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曼宁:这才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最大障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罗伯特 罗伯特·曼宁:这才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最大障碍

罗伯特·曼宁:这才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最大障碍

2023-07-12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美双边贸易额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的6900亿美元,这表明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中美强劲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很可能会继续维持。由于中国主导了稀土矿产的开采与加工产业,进而主导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与电动车电池等制造行业,假如美国不与中国开展某种程度的合作,那么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在2035年前完成绿色转型的规划将很难如期实现。

作者认为,为了经济的绿色转型,美国不得不寻求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合作

一个可预测、建设性的中美关系的执行原则应该是互惠互利。通过相互回应、可向国内交代且采取交易性质的行动,来缓和两国镜像式的狂热民族主义敌意。如今中美相互不信任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只有靠行动换行动、通过交易展现诚意才能逐步重建适度的信任。

这些初步举措将有助于为缓和情绪定调:重新开放在两国被关闭的领事馆,放宽签证要求,允许两国互派更多记者,进一步方便留学生交流、增设民航路线等等。中国则可以释放因出境签证禁令而滞留的美国人,重新考虑最近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将外企尽职调查活动定性为犯罪的决定,以及相互减少在台海周边与中国南海的海空活动。目前来看,以上任何一条都不太可能实现——但可能性依然存在。比如,尽管双边关系处在冻结状态,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依然得以推进。

此外,应该避免如下的战略:在通过一系列可展示的步骤重建信任、为双边关系打造足够稳定的压舱石之前,建立新的交流机制,包括减少风险与加强战略性对话的新措施等努力都不会奏效。

为了减轻政治毒化氛围的影响,一些棘手的关切需要得到解决。美方清单中排在前列的就是结束中国在芬太尼贸易中的作用。这对北京来说并非一个成本高昂的问题,而且也会对美国的公众舆论产生正面影响,且向美国国会展示通过外交取得的成就。而拜登政府可能需要(至少暂时性地)取消此前对中国企业与官员的制裁。中国也可能会将这个问题与美国在台海问题、科技产业问题上的行动联系起来。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金融稳定,最直接的事项包括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私营部门协调,管控非洲与其他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债务危机。这也是耶伦寻求访华的主要原因。全球的低收入国家必须在2023年内偿还350亿美元的债务,而其中35%是欠中国的债务。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在债务问题上的单方面行动阻碍了他们提供债务豁免的努力。

在乌克兰问题上,拜登政府正重新考虑如何看待中国的作用,如果双方能够实现合作,将会产生不小的政治影响。虽然美国拒绝了中国在2月份提出的关于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的12点主张立场文件,乌克兰总统弗罗基米尔·泽连斯基却积极地看待中方提出反对使用核武器、呼吁保障核电站安全并承诺支持乌克兰战后重建等主张。中国与乌克兰政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对话管道。作为重要的贷款国,中国与西方合作而不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乌克兰的重建,应该成为中美对话所争取的方向。

中美其他潜在的重要议题包括在人工智能领域设立国际规则——涉及关键的道德原则,中国《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的表述与美国的主张有重叠之处。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共同规则,双方可能会陷入毫无底线的竞争。至于贸易问题,根据中美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签署的贸易协定完成采购指标,并澄清关于电动车、电池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贸易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在双方面临共同威胁的紧迫问题上合作:拥挤的近地轨道上的太空碎片,对当代通信基础设施关键组成部分的卫星构成威胁。当然,还有时刻萦绕着的气候变化问题。

实现中美关系的新平衡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总会存在一两个气球或者某次台海发生意外而“脱轨”的可能性。这将需要大胆的领导力,政治意愿与充满创造力的外交。克制表演式政治(比如拜登在布林肯刚刚结束访华后的失言),静悄悄地加强美国与台当局的经济军事合作可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这些努力失败了,“死亡循环”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是,可能需要一场类似古巴导弹危机程度的冲突甚至更严重的场景,双方才能进入新的清醒状态。

(原文于6月27日发布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原标题为“华盛顿所谓的对华共识是一种幻觉” Washington's Supposed Consensus on China Is an Illusion)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