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延亮:央行放的水,为什么难流到实体经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rr体现什么 缪延亮:央行放的水,为什么难流到实体经济?

缪延亮:央行放的水,为什么难流到实体经济?

2023-05-09 1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缪延亮】

新冠疫情暴发后,2020年1月末货币政策快速反应。在流动性投放方面,人民银行采用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7~14天),在2月大幅投放流动性1.7万亿元,以稳定市场信心(见图10.4)。3月中旬,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定向降准,释放资金5500亿元;4月初宣布4月和5月中旬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4000亿元,通过降准共释放近1万亿元。在通过降准投放长期资金的情况下,MLF净投放较少(见图10.5)。

在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方面,人民银行还推出了较多结构性政策。再贷款、再贴现和新工具共投放资金2.2万亿元,定向支持防疫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相较常规流动性投放工具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4000亿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撬动1万亿信贷,更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信用扩张。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资金奖励支持约3.7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国有银行考核支持另外3.3万亿元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延期贷款本金1%的资金奖励。

通过窗口指导,小微企业贷款增加约9700亿元,要求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此外,还有政策性金融专项信贷额度3500亿元、债券融资支持1.3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支持8000亿元,以及银行降费让利等。在窗口指导、政策性金融专项信贷、债券融资、供应链金融、银行降费让利等融资支持政策中,货币政策未投放资金,由国有金融机构发挥作用;改革措施也有部分支持,如企业债券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

总体上看,融资支持政策仍以数量和结构性工具为主,体现了新冠疫情冲击的结构性特点。降息政策发力相对克制,时点集中于疫情不确定性最大的2020年2-4月。

新冠疫情暴发后,央行在2月迅速将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2.2%,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至2.95%,又在4月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37个基点至0.35%,之后未再进一步下调利率。流动性投放以降准等总量和结构性工具为主且力度较大,狭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推动短端利率快速下行,至3月下旬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接近1%,比7天逆回购利率要低100个基点,创下了两者偏离幅度的纪录(见图10.6)。

4月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之后,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更加强烈,因为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调,市场认为其信号意义显著。央行则认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已经降到了0.35%,继续保持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不利于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问题是,早在2012年8月活期存款利率就降到了0.35%,这时才来调整,很难不引发市场关于央行将继续降息的猜想。

5月,在经济平稳恢复、政府债大量发行的背景下,央行流动性投放相对较少,同时推出更侧重宽信用的新工具,明显逆转市场进一步货币宽松的预期,银行间流动性逐渐收紧,短端利率波动上升。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仍在持续回升,显示信用端明显扩张(见图10.7)。

货币端收紧但信用端仍在宽松的现象,充分反映了银行间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存在分割,央行不同操作工具对其影响程度也有差异。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更多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4月后央行流动性投放明显减少。央行收紧货币是为了打击资金空转和套利。5月政府债大量发行,银行购债吸收流动性,再叠加市场预期逆转的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利率上升。

在收紧货币的同时,央行更多依靠再贷款和窗口指导等结构性工具,减少传导环节来推动信贷复苏。第一波疫情过后经济重启带来的内生信贷需求也在逐步恢复,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和M2持续扩张。随着疫情持续,2021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继续降准和降息宽松,这时由于总需求不足和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又出现了“宽货币+紧信用”的组合,虽然程度远不及2018年“去杠杆”期间。无论是“紧货币+宽信用”,还是“宽货币+紧信用”,都反映出货币政策传导仍有待疏通。

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由于传导不够顺畅,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空转套利和实体机构脱实向虚两个方面。第一,大量的流动性投放压低了货币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在强烈的宽松预期下大肆加杠杆套利,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和杠杆率抬升。第二,部分资金虽然传导到了企业端,但是由于利率双轨制,货币市场的低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不畅,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进行存款等金融套利,而没有真正用于实体投资。

2020年一季度,在宽货币措施下,银行间资金利率迅速下降,与长端利率债的利差快速上升,金融机构套利空间扩大(见图10.8)。金融机构低成本发行同业存单获得资金,买入利率债,再通过债券质押回购加杠杆买债。在回购利率持续下滑且波动率较低的预期下,机构在回购与债券之间不断进行滚动套利,回购交易额大幅上升(见图10.9)。加杠杆套利机会吸引更多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同时推升金融风险。5月29日银行间本币市场大会上,央行官员警示:“虽然加杠杆是债券市场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随着杠杆率上升市场波动率会加大,建议大家要以2016年债市波动率上升导致的后果为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