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是隐匿于键盘后的“蓄意谋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java中键盘监听 网络暴力是隐匿于键盘后的“蓄意谋杀”

网络暴力是隐匿于键盘后的“蓄意谋杀”

2023-06-14 0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媒体报道,“小学生校内被老师开车撞死”事件中的男孩母亲杨女士在小区内坠楼身亡。知情人称,杨女士一直处于伤心中,网上的舆论也造成了一些压力,轻生的具体原因暂时还不清楚。

哪怕有人辩解称,网络舆论或许只是最后一根稻草,不能将杨女士的自杀原因归结为遭遇了网络暴力。但每一位有良知的围观群众,难道能够无视评论区那些附骨之疽般针对这位母亲容貌的恶意,轻描淡写 “为了抬高死亡赔偿金”等诛心之论对一位丧子母亲的二次伤害吗?

“校园碾压案”发生后,有关校园安全保障等话题是浮现在舆论场之上的显性议题。在能够被大多数人注意到的舆论水面之上,具备同理心、拥有思考能力的人们讨论悲剧发生的原因,思考规避风险的举措,反思校园安全的漏洞,对一个破碎的家庭报之以同情。

然而,如同过去每一起网暴致死悲剧事件,总有人不啻以最阴暗偏狭的心理,以最冷血戾气的言论试图将当事人拖入另一个舆论场:这里乌烟瘴气、暴戾恣睢,不存在道德,不存在理性,不存在公序,有的只是无孔不入的冷漠、残忍与恶意。这里的人习惯用键盘行凶杀人,甚至挥舞道德当作审判工具,无论多少次,总能隐身在互联网账号后逃避惩罚,因而毫无停止作恶的自觉,甚至乐于站在他人骸骨上拿“心理脆弱”“玻璃心”再泼一次脏水。

“这位妈妈是想成为网红吗” “是蛮漂亮的” “孩子死了还化妆啊”“还要无理取闹到什么时候”……对容貌的关注无外乎一种猥琐的暗示,似乎化妆便意味着不够悲痛,没有表现出他们设想的歇斯底里,这位母亲便一定是有其他所求。丧子之痛已经足够令人哀莫大过心死,但当舆论偏转,隐藏在网络后的模糊面目不断抛掷出石子,砸在已经遭遇不幸的家庭之上,构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蓄意谋杀”。

反思互联网舆论场的生态,催促平台尽快追责将带节奏的明显恶意账号封禁,重谈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立法的重要性,呼吁法律救济及时伸出援手……在悲剧事件发生后谈论这些,每每都会有遗憾与愤怒,因为我们阻止不了已经发生的悲剧,挽救不了已经逝去的生命。但哪怕震慑作用收效甚微,哪怕只能唤醒一部分施暴者的良知,但只要能够推动网络暴力治理手段向前一小步,让多一个人接受应有的惩罚,在与互联网刽子手的对峙中,我们就不算输。

新黄河记者:赵晓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