有效披露其碳排放数据。分析原因,除了意识欠缺外,最大的障碍是能力不足。多数企业对温室气体管理缺乏认知,没有基本的核算能力,而外包碳核算服务,又面临成本较高的障碍。为协助企业高效低成本地开展碳排放核算,IPE 于 2020 年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上线“中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平台”(以下简称“核算平台”,网址:http:/)。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在排放源清单、减排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长期协同减排目标、现有协同治理政策体系等方面均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此方向上,IPE 也开展了长期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大型企业既要管控废气、废水、固废、危废的排放,也要管理水资源和其它资源的消耗;既要管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一般性污染物,也要管控铅、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POPs)等特征污染物;既要管理上述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又被要求管理能源和温室气体。迈向高效增效管理,数据表单的统一,是基础中的基础。自 2014 年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就推出了包含一般性污染物、特征污染物,以及碳排放相关信息的企业排放综合披露表单。该表单已经开始为一批中外大型品牌和企业采用,推动自身或供应链开展环境与气候数据的整合披露。为了更好地通过投融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我们建议将当前已经制定的企业环保与气候披露要求加以整合,提出信息披露的合并表单。在此基础上,根据优先次序和成熟程度,要求 A 股上市公司、碳市场参与企业、废气重点排污单位强制披露,鼓励其他企业开展自愿披露。IPE 正在和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并推出“减污降碳优先推进名录”,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热点排放源关联性、减排路径协同性(在二氧化碳基础上,纳入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减排经济性等维度进行识别,助力企业高效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与常规污染物排放重点进行比对,形成污染源减污降碳优先管控名录7778图 83 机动车保有量(单位:亿辆)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上升,我国移动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移动源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021 年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67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1593.0 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 769.7 万吨、190.2 万吨、626.3 万吨、6.8 万吨。其中,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占汽车排放总量的 80%以上,颗粒物(PM)占 90%以上。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以及东部人口密集地区,移动源对细颗粒物 PM2.5浓度的贡献率高达 10%-50%以上。以北京为例,2014 年北京发布的 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排放的 PM2.5中,31.1%来自移动源,是第一大源头,这一比例到 2021 年 PM2.5源解析结果中提升至 46%,占比明显提升。而在空气扩散条件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移动源贡献率会进一步提高。66 https:/67 https:/84 部分城市移动源排放贡献率68移动源同时也是是温室气体重点排放源,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包括民航企业,以及陆上交通运输企业,其中,陆上交通运输企业包括:从事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城市客运、道路运输辅助活动(如公路维修与养护、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等)、铁路运输企业以及各沿海和内河港口企业等。68 数据来源为公开网络可获取的最近源解析结果,以及 2018 年度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69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5/7/6https:/85 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693.2 推动大气移动源开展智慧监测及信息披露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在 2022 年 6 月等七部门在 2022 年 6 月联合发布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环综合 2022 42 号)66,提出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近些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06 亿辆,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 万辆,同比增加 7 个城市,37 个城市超过 200 万辆,20 个城市超过 300 万辆。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 600 万辆,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 500 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汽车保有量超过 400 万辆。798070 图片来源,深圳:智慧监管推动生态环境精准执法效能“跃升”,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2/3/23http:/年 1 月生态环境部联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 11 个部门出台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部门分工配合,“油、车、路”统筹治理的移动源大气环境管理格局初步形成。此外,地方也纷纷出台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以京津冀为例,2020 年 3 月,京津冀三地实现超标排放车辆数据共享,初步建立了京津冀新车抽检抽查协同机制,对三地新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污染物排放状况。2020 年 5 月,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同步施行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共同对重型柴油车及推土机、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进行规范,协同监管。在移动源监管、监控方面,近些年各地也在积极应用新兴技术手段进行监管赋能,包括利用大数据构建移动源“一张图”;布设机动车尾气遥测设备和黑烟车智能监控设备对移动污染源进行监管执法;建设“重型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 OBD 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等。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的 2021 年度智慧环保指数 评价工作,120 个评价城市中,118 个城市,已经部署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黑烟车抓拍等智能化监测设备,进行移动源智能监控。图 86 深圳市移动源监管平台70图 87 哈尔滨市遥感监测超标车辆信息公示查询系统图 88 邯郸市机动车监管信息公开3.2.1 加强移动源智慧监管2018 年 6月国务院印发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纳入“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中。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完善遥感监测网络、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国家省市三级联网,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建成三级联网的遥感监测系统平台,重点区域 2018 年底前建成,其他区域 2019 年底前建成;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建设排放监控平台,重点区域 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研究成立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建设区域性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3.2.2 进一步加强移动源监管信息公开随着移动监管体系的构建,部分地方已经部署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黑烟车抓拍等智能化监测设备,进行移动源智能监控,并向社会公开监控结果。2021 年度智慧环保指数 统计发现,120 个评价城市中,118 个城市已经开展移动源智能监管工作,其中 44 个城市向社会披露机动车监测结果。部分地区建立了遥感监测超标车辆信息公示查询系统,公众可以通过上述系统,检索具体车辆的遥感监测结果,以及对应排放标准,系统同时还支持燃料种类检索。8182图 89 大连市机动车监管信息公开 截至 2022 年 8 月15日,蔚蓝地图共计采集到各地公开发布的机动车监管记录 64 余万条,执法信息公开披露全面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90 年度智慧移动源监管指数得分分布71 https:/散煤治理转向低碳化“十三五”期间,在大气环境治理目标引导下,我国散煤综合治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小锅炉/小窑炉治理、散乱污治理、民用散煤治理快速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根据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 2021,“十三五”期间“工业小窑炉通过淘汰落后、清洁能源替代、错峰生产、改造升级等措施,散煤削减超过 1 亿吨;民用散煤治理,初步估算散煤削减约 7000 万吨”71。二氧化碳和大气常规污染物同根同源,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十四五”时期,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散煤治理的进一步巩固、加强,低碳化,将进一步带动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大幅下降。8384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产业结构问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柴油货车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是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均是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72。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特征73。随着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进一步减排的潜力逐步收窄,根本性的结构调整等降碳措施将成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核心牵引,降碳措施将主导减污的进程74。“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提出,中国坚定不移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上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日益普及75。有研究表明76,2013 年-2017 年“大气十条”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实现 SO2减排 2264.78 万吨,NO2减排 656.1 万吨,烟尘减排 469.18 万吨,同时实现 CO2减排 14.62 亿吨,具有显著的正向协同效应。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划院等单位公开发表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图研究 数据77,火电、钢铁、水泥、煤化工四大重点行业如采取煤炭消费控制措施,包括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节能技术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等大气污染物将实现年均协同减排 29 万吨/年、65 万吨/年和 10 万吨/年。分行业来看,钢铁和电力为协同减排量最多的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对 NOx 和 PM 的协同减排。如果说前期中国主要是通过常规大气污染物治理来带动二氧化碳减排,那么下一阶段就要更多依靠双碳行动,带动本地污染治理。72 ZHENG B,TONG D,LI M,et al.Trends in China s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since 2010 as the consequence of clean air actions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8,18(19):14095-1411173 https:/SHI X R,ZHENG Y X,LEI Y,et al.Air quality benefi ts of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1,795:14878475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证券报,2022/7/1876 高庆先等,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及应用,气候变化研究发展77 曹东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图研究,生态环境部规划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发电结构仍是火电占据主导,导致我国近 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能源系统78;同时,能源行业大气污染排放与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在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名列前茅。近年来,中国能源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火电装机容量 2020 年已降至 50%以下,水电发电能力同比增长 5.3%,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34.7%、23.7%,远高于发电装机整体增速,发电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 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至 16.6%,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居世界首位79。2022 年 7 月 20 日,在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80,我国电力行业预期在“十五五”末进入峰值平台期。随着 2030 年后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并成为发电能源主体,煤电应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电力系统碳排放量快速下降,2060 年电力有望实现近零排放81。数据显示84,2019 年,我国 60%的能源消费量及 70%的 CO2排放量均源于工业领域。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公报85显示,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以工业污染源为主,工业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75.98%、36.18%、75.44%和 47.34%。作为大气污染物和 CO2排放的主要源头,工业在推进协同治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双高”的重点行业,科学制定低碳转型路线图,通过源头减排和能效提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和减排。2022 年 6 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将钢铁、有色(电解铝)、建材(水泥)、化工等列为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此前工业污染防治以末端治理为主,火电行业率先开展的超低排放改造,有力促进了大气污染物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根据相关的规划,钢铁等行业也将陆续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我们建议,在双碳背景下,重新审视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路线图,评估不同技术路线的效率和效果,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021 年 2 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目前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期已顺利结束。“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动钢铁、有色(电解铝)、建材(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以期能够解决重点行业减污降碳改造面临的技术突破和巨大资金缺口问题。4.实现多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4.1 加强源头防控,推动能源转型通过电网改造、储能建设和多种能源配合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发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 2021 年的29.9,提升到 2030 年的 50;优先发挥既有煤电的作用,对既有和新建煤电进行灵活性改造,以协助吸纳更多可再生能源为主,避免新建煤电陷入“锁定效应”。为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减少大气污染,我们建议:4.2 落实工业领域低碳转型对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措施78 https:/w79 https:/http:/fi 魏一鸣等,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82 https:/BCG,锚定碳中和,电力行业减排扬帆84 姚宏等,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85 生态环境部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8586图 91 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图 92 铝行业碳减排路径10093 姚宏等,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94 国际铝业协会(IAI),2050 年铝业温室气体减排路径95 国际铝业协会(IAI),2050 年铝业温室气体减排路径96 未来智库,电解铝行业研究报告:碳中和重塑铝供给结构,高盈利或成常态97 http:/fi http:/suo.nz/1l6we799 国际铝业协会(IAI),2050 年铝业温室气体减排路径 100 国际铝业协会(IAI),2050 年铝业温室气体减排路径101 姚宏等,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钢铁行业是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物工业排放源86,全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占全国工业源的 12.1%、16.4%和 22.3%。同时也是中国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业,行业年度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11%和 15。中国钢铁行业CO2排放量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 90%的钢铁产能为高碳排放的高炉-转炉工艺,吨钢碳排放量约 2.1吨;而基于废钢的电弧炉冶炼工艺,吨钢排放 CO2等气体约 0.52 吨,后者更加低碳环保。二是中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且能效较低,污染排放严重,CO2排放也高。在 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将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 年,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 2030 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 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 4.2 亿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五大路径分别是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图)88。据统计,使用废钢的电炉短流程相较于长流程吨钢可减少 2/3 的 CO2排放89。在电气零碳化的前提下,可减少钢铁行业 70%-80%温室气体排放90。生产工艺短流程替代、“工业电气化“、”电气零碳化”将成为未来钢铁行业减排的核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91进一步明确,鼓励适度稳步提高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发展,到 2025 年和 2030 年,全国短流程炼钢占比分别提升至 15%和 20%以上”。有研究表明92,六大类协同减排措施,消费减量、结构调整、原(燃)料替代、能效提升、末端脱碳和末端减污中,协同减排贡献最大的是结构调整性措施,占总潜力的 36.35%;其次为能效提升性措施(23.91%);第三为消费减量型措施(17.62%)。基于 2025 年钢铁行业发展情景,上述六类协同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在实现每年减排 CO26.64 亿吨的同时,协同减排大气污染物SO251.80 万吨、NOx71.35 万吨、PM1029.07 万吨。钢铁行业86 http:/b.nxw.so/1kdy7d87 https:/fi 姚宏等,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89 姚宏等,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90 http:/https:/92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据统计93,2020 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6.6 亿吨,其中,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有色金属行业总排放量的 89%,矿山采选和压延加工碳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排放的 1%和 10%。铝产业链的碳排放量为 5.6 亿吨左右,仅次于工业品生产环节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居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量之首,其中,电解铝环节的碳放量为 4.2 亿吨,占铝行业碳排放量的 75%。可见,电解铝环节减排对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根据国际铝业协会(IAI)报告中“从摇篮到大门”生命周期分析,电解铝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占全流程的 95%,其中,超过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电力消耗94。其他排放热点位于电解铝工艺过程中的碳阳极反应(约占电解铝过程的 16%)和氧化铝精炼的热力消耗过程(约占氧化铝精炼过程的 61%)95。有数据显示96,用火电生产 1 吨电解铝的碳排放总量约为 13 吨,其中发电环节碳排放 11.2 吨,电解环节碳排放 1.8 吨。而用水电生产电解铝时,单吨排放量仅为 1.8 吨,其中发电环节无碳排放,仅有电解环节产生 1.8 吨的 CO2。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正在征求行业意见97,初步提出到 2025 年,有色金属行业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 年力争实现减碳 40%。这一计划比全国的碳达峰时间要至少提前五年。发展清洁能源与再生铝是两条明确减排路径98。铝行业碳减排路径中,电力脱碳、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直接过程排放的减排潜力分别为 60%、20%、15。作为减污降碳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提出“铝行业提高再生铝比例,推广高效低碳技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中进一步提出“到 2030 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 3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有色金属行业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清洁能源方面,考虑到枯水期与水电资源有限且不稳定,水电铝未来增长空间或十分有限。再生铝方面,减排效果好、具有显著经济优势,是最优减排路径。从生产工艺上看,再生铝不需要氧化铝高温高压生产工艺及电解铝高耗能电解过程,减排效果更为显著。建议减少高品质废铝、未锻轧铝和部分铝中间产品的出口,同时探索建立全球化的废铝回收、加工、运输体系,推动行业绿色发展101。8788有数据表明102,中国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多种建材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中国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 年度)显示,中国建筑材料工业中水泥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83.1%。水泥行业作为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存在着较大的温室气体和局地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潜力。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熟料生产过程103,其中石灰石煅烧产生生石灰的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生产过程碳排放总量的 55-70%;高温煅烧过程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生产过程碳排放总量的 25-40%。建材行业尚未发布碳达峰时间表。有资料显示104,当前水泥行业碳排放基本达峰,但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政策的波动,会出现碳排放的略微反弹。未来 CO2排放总量下降的幅度将逐渐增大。2060 年水泥行业 CO2排放量应降至 0.3-1.6 亿吨。根据麦肯锡绘制的中国水泥行业从 2020 年到 2030 和 2050 年的碳减排路线图105,到 2050 年,需求下降、替代燃料和能效提升将为水泥行业贡献约 27%、10%和 5%的碳减排。有研究结果显示106,基于 2025 年水泥行业发展情景,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协同措施(需求减量、结构调整、原(燃)料替代、能效提升与节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 38.87%,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61.13%,具有很好的协同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图 93 水泥行业减排路线图107103姚宏等,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104魏一鸣等,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105https:/94 煤制甲醇碳减排路线图109108https:/中国统计年鉴,2019 年中国化工行业的碳放量约 5.88 亿吨,约占工业领域的 16.75%,占全国能源碳排放比例的6%。与电力、水泥等行业相比,并非排放大户,但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工业领域平均水平。中国化工行业碳排放集中在甲醇、合成氨、电石、乙烯等子行业,未来这些关键化工产品需求将持续增加,致使碳减排面临严峻挑战。化工行业尚未发布碳达峰时间表。根据麦肯锡内部分析108,为达到 1.5 摄氏度温控目标,化工行业需要在 2050 年之前将碳排放量降低 90%以上。中国的化工行业更多使用高碳排放的煤炭作为原料。以合成氨和甲醇为例,天然气是大多数国家合成氨和甲醇的主要原料,而在中国约 80%的合成氨和甲醇是由煤炭制成。以煤制甲醇为例,能效提高和燃煤电气化可分别将碳排放量降低 15%和20%。但由于在建筑、化工上的广泛使用,甲醇终端需求在未来30年预计会持续增长,所以更大的碳减排缺口仍需要新兴技术解决。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甲醇、合成氨、电石、乙烯等作为基础化工产品,作为下游产品原料,寻找绿色替代方案才是化工行业碳减排的根本途径。化工行业8990交通部门对大气污染物和 CO2排放均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对 NOx 和 VOCs 排放贡献显著,对 PM2.5和 O3污染协同治理有重要影响;考虑到未来需求增长预期,交通部门能源消费预计将进一步增加,是下一步协同治理的重点110 111。从运输方式看,道路交通是最主要的排放来源,民航运输增长最快112。新能源替代(包含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是中国道路交通行业未来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在 202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通环境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则表示113,到 2050 年左右,交通部门将实现电气化,氢能车约 4%,可再生能源车约 45%,只剩下约 55%的油和天然气车。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世界的一半11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判断115,基于电网低碳化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到 2025 年,汽车道路交通可以实现碳达峰。相比之下,水运和航空领域电动化迟缓,碳排放仍将继续增加。中国海南省已经宣布 2030 年开始禁售燃油车,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这样的政策。新能源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带来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有研究表明116,在强化低碳情景下,2050 年,交通部门 CO2排放较基准情景减排 65.4%,NOx 和 PM2.5排放量则分别下降 207.8 万吨和 6.0 万吨,协同效果显著。有研究表明119,民用散煤仅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2.9%,却导致了 34%的人体健康损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120,1 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量是火电燃煤排放的 5-10 倍。我国民用散煤污染物排放甚至超过燃煤电站污染物排放总和。“十四五”期间,中国民用散煤治理路线为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121。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推动民用能源清洁化,重点削减散煤等非电用煤。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绿色改造与清洁取暖同步实施。2022 年 9 月17 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2022 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指出122,北方清洁取暖对降低 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 30%。农村散煤替代的清洁取暖路径包括建筑节能改造,构建光储直柔系统、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低温空气源热泵等。研究表明123,在充分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2030 年能够实现散煤全部替代。每年可减少约 10 亿吨二氧化碳、300万吨二氧化硫、90 万吨氮氧化物、300 万吨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可减少 36 万人因空气污染过早死亡。我们应当看到,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基础数据繁杂,部门间协调工作多且难度大,牵头单位协调难度较大,尤其是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无明确牵头部门124。推进城乡建设能源能效升级,亟需制定清晰的顶层设计、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引入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4.3 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的绿色交通发展110 LIANG X Y,ZHANG S J,WU Y,et al.Air quality and health benefi ts from fl eet electrifi cation in ChinaJ.Nature sustainability,2019,2(10):962-971111 PAN X Z,WANG H L,WANG L N,et al.Decarbonization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sector:in light of national mitigation toward the Paris Agreement goals J.Energy,2018,155:853-864.112 高园等,IPCC AR6 报告解读:强化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交通运输部门减碳路径,气候变化研究发展113 https:/https:/https:/116 冯相昭等,中国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将呈现同频共振、双向发力格局,气候变化与研究发展117 https:/https:/年 8 月召开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 2022 年会”上,贺泓院士提到,柴油机是目前货运交通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尽管柴油车在中国道路车辆中的占比仅为 9.1%,但却是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最大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源。实现柴油机车 CO2与污染物协同减排是交通领域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任务。需提高柴油机热效率,发展碳中和燃料(绿氢、绿氨、生物乙醇等)核心技术和碳中和燃料内燃机技术,以及碳中和燃料重组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和电动技术。货运车航空业被广泛认为是“难以脱碳”的行业,其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化石燃料航空燃油燃烧产生的 CO2,并稳步增长(2010-2018 年平均每年增长约 4%)。航空业脱碳将主要通过氢气和混合动力推进技术,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进行118。可见,电力结构持续脱碳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减污降碳至关重要。在未来必须使用低碳氢能,才有利于交通脱碳。同时需关注废旧电池的材料回收和梯次利用,减少动力电池产业链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此外,我们建议积极推进储能系统及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降低低碳氢能成本,推动其更广泛应用。航空4.4 加快民用散煤替代和农村地区建筑能效提升119农村清洁用能体系助力减污降碳及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120 https:/2021122https:/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124https:/95 CATI 2.0 版本五个评价维度125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等,2020 年 2 月4.5.1 CATI 为企业脱碳提供动力,并激发绿色投融资“3060”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而不同行业的低碳路径及转型目标因其产业结构、社会需求、技术现状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125。各行业企业及金融市场亟需一个与 1.5 C 气候目标相符,具有行业包容性、有足够减排雄心并能激发绿色投融资的低碳转型路径。早在 2018 年,IPE 就开发了供应链气候行动SCTI指数,并据此开始评价品牌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努力。2021年 4月,IPE 发布了升级版的企业气候行动 CATI 指数,旨在更有效地引导企业从测算开始,识别温室气体的排放热点,并将碳管理重点聚焦在高碳排的排放源/排放环节。适应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以及国际国内陆续出台的信息披露和碳关税政策,助力企业将减排承诺落到实处,推动金融机构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IPE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企业气候行动指数研究课题组的技术支持下,将CATI 指数升级至 2.0 版本。IPE 还在 2022 年启动了专门针对 A 股和 H 股上市公司的气候行动指数评价,覆盖 500 家上市公司。IPE 希望通过针对上市企业的评价,为其提供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路线图,同时为国内外 ESG 投资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其支持上市公司落实并扩展节能减排措施的规模,加速脱碳进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全球气候治理。CATI 指数 2.0 版指数主要指标和权重如下表126所示:126 注:由于不同行业直接和间接的热点排放源不同,一级指标中的测算披露(17%)、碳目标设定(14%)、碳目标绩效(17%)、减排行动(42%)依据不同行业参考值(即学术文献、近期研究报告及领先企业披露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或实际排放权重折算。4.5 赋能多元参与,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表 2 CATI 指数 2.0 版指标体系93944.5.2 数字化赋能多元参与,提升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建议127中,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曾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和新闻发言人,亲身经历了北京空气质量由重污染频发到蓝天渐成常态的全过程,对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意义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杜少中副主席认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是每一个人都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的,也是需要公众参与的128。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加强减污与降碳在统计、核算和数据信息应用方面的协同。利用数字化实现双碳目标,将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碳管理工具,提升碳管理能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力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多地开始尝试建设个人碳账本机制,助力全民绿色低碳行动,促进消费端全民减碳。2022 年 5 月,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国际机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媒体等发起“碳普惠合作网络”,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推动实施多元化碳普惠机制的应用实践,以碳普惠方式推动全民开展减污降碳行动,促进绿色消费,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田成川表示,“碳普惠合作网络”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网络成员应围绕碳普惠的理论研究、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地方试点、政策建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力争对推动全国碳普惠工作有序开展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为国家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和碳普惠相关政策出台创造条件129。上文提到,IPE 开发上线的“中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平台”,助力企业高效低成本地开展碳排放核算。与此同时,为协助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计算,IPE 参与搭建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这是一个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且覆盖较全面的中国产品排放系数库平台,该平台建设基于公开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再计算,包括能源、工业、生活、食品、交通、废弃物和碳移除 7 个大类的超 2000 条经权威专家评审后的产品排放系数。127https:/96 中国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图 97 蔚蓝地图“产品碳足迹”工具平台的推出,为企业进行产品碳标签标注提供了便利,为打通 B 端和 C 端温室气体减排路径提供了可能。为提升公众对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中隐含碳排放的理解,蔚蓝地图 APP 与一分钟扯碳联合出品了碳易查程序。用户对衣食住行的物品拍照即可获取其中隐含的碳排放,引导用户选择低碳排放的产品,学习低碳知识,提升全社会的减碳意识,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未来,IPE 将致力于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数字化减污降碳解决方案,持续参与蓝天保卫战,助力高效推进双碳进程。95961.2013-202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https:/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https:/“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的通知(环监测 2021 1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http:/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 2012 11号),环境保护部http:/2015 56 号),国务院办公厅https:/2012 33 号),环境保护部https:/年 02 月26日 06 版https:/55 城启动预警,区域污染过程 11日将结束,新华社/高敬,2019-12-10 https:/79 城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带头大哥”是沙尘,李禾/“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12-01https:/到 2021十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充分监测和发布为基础,完善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借助双碳行动为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提供的巨大动力,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确保在 2030 前实现高质量碳达峰的同时,实现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推动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同时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结语979814.“十四五”期间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将增至近 1800 个,新华社,2020-01-11https:/柴发合,2017-02-28https:/PM2.5来源解析正式发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4 年 04 月16日http:/PM2.5来源解析正式发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8 年 05 月14日http:/PM2.5来源解析结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http:/PM2.5精细化源解析以支撑精准施策,新华社,2019-04-21http:/4192 号建议的答复,生态环境部,2018-08-06https:/http:/2013 37号),国务院,2013 年 9 月10 日http:/2018 22 号),国务院,2018 年 06 月27日http:/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 年 6 月16日http:/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1 年 11 月2日http:/11 部门,2019-01-04https:/0154 号(资源环境类 020 号)提案答复的函,生态环境部,2019-08-01https:/年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方案,生态环境部https:/年 01 月14日http:/民用散煤治理仍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需要坚持的重点方向,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https:/年)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网站,2017-12-27 http:/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22/7/27http:/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的通知(环综合 2022 42 号),生态环境部,2022/6/10http:/

17人已浏览 2023-02-07 51页 5星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