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分会 期刊精选 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新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hhf心衰医学含义 心血管病学分会 期刊精选 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新进展

心血管病学分会 期刊精选 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新进展

2023-10-02 0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力衰竭(心衰)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住院治疗的重要原因,与死亡、失能、医疗费用增加等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衰弱是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事业影响重大。衰弱常与心衰共存,且二者均与共病、衰老等相关,可加速个体功能状态下降,二者共存使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增加。本文就心衰患者衰弱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筛查和评估、预后和识别、治理原则和管理等作一论述。

一、衰弱的定义

随着对衰弱认识的不断深入,衰弱的定义逐渐完善。最早在1953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到过“frail elderly patients”,用来指嫌色细胞腺瘤患者的手术脆弱性。1991年,Winograd提出了“frailty syndrome”即衰弱综合征的概念,将衰弱描述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终末期之间的一种状态,可通过老年评估和管理(geriatr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GEM)的方法识别。2001年Fried等将衰弱定义为由于多系统生理功能储备的降低,机体抗应激能力和维持自身稳态能力下降,对应激事件易感性增加的状态,并提出了Fried衰弱表型的评估方法。之后,Searle等认为衰弱是一种健康缺陷不断累积而导致的危险状态,并根据老年综合评估提出了衰弱指数的制定标准。2004年美国老年学会将衰弱定义为老年人因生理储备下降而出现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涉及多系统的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肌肉系统、代谢及免疫系统等,这种状态增加了死亡、失能、谵妄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风险。2017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首次颁布《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将衰弱定义为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发生一系列临床负性事件。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学组首次将衰弱引入到心衰患者中,并定义心衰患者的衰弱——一种多维度的动态变化的状态,与年龄无关,使心衰患者更容易受到应激的影响;这种状态可逆或不可逆,对于可逆部分以积极治疗为主,对于不可逆部分以支持治疗为主;衰弱与心衰之间的动态关联可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个体的易损性。这个定义反映了心衰患者衰弱的2个关键点,第一,可以通过多维度评估方法更好地识别;第二,识别并干预可逆/可改善因素会改善心衰合并衰弱患者的预后。

二、心衰患者衰弱的流行病学

衰弱与增龄密切相关,在≥80岁的心衰患者中衰弱的患病率超过70%,然而在青年心衰患者中衰弱亦有较高的患病率,可高达53.3%,高于≥65岁的一般老年人群的10%~20%。衰弱的患病率随就诊地点不同而变化,在门诊心衰患者中衰弱的患病率为19%~52%,在因心衰住院的患者中衰弱的患病率高达76% 。衰弱的患病率与心衰的分类相关,在英国467例慢性心衰人群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