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笔下的“笑话”!贵州首辆汽车从柳江坐船去,上岸却被拆了抬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dc分为哪几类 著名作家笔下的“笑话”!贵州首辆汽车从柳江坐船去,上岸却被拆了抬走?

著名作家笔下的“笑话”!贵州首辆汽车从柳江坐船去,上岸却被拆了抬走?

2024-03-23 1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16日下午,我们从贵州省独山县紫林山村红豆杉组向着三都水族自治县前进。一路上,盘山弯曲的公路让多名记者出现晕车现象,一名女记者呕吐了好几次。这山路十八弯,真的太难走了。然而,再曲折的道路,也不能阻断我们追逐都柳江的脚步。

由于时逢枯水期,我们在独山县没有见到任何宽阔的江面,山涧的水流也显得寂静。傍晚6时许,我们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与独山县交界的大河镇路段,与之前联系的采访对象汇合。随后我们驱车来到两县交界的冷水沟水库大坝上,终于看到较为宽广的江面,让我们对三都之行充满期待。

采访路径

记者在冷水沟水库大坝采访

都柳江上的冷水沟水库

都柳江名字的不同版本

3月16日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莫如能等人引导下,我们漫步都柳江边,夜色中温柔的风,让我们想起柳州相似又更加壮美的夜景。

三都县城夜景

都柳江之名究竟由何而来?是否与三都、柳州两座城有关?

我们从《九曲柳江万古流》一书了解到,都柳江明代时期称合江,清代改为都江,后与广西的柳江并称为都柳江。

循着线索,我们从《黔方志云》小程序检索到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志》中,也看到类似记载:都柳江在明代称合江,以烂土河(天河)、打见河、马场河三条河汇流而成,后因与四川省合江县同名,清代改称都江,后称都柳江。

都柳江从三都县城穿城而过

在位于三都三合街道的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内,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都柳江曾是黔中腹地“黔木入粤,粤盐入黔”的黄金水道、百货交流集散的重要口岸。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在云、贵、川实施“改土归流”,时任独山知州孙绍武,奉命帅兵征讨都柳江两岸的水族、苗族,于雍正八年(1730年)在今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设置都江厅,打通都柳江航道,推动了水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

“从小就听老人说,以前三都陆路交通不发达,交通倚重水运,包括贵州第一辆汽车也是经由水运上岸的。这条河把三都和发达城市连接在一块,一衣带水。”3月17日,三都水族自治县水家学会会长潘永行向我们介绍三都历史时表示,都柳江名字的由来,传说是三都顺水而下就是柳州,于是便把三都和柳州的地名串联起来,叫作都柳江。

记者采访潘永行

据了解,三都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20余条(含客水),其中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43条,最大河流为都柳江。都柳江在三都境内流长83.5公里。三都还有百里画廊、省级风景名胜区——都柳江风景名胜区,集文化、观光、旅游、探险、科考、休闲、漂流为一体,与柳州的“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可谓遥相呼应。

近年来,当地制定实施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村寨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和《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柳江渔业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十三五”规划以来,三都共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24个,总投资1.3余亿元,覆盖行政村46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32套,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超过5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以上的行政村2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近20%,有力地保护了都柳江流域生态环境。

站在三都县城的江边,看着不一样的风雨桥,我们沿着江面望去,遥想曾经江面那繁荣的景象:船只从三都顺流而下到柳州,又从柳州逆流而上到三都。

三都县城的码头

在与潘永行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一桩趣事:贵州的第一辆汽车居然是用船载从柳州方向逆流而上,在三都码头抬上岸的。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

贵州第一辆汽车的“笑话”

在都柳江三都大桥附近码头边上,摆放着一辆旧福特车模型雕塑,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新奇事。

三都县城码头旁的贵州省第一辆汽车模型

莫如能告诉我们,这辆汽车模型,记录着贵州省第一辆汽车的一段历史。贵州省第一辆汽车就是从珠江口出发,乘船逆流而上经柳州,到三都码头上的岸。

贵州省第一辆汽车上岸的码头所在地

汽车不是在路上走的吗?贵州省第一辆汽车怎么会从都柳江的码头上岸呢?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的贵州省主席周西成,比较重视交通建设。周西成认为,修公路是“开贵州之生路,辟全黔之财源”。有公路必须要有汽车,他带头将汽车引进贵阳,就于1927年,派卢焘赴香港购买一辆七座福特牌汽车(也有记载为雪佛兰轿车)至梧州,并到广州聘请李济深的司机曹孝端跟随。

当时从广西到贵州没有大路可走,有的是狭窄艰难的古驿道。而全长310公里的都柳江,下到柳江,汇入珠江,是一条不错的水路。即可将汽车从梧州运到柳州,接着由柳江运到榕江,再沿都柳江运到三合(今三都水族自治县)。

由于榕江到三都的河道小,通不了大船,卢焘他们就用两艘小船拼搭起来,装上汽车沿都柳江运到三都。可当时的三都既无水路与贵阳相通,也无公路连接,更无铁路通贯,于是这辆汽车沿都柳江被运到三都月亮码头上岸后被拆卸,先后雇请民工260多人,用时50多天,搬到贵阳复装。从此,贵州有了第一辆汽车。

不过,3月22日,我们来到都柳江畔的贵州省榕江县,对于贵州第一辆汽车的来历,又听到了一个不尽相同的说法。

榕江县文联主席黄万鑫说,当搭载着汽车的船,从柳州行驶到榕江,在经过拉览村(今三都水族自治县拉览乡)时,夜遇大雨不止,江水暴涨,装载汽车的小船因进水过多,连船带车沉入江中。两天后,待水位下降,卢焘他们才派人将汽车从江中打捞上岸,接着将车拆卸开,雇请民工,运到贵阳拼装。

两种说法不尽相同,但贵州第一辆汽车通过水路运输的这段历史,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著名作家茅盾在他的散文特写集《贵阳巡礼》中写道:“据说贵州之有汽车,周西成实开纪元;当时周‘经营’全省马路,以省城为起点,故购得汽车后,由大帮民夫翻山越岭抬到贵阳。然后放它在路上走,这恐怕也是中国‘兴行汽车史’上一段笑话罢。”

然而正是因为这段“笑话”,才让贵州现代交通史记住了都柳江的名字。

如今,90多年过去了,随着交通的发达,走在独山、三都等县城,我们不时可以看到,东风风行等一辆辆柳产汽车不再坐船头上贵州,而是通过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抵达这里,穿梭在街头。而静静摆放在都柳江边,迎接着一波又一波游客的这辆旧福特车,正向人们诉说着这段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会下蛋的石头?

3月17日上午,我们前往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了解水族历史文化。

博物馆里有一张照片引人注目,三位年轻姑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围聚在崖壁旁。其中一位姑娘用手摸着崖壁上一块凸起的、浑圆似蛋的石头。照片说明写道:神奇的姑鲁产蛋崖。这一发现让我们感到惊奇。

巧的是,26年前,本报社的记者就曾到过这里,报道过这个神奇的产蛋崖。他们在后来出版的《翻阅贫富——柳江来去千里行》一书中写道:三都水族自治县有许多奇观胜景,“黔南六大谜”中,三都就占了三个,其中一个正是“石头下蛋”。

“母鸡会下蛋,难道石头也会下蛋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访产蛋崖。岁月变迁,这处奇观还存在吗?同行的莫如能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那处崖壁现在还在不停‘下蛋’。”于是我们从博物馆出来后,便一路驱车前往产蛋崖所在的姑鲁寨。

车窗外的景色不停变幻,远处的山岚被雾气笼罩,近处的田地中油菜花金灿灿一片,水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有了误入桃花源之感。莫如能告诉我们,姑鲁寨是一个原生态的水族村落,距离三都县城约10公里,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三都已将其作为景区打造建设。

约半小时后,驶入姑鲁寨,我们登上寨子背面登赶山的石梯,向产蛋崖走去。“你们看,这个蛋要‘生’了!”行至半山腰时,莫如能招呼我们往石梯一侧看去。顺着他的手指,我们竟在凹凸不平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个“待产”的石蛋。这枚石蛋只露出了一小半,另一半还在岩壁中悄悄地“孕育”着。继续拾阶而上不远,我们终于见到产蛋崖的真容。那是一块长20多米、高约6米的裸露岩壁。岩壁上,镶嵌着一颗颗大小不一的浑圆石蛋。岩壁下方,还有许多枚已被产下的石蛋。这些石蛋有的呈乌青色,有的呈赤红色,表面圆润光滑,大的石蛋有磨盘大,小的也有人的手掌大。

岩壁上待产的“蛋”

产蛋崖产下的“蛋”

亲眼看到“石头下蛋”的奇观后,我们内心的疑问更多了——这里的石头为什么会“下蛋”?“孵”出一枚石蛋要多久?景区工作人员章超说,产蛋崖平均30年产下一枚石蛋,不过背后的原因依然是未解之谜。

说来也巧,这个贵州留给我们的未解之谜,竟然在柳州找到了线索!当天,柳州1号视频号推出了产蛋崖的视频新闻,柳州市箭盘山奇石园文化宣教科科长姚静静在朋友圈留言表示,石蛋可能是石胆石,在来宾也有类似的景观。这条留言让人兴奋不已。

记者联系姚静静,她向我们推荐了一个人——马鹿山奇石博览园奇石馆副馆长廖兵。廖兵说,石胆石是一种结核石,简单来说是矿物质经过地质变化和化学变化层层堆积包裹,最终形成的卵圆形石头。不同的矿物质形成的石胆石有不同的面貌,根据形成环境的不同,石胆石还被分为水石胆和旱石胆。目前奇石馆内就藏有出产于红水河的石胆石。

我们查阅文献还发现,神秘的“石头下蛋”现象早已被相关方面的专家关注到。《西部资源》杂志在2012年06期曾发表过一篇《贵州产蛋崖石头会“下蛋” 地质专家解密》的文章。文中介绍,“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结核。在寒武纪的时候,产蛋崖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硅胶体,这些二氧化硅在碱性的海水中溶解,随着水流的冲刷,汇集到产蛋崖的这个地方,而恰恰在产蛋崖的某个水深时海水变成了酸性,溶解的二氧化硅胶体发生反应,大量的从水中析出沉淀并且聚集成团,就形成了二氧化硅的结核。经过几亿年的地质变迁,当年的汪洋早已经成为了平地,海洋中的泥质包裹着二氧化硅结核就形成了产蛋崖。

在姑鲁寨采访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认为石蛋有祥瑞的寓意,几乎每户人家家里都保留着数量不等的石蛋,图一个好兆头。如今,石蛋的存在也确实让姑鲁寨的日子越变越好——产蛋崖成为特色景区后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村民也能吃上“旅游饭”了。

记者在姑鲁寨采访当地村民

神奇的产蛋崖,让都柳江畔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也显得古朴神秘。生活在这里的水族更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八方关注。随着探寻逐步深入,我们还将在三都找到哪些精彩的故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相关

报道

1.神秘!柳江源头竟有99个水潭,就在这个村!味道如何?柳报记者尝了

2.一斤草能吸20斤水?柳江源头这种“大胃王”,每斤能卖17元!用途曝光→

3.柳江源头这座小城,被迫“炸桥”竟与在广西的这支部队有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