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4大互联网乱象,专家这样点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mei伪造 “3·15”晚会曝光4大互联网乱象,专家这样点评……

“3·15”晚会曝光4大互联网乱象,专家这样点评……

2023-05-05 21: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在重点曝光对象中,前四个案例都与互联网有关,信息安全和隐私泄露成为重灾区。这些企业都有何套路?被曝光后有何进展?专家对此作何点评?

“科技向善”是对高新技术的伦理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存在问题:逛店被“偷脸”

被曝光企业:科勒、万店掌、宝马4S店、悠络客、雅量科技、瑞为等

据央视报道,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比如,记者在无锡宝马汽车4S店发现了瑞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港汇恒隆Max Mara专卖店,记者看到了万店掌公司的摄像头。科勒卫浴也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

除了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样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其中,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透露,“这种摄像头已经安装了上百万个了。”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薛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平台目前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

最新进展:

3月15日晚,苏州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对安装人脸识别的涉事公司苏州万店掌公司进行检查、调查,后续情况将会逐级上报。

3月16日早间,科勒微博发布声明称,目前已安排相关门店连夜拆除该摄像设备,对个别无法连夜拆除的摄像设备做断电下线处理,同时督促供应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妥善处理。对于该设备的使用, 仅作到店人数统计;对该设备所采集的信息不做保存、分析及转移。

专家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科勒卫浴门店等未经消费者同意,未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更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就通过摄像头抓取人脸信息,显然违反了收集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利。

如果滥用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画像分析,甚至开展“歧视性”精准营销,则进一步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性质极为恶劣。

“科技向善”是对高新技术的伦理要求,也是法律要求。不得滥用高新技术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这是高新技术应用的法律底线。

网民的信任是平台的生命线。

存在问题:大量个人简历流向黑市

被曝光企业: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等

央视报道称,在各类贴吧、论坛,出售招聘平台简历的信息比比皆是。有卖家表示,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最新的简历。卖家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简历按照地域、毕业院校等信息进行精准筛选。

招聘企业通过上传营业执照和法人信息注册企业账号,就可以在智联招聘发布职位,查看求职者简历。

点击简历,看到了求职者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但是关键信息却处于隐藏状态。点击下载简历,弹出了支付页面,原来需要支付60元才可以购买完整简历。支付后,无需征得同意就可以更新,所有关键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在智联招聘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而在注册企业账户时,就算是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

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支付费用,也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

按照这样的操作逻辑,一个通过伪造资质申请下来的企业账户,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随意下载信息详尽的个人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

最新进展:

智联招聘3月15日晚回应称,对该不法行为已采取相应措施,并以CEO挂帅进行安全委员会的后续整改工作。

前程无忧3月15日晚回应称,决定成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升级各项信息安全及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企业黑名单制度,升级相关检测与干预机制。一旦发现对求职者个人信息的侵害行为,将严厉清查和封禁。

猎聘网3月15日晚回应称,已于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彻查简历被不法分子非法售卖的行为。

同时,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三家表示达成共识,联合抵制一切侵犯求职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贩卖求职者信息的行为被曝光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App已在安卓应用商店被下架或无法被下载。

专家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网络求职平台收集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后,负有安全保护义务,应当依法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且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

从央视曝光的信息看,智联招聘等网络求职平台未能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疏于审查企业用户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对个人简历信息的泄露和非法买卖负有法律责任。

网民的信任是平台的生命线,失去网民信任的网络平台必将被网民摒弃。

为低龄、老龄网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存在问题:老年人手机清理软件藏骗局

被曝光企业:内存优化大师、超强清理大师、智能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等

央视报道称,老年人的手机里经常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比如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等,老年人就赶快清理,但是用A软件清理完,B软件又在提示需要清理。与此同时,手机里开始频繁出现一些诱人的广告,比如红包领钱、禁闭赚钱、走路赚钱。

这类软件表面看起来是清理手机的逻辑,但背后不断获取手机的大量信息,几秒钟的时间,读取设备上的安装程序列表达800多次,读取地理位置定位达到50多次,读取手机号用户识别码IMSI行为1300多次,读取手机设备身份识别码IMEI号900多次。

这类APP驻扎在老人手机里,不断在后台发布用户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打上了容易被误导的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和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内容会源源不断被推送到老人手机上。

最新进展:

“手机管家PRO”开发商安狗狗(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狗狗”)称已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小组,对涉事情况立即整改。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也表示已组织相关单位,针对晚会中曝光的手机清理软件问题,对上海苏帕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查。

目前涉事的四款软件已经从安卓应用商店下架,而苹果App Store里也已无法搜索到“手机管家PRO”和“内存优化大师”两款软件。

专家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这是一起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欺诈和剥削网络弱势群体的典型案例。我国有2亿多的低龄和老龄网民,其中大多数欠缺必要的网络知识,对网络安全风险了解甚少,自我防范能力不足。

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不断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外,还应当严厉打击危害老年和未成年网民的不法行为,为低龄、老龄网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平台应当严格履行信息安全法律义务。

存在问题:浏览器投放虚假医药广告

被曝光企业:UC浏览器、360搜索及其代理公司等

央视记者在UC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广告里网友自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

文章中多次醒目地标红了老师的微信号。在央视记者添加这位老师后,对方简单询问了病情,就向央视记者推荐了“白背三七诺丽果粉”。央视记者发现,这只是一款普通食品。

不仅是UC浏览器,在360搜索也有不少类似的广告。

销售经理称:“在网站里面不能有任何品牌。把微信推给人去聊聊,聊完之后卖产品。”对于这样的违规广告不少代理公司心知肚明。就算对方没有资质,广告也能投放出去。

记者只提供了一个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很快就制作出一篇内容为减肥、降血糖的自述广告和一篇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专家子虚乌有,疗效神乎其神,评论也是事先写好的,就连点赞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

最新进展:

UC浏览器发布致歉信,表示即刻停止与相关代理商的合作,严格清查相关违规行为。同时,对代理商管理机制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并启动追责机制。

360搜索称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对涉事代理商及相关账号进行彻查,对于违法违规行径,必将严肃处理,并将进一步加强对广告代理商的监管,强化广告内容审核,切实履行平台责任。

专家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互联网虚假广告久治不绝,其中的互联网医疗虚假广告最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不但侵犯财产权益,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互联网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互联网广告不同于网民发布的免费信息。互联网平台从广告中获取了大量利益,广告收入已成为互联网平台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互联网平台应当严格履行信息安全法律义务,承担平台主体责任。

治乱用重典。执法部门应当提高网络执法能力,对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互联网医疗虚假广告进行严厉打击。

策划:黄 冠

原标题:《“3·15”晚会曝光4大互联网乱象,专家这样点评……》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