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k值是最大数量吗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2024-05-15 0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本节聚焦: 怎样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型? 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图片中的手越白意味着越脏,越黑意味着越干净 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二分裂繁殖一代。 任务一:建构某种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 时间/min 细菌数量/个 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 1.推数量:根据假设计算出1个细菌在不同时间产生后代的数量,记录在表格中(教材P8)。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数量(个) 2 4 8 32 64 128 256 512 16 2.写公式:如果用N表示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写出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1×2n 思考:初始数量为N0个细菌第n代细菌数量(N)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N=N0×2n 任务一:建构某种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 3.画曲线:根据表格中得到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教材P8图1-4)。 【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任务一:建构某种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 数学公式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精确,但不够直观。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_____或_____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_____ 提出合理的_____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怎样计算细菌繁殖n代后的数量? 资源和生存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Nn代表繁殖n代后细菌数量,N0为细菌起始数量,n代表繁殖代数 Nn=2n 研究方法 观察现象,提出_____ 问题 假设 数学 检验 修正 表达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物理模型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注意:实物照片不是物理模型,比如DNA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就是研究对象DNA自身并没有对其特征进行抽象,所以不属于物理模型。) 分泌蛋白分泌过程 血糖平衡调节 概念模型 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1.下列关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B.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曲线图 C.数学模型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一演绎法

对点训练1 模型建构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某同学在分析某种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在营养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数量变化模型时,采取如下的模型构建程序和实验步骤,你认为建构的模型和对应的操作不合理的一组是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怎样计算细菌繁殖n代后的数量? B.提出合理假设:资源和生存空间无限时,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制约 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n=2n D.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根据Nn=2n画出数学“J”形曲线图 典题应用 2.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t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m小时后,理论上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A.t·2m B.t·220 C.t·22m D.t·23m 典题应用 问题一: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吗?分析其原因。 不会,因为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分析自然界种群增长的实例 资料1:1859年,一位来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中放生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超过6亿只。 资料2: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某地一个岛屿。1937-1942年,这个种群增长如右图所示。 思考.讨论 3.这种种群增长的趋势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为什么? 1.这两个资料中种群增长有什么共同点? 2.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种群数量增长迅猛,且呈无限增长趋势。 食物充足,缺少天敌等 不能,因食物和空间有限 讨论: 分析自然界种群增长的实例 思考.讨论 0 时间/min 细菌数量/个 100 200 300 400 5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形。 某海岛上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种群的“J”形增长 二、种群的“J”形增长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P9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1.“J”形增长曲线模型假设是? 2.写出“J”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以数学公式表示)及解释各字母的含义。 3.“J”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特点。 理想状态:①食物充足,②空间不限,③气候适宜,④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①实验室条件下; 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 1.模型假设: 2.适用对象: 3.“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 ①公式:Nt=N0 λt ②曲线: N0 : t : Nt : λ: 时间(t) 种群数量Nt 二、种群的“J”形增长 起始数量 时间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800 ????值的生物学意义图解 ? 600 400 200 0 5 10 15 20 时间/d 种群的数量/个 ????=1.2 ? ????=1.1 ? ????=1.0 ? ????=0.8 ? 深度思考:当λ满足什么条件时,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项目 种群数量变化 年龄结构 λ>1 ? ? λ=1 ? ? λ ? ? 增加 增长型 相对稳定 稳定型 减少 衰退型 只有λ>1且为定值时,种群增长才为“J”形增长。 ①1-4年,种群数量呈_____形增长 ②4-5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③5-9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④9-10年,种群数量_______ ⑤10-11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 ⑥11-13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前9年,种群数量第_______年最高 ⑧9-13年,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低 1.据图说出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J” 增长 相对稳定 下降 下降 11-12年下降,12-13年增长 5 12 13 2.0 λ值 1.5 1.0 0.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年) 对点训练2 λ与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 2.将下图转换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对点训练2 λ与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 3.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兔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所示的λ值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第4~6年,兔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C.第6~8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 D.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对点训练2 λ与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 ①增长率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种群原有个体数 = ×100% 增长率= 末数-初数 Nt-Nt-1 Nt-1 初数 (λ>1,且不变) 拓展: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增长率=λ-1 时间(t) N0 种群数量Nt ????????????????? ? (λ>1,且不变) ②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 =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Nt-Nt-1(个) t(年) 实质就是“J”形 曲线的斜率 拓展: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 关于种群“J”形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J”形增长曲线是理想条件下得到的数学模型 B.自然界中多数种群的增长类型为“J”形增长 C.曲线图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 D. “J”形增长模型中λ的含义为该种群数量是前 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对点训练3 “J”形增长曲线 动物迁入适宜其生活的新环境后,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变化;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 “J”形增长的实例 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名列第一位的紫茎泽兰,原产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大约20世纪40年代,紫茎泽兰由中缅边境传入中国云南南部。现在,云南80%面积的土地都有紫茎泽兰分布,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2. 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初期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实线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用样方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 B.图中5年内环颈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出现弯折 是绘制失误造成的 C.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近似“J”形 (Nt=N0λt),其中λ>1 D.环颈雉的种群增长率曲线也为“J”形 对点训练3 “J”形增长曲线 资料1:科学家将50个大草履虫放入200ml培养液中,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 资料2: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单独培养大草履虫的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  问题二:如果遇到资源、空间等方面的限制,种群还会呈”J“形增长吗? 【实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问1: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几天增长较快? 第二天和第三天 问2:第几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第五天 问3:为什么大草履虫种群没有出现“J”形增长? 三、种群的“S”形增长 由于随着大草履虫数量的增多,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问4: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什么? 种群的“S”形增长 三、种群的“S”形增长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P9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1.什么是“S”形增长曲线? 2.“S”形增长曲线形成原因是什么? 3.“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特点。 4.尝试分析“S”形增长曲线各段的含义。 5.什么是环境容纳量(K值)?如何运用?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①资源和空间有限 ②种群密度增大时 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升高 1.概念: 2.“S”形增长形成原因: ③种内竞争加剧 出生率=死亡率时, 种群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三、种群的“S”形增长 三 4.“S”曲线的分析: ①ab段: 种群基数小,需要适应新环境,增长较缓慢;调整期 资源和空间丰富,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加速期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减缓;减速期 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且维持相对稳定。饱和期 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转折期 ②bc段: ③c点: ⑤de段: ④cd段: 三、种群的“S”形增长 1.请结合“S”形增长曲线及其斜率变化,研究种群增长速率变化规律,并完成填空。 核心探讨 种群数量 =N0,增长速率为___ =K/2,增长速率_____ >K/2,增长速率_________ =K,增长速率为___ 0 逐渐增大 最大 逐渐减小 0 核心探讨:“S形”增长模型分析 K/2 K 思考: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增长速率为纵坐标,画出种群“S”形增长的增长速率曲线。 核心探讨:“S形”增长模型分析 2.同种生物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同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核心探讨:“S形”增长模型分析 3.请据图分析:该种群的K值为 。 K2 思考1:K值是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思考2:曲线图中,M是环境容纳量吗?如何解释K1和K2值? 思考3:在环境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不再变化了吗? 核心探讨:“S形”增长模型分析 不是;K值是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 不是;在K值上下波动,动态平衡。 (3)图中两曲线间的阴影部分代表 ,按自然选择学说,就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 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 时间 0 “J”形曲线 “S”形曲线 环境容纳量 “S”形 环境阻力 淘汰 (1)某种群生活在一个较理想的环境中,则此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 。 (2)如果此种群生活在一个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的个体数量增长的曲线可能是 。 “J”形 核心探讨:“S形”增长模型分析 4.右图体现了种群“J”形和“S”形增长曲线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阴影部分代表什么? A.曲线1表示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 B.曲线2所代表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的个体 D.AB段之间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如下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不同环境下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对点训练4 “S”形增长曲线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理想条件:①食物和空间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自然环境:①食物和空间有限;②有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③有天敌 (1)“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 (2)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种群受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 (3)对于“S”形增长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 (4)环境容纳量即为种群数量最大值(  ) × × × √ 判断正误 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除了“J”形和“S”形增长, 还有稳定、波动和下降等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 小于死亡率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 D.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典题应用 4.科学家对某荒原上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获得如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5年的子午沙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B.第10年和第20年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相同 C.第1~5年,子午沙鼠种群增长模型呈“S”形 D.第15~20年,子午沙鼠种群数量一直减少 √ 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和活动范围缩小,K值降低。 场景1 四、环境容纳量与现实生活——K值与K/2值的运用 怎样做才能最有效的灭鼠? K 种群数量 时间 0 B C D E t1 t2 A K/2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防治老鼠 如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①降低环境容纳量 ②在 捕杀 K/2前 防治有害生物的根本措施。 场景2 防止老鼠种群数量达到K/2处 四、环境容纳量与现实生活——K值与K/2值的运用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 场景3 K 种群数量 时间 0 B C D E t1 t2 A K/2 “黄金开发点” 四、环境容纳量与现实生活——K值与K/2值的运用 千岛湖捕鱼的盛况 a.渔业捕捞应在 ; b.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 K/2以后 K/2 因为捕鱼后保留在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右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能 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 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点是b点,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对点训练4 “S”形增长曲线 2.为了重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美景,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捕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B.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C.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D.只有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对点训练4 “S”形增长曲线 五、种群数量的波动 1. 一段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 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狮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2. 处于规则或不规则波动中 3. 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甚至衰退、消亡 最后一只活体长江白鳍豚“淇淇”的标本 原因: 人类乱捕滥杀、栖息地破坏。 种群数量过少,近亲繁殖使种群适应性降低。 五、种群数量的波动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模型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种群的“S”形增长 种群的“J”形增长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 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接近K 值) 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 特点: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 K 值: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甚至衰退和消亡 规则或不规则波动。(K 值是种群数量波动的平均值,波动中的生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小结 1.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 又是复杂多样的。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 (2)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 ) (3)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 练习与应用 × × × 2.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