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o软件入门【数学建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ingo是啥软件 Lingo软件入门【数学建模】

Lingo软件入门【数学建模】

2024-07-17 18: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II.V 补充:lingo常见函数

I.Lingo是什么?

==========================================================================

LINGO是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 Optimizer的缩写,即“交互式的线性和通用优化求解器”,由美国LINDO系统公司(Lindo System Inc.)推出的,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功能十分强大,是求解优化模型的最佳选择。其特色在于内置建模语言,提供十几个内部函数,可以允许决策变量是整数(即整数规划,包括 0-1 整数规划),方便灵活,而且执行速度非常快。能方便与EXCEL,数据库等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II.Lingo在数学建模中的使用

================================================================================

II.I Lingo代码组成

首先,lingo的代码可以分成三个区域(模块):集合定义模块、赋值模块和约束条件模块。而格式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次序:

model:

sets:

集合定义区域

endsets

data:

赋值区域

enddata

约束条件区域

end

其中,每一个lingo程序文件都以一个model:开头,以一个end结束,中间的三个区域不是强制要求的,但对于数模中大部分涉及到lingo的题目,基本上三个区域都会使用。

II.II 集合区域

II.II.i 一维集合的定义

集合模块以sets: 开头,endsets 结尾,这是固定的格式,无法更改。这之间定义的是lingo中的集合,也就是编程中的数组。lingo常用的一维集合的定义遵循下面的格式:

集合名称/1…n/:变量1,变量2…;

其中,第一个斜线前的名称表示这个集合的名称,它可以任意取名字。

第一个斜线和第二个斜线中间表示集合(数组)的索引值从1到n,具体题目中n取实际的值,例如/1…3/表示数组长度是3,索引分别是1,2,3。

第二个斜线后跟上一个冒号,紧接着一些变量名,这些变量名都是集合变量名,他们每个都拥有长度1-n,这里第二个斜线后面的内容是可选的,也就是说可以没有变量,也可以有任意多个变量,每个变量都是一个一维的集合,而且这些变量本身没有任何的关系(除了长度相同)。

II.II.ii 二维集合的定义

二维集合是lingo中另一类常用的集合,它的定义会遵循下面的格式:

集合名称(一维集合1,一维集合2):变量1,变量2…;

其中,需要注意但是,定义一个二维的集合前,首先要定义的是两个一维的集合,否则将不支持直接对二维集合定义。而同理,其后的变量1,2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除了它们的尺寸都是n×m)。

二维集合的大小是由()内的两个一维集合的长度决定的。()内的一维集合1决定了二维集合的行数,一维集合2决定了二维集合的列数。

所有的集合,包括一维和二维,都要全部在sets/endsets内定义完成,此时只是定义,并未涉及任何数据。

集合这个模块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区分开集合名和集合变量名,前者代表了一个集合,是广泛的定义,后者是一个普通的变量,它的类型是一个集合类型。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这部分的内容:

sets:

supply/1…2/: s; !集合一,s是集合变量

demand/1…3/: d; !集合二,d是集合变量

link(supply,demand): road, g; !二维集合,road和g是集合变量

endsets

II.III 变量赋值区域

赋值模块顾名思义是涉及到给变量赋值,但这里的变量特指是集合变量,因为其他的单个的决策变量,可以直接在定义时赋值,只有集合变量涉及到定义和赋值分开。

该模块以data:开头,以enddata结尾,因此所有对集合的赋值操作都要在这个区域内完成。

赋值的方法是很简单的,这里跟之前一样分一维和二维集合变量进行介绍:

II.III.i 一维集合变量的赋值

对一维集合的赋值,格式为:

集合变量名 = n1,n2,…

注意这里是集合变量名,不是集合名。

II.III.ii 二维集合变量的赋值

对二维集合的赋值,格式为:

集合变量名 = a11,a12,a13…a1n, a21,a22,….a2n,…ann

简单的说就是二维集合变量的赋值,从左到右,是从第一行的第一列开始,到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列,每一行结束后,下一个数字是下一行的第一列的数字。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这部分的内容:

sets:

supply/1…2/: s; !集合一,s是集合变量

demand/1…3/: d; !集合二,d是集合变量

link(supply,demand): road, g; !二维集合,road和g是集合变量

endsets

data:

road = 10,5,6,4,8,12;

d = 50,70,40;

s = 60,100;

enddata

II.IV 约束条件区域(逻辑部分)

通过一个@for函数(和@sum)的使用场景实例,讲解for循环和@sum在lingo中的实现。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组约束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例子中,变量g是决策变量,L、d和s都是已知的变量,已知变量的赋值:

model:

sets:

supply/1…2/😒;

demand/1…3/:d;

link(supply, demand):road, g;

endsets

data:

L = 10, 5, 6, 4, 8, 12;

d = 50, 70, 40;

s = 60, 100;

显然上述的代码还原了我们的规划方程中关于数据的定义,接下来就要处理三个累加的问题了。累加的问题用编程解决就是用循环思想,在lingo中,@sum函数提供了累加,@for函数提供了循环的方法。

II.IV.i @max函数的使用

@sum函数的定义:@sum(参数1:参数2_参数3_…)

总得来说,@sum函数有两个传参,参数1和参数2,它们的意义:

参数1:设要参与累加的那个集合变量所在的集合的集合名称为A,参数1:A(i,j) (或一维集合:A(i)),这里注意,第一个参数是集合名称,不是集合变量名称!

参数2:设要参与累加的那个集合的一系列集合变量的名称为B, 参数2:B(i,j). 当然了如果是单纯的加法,那么参数2只有一个集合变量B,那么参数2就是简简单单的B(i,j)而已,但如果出现积的和,需要添加一步乘法的运算。(也可能是一维的集合,那么就是B(i))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Python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Python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Python)

2fe4e9.pn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Python)

img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