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前,多次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over免费听 毛泽东生前,多次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

毛泽东生前,多次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

2023-04-14 0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毛泽东年长周恩来五岁,在共同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他们力挽狂澜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回顾他们的前半生,两人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而这也让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周恩来,毛主席是无比地信任。在毛主席晚年病重时,多次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但没想到周恩来却比自己早走了,这是他完全没料到的。相比之下,被留下的毛泽东却是最痛苦的,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唐闻生和毛主席

1962年秋,18岁的唐闻生来到了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之一——北京外国语学院。

由于她小时候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国外,直到1952年深秋,七八岁的唐闻生才随父母回到了故国。

回到北京之后的唐闻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由于错过了开学的时间,唐闻生在家里呆了四个月。那个时候,他们居住在台基厂1号,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楼上是阅览室,唐闻生经常独自去那里看书。

第二年春天,唐闻生插班来到了北京东城区明明小学三年级继续学习。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市的重点中学北师大女附中。6年后,唐闻生参加高考,轻松地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至此,唐闻生也算是正式进入了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

与同龄人相比,在海外长大的唐闻生有着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因此也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从入学开始,唐闻生就成为了学校各种联欢晚会的主角。在学习上,唐闻生也非常有天赋,只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5年全部的课程,让师生都对她刮目相看。

60年代中期,周总理为了祖国的未来,与冀朝铸一同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为外交部物色高级翻译人才,此时的唐闻生也进入了两人的视线。

1965年,唐闻生迈入了外交部的大门,她也很快适应了英文组的工作。

7月9日,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闭幕,参会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一路观光游览,来到了武汉,等待着毛主席的接见。此次会见,外交部为毛主席配备了三名翻译,其中就有唐闻生。其实这样大的场面根本轮不到她,但当时冀朝铸不在,只能由唐闻生顶替。

当唐闻生得知自己要去当翻译的时候,坚持拒绝因为她觉得自己胜任不了,但最后她还是被说服了。

然而,经过和毛主席的相处,唐闻生发现这位能够震慑众人的领袖人物,平易近人也非常幽默。

虽然唐闻生有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由于生活环境、阅历等方面的因素,她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背景掌握得也并不舒服,所以给毛主席当翻译的时候也会经常卡壳。

毛主席在从政之余,一直关注周围的工作人员和各方人士的名声,借题发挥。

1974年5月29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李政道博士,唐闻生和王海容在一旁陪同。在进入交谈之前,毛主席询问李政道是哪里人?对方回答是上海人之后进入正题,毛主席问:

“你的关于应该培养科学人才的意见我是赞成的,但是你的那个理论没有讲清楚,你的理论就是从应用科学来的,然后又指导应用科学。”

还没等王海容翻译,毛主席又举出例子:“比如,形式逻辑的大前提,凡是人都是要死的,从古以来老人都死了,就是这个大前提。”

说到这里,毛主席指了指旁边的唐闻生说道:

“‘唐闻生是人事小前提’,这个小前提就包含在大前提里头。‘凡是人’不是有个人吗?唐闻生是人,不是包含在大前提里头吗?所以唐闻生呢?是要死的。这是结论。这就是三段论法。”

之后毛主席又笑着说道:“她叫唐闻生,我劝她改个名字,叫唐闻死,她说不好听!”在交谈中,毛主席阐述了关于生死的真理,也正是这番愉快的开场让原先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唐闻生和周恩来

唐文生第一次在外事场合见到周总理是在芬兰大使馆里,当时,周总理应邀参加芬兰大使馆举行的一个宴会,翻译员冀朝铸陪伴在左右。唐闻生清楚地记得自己能来到这里,是作为甘野陶大使的英语翻译前往的。

周恩来一见他一眼就认出了他,问她叫什么名字?唐闻生望着神采飞扬的周总理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她还记得自己刚从北外来的时候,冀朝铸介绍唐闻生的时候说到:“好好干,用两年时间赶上你的师傅……”

周总理笑着对唐闻生说道:“天啊!两年?赶上大名如雷贯耳的冀朝铸?”唐闻生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1969年9月29日,陆军参谋长哈米德·汗中将率领巴基斯坦政府友好代表团乘机来到了北京。

此次会见,有关方面决定让唐闻生担任总理和哈米德·汗将军会谈的主翻译,这是唐闻生第一次给周恩来作翻译,为了以防出现什么情况,冀朝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就这样,唐闻生就紧张地上场了,刚开始还能应付下来,后来就不对劲了。初次上场的她虽然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但场面的状况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周总理带着特有的苏北口音,节奏也非常快,唐闻生也翻译得结结巴巴。周总理很快察觉到了唐闻生的状况,直接招呼了冀朝铸。

唐闻生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委屈,看着总理清瘦的面庞,只感觉到深深的歉疚。

1971年4月初,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代表团的全体成员。这次接见,唐闻生担任翻译员,冀朝铸也在一旁陪同。在这次工作中,唐闻生也见到了不一样的周恩来。

对于科恩来无聊的询问,总理也没有任何不快,反而特别耐心地回答,唐闻生看着对周总理对后辈充满期望的眼神,心中敬佩不已。对方也为总理的耐心开导道谢。

在会见即将结束时,周恩来说道:

“我请你们回去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给美国人民。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之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当唐闻生将总理的话全部翻译之后,全场都在为总理的回答而欢呼,实际上这次外交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有周总理的功劳,还有英语水平逐渐纯熟的唐闻生。

据当时在场的前外交部发言人、驻马来西亚兼文莱大使金桂华先生所说,唐闻生当时临场发挥甚佳,她的行云流水般的翻译,赢得了包括在其背后坐镇的冀朝铸等在内的大多数中国官员的一致好评。

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是唐闻生最出彩的时候。她和冀朝铸担任周恩来和基辛格、尼克松等美国一干要员的全部会谈的中方主要英语翻译员。这次翻译也让唐闻生名声大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和西方媒体中,她的翻译技能让所有来访的客人连连称赞。

这个时候,唐闻生已经和周恩来特别熟悉了,甚至还能劝阻周总理喝酒。在基辛格访华时,冀朝铸和唐闻生分别坐在了周总理的左右,宴会开始之前,周总理却明确表示由于身体不能饮酒太多。但在宴会中,他还是与美国客人互相敬酒。

唐闻生跟在总理的身后担心不已,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劝阻:“总理,您不能再喝了!”

但总理似乎忘记了之前的敬酒诺言,不管唐闻生的阻拦一口气干了这杯最后的茅台。之后向唐闻生微笑致歉。

不过,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时,周恩来也会毫不留情地纠正唐闻生工作中的错误。

由于当时的环境,外宾不能称呼“夫人”,大部分是以“同志”代替的。当周总理领着邓颖超一同会见客人的时候,唐闻生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用哪个词来形容邓颖超是周总理的夫人。于是她只能用“lover”来充数。

周总理听后大声用英语抗议:“NO!NO!我和邓颖超女士结婚都快50年了,怎么能说是lover呢?”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恋人,而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多年当然不能用这样的词了。

1971年冀朝铸离开了外交部,唐闻生接替了他的接力棒,开始在中国外交舞台甚至整个政治舞台上亮相。

在长达十多年的实践中,唐闻生一直陪在周总理的身边活跃在中国政坛上。

不久之后,她的知名度很快和王海容比肩,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这对年龄相仿的风云人物开始在中国外交界崭露头角,而她们也总是伴随在毛主席的身边。她们几乎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来访的各国政要以及知名人士的会见。

因此,作为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也非常依赖她们。在毛主席晚年时,也曾留下了遗言。

周恩来逝世后的毛泽东

唐闻生还记得进入暮年的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叮嘱自己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总理的!”也许他老人家已经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但没想到的是周总理会走在他的前面。

毛泽东早在周总理逝世前一个月就指示中央办公厅,要用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医疗办法,全力抢救周恩来,并把治疗情况和病情随时报告给他。在周总理逝世的前几天,毛主席已经连续接到有关治疗和抢救周恩来的报告。

报告中说到,周总理的病情已经无法控制和挽救,毛主席听到这个报告时面露难色,从工作人员的手中要过报告,默默地读着,一句话都没说。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周总理的情况一直在恶化,毛主席也在中南海关注着他的情况一直没有睡着。

8日上午,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向毛泽东报告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毛主席听后沉默了很久。当天下午,党中央政治局送来《讣告》时,毛主席闭上了眼睛,只看到两行清泪从他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不能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了,在召开追悼会的前一天,中央送来了周恩来悼词稿子,毛主席听着悼词稿,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

两人几十年的友谊之密切可见一斑。自从周总理逝世之后,毛主席的情绪一直很是低沉,不愿意说话,每天都在读书看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1976年1月30日,是毛主席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只有这天他看起来才高兴一点。这天家里没有亲人也没有客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

吃过饭后,他们将主席扶下了床送到客厅。坐下来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分他听到远处的鞭炮声,看着眼前的工作人员也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

他告诉工作人员:“放点炮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他听着工作人员放的鞭炮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随着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经常和工作人员谈到生死的问题。到了1976年夏季之后,毛主席喜欢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往事了。虽然他说话比较困难,但回忆起来脸上有着别样的光彩,他总是谈起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事情,喜欢看这方面内容的电影。

在生命的最后,他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一个心愿,希望能回到故乡休养在那里终老一生。但中央政治局没有同意。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毛主席在北京,重大事情请示毛主席比较方便。毛主席如果到韶山休养也不方便。

第二就是毛主席的身体不允许,一旦移动可能会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毛主席得知中央政治局没有同意,沉默了很久很久,表示同意。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而他“落叶归根”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